书城励志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19776100000026

第26章 处世禅(8)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爱情的纯净与正当呢?星云大师认为我们应从这四个方面来约束爱情:一、用智慧来领导感情;二、用正派来净化感情;三、用无私来奉献感情;四、用慈悲来升华感情。在爱情中,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直的思考,不要盲目冲动,更不要打着“爱情”的旗号走上邪路。

爱情本身是美好的,但正是一些人不理智的行为使爱情沾染上了欺骗、自私、恐怖、利益纠葛等诸多杂色,让原本纯净如水的情感变得五味杂陈,令人不胜唏嘘。

在爱情这条高速公路上,必须以慈悲引导,以智慧限速,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法则,才能安全行驶。

不做爱情中的昏头盲者

爱情本身是个盲者,爱得过分,昏了头,乱了分寸,迷失了方向,不知天高地厚,再怎么美好浪漫,都会出问题。

——星云大师

爱就如一棵常青树,千百年来让众多痴男怨女为之欣喜,为之憔悴。《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情痴,为情怨,因情逝,又因情复生。古之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也都难逃美人关,唐玄宗于贵妃自缢八年后怀念她时,亦难忍老泪纵横。

问世间情为何物?竟让千万人为之痴,为之狂,为之沉醉,为之迷离。星云大师说:“爱情本身是个盲者,爱得过分,昏了头,乱了分寸,迷失了方向,不知天高地厚,再怎么美好浪漫,都会出问题。”

佛教中的莲花色女便曾因爱而生执著,险些坠入不得解脱的苦海之中。

莲花色本是一名美貌温柔的女子,在她16岁那年,父母为她招了一个女婿,夫妻两人相敬如宾,过得非常幸福。后来,莲花色生了一个女儿,又过了不久,她的父亲去世,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母亲竟然因为不甘寂寞而与她的丈夫私通。

莲花色发现这件事后,既气愤又羞恼,于是离家出走。在外漂泊多年之后,她又嫁了一个丈夫,丈夫对她非常疼惜,她自觉又找回了曾经的幸福。好景不长,丈夫外出经商时竟然带了一名小妾回来。莲花色怒气冲冲地找到这名年轻女子,竟发现她乃是自己和前夫的女儿。

接二连三的打击令莲花色几乎崩溃,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接连被爱情所伤。她痛恨所有的男人,于是开始利用自己的美色玩弄他人的情感。后来,外道请莲花色去诱惑佛陀的弟子目健连尊者,以破坏他的戒行和神通。

但是,知道莲花色过去经历的目犍连尊者却对她说:“你的本心是真诚而善良的,虽然你曾经因爱生恨,有过一段污秽、不净的经历,但只要你诚心悔改,依着佛陀的教法去做,就会得到佛陀的超度。”

后来,莲花色果然跟目犍连尊者去见佛陀,她就以这样的因缘做了佛陀的弟子,在诸比丘中,以目健连尊者的神通为第一,而在比丘尼中,以莲花色的神通为第一。

星云大师说,正是因为目犍连尊者教导莲花色用理智应对感情、用智慧领导感情、用正见处理感情、用正念规范感情,她才认识到了“不当的爱是罪恶的根源”,从而收起了自己在爱情中的盲目和错乱,不再以玩弄爱情作为对命运的报复,所以才得到了解脱。

其实,越是惊心动魄、激情四射的爱情越容易陷入歧途,而平淡自然、真实恳切的爱往往能够细水长流,成为温暖一生的力量。

一个男孩曾对一个女孩说:“如果我只有一碗粥,我会把一半给我的母亲,另一半给你。”小女孩因此喜欢上了这个男孩。那时,他才12岁,她10岁。

后来,他们村子被洪水淹没了,他不停地救人,有老人,有孩子,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唯独没有亲自去救她。当她被别人救出后,有人问他:“你既然喜欢她,为什么不救她?”他轻轻地说:“正是因为我爱她,我才先去救别人。她死了,我也不会独活。”他们在那一年结了婚。那一年他22岁,她20岁。

全国闹饥荒,他们同样穷得揭不开锅,最后只剩下一点点面了,做了一碗汤面。他舍不得吃,让她吃;她舍不得吃,让他吃。三天后,那碗汤面发霉了。当时,他42岁,她40岁。

由于“成分”问题他受到了批斗,她说:“我不知道谁是敌人,但是我知道他是好人,他爱我,我也爱他,这就足够了!”于是,她陪着他挨批、挂牌游行,夫妻二人在苦难的岁月里接受了相同的命运。那一年,他52岁,她50岁。

许多年过去后,他和她为了锻炼身体一起学气功。这时他们调到了城里,每天早上乘公共汽车去市中心的公园,当一个青年人给他们让座时,他们都不愿坐下而让对方站着。于是两人靠在一起手里抓着扶手,脸上都带着满足的微笑。那一年,他72岁,她70岁。

她说:“10年后如果我们都已死了,我一定变成他,他一定变成我,然后他再来喝我送他的半碗粥!”

真爱或许仅存于一碗粥,一碗汤面,一个座位,一次相视而笑之间。在漫漫的岁月里,只要有对方相伴就已经足够;在人生的沟沟坎坎中,只要有对方在身边就不会恐惧。爱情最终都从最初的澎湃起伏归于平静,让人不再盲目懵懂如青涩少年,这样的爱才是博大深邃的,具有包容力的。

诗人席慕容这样说:“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一个人,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始终能够温柔的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星云法语

即使有的家庭幸福快乐,但是“家”如“枷”,我们不也如囚犯般被牢牢束缚起来吗?

家庭的分子,每个人各有不同的性格,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即使是双胞胎,面孔相同,心也不同。

若要家庭幸福美满,成员相亲相爱,彼此之间,要有互相体贴、扶持,互相尊重、包容等良好的互动关系。

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父母错误的溺爱,反而害了子女一生;父母鼓励的爱,却能给予子女莫大的力量,对人生做出正确的抉择。

当儿女长大,翅膀长成,就会飞走,自组小家庭,留下父母两人,或单独一人守着空洞的屋子。如果老人生活会自理,经济上不匮乏,会自我排遣日子倒也无妨,怕的是贫病交加、无人看顾的老来苍凉,才是人间悲惨之事!

能善尽孝道,抚养、关心父母,让他们能安享天年,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与责任。

小孩子观念错误、行为偏差,往往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的身教很重要,历史上,许多名人所以能够功成名就,都要归功于良好的家教。

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须养成他们正常的生活、处世的诚信、良好的习惯、接受的性格,及培养感恩、忍耐、礼貌、合群、勤劳的美德。

婆媳的关系,要像“跳探戈”: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如果两个人的脚步同时前进,就会踩到对方,如果两个人同时后退,这一支舞也跳不下去。

眷属之间,多一些赞美的声音,多一些关怀的温情,多一些互助的行动,多一些忍耐的智慧。彼此相互学习,常怀惭愧、感恩之心,就能将家庭建设成清净安乐的国土了。

儿女如同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行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自己对父母供养承顺,自然会有孝顺自己的儿女。如是因、如是果,一个家庭有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亲子关系亲密和谐,也就能维持上慈下孝的伦理纲常。

人的一生,与家庭生活关系密切,家庭是悲惨的地狱,或是欢乐的天堂;眷属是善人聚会,或是怨憎相会,端在我们一念之间。

要让家庭幸福和乐,柔软、慈悲心是不二法门。

金钱要存放在银行里才能安全,感情如果存放不当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短暂冲动的感情令人盲目,一味滥用的感情不能长久。

正派的感情,光明善良,引导人不断上进;邪恶的感情,或嫉妒,或利用,只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掺杂爱恨情仇的情绪,恐怕就要招致祸害的发生了。

爱情是维系社会人间的一股力量,既然人是由爱而生,就不能离开爱。爱有正当的,有不正当的。正当的爱就是绿灯,不当的爱就是红灯。

佛经上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众生”,可知人是有情感有情爱的生命。

有的爱是属于“染污”的爱,有的爱属于“纯洁”的爱,有的爱是“占有”的爱,有的爱是“奉献”的爱。

所谓情爱,我们姑且不必讲到牺牲、奉献,但至少在情爱里面彼此不能伤害到对方。

情爱如水一般,可以滋润我们的生命,但是水能润物,水也能覆舟,感情处理不当,也会让我们灭顶丧生。

有了慈悲,若能再有智慧为导,则在爱情的路上必能慎选绿灯通行;否则“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稍有不慎,必然沉沦苦海。

佳偶非天成,相处中应该要:多一分幽默,少一分计较,多一分体谅,少一分争吵,多一分关心,少一分指责。

爱,有时候是很容易出问题,因为“爱”与“恨”是对难兄难弟,几乎是形影不离的。爱得不好,会成为恨。

男女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女性体力比较不够,男性就多做一点费体力的事;男人的想法粗枝大叶,女人比较细心,在细腻的地方,女人就多用一点心。天地之间乾坤阴阳和合,万物就生长;不和合就会有缺陷。

世间一切都是会变化无常的,要婚姻永远不变质,是不可能的。我认为重要的是,如何在变化的人生中,保持一颗不变的心;如果那颗当初要结婚的心不变,再透过互相信任、了解和体贴,相信婚姻就能美满长久。

禅说学业: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

人生在世,要想立足社会,应该学习的事情很多。学习做人,学习处事,学习技能,学习读书,学习礼貌,学习自爱。人要学习的内容很多,甚至世间万事万物、情与无情,都值得吾人学习。

——星云大师

对自己要有不满之心

对自己满意,是自己对道业进步的最大障碍。人生到处都是缺陷,你对缺陷满意,缺陷如何才能填满?吾人全身都是业障,对业障满意,业障如何才能消除?若对自己不满,道德人格才会有所增进。

——星云大师

人们向来都是对他人不满,常以挑剔的眼光审视他人,却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对他人,严加苛责都不觉苛刻;对自己,百般纵容也不觉过分。

事实上,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多存几分不满之心,提升的空间才会更大。对自己不满,首先要做到谦虚,因为只有谦逊之人才能警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星云大师开释众生要做到“少傲多谦”,即做人要谦虚。太自满、太傲慢,都会让人看不起,谦虚的人才会受尊敬;要做到“少拒多容”,泰山不辞每一粒尘土才能成其大,所以,能够少拒多容,才会增加福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成其大的最根本原因,恐怕也在于它始终处在最低处,陆地上的江河流水才能顺势流向海洋。大海本在最低处,而我们每个人,也只有改变向下看的视角,抬头仰望峰顶,才能攀上更高的山峰。

著名画家达·芬奇曾感叹道:“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谷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谷穗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是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它就像有色眼镜一样,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自以为是、止步不前。骄傲自大的人会在自己与外界之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使自己与外界产生隔膜,从而变得狭隘、自私、目中无人,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星云大师也曾说过:“愈是成熟的麦穗,头垂得愈低。成熟的果实,开花可以向上,结果却都是向下。”有了成就,谦虚更该如影随形,唯有谦虚随行,一个人才能保持清醒并随时自省,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很难保持空杯心态。他们骄傲自满,就像装满了水的容器,稍一晃动,水便会溢出来。一个人若心里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别人的忠告,吸取别人的经验,接受新的知识。长此以往,必定故步自封,或止步不前,或猝然受挫。

从前有一个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禅,刚开始他非常专心,学到了不少东西。一年之后,他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云游四方,禅师讲法的时候他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无德禅师把这些全看在了眼里。

这天,无德禅师决定问清缘由,他找到学僧问道:“这些日子,你听法时经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学僧见禅师已识透他的心机,便不再隐瞒什么,对禅师说:“老师,我这一年来学的东西已经够了,我想去云游四方,到外面去参禅学道。”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僧人认真地回答。

禅师随手找来一个木盆,然后装满了鹅卵石,对学僧说道:“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满了。”学僧毫不含糊地答道。

禅师又抓了好几把沙子撒入盆里,沙子漏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道。

“满了!”学僧还是信心十足地答道。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撒入盆里,石灰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再问。

“好像满了。”学僧有些犹豫地说。

禅师又顺手往盆里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又问。

学僧没有说话,跪拜在禅师面前道:“老师,弟子明白了!”

学到一点东西就自满自足,甚至不可一世、盲目骄傲,这都是可笑而且可怜的。对自己心存不满的人就像那个不断装入石子、沙子、石灰及水的木盆,它总是能放下更多的东西,人生也便在日积月累中向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