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19232800000054

第54章 魂断“文革”(1)

1966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宋超开完市委扩大会议回到女中,在教工灶匆匆忙忙吃了点晚饭,便心急火燎地往家里赶。最近,她特别想家。

好不容易挤上一辆公共汽车,也就四五站地,但走走停停,开得很慢。街道两旁的高楼上悬挂着“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标语,高音喇叭的声音震荡着耳膜,她的心绪莫名地烦乱、焦灼、郁闷。五月是黄河之滨的兰州最美好的季节,可今年的五月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空气,总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祥预感。从批《海瑞罢官》到批“三家村”,到《**********》,火药味越来越浓,声势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矛头所指越来越高,运动步步升级,像她这样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入党的老党员也吃不透精神,摸不着边际。“三家村”的头目邓拓她在抗战时期转战晋绥根据地时就听说过,还读过他的文章。知道他是党内很有理论修养、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文化人”,他最早倡导并参与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时主管理论宣传和新闻出版工作;吴晗则是著名教授、历史学家,担任北京市副市长;这两个人她在北京工作期间都见过还听过他们的报告,怎么现在都成了反对毛主席的“黑帮”,还要“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呢?尽管想不通,但她还得按上级的指示在女中组织教职工批判声讨“三家村”的“反党罪行”。一次一个炊事员挥动手臂激昂地说:“谁反对毛主席,我们就砸烂他的狗头!我们炊事员就用擀面杖、勺把子砸他!”就这种粗俗的话语还赢得了掌声,她在最后总结时不得不违心地予以肯定。孰料才几天时间,运动陡然升级,这《**********》可是中共中央的文件啊,铁定的精神啊!它揭露了“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阴谋反党集团”,要求全党“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化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明确指出十七年的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此“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从这些咄咄逼人的字眼里,她已经预感到这是一场腥风苦雨般的“革命”,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做文章”,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要掉脑袋的。十七年,十七年来和自己荣辱与共、相濡以沫的江隆基可是一直在领导着大学的工作,难道他也是“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难道他在北大、兰大培养的那么多学生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难道也要夺回他的“领导权”?……

一阵寒战,一头冷汗!

一片迷茫,一堆困惑!

“宋校长,你该下车了。”回家常坐这路车,售票员可能认识她,提醒她到站了。

她急匆匆走进家属院,急匆匆走进4号楼,又急匆匆打开门,一片漆黑,一片宁静,奇怪,怎么没有人呢?在她拉亮客厅吊灯的同时,里屋传出熟悉的声音:“超,是你吗?”她应声赶进卧室,打开灯,只见丈夫侧躺在床上,手扶前额,浓眉紧锁,在闭目养神。“隆基!”她拉了拉他的手,手心手背都冰凉,天啊,才一星期,他怎么就这么疲惫,这么憔悴?“你生病啦?”他摇摇头,“没有。我也是开会刚回来,累了,就想休息休息。”“那,朱大妈她们呢?”“啊,我叫她带孩子们看电影去了。知道你今天会回来,想单独和你坐坐,说说话。”“晚饭吃了吗?”“没有,不想吃,朱大妈做好了,在锅里放着,你要没吃就先吃吧。超,麻烦你给我泡杯热茶,记得有一罐茶是大哥还是三弟寄来的午子仙毫,一直没舍得喝,在哪儿放着我不知道,你找找。”宋超一一答应下来,随后进了厨房,开始准备茶饭。摇了摇暖水瓶,空的,打开煤炉子坐上水壶后开始找午子仙毫。奇怪,他今天怎么会想起喝家乡的茶叶?他的老家白杨沟就在午子岭下,是个盛产茶叶的好地方;而且还特别地提到了大哥和三弟,平日他是很少提及他们的。更有一层,早早躺在床上睡觉,可不是他习惯的休息方式,平日忙了累了,回来总是靠在沙发上,抹点清凉油,随后边喝茶水边翻看当天的报纸或阅读带来的文件;只要孩子们在家,还能与孩子们说说话,玩一会儿。而今天,怎么看怎么想,都有点不正常。

不是“有点”,而是很不正常。《**********》发布后的第三天,兰大文科三系宣布停课,全体师生投入批判“三家村”的运动;第六天,省委第一书记来校参加了中文、历史两系的座谈会,指出主攻方向是“黑帮”“黑线”,并点名两名教授为“黑线代表人物”,要兰大组织师生重点批判。讲话中还批评江隆基搞得“四平八稳”,“原来认为兰大还不错,现在我怀疑”。今天,江隆基按要求在省委召开的会议上作了系统发言,谈了教育战线的黑线问题和领导权问题,他认为“教育战线的黑线就是杜威教育思想(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和凯洛夫教育思想(修正主义教育思想)的结合”,认为兰大“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权在我们手里,但业务上、学术上的领导权有一部分不在或不完全在我们手里”。此言一出,却遭到第一书记更为严厉的批评,说他“回避矛盾,不接触实际”,“过高地估计成绩。”迫于形势,迫于压力,下午党委开会决定并报省委批准,全校停课搞“文化大革命”,这在兰州地区的大专院校是最早的,在全国是否最早无从查知。

这一天是1966年5月26日,将牢牢地记载在兰大校史上。

一所大学,四千多学生不上课专搞“文化”的“大革命”,怎么搞?受过私塾教育也受过现代教育曾两度留学海外并且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从事三十年高等教育工作的江隆基不知道!

这场运动来势迅猛,来头很大,是要“发动群众”搞一场人与人的斗争:学生斗老师,下级斗上级,群众斗群众,没文化的斗有文化的……这样的运动还要不要党委领导,怎么领导?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加入共产党有着四十年党龄并且领导过历次政治运动的江隆基不知道!

因为不知道,所以他累,心累!所以他想休息休息,与妻子单独谈谈!

妻子端来一杯热腾腾的茶水,丈夫欠身喝了几口,又侧身躺下。妻子便坐在床沿紧紧握住他的手,开始了推心置腹的谈话。

“你们中学也开始了吧?运动一来,你肯定也忙?”

“是忙。我都不明白一天到晚忙忙乱乱在干什么呢。”

“忙了就少回来,甚至不回来,公共汽车挤。”

“那怎么行?我担心你。隆基,我心里很不踏实,觉得这次运动来头很大,从上到下,搞得人心惶惶……昨天批那个,今天批这个,明天还不知道批谁呢,党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

他抽出手,扶在前额,目光凝视着妻子,不说话。妻子觉得话题已经说开,不吐不快,便把郁结在胸的想法如实说了出来,说了自己对“三家村”、对“彭罗陆杨”的看法,末了问:“这几位你都熟悉吧?”丈夫答:“谈不上熟悉,但都认识,彭真很关心北大,来过几次。邓拓、吴晗、廖沫沙都是学者型的官员,来北大作过学术报告。陆定一在中宣部召开的会我参加过几次,也认识。周总理来北大视察是杨尚昆陪同的,也认识。”妻子问:“就罗瑞卿不认识?”丈夫淡淡一笑:“认识得更早。五千多名学员从延安往根据地撤的时候,他是纵队司令,我是一团团长,三两天就要开次碰头会。”妻子感慨说:“这么多老革命都受批判,看来要被打倒了,那……这次运动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啊?”丈夫锁紧眉头闭上双眼,一言不发,长久地沉默。妻子最了解丈夫的个性和党性:该说就说,不该说的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坚决不说;几十年来凡涉及党内机密的事,从不向妻子吐露,因此宋超也习惯了。心绪都不好,她离开床说:“你躺着,我给你端饭去,就在这儿吃。”不料他伸过手来,紧紧地抓住她,迟疑了一会儿,严肃而深沉地说:“超,咱俩都是老党员了,我在想……看来,老人家是在重蹈斯大林晚年的覆辙,听不得不同的意见了啊。”宋超一怔,不由打了个寒战,“那……将会是什么结局啊?咱们怎么办?”他又沉默了一会儿,沉重地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这个工作干不成了干那个,城里待不成了到农村去,哪里不是干革命?”

“也是,”宋超点了点头,她总算明白了他为什么想喝家乡的茶,“那咱俩就回你老家白杨沟去,山清水秀,我挺喜欢的……可是,孩子们怎么办呢?都还小啊!”

门外一阵嚷嚷声,朱大妈和孩子们回来了,谈不下去了。

工作太忙,宋超星期天晚上就回了女中。第二天,市委来人了解女中运动的情况,除一墙大字报外显得很平静,之后对她交代说:“你准备一下,召开个全体师生大会,你主动报告一下学校开展运动的情况。我很忙,就不参加了。”她一一答应下来,送市委来人出校门,刚一转身,就有一群学生冲上来围住她振臂高呼:“打倒宋超!”“宋超老实交代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之后连推带搡将她押进大礼堂——1944年由社会各界集资修建的“美龄堂”——推上主席台。她抬头一看,全校师生差不多都已集合在这里,显然是市委来人布置好后才通知她的。七八个女孩子杀气腾腾地冲上台揪住她,有的摁头,有的踢腿,有两个手劲很大的一人抓一只胳臂,“喀嚓”一响反拧过去,架起“喷气式”,她再也不能动了。台上台下口号震天响,“打倒走资派宋超!”“宋超低头认罪!”“宋超老实交代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她弯腰九十度喘不上气来,根本无法说话,唯一想到的是,这些平日文文静静的女孩子,怎么一夜之间就发疯变成了妖魔?是谁教的?这样毫无秩序毫无人性的疯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以她瘫倒不省人事而暂告结束。

正在女中读书的孙女涓涓也在场,亲眼目睹了奶奶挨斗的场景,吓坏了,偷偷溜出校门跑回家,哭着对爷爷说:“爷爷,爷爷,女中的学生揪斗奶奶啦!奶奶跌倒在主席台上啦!”江隆基一拳擂在桌子上,愤愤地吼道“岂有此理!”抓起电话要打过去,可宋超校长的电话已经被掐断了。第二天,他打发在一中上学的小召去看妈妈,宋超已被挪了住所并有专人看管着,她机警地躲过看管,转达爸爸的三点意见:“一、这次运动来势迅猛,要经受住考验;二、要实事求是,是自己的错误就检查,不是自己的错误不要包揽;三、遇事要想开,保重身体。”

宋超被看管起来失去了人身自由,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周末竟成了她与江隆基恩爱二十多年的永诀!

“停课闹革命”是“文革”初期的一大“创举”,兰大走在全国的前列。停课后“革命”失控,频繁发生起哄、揪斗、自杀事件,仅5月30日一天就出现了十次揪斗干部教师事件,已有四人因不堪忍受凌辱而自杀。江隆基再也坐不住了,他还是校长、党委书记,他要在狂风恶浪中驾驭这艘倾注着自己全部心血的航船。他当天召开学生辅导员以上的干部大会,代表党委提出兰州大学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五点意见:一、坚持半天学习,半天运动,逐步形成制度。二、只能文斗,不能武斗。三、座谈会与大字报并重。四、抓大是大非问题。五、目前主要是揭露,可以背靠背分析,为批判做准备。每条下面都有详细的分析和解释。时隔半个世纪后解读这次讲话,我们仍然不难看出江隆基作为成熟的革命家和教育家的政治智慧:其一,“要文斗不要武斗”是中央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中明确提出的,而江隆基提出“只能文斗,不能武斗”要比该文件早了两个多月;其二,他主张“半天学习半天运动”,“抓大是大非”,“小是小非即细节,特别是男女关系,决不能纠缠”,“涉及学生的问题不要搞”。意思很明白,他不想把学校搞乱,要按中央的部署有秩序地进行;其三,这场运动究竟怎么搞,他心里没底,所以瞻前顾后,字里行间巧妙地留有余地。如:“要反复学,开始坐下来,要强调用各种方式学”;“要深入调查,坐下来分析”,“应好好提倡座谈会,它能充分说理”;“把材料梳成辫子,准备以后战斗”等等,可以理解为他的策略和韬略。但是有一点他是明确的,坚持的,即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会上有人提出用“三结合小组”(学生、教师、党员)代替党总支,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如果发现党的各级组织有烂掉的,可以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由上级党组织改组、撤换,但不能用‘三结合’来代替党组织。党的组织不是统一战线,不是全民党。”这五条意见当天汇报到省委,在第二天即5月31日召开的各大专院校党委书记、工作组长会议上得到认同和肯定,负责领导全省文化大革命的宣传部副部长最后总结时将“江五条”扩充成自己的六条,发文要各院校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