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19240600000044

第44章 盛世作为(81 岁—108 岁)(9)

孙思邈却道:“此症其实不难。老朽知道得晚了,让殿下受苦。”

“只怪本人才学短浅。若稍通些防治知识,即不至如此狼狈。”

孙思邈见汉阳王说得诚恳,便应其要求,传授些基本防病之法。汉阳王听了,大觉受益。后汉阳王因他疾发作,连带复发旧病,治之伤迟,终于不救。

孙思邈第一次接诊水肿病人,时在隋军军营,即知水肿患者到了晚期,便有“五不治”之忌。后经多次临床,乃知水肿之症,多在内里。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等。此病皆从虚损,早治即可速愈。

孙思邈再经探索,知水肿发病初始,治以简易之术即可见效。如巴豆、煮小豆、桑白皮、谷白皮等,皆可入药。若患者或家属早知,断不致如此受累。

孙思邈由此想到,有些方子看来简单,尤其是农家偏方土方,其实却很管用。只因缺少交流,因而传之不广。说干就干,不多一会儿,一个个简便易行的药方,由孙思邈亲手录于纸上。

孙思邈拿着写有药方的大白纸,请孟诜张贴于墙,孟诜却不太理解,道:“此不是将方子告知他人了?”

“那还不好?如那圣人之教,就是要人人自晓。”

“人家知道了方子,还用得着找我们看病?”

“倘若都能自救,还能省下药资呢。”

孟诜见孙思邈满脸严肃,便不再言声。

第二天上午,孙思邈再次来到孟诜药肆义诊点,见求诊者又排成长队,便手指门外墙壁:“请诸位看外面墙上,贴了一些方子。比较简单,可供参考。”众人一看,墙上果然贴着一张大白纸,上书好些简易药方:

治妊娠腹中痛方:生地黄三斤,捣绞取汁,用清酒一升,合煎减半,顿服。

治妊娠腰痛方:大豆二升,以酒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亦治常人卒腰痛。

治妊娠伤寒方:葱白十茎、生姜四两(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顿服取汗。

治水肿利小便方:牵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为度。

治小儿头不生发方:烧鲫鱼灰末,以酱汁和,敷之……

众人见了,大觉新鲜,争相围观。识字者边看边抄,不识字者听说药方上墙,便央求识字者念出声来,边听边心里默记。大伙儿纷纷议论:“真方便众人了。”

“菩萨心肠。”

“不像某些医生,将方子瞒得死死的。”

然而一夜过去,墙上处方纸却被人撕去,只剩了一点儿残边。孙思邈看着残缺的纸片,对孟诜道:“这可不好,人家看得没头没脑,弄不好还会误事。”

孟诜颇为生气:“不知谁如此缺德,硬把它撕了。”

孙思邈却想:或许是没有贴牢吧。他于是坐下,重新抄写,且一字一字校正。确信无任何差错,这才重新张贴。

又一次太阳升起,墙上处方又被人揭去。代之四个石灰水写的大字:“马上滚蛋!”孟诜这回明白了,气愤地道:“原来有人想赶走师父。”

孙思邈因经历过类似事情,见怪不怪,捋着银须,呵呵一笑:“说明这办法管用了。”

当贴出的药方被撕了三回,孙思邈和孟诜商量,是否另挪个地方。孟诜却不肯去,因这儿是他的家产。孙思邈于是由夫人陪着出城,来到路边一个村子,搭建草棚,继续忙活。偌大一块“义诊”布幌,又高挂起来。

而当次日上午孙思邈再来时,却发现不仅“义诊”布幌被人拔下,扔在地上,窗户、门锁均被砸坏,门板也给拆了,屋里东西全被翻过,一些物品给捣毁了。更令人心悸者,竟有一把匕首,闪着寒光,插在孙思邈睡觉的卧榻上。夫人惊道:“有人想要你命呢。”

孙思邈拔下那柄匕首,拿在手里,自嘲地笑道:“好人也难做啊。”

“是你不该免费看病。”

“应是这个原因。”

见夫人提出别再义诊,孙思邈将匕首扔进水沟,平静地道:“那不正中奸人之计?只是这屋子夜间得有人看守。”

这时,另一徒弟自江南返回。听说有人砸了师父的义诊处,小徒弟特别生气,将袖子一撸,顺手拿过一根大棒,道:“今夜我睡那,看谁敢捣乱。”孙思邈摸一摸小徒弟脑袋,笑道:“你可别想着打架,凡事以和为贵。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撕破面子。”

有小徒弟保镖,孙思邈胆气壮了不少,又将那简易方子抄在纸上,贴于义诊处墙上。且继续坐于案后,接待患者。孙思邈相信,那心怀不轨之人,必在暗处观察动静。

夜间,夫人担心孙思邈安全,不让他在义诊处过夜。孙思邈则担心小徒弟行事鲁莽,乃坚持陪同。于是夫人也跟着留下,让小徒弟住在隔壁小屋。结果当晚啥事没有。孙思邈相信,歹人确在暗中观察,便拍着小徒弟肩头,再次叮嘱:“千万别想着打架,只保证自家安全得了。”

接连几个夜晚,孙思邈都不在义诊处度过,而将守护之责交与徒弟。孙思邈以为没什么事了,乃让小徒弟歇上一晚。然而就是这个夜间,歹徒又蹿上门来,点燃一把大火,差点让孙思邈丧身火海。也就是这把火,让歹徒身份终于暴露。因事情闹得大了,孙思邈不能不禀告官府。官府知道孙思邈与皇上关系,对此案殊为重视,很快将肇事者缉获。原来在暗中破坏者,又是孙思邈的同行。

这番风波过去,孙思邈得以安宁一段时间,将坐堂接诊处再搬回孟诜药肆。

与嫉妒者的这一番遭遇,使孙思邈感到,光靠自己治病不行,得让更多人懂得医道才是。且自己岁数大了,行走益发艰难。最好的办法是赶紧将书写出来,免费让大家转抄,使更多人受益。

孙思邈乃夜以继日,奋笔疾书,争取著作早日完成。除接诊时间外,大多伏于书案,查阅资料,专心书写。因平时练习导引,这个年纪居然视物不花。有时坐上一个时辰也不挪动,倒将老人“久坐不宜”的劝谕先给忘了。

十 慎用药补 跟踪治疗王子李治

孙思邈对医学各科的钻研,多以满足患者需要为据,不管此前是否接触过,都决心从头学起,努力从外行变成内行。最明显事例,即对王子李治的保健与治疗。由于长孙皇后夫妇俩只相信孙思邈,小李治一有不适便将他召去,要他处诊,始终跟踪。这就促使孙思邈不能不“逢病便治”,不知不觉间,成为治疗婴孺少儿诸疾的“通才”。

李治生于唐贞观二年(628),因先天不足,降生之日起便疾患不断,以至皇后对他几乎失望。孙思邈对小王子跟踪保健与治疗,从胎儿时便已开始。

皇后在怀孕之时,因体质羸弱,屡有险象。孙思邈常在夜半被宫人叫起,急忙往皇后寝宫赶。他有时对皇后施以艾灸,有时指导宫女依照穴位经络,好生给皇后按摩。因在孕期,不可轻率服药。孙思邈根据皇后体质,只择那有十分把握的方子慎重处之。

皇上那时似懂非懂,常与他发生矛盾。

“先生请尽量用上等补品,皇子在娘胎里才长得壮实。”李世民想当然地说。

“启禀皇上,容老朽酌情处之可否?”孙思邈小心地道。

“怎么?朕所说不对?”

“皇上开口,字字是金,老朽只想着如何奉旨行事。”孙思邈不敢强辩,知今日李世民已非昨日。

待李世民转身过去,孙思邈即我行我素。他从皇后实际体质出发,只择中性药品处之,而不敢枉加滋补。孙思邈所处之“千金丸”方,主养胎、难产颠倒、胞不出等症。方为:

甘草 贝母 秦椒 干姜 桂心 黄芩 石斛 石膏 粳米 大豆黄卷各六铢 当归十三铢 麻子三合

上十二味,末之,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日三,用枣汤下。长孙皇后服后,感觉不错。

他又处过“大黄丸”方,主妊娠养胎、令临盆易产。该方由大黄、枳实、芎、白术等九味构成,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下二丸,日三。长孙皇后服之,亦觉对症。

当中有一回,长孙氏皇后忽有漏胞迹象。孙思邈大骇,此最危及母子性命。

孙思邈乃向李世民请求:“启禀皇上,可否允老朽暂居皇宫之侧,便于昼夜观察,随机施策?”

“此正合朕意。然你岁数也大,是否需要助手?”

“启禀皇上,若允老朽带伴,贱荆即可。”孙思邈见李世民想得周到,不由感动。

得益于孙思邈精心护理,提心吊胆的长孙皇后,总算顺利度过怀孕危险期,使小王子顺利诞生。孙思邈由此想到,不知有多少贫家妇人,因过不了这道鬼门关,母子皆死于非命。

孙思邈本来消瘦,现因忙活,又瘦了一圈,如同生了一场大病。夫人替他担心。孙思邈却捋着一个个尖瘦手指,乐道:“夫人本该祝福老夫,这就叫‘有钱难买老来瘦’。”

孙思邈知道,倘若过于偏瘦,乃是危险信号,便加大自我调理力度。除继续坚持导引之术,还适当服食药饵。除前述“大理气丸”外,还有一方名“华佗云母丸”。此药极有效用,只太昂贵,一般人服用不起,孙思邈亦舍不得服用。为不让夫人担心,他服饵皆瞒着夫人。

李治为长孙皇后第三个亲生之子,在李世民所有儿子中排位第九。小李治落地时极为羸弱,啼哭之声如小猫在叫。当李世民得知皇后又生一男,喜得两手拍掌:“太好了,朕就盼着皇后再生一男。名字朕早已想好,单取一个‘治’字。孙老先生在哪?朕须得给予重赏。”

长孙皇后知孙思邈保胎之功,更赞同皇上对他重赏,然而被孙思邈坚决拒绝。

小王子投入母亲怀抱后,孙思邈即跟踪治疗。初始,小王子有惊痫症状,发作频频,让内宫上下吓得半死,李世民更欲将诸宫人治罪。长孙氏悲恸欲绝,以为这王子不可救了。亏得孙思邈已有经验,对李世民说得极为肯定:“请陛下放心,此绝非癫痫,老朽能治。”

“你有把握?须以脑袋担保。”

“启禀皇上,老朽绝无戏言。”孙思邈目光炯炯,无丝毫游移。这给李世民极大信心,不再怀疑孙思邈诊治能力。后经及时治疗,小李治终度过惊痫一关。

在李世民眼里,小李治堪称掌上明珠。尽管他暂还不能确定,这孩儿长大后能干些什么,却认定李治为皇室重要支柱,故取名“治”。李世民采纳孙思邈建议,让李治住于宫内,由皇后直接照顾,母子间多多交流,加深亲情,以利成长。

这正合长孙皇后心意,于是李治便几乎不离皇后左右。

小李治长到三岁,仍小恙不断,全赖孙思邈诊治。小李治四岁时,一日李世民听说小王子病了,即提前罢朝,急如星火赶来探望,同时诏令孙思邈火速入宫。

李世民与儿子正面相对,他却看不出儿子有何异常。当问及皇后时,长孙氏苦笑答道:“是儿子想你呢。不信你问他自己。”

当李世民转向儿子时,小李治果然懂事地应道:“嗯,我想。”

这话让李世民大觉惭愧。原来他虽对小李治寄予厚望,却很少与儿子亲近,更谈不上认真交流。李世民将儿子抱在怀里,一个劲儿亲吻,同时抱歉地道:“是朕的不是,没常来看你。”

此为孙思邈有意安排,因那父子亲情,同样任何人无法取代。孙思邈迈着碎步,趁机伏地奏道:“启禀皇上,老朽建议皇上于日理万机之余,务必挤出点时间,陪伴小王子玩玩。”

李世民抬手请孙思邈平身,表示认可。同时吩咐:“你且给小王子瞧瞧,有无大毛病。朕最担心的是小王子。”说时,将小李治推近孙思邈。孙思邈见李治向自己行鞠躬礼,忙向小王子行跪拜大礼。且道:“启禀皇上,小王子肠胃不好,宜以素食为主。”

曾有一段时间,御厨因担心小王子营养不足,枉加补食,致使小李治食饮不消,腹中胀满。孙思邈即提出多予素食,而不可枉补。他将道理与李世民反复说及,不管他动怒与否。同时开处“紫双丸”,嘱咐小王子服用。这“紫双丸”是:

巴豆 麦门冬 甘草 甘遂 朱砂 蜡 蕤核仁 牡蛎

上八味,以汤熟洗巴豆,研,新布绞,去油,别捣甘草、甘遂、牡蛎、麦门冬,下筛讫,研蕤核仁,极熟,乃纳散。更捣二千杵,药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此方用于小补,对王子李治最宜。

以后,孙思邈又处以“牛黄丸”方、“真珠丸”方等。每处一方,孙思邈皆一一解释每味药性及搭配理由,让李世民信服。

小李治再长一岁,李世民对他便采取严厉态度,使得小王子每回与父皇见面便心里发怵,战栗不止。因在此时,李世民对太子承乾已有些不满,乃另生一念。而这暂时是不能说的,故只望小李治快快长成。

孙思邈看出李世民用心,不敢将窗纸捅破。只就李世民欲对小王子“拔苗助长”之法,审慎地表示异议。

孙思邈对育儿亦有主张。他说:“文王父母有胎教之法,此圣人之道,未及中庸。是以中庸养子,十岁以下,依礼小学,而不得苦精功程,必令儿失心惊惧;及不得苦行杖罚,亦令儿得癫痫;此事不可伤怛,但不得大散大漫,令其志荡;亦不得称赞聪明;尤不得诽毁小儿。十一以上,得渐加严教。此养子之大经也。不依此法,令儿损伤。父母之杀儿也,不得怨天尤人。”[110]

小李治长到五岁,却被伤寒所苦,时有感染,顷刻发作,正所谓弱不禁风。孙思邈知小王子体质太弱,不敌风寒,易被侵袭,乃先以“地黄丸”调其胃肠,使之食而得味,渐生肌肉。再用“麻黄汤”以御风冷。小李治服用,果有起色。

孙思邈又以“菖蒲丸”为常备之药,让小李治服用。这“菖蒲丸”由菖蒲、乌头、杏仁、矾石、细辛、皂荚、款冬花、干姜等十二味药构成,皆末之,蜜丸如梧子,饮服之,视病症变化随意增减。小李治服用,同样得力。

李治渐渐长大,身体虽不见强壮,却到底成长为翩翩少年。他因是生活在脂粉群中,虽尚未发育成熟,却有了云雨之欲。结果除伤害诸多年幼宫女外,自己还腰酸腿软,皆因过早宣泄。孙思邈看出后果严重,没准往后小王子将永远不举,乃与年少的李治直陈危害,终使其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