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说艺术技巧
19227300000032

第32章

不了,正午的时候,他在客店吃完饭,公共报告人在门外敲着鼓,宣布了一个布告:有人在大路上,“丢了一个装着五百金法郎和买卖单据的黑皮夹子”。如拾到者立刻送还,“可以得到二十法郎的酬金”。不久,保安警察巡长来了,他把霍时可仑老板喊到了区政府去,区长开口便说,有人看见他捡了那个皮夹子。霍时可仑老板辩白、发誓,摸出捡来的绳子头,证明自己的清白。但人家根本不相信,硬是叫来马兰单老板与他对质。马兰单一口咬定他拾了皮夹子。在霍时可仑的请求下,搜查了他的身上。果然,什么也没找到。可是任他怎么解释,仍没有一个人相信他没捡钱夹。回到村里,当天晚上他就“病”了。

第二天,有人将捡到的皮夹子交给了区政府。霍时可仑老板听说后,到处把他的“胜利”说个人听。但听他谈话的人“都有一种玩笑的神气”,仿佛是对他的不信服。后来才知道,人们怀疑“他在事后叫一个同谋的送了那皮夹子回去”。他更加用力地辩白,但所得到的只有讥笑。深深地刺激,使他难过地倒下了,不久便死去了。死前,在昏迷中还念叨着:“一段细的绳子……”

捡一段绳子头,本是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莫泊桑却令人信服地以之为契机,写成一篇感人的小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丑恶所酿成的一个忠厚老实人的悲剧命运。

契诃夫的《一个官员之死》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在看戏的时候,忽然打了一个喷嚏。这本来是司空见惯的生理现像,无须大惊小怪。可是,却偏偏将唾沫星子喷在了前座一个老头的脖子上。而这老头是在交通部任职的一位退职将军。他害怕了,赶快赔礼道歉。休息的时候,再次赔礼。不料,他的“说个没完”,引起了将军的厌烦。他看到将军的“眼睛里有一道凶光”。第二天,惴惴不安地登门到将军家去解释。将军先是说他“胡闹”,继而被他唠叨不休激怒,叫他“滚出去!”心怀恐惧的切尔维亚科夫怔怔地回到家里,制服也没脱,“往沙发上一躺,就此……死了。”契诃夫抓住一件极其平凡的细小事件,生发出一个悲惨的故事,一针见血地展示了在森严的等级社会中小人物的可悲命运。

高明的小说大师,都有着抓住人们熟知的细微末节,点石成金,注入撼人心魄威力的本领。《红楼梦》中关于宝玉的“宝玉”,宝钗的“金锁”的细节,就构成了富有表现力的情节。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中的那一片不落的“藤叶”,竟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主人公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恢复了健康;创造“藤叶”的老画家,却因此而丧失了生命。都是抓住了典型细节构成情节的出色例子。

二、烘托气氛的重要因素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典型的环境,又不许依靠富有特征的细节去“建造”。契诃夫说:“描写风景的时候,应当抓住琐碎的细节,把它们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以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那个画面。”(《契诃夫伦文学》第27页)

《水浒》第六回有一段对瓦罐寺的描写:

鲁智深入得寺来,便投知客寮去。只见知客寮门前大门也没有了,四周壁落全无。智深寻思道:“这个大寺,如何败落的恁地?”直入方丈前看时,只见满地都是燕子粪,门上一把锁锁着,锁上尽是蜘蛛网。智深把禅杖就地下搠着,叫道:“过往僧人来投斋。”叫了半日,没一个答应。回到香积厨下看时,锅也没了,灶头都塌损。智深把包裹解下,放在监斋使者面前,提了禅杖,到处寻去。寻到厨房后面一间小屋,见几个老和尚坐地,一个个面黄肌瘦。智深喝一声道:“你们这些和尚,好没道理!由洒家叫唤,没一个人应。”那和尚摇手道:“不要高声,”智深道:“俺是过往僧人,讨顿饭吃,有甚利害。”老和尚道:“我们三日不曾有饭落肚,那里讨饭与你吃?”

(《水浒》第六回)

这段描写,只抓住“大门也没了”,“满地都是燕子粪”,“锁上尽是蜘蛛网”,“锅也没了,灶头都塌损”,“几个面黄肌瘦的老和尚”等细节,就把一座破败寺庙的凄凉景像渲染无余。

这地方原是战国时代魏国的公子无忌(即信陵君)的住宅,北齐时在此处建成一座大寺,称作建国寺。唐睿宗时将废寺重建,为纪念他自己是以相王入继大统,改为相国寺。所以直到崇祯十五年大水淹毁之前,山门上还悬着睿宗御笔所书“大相国寺”匾额。寺门前有大石狮子一对,三丈多高的石塔两个;院内殿宇巍峨,神像庄严,院落甚多,僧众有二三百余人。每日烧香的和游玩的多得如赶会一样,肩摩踵接,人声杂沓。院中有说书的、算卦的、相面的、玩杂耍的、打拳卖药的……百艺逞能,九流毕备。过了地藏王殿,后院中还有卖吃食等项僧人,专供过往官员、绅士及大商人在此摆酒接妓,歌舞追欢。所以这相国寺虽系有名禅林,却非清净佛地。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同样是写寺庙,姚雪垠通过开封相国寺的历史沿革,“匾额”,“大石狮子”,“三丈多高的石塔”,“殿宇巍峨”,“神像庄严”,僧众甚多,以及烧香游玩的人流水如潮,打拳卖艺的“百艺逞能”等细节,把大相国寺的规模和繁华充分表现了出来。

三、赋予人物血肉的有力手段

如果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那么细节则可以说是性格的语言。果戈理说:“必须有全部相近的细节,这些细节说明你所选择的人物是真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否则人物会显得理想化,不管你怎样用美德加以涂抹,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果戈理:《作者自白》)唐弢说:“人物性格之所以能够通过故事演变逐渐地成长和构成,就因为有细节的联系,没有生动的真实的细节,人物就不可能活起来。我们通常所谓情节,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即有情(故事情节),又有节(细节),曲折的是情,浓厚的是节。如果一篇作品觉得曲折而不深厚,这就说明它有情无节。”(唐弢:《创作漫谈》第115~116页)注意了细节,人物就容易有立体感,作品也才有深厚感。许多名著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国演义》之所以将曹操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塑造得那样千古如生,就是得力于富有典型特征的细节。他幼时为了欺骗父亲而诡装中风,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竟惨杀厚待他的吕伯奢一家,为了“以身执法”,而“割发代首”,为了怕人行刺,而“梦中”杀死近侍等等,一系列细节,把曹操的奸诈、狠毒,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该书描写张飞的细节并不太多,但他怒鞭督邮,三顾茅庐时要烧诸葛亮的房子等细节,充分表现了他的鲁莽,而让士兵马尾绑树枝扫起烟尘吓退敌兵,又表现了他的粗中有细。《红楼梦》中写王熙凤那个先声夺人的出场,更堪称一绝。当时,众人皆敛声屏气,她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接远客。”一笔点睛的细节,得宠少奶奶的娇态,便跃然纸上。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到得伐石太太在打毛线时,用扣结记录统治阶级罪恶的细节,有力地展示了革命者的机智与对统治者的仇恨。

莫泊桑在《羊脂球》中,两次写到在马车上吃东西的细节,对主人公的善良,资产阶级的丑恶灵魂,都有着鞭辟入里的揭示。

小中寓大,平凡中见新巧,是托尔斯泰细节描写的突出特点:淡描素抹,轻轻一笔,便蕴含着不尽之意;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小插曲,立刻幻化成为塑造人物、展开情节的重要环节。安娜莫斯科之行,遇到了渥伦斯基。爱情的幼芽违背她的意志,在她心头萌发出来。回到彼得堡时,与丈夫卡列宁一见面,她忽然发现了他那双其大无比的大耳朵,不由得大为吃惊:

“啊哟!他的耳朵怎么那种样子呢?她想……

淡淡一笔,展示了多么强烈的内心活动。妻子发现丈夫的耳朵异常,这在日常生活中本来是件平常事,然而安娜在同丈夫生活了八年之久,才有如此发现,并感到吃惊,这就异乎寻常了。而这一不寻常的发现,恰恰反映了她此时此刻的心境:对渥伦斯基的爱,唤醒了她长期被压抑着的生命力,唤起了他对自己与卡列宁虚伪婚姻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尽管她原来竭力欺骗自己,不肯承认也不肯正视内心深处的这一隐秘的变化,暗自庆幸回到彼得堡便会“一切照常了”。但一见丈夫,便在她心中引起了近似幻灭的感觉。她与卡列宁照常生活下去是不可能的了。这一隐秘的内心变化,借助一个微小的心理细节,异常准确而含蓄地反映出来了。似乎是漫不经心的一笔,却异常新颖独特,蕴含着不尽之意。

托尔斯泰的作品还常常运用细节,展开性格冲突,构成引人入胜的戏剧性场面,写出耐人寻味的绝妙文章。一个贵妇人命她的仆从拉上窗帘,这在日常生活中本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复活》中柯察金公爵夫人喊听差飞利浦拉窗帘的细节,却演出了一场颇富情趣的生活小喜剧。公爵夫人因年老色衰,卧床八年,不肯离卧室一步。当聂赫留朵夫造访时,她一面作出“精致的、假装出来的、完全像是出于自然的笑容”,对造访者假意奉承;一面不安地注视窗口,担心那道斜射进卧室的阳光,“清楚地照出她的老态”。她一面侈谈着诗与神秘主义的高雅话题,一面为听差把窗帘拉得不称心而暗中恼火。聂赫留朵夫在一旁冷眼观察了这幕滑稽剧,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涌现出一些奇怪的形像:他想像公爵夫人被绸缎和天鹅绒遮住的肩膀,“实际上是什么样子”。一个看来无足轻重的细节,却被作者渲染成章,挥发成戏,把在场的三个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并把柯察金公爵夫人“内在的虚伪”,揭露的淋漓尽致。

鲁迅更是一位善于以细节刻画人物的大师。阿Q在“大团圆”中,“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显示了阿Q的性格麻木;七大人一声“来——兮”喷嚏怪叫,表现了他的装腔作势,专横狠毒;阔别多年的闰土见了作者喊“老爷”,显示出闰土的卑恭及与作者的隔膜;孔乙己与小孩子分吃茴香豆时的“多乎哉,不多也”,表现了他的善良与穷酸——都是极富匠心的细节选择。阿Q这一性格,除了包含在“画圆圈”之中,还包含在毡帽、辫子、癞痢头,以及忌讳别人说蜡、光、亮之中,包含在处处吃亏,又处处能用“儿子打老子”之类的话语安慰自己之中;包含在打不过王胡,又只能和小D打个平手,终于从欺侮小尼姑获得若干胜者的欢愉之中。正是这众多的细节表述出的性格特征,将阿Q同周围的人群区别开来,显示出形像的莫大生动性。

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人物的个性,还能把众多的人物在描绘中区别开来。如刘姥姥在大观园晓翠堂与贾母等吃饭,她遵照凤姐的吩咐给大家开心,编了个顺口溜,“老刘老刘,食量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把席上的人都逗得哄堂大笑。作家用洗练的笔墨描写了各个人物的笑态:“湘云掌不住,一口菜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的奶母,叫揉一揉肠子……”不同身份、性格、年龄的人,在他们被逗“笑”时的神态,如此细致、生动、形像,充满着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情趣!

四、深化主题的推动力量

小说的主题思想,不能用说理的方式直接由作者说出,也不应像启蒙作家那样,借人物之口,抒发自己的胸臆,以致把人物变成了“时代精神的传声筒”,而是应该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完成主题思想的表达。要完成这一任务,细节是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正如恩格斯说的:“我认为倾向是应当不要特别地说出,而要让它自己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将来历史上的解决硬塞给读者。”(《致裴·拉萨尔》)恩格斯所说的场面和情节的“自然流露”的过程,正是作家选择并运用细节的过程。有了足够而富有特征的细节,主题就容易得到充分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