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1948300000007

第7章 海河卷(7)

当人类文明逐渐成形,人的力量强大到可以抗衡自然并可以改造自然之后,人与水的关系,就发生了转变,人从被动的“逐水而居”,转而变成水的“依人而动”,人活动到哪里,就把水的流向牵引到哪里。公元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后,封其弟召公奭在这里建立起了燕国,并在永定河的渡口之畔开始建城。北京城建城的历史就伴随着水利改造开始了。公元十世纪初,契丹族建辽,把这里定为陪都,改名南京,公元1125年,女真族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北京城开始了建都的历史。都城大兴水利,引莲花河水建护城河,“引水贯都,以成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巍巍护城河,迢迢太液池,尽显皇都威严。中都城里灌溉、漕运、防洪、供水水网星罗棋布。

到了1267年的元大都时代,“北京”一城正式得名,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京城的发展达到它的鼎盛时期。都水监郭守敬得皇诏重新疏通扩建肇始于春秋时的大运河,使北京的漕运中心码头从京郊外围的通州直达城里皇城根底下,积水潭什刹海港口整日樯帆遮日、舳舻蔽水,全国各地尤其南方的物资贡赋通过海运和运河水上航道源源不断运往北京,京杭大运河使北京真正成了一座从水上漂来的城市,京都的繁华一时甲天下。清兵入关以后凡二百多年间,在利用湖泊泉水营造皇家园林方面却业绩突出,造出清漪园、静明园、圆明园等数十座皇家御苑,给世人留下宝贵文化遗产。清朝的另一个水利功效在于对永定河的治理。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永定河三家店下游两岸上筑堤坝防洪,使千百年来迁徙无定、善淤善决的那条叫作“无定河”、“卢沟河”的北京人的母亲河,从此河道相对稳定,不再频繁泛滥成灾。“无定河”被康熙御赐河名为“永定河”。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北京城经济发展停滞,水利工程和古城面貌遭到破坏,民不聊生,叫做“北平”的这座城沉浸在一片喑哑凋敝之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北京的水利建设事业才取得长足发展,修建了密云水库等4座大型水库和16座中型水库以及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等满足城市供水需要,之后又逐步加强城市水系的综合治理,完成城中六海【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清淤和古河道的改造。如今,古老的昆玉河波光粼粼,画舫舟歌,通惠河如一条玉带,莹莹闪动,熠熠生辉。过去的京都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正在密布的水网滋润下一一重现。

人类的发展进步可以达到无限,而地球上的环境水资源,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经千年,北京这座如今已是拥有一千八百万人口的城市,如今也正面临着水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工业化进程中人们对于生态的破坏,逐渐造成北京降水少、风沙大,土地沙漠化局面。水资源的短缺不仅仅是北京也是全球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漫长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资源尤其是对水的掠夺性开发利用阶段过去之后,如今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重新意识到水是人类生存命脉的真理,也意识到水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制约作用。如今的京城各级政府部门正在加紧制定措施,加大力度开展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也积极筹措以立法的形式保护京城水系不受破坏。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波光潋滟、碧水蓝天、水波流转、云淡风轻、秋水盈盈的现代化大都市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北京的五大水系

北京有五大水系流经城郭,它们是:永定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大清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和北运河水系。其中以永定河水系历史最为久远,对北京的影响最大。

1 .永定河水系:

永定河这条北京的母亲河,最初不叫“永定”这个名字,而是叫“无定河”,历史上经常泛滥,迁徙无定、善淤善决,河水泛滥时常夹带大量泥沙冲刷河道,故而还有“浑河”、“浑水”之名,古时也称“小黄河”。自康熙年间筑堤固坝锁住河水之后,这条河的河道基本上再没有过大的变动,故康熙皇帝赐它“永定河”之名,君臣百姓子民皆期望它能“永定”而不滥发。然而,河水的真正“永定”,并不是在封建王朝和接下来的腐败黑暗的国民党统治时代,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于1951年动工兴建的官厅水库,锁住了上游来水,完善了整个永定河的流域规划。历史上一条曾经带来福祉和灾害的河流,至此它的盈枯涨落才真正的开始完全掌控在人类的手中。

永定河原为黄河远古故道,大致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距今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永定河系是海河流域五大水系之一,位于东经112°~117°45′、北纬39°~41°20′,全长747公里,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自治区的43个县市,流域面积4701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45063平方公里,平原面积1953平方公里。

永定河上游有洋河和桑干河南北两大支流。上游的北支洋河是永定河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内蒙古兴和县,由三条河流构成,即东洋河、西洋河和南洋河。东、西洋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南洋河发源于山西省阳高,三条河流于河北怀安柴沟堡附近岸庄屯汇流后称洋河。上游的北支桑干河是永定河另一主要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宁武管涔山北麓,上源为山西的元子河与恢河,两河于马邑附近汇合后称桑干河,河长437公里,流域面积26547平方公里。

桑干河和洋河两大支流,至怀来县朱官屯汇合后称永定河。永定河穿越北京西山后出门头沟三家店,顺势流向东南,在天津附近经永定新河入渤海,在北京的流长为187公里,流域面积3168平方公里。

永定河的上游,从源头至怀来,流经高原山区,几条支流汇聚,水流汹涌,河水挟带大量泥沙砾石滚滚而下,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中游自怀来至北京门头沟三家店,多峡谷曲折地带,水流湍急,落差增大,河水奔腾呼啸,更像一匹难以驯顺的烈马,常引发这里的山体倾泻泥石流频发。泥浆滚滚冲向三家店下游地区,致使下游河道堵塞水患水灾频繁。所以永定河自古就有“小黄河”之称。

岁月悠悠,桑田沧海。永定河水的泛滥不仅改变了山峦地貌,也改变了河流沿岸的生物形态。永定河水从中上游冲刷携带的大量沙石屑物的不断填充堆积,致使北京门头沟三家店下游低洼地区逐年被淤塞抬高,经年累月,逐渐形成了巨大的永定河洪积冲积扇。这块河网稠密、土质肥沃的冲击扇平原,为早期的北京人类活动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后来的北京城廓就在永定河洪积冲积扇脊背的一侧形成了。

历史上的永定河并不是顺风顺水沿着一条固定的河道奔流下泻。据尹钧科等《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中考证,永定河道在北京平原上曾经有过几次大的摆动:“商代之前,河水出西山后经八宝山向西北方向流去,经今昆明湖再入清河,走北运河一线入海。后来约在西周时期,永定河主流从八宝山北摆至今紫竹院一线,经今积水潭沿坝河及北运河方向入海。春秋至西汉期间,河水自积水潭又摆向南流,经今后海、什刹海、北海、中南海向南流去,经龙潭湖、萧太后河和凉水河流入北运河再入海。自汉代至隋代期间,永定河已经移到今北京城南,即由石景山南流再东折,经马家堡和南苑之间继续东南流,又经凉水河和北运河入海。唐代以后,卢沟桥以下的永定河分为两支,东南支仍走今马家堡和南苑之间,南支沿凤河流动,并逐步西摆,后来南支成为主流。自清康熙年间筑堤以后,永定河变成今天的样子。”【尹钧科吴文涛:《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新中国成立以后,官厅水库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永定河的面貌和走向。这条古老的母亲河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被锁在了城市的外围,不再担负为北京城里提供饮用水的任务。官厅水库的水一度呈现半污染水质,主要用作北京西部地区的工业用水。成为北京备用饮用水源,2006年,经过禁渔清污等治理后,官厅水库的水重新达标,成为继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平谷水库之后北京第四个备用饮用水源。

千百年来,永定河水哺育了北京人民的成长,两岸人民在与永定河朝夕相处相依相伴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关于永定河的美丽传说。流传下来的有河挡挡河的传说,石经山和湿经山的传说,永定河镇水牛的传说,王老汉栽种河堤柳的传说,冯将军严惩老兵痞的传说,麻峪村由来的传说,以及刘娘府的传说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石经山和湿经山的传说。它说的是关于今天北京石景山的故事,十分有趣。石景山又叫石经山、湿经山。据许用宾撰《重建石景山天主宫碑记》云:“山曰石经,又云湿经”。永定河水由门头沟三家店出发流入石景山地区,然后经五里坨、麻峪、庞村、首钢厂区等地向东南方向流淌。“石经山和湿经山的传说”里讲到的是:想当年,唐僧一行师徒四人从繁华的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走到永定河石经山这地界时被眼前这滔滔河水拦住了。只见那水面上风高浪急,黑压压的浪头一个接着一个,行人根本无法泅渡。师徒四人正在着急,只见水里游来一只大白癞头鼋,原来它正是这一方永定河里的当地守官,寿数已经高达一千多岁。大白癞头鼋挺身相助,用自己的宽大的脊背驮着他们师徒几个渡过河去。老鼋并请唐僧到达西天见到佛祖后,在佛前替它打问打问,它们大鼋类物种寿数几何,大限何时能到,几时才能转世投生修成正果。

故事说到这里,诸位读者就听明白了,原来这里演绎照搬的却是古典长篇小说《西游记》里的情节,在《西游记》里的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里,说的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受阻,幸得河里一头大白癞头鼋相助过河的故事。不过,人家过的那可不是什么“永定河”、“无定河”,而是当时的车迟国会元县境内的通天河,在今天的陕西西北方向。

北京地区的人们为何能将《西游记》的故事挪到他们居住的永定河岸的石景山?故事的来源,皆因为石景山上如今留下一个晾经台。说是唐僧从印度取完了经回来再路过永定河时,又是大白癞头鼋来迎接他们并驮送他们过河。游到半路,老鼋问起托唐僧给打问的事儿时,唐僧这才想起给忘了问。老鼋一怒之下,把唐僧一伙掀到永定河里。河水凶险,师徒四人连滚带爬抓挠上岸来,险得活命,而那几大箱子经书却纷纷落入水中。悟空等徒儿又慌忙转身入水打捞,又将湿透的经书在岸边石头上晾晒。于是这里就成了“晾经台”。此后,人们便把唐僧晾晒真经的这座山叫做“湿经山”,这个叫法传来传去,传到现在就叫成了“石景山”。这也正是《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里描述的唐僧取经回来后,经历的最后的第九九八十一难,真经落入通天河水中,需打捞上岸后放在岸边石头上晾晒吹干。

“永定河”是不是《西游记》那条“通天河”?唐僧取经有没有经过北京这块地方?“晾经台”和“湿经山”真是他们西天取经一伙当年晾晒真经的地方吗?其实,这些东西是不是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美好传说,丰富了北京的永定河文化,为研究北京的河流与生产发展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潮白河水系

潮白河是北京的第二大河流,为流经北京市北部、东部的重要河流,同属海河水系。潮白河指的是潮河和白河两条河。潮河和白河进入密云县的河槽村附近汇合,始称潮白河。

潮白河的上游潮河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古称大榆河、濡河,又称鲍丘【邱】水,因其“时作响如潮”而得潮河之名。它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草碾子沟南山下,经滦平县,从古北口流入北京密云县内,有安达木河、清水河、红门川等支流汇入,于辛安庄附近注入密云水库,在北京市境内河长72公里。

潮白河的另一支流白河发源于河北省北部沽原县,靠近内蒙古高原之南缘的坝上地区,古代时曾有沽水、潞河、溆水、白屿河之称,因其河沙洁白,故名白河。白河经赤城县于白河堡进入北京延庆县境,东流经怀柔县青石岭入密云县,沿途有黑河、汤河、白马关河等支流汇入,在张家坟附近注入密云水库。

据《密云县志》记载,古时潮河与白河两条支流在顺义的牛栏山附近汇合,由于人们对河段的开发利用致使河流改道,后来两条支流改到了密云县的河槽村附近汇合,汇合后的河水始称潮白河。潮白河全长467公里,流域面积19559平方公里。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水流湍急,平原地段河道河床较小,河谷开阔,多沙川汊河,易发水患。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开始挖潮白新河,由河北省香河县引潮白河水经黄庄洼、七里海入蓟运河后到北塘入渤海。其后又修建了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和5座中型水库、33座小型水库,控制山区洪水,并以密云水库为引水源,开通京密引水渠,成为向北京市区供水的主动脉。

3 .大清河水系

大清河也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大清河分南北两大水系︰北支以拒马河为主,南支是由唐河【滱水】和潴龙河水系汇入白洋淀,后东流称为赵王河。赵王河和拒马河至新镇汇合后始称大清河。大清河流至第十六堡附近与子牙河汇合,经西河闸至天津入海河。

大清河水系的北支——拒马河,干流长254公里,经北京市的干流长6l公里,流域面积433平方公里。拒马河古时也称“涞水”、“巨马水”、“巨马河”,金以后始有拒马河之名。拒马河发源于河北省的涞源县西北的太行山东麓,向东北流,在涞山西北入北京房山的西南部,出北京房山境后,在河北纳入大石河,又经小清河、白沟、白洋淀、大清河入海。大石河发源于百花山的南麓,向东流至漫水河出山,折向南流入平原,沿途汇入马刨泉河、周口店河、夹括河,在河北省涿县入北拒马河。小清河发源于北京丰台马鞍山东坡,到河北省涿县入北拒马河。

拒马河上游多河谷泥沙,下游形成冲击扇平原,留下大量远古人类活动遗迹。拒马河流域有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及北京最早的建城遗址西周琉璃河燕国都城遗址。这里是北京早期人类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