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说艺术技巧
19227300000026

第26章

[小说的环境]

环境,又称背景。是叙事体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制造氛围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黑格尔说:“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不能没有一座庙宇来安顿一样。就是为了这个缘故,我们现在必须理一理把理想结合到外在现实上和贯串到外在现实里的复杂的线索。”(《美学》第一卷311页)黑格尔所说的“周围的世界”和“外在现实”,正是指的环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物不能离开周围的环境而生活在真空之中。他总要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活动。这个特定的环境就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正如柯灵所说的:“人不能遗世而独立,凡方趾圆颅之伦,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性格的形成,同环境息息相关:不是由于环境对人的影响,就是由于人同环境的矛盾。写出人们如何在不同的环境里生活和感觉,正是创造人物的基本方法。”(《论创作》86页)

第一节 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小说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在小说中,既可以是辅助手段(在故事小说或性格小说中),也可以是主要手段(如心理印像小说或称环境小说)。前者能够帮助主题的表达,后者则直接肩负着主题表达的任务。从哲学角度讲,物质决定精神,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离开了具体的客观环境和特定时间、空间,无论怎样生动美妙的故事,出类拔萃的人物,都不可能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物与事件跟赖以存在的环境,须臾不能分离。人物受环境的制约,同时,又是环境的适应者,改造者。小说是再现艺术,不论其题材、手法如何千差万别,都离不开人和环境的关系。不同的人物跟不同的环境,构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社会关系展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社会人生画卷。

那么,环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城市乡村,舟车旅店,屋宇田园,仕农工商,官兵盗匪,亲友仇敌……这一切对像,构成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上述种种,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部分,即通常所说的风俗画和风景画,有人把环境划分为三部分,增加上了“时代环境”。我们说,自然环境离不开时间、空间。社会环境同样离不开时代。时代的特征是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作家所描写的某一特征时期、特定地点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人际关系(包括官与民,师与生,主与仆,友与敌,乡里与家庭,情侣与寇仇等等),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小说家在创作时,根据主题表达的的需要,就要求把与上述有关的方面描绘出来,为人物提供一个生活、工作、追求、斗争的社会环境。假如没有典型的社会环境,揭示不出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之间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物的独特个性便无法展示,典型性格也难以塑造。在这一点上,社会环境较之自然环境,无疑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水浒》写到林冲所处的社会环境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北宋末年,政治极端腐败:皇帝昏庸、官僚跋扈,恶绅与豪强勾结,地痞与流氓横行,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连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豹子头林冲,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做人。尽管如此,噩运依然降落到了他的头上。当他带着妻子去东岳庙降香祈福时,遇上了当朝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这是一个了得的人物,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姤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那厮一眼看上了林冲美丽的妻子,便毫无顾忌地进行调戏。林冲闻讯,从大相国寺菜园急忙赶来。面对恶人,举拳要打,但忽然发现,站在面前的原来是炙手可热的高衙内——他的顶头上司的义子。林冲的铁拳没有打下,他想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先自手软了”。他明白,站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花花太岁,而是一座撼不动的大山,倘使硬要去撼动,自己也将被压个粉身碎骨。他终于忍了下去。不料,他饶恕了恶人,恶人却并不放过他。紧接着,他被“宝刀计”诓进了白虎堂,落得个“进入军机要地,行刺命官”的重罪,被发配河北沧州。不是花和尚鲁智深的搭救,他的性命早丢在野猪林中。他原想到沧州后谨慎服刑,以求刑期届满,回家与妻子团聚。但是高俅却施出更加毒辣的手段,派人将他看守的草料场点上火,想一火烧死他。不是因到山神庙中避雪,他也就成了火中之鬼。委曲求全地做人,忍气吞声地忍让,所换来的竟是接二连三的欺凌与迫害。两次死里逃生之后,性格软弱的林冲终于忍无可忍,起而反抗,杀了为虎作伥的”好友“陆谦一伙,依然投奔梁山。林冲的低头为人和忍耐退让的软弱性格,完全是社会环境造成的,而他终于走上造反的道路,也是罪恶环境一再迫害的逆反。

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于两个舞台之上:贫穷拉丁区内破落的伏盖公寓和上流社会聚居的圣日耳曼区的豪华府第。伏盖公寓散发着令人窒息的霉烂酸腐气味,挣扎着一批穷困潦倒的落魄者:有的感慨叹喟,自甘败落;有的窥伺方向,以求东山再起;扮演着各自的悲喜剧。而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贵族沙龙里,巴黎上流社会一群“最出名放肆的男人”和一些“最风雅的妇女”,正在华丽的客厅里纵情声色,放荡不羁。小说的一个重要人物拉斯蒂涅,则奔波来往于豪华与穷酸两个舞台之间。富贵欢笑和贫穷愁苦的两极,形成了鲜明的衬托和对比。拉斯蒂涅的性格,正是在这南辕北辙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孕育与发展。这个南方破落贵族子弟,来到花花世界的巴黎,身困破落的伏盖公寓,心里却梦想着猎取财富,出人头地。在鲍赛昂子爵夫人和逃犯伏脱冷两位“教师”的指引下,他迅速选定了拼搏的目标,决心以伏盖公寓作为战壕,由此出发去征服巴黎。在子爵夫人府第鬓光钗影的舞会上,他结识了高老头的大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在意大利剧院,他又结识了高老头的小女儿银行家纽沁根太太。他们的浓妆艳服,婉娈多姿,使他眼花涎垂,不能自己,极力巴结周旋。而当他回到他的栖身之地,迈进高老头的房间,一股阴惨凄冷之气便向他扑来。两位绮罗被体的贵妇人,两朵锦绣丛中鲜妍的姊妹花,跟他们潦倒的父亲的强烈对比,使拉斯蒂涅震惊不已。阴冷的伏盖公寓和眩目的贵族府邸,仿佛成了两个有生命的人物,形影不离地伴随着穿梭于其间的年轻野心家。贵族沙龙在他面前闪烁着的彩虹,伏盖公寓在他面前散发着臭气,使他明白了金钱法则的冷酷无情,开始懂得了真正的社会与人生。从而完成了环境对他的性格的第一步塑造。

二、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于其间和故事发生的地点机器周围的情形。如山水、气候、植物、建筑、鸟兽、虫鱼、家具器皿,装潢、陈设等,茅盾把社会环境称为“广义的环境”,而把自然环境称为“狭义的环境”和“氛围描写”。他说:“我们说的所谓广义的环境——就是一篇作品的故事的假定发生地点的社会环境。这是包括了该特定地区的广大的社会关系和更大的时代背景。这是一篇作品托生的母胎。此外,一篇作品也少不了许多助成‘氛围’的描写,如‘故事’所在地的风景,故事发展时的自然现像(月夜、雪朝、晴、雨、大风、阴霾等等),乃至家畜、飞虫,室内外的装置,人物的服装……这一切都是衬托出人物动作使其凸现而具有一定情调的。”(《创作的准备》)自然环境的描写,就像舞台上的布景和道具,能够渲染一种生动而有规定性的气氛,为人物的活动创造条件,并增加作品的真实感。“罪犯的巢穴和他们的言论反映罪犯的性格,这些巢穴和言论,是罪犯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所以,描写罪犯必须要描写到这些方面,正如描写情妇必然要写到幽会密室一样。”(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恩全集》第2卷第71页)不论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是表达主题、塑造人物的有机部分,但绝不可任意往上“粘贴”气氛。

《水浒》的“林教头风雪山神”,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地跑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模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往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在把门掩上,旁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旁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旁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水浒》第十回)

这里着墨不多,施耐庵却为落难的林冲,设计了一个非常具体的生活环境。通过林冲的感受,林冲的眼睛,写了冬日的大雪,破落的草料场,颓败的山神庙。本来,这段景色描写和氛围的烘托,并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但为了映照林冲的孤寂落难心情,为林冲从忍让到复仇的性格转化提供依据,这幅色彩鲜明的背景描写,不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极为精妙的。

苏联作家拉甫列涅夫的中篇名作《第四十一》中,有一段关于咸海的描写:

咸海是令人愁闷的海。

平平的海岸、苦艾、荒沙和消长不定的沙山。

咸海上的岛屿好像平底锅烙出来的煎饼,有平又亮,摊开在水面上,几乎看不出岛岸,岛上也没有任何生物。

飞禽不落,寸草不生,只有夏天才闻得到活人的气息。

咸海上最大的岛是巴尔萨——克尔麦斯岛。[ 咸海西北的平原岛,面积133平方公里。] 岛名有什么含义——谁也不清楚。不过,据吉尔吉斯坦人说,那意思是“人的死亡”。

夏天,渔民从咸海镇乘船上岛。巴尔萨——克尔麦斯岛附近鱼产特别丰富。鱼儿游动往往使海水翻腾得像锅里的开水一样。

可是到了秋天,海风吹起排排浪花的时候,渔民们就急忙逃避到咸海镇附近的海湾去了。一直到来年春季也没人露面。

如果海风来到之前还不能把岛上的鱼全部运走,那时就把腌好的咸鱼像垒木柴垛似地放在通风的板棚里贮藏过冬。

不过,在特别寒冷的冬季,当海水从切尔内什湾一直冻到巴尔萨——克尔麦斯岛的时候,大批饿狼就交了好运,可以顺着冰迳直跑到岛上,饱尝咸鲤鱼的风味,甚至不离地方就胀死了。

到了开春的时节,当锡尔河的春汛水裹着大量泥沙将冰层冲破的时候,渔民回到岛上,竟一点也找不到秋天堆在岛上的咸鱼了。

狂风在海上咆哮肆虐,兴妖作怪的季节是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其余的时间只不过偶然有些短时间的风暴而已。到了夏季,咸海反倒不起风波,恰似一面宝镜。

咸海确是令人愁闷的海。

咸海只有一点招人喜欢——水色碧蓝,蓝得出奇。

深广的蓝色,天鹅绒一般,闪烁着蓝宝石的光泽。

(《世界中片名左旋》279页)

这段似乎有点冗长的文字,将咸海的周转环境,一年四季渔民来咸海捕鱼的情形,都进行了交代。在那里,除了每年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狂风在海上咆哮戏虐之外,其它时间则是水波不兴,一平如镜。安静得使人愁闷。正是在一个天寒地冻的二月清晨,红军女战士玛琉特卡和另外两名战士押着一名俘虏——白军中尉,扬起风帆向巴萨尔岛前进。不料,傍晚时分刮起了狂风。两位战士被巨浪卷走了,只剩下玛琉特卡和俘虏逃上了海岛。第二天早晨,却发现船被海浪卷走了。女战士和俘虏被困在了孤岛上。就在这令人“愁闷”的荒岛上,他们竟产生了爱情——敌对营垒的两名战士,成了一双热恋的情侣……由此可见,上面那段风光描写,不但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它充作那场不协调爱情的悲惨的“舞台”,又是多么合情入理。

第二节 环境的美学功能

前面谈到,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必需“世界”,环境能帮助主题充分地表达,甚至能独立表达主题。这些都涉及到了环境的美学功能。具体说类,环境的美学功能,表现在下述许多方面: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场景

有了这三者,情节的发展便有了具体规定性,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上面举的《第四十一》的例子,就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交代的清清楚楚。

鲁迅的《风波》,开头有这样一段描写: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地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的冒烟,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啊!”

(《鲁迅小说集》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