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19221700000015

第15章 挺进国际大市场(3)

“机遇就好像一个不停的颠簸起伏的大筛子,那些意志不坚,优柔寡断的人经不起几摇,就会从筛子的小孔里漏掉。”而这一被漏掉,就等于说被无情地淘汰了。这正所谓一步赶不上,便步步赶不上。另外,所有的机遇都是有风险的,不是说光有好机遇而没有任何风险,它是好坏并列。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结伴而生的。所以说,抓住机遇而又不敢承担风险也不行,承担风险就需要勇气。同时,能够解决好这个风险还要看你的才干,能够利用好这个机遇也要看你的才干。

“80年代中后期,双星在国内刚立住脚,怎么就敢往国外打产品?因为竞争与机遇并存,巨大的风险往往也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如果怕出口带来亏损,怕出口影响内销,那企业只有安于现状,得不到更大的发展。另外,更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凭着一股勇气,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志气。我常讲,我们中国站着不比你外国人矮,躺着不比你外国人短,虽然鼻子没你大,但脑袋可并不比你小呀!你能把产品打人中国来,我为什么就不能把产品打到你外国去?”

……

1992年9月13日,位于德国西部的杜塞尔多夫市,在一片蒙蒙秋雨中,拉开了第124届国际鞋业博览会的帷幕。

敏感的汪海意识到,这是一次再好不过的机会。

据女作家祁月撰文记载,此次国际鞋业博鉴会,有52个国家和地区1400余家公司参加。这是世界鞋业最大的盛会,同时也是“战争”气氛极浓的一次竞争大战,各参展公司不惜重金将自己的展馆装饰得如同艺术宫殿,相互之间在开馆前都封闭排斥,各施绝招,不遗余力地吸引客户,扩大销售。整个展馆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馆与馆之间,人们要开着汽车往来,如果步行在里面走马观花,得从太阳没升起,一直走到日落西山——需花整整一天时间。

双星依然是国内独家参展的企业。

开馆的第一天,汪海便抛出两个杀手锏。

一大早,他便对开发部的八位双星姑娘说:“你们把脸描得漂亮点,穿上咱中国的旗袍。上!”

8位姑娘身上斜挂着标有“中国双星”的英文绶带,个个如花似玉,亭亭玉立,分把四个人馆的大门。

她们将印有多种外文的邀请书送到进馆的客户手中,上面写明双星的展馆展柜,并且欢迎他们观摩中国鞋文化表演,参加双星幸运抽奖。

头一天,8位姑娘就发出去3000多份邀请书。

整个博览会顿时掀起了中国热。不同国籍的鞋商们争相拥进了双星展厅。

“中国!”

“双星!”

在一个12米长、3米宽的空地上,双星搭了个小舞台,东方情调的音乐绕梁不绝,8位身着华贵旗袍的模特儿,气质高雅地款款而行,向人们展示着脚上的各式高跟皮鞋……

随后上场的节目是——华夏民族远古时代穿的树皮鞋;古代仕女穿的锦缎绣花鞋;活泼的村姑在争购英姿女便鞋;矫健的运动员脚蹬的各式运动鞋;……这些节目在音乐的不同变奏中粉墨登场,看得老外们个个眼花缭乱。还有一出幽默哑剧——《嫁新娘》,剧情是新娘临上轿前却找不到一双满意的鞋,一双一双地试,急得丫环们直打旋儿,后来终于找到了“双星”鞋……青岛姑娘本来就漂亮,让老外们连连赞叹:“东方女性太美了!”

这是博览会上独一无二的鞋文化表演。这些美丽的东方女性全是公司开发部的技术人员,她们向人们展示的一双双鞋,也大多出自她们自己的设计。

开始,汪海提出搞鞋文化表演,公司人员心想大概与一般的时装表演差不多,因此没有把民族文化、市场意识和企业精神糅合进去。等编排出来请汪海一看,不满意,汪海就自己当起了导演,借鉴戏剧、小品、舞蹈、时装表演的多种艺术形式,重新构思编排,才创造性地推出了这一台鞋文化表演。

汪海此举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要向西方人展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而灿烂的鞋文化的发展历史,以中国独特的宣传攻势引起西方人对中国鞋的审美和贸易关注。这种战略眼光可谓长远,令其他制鞋厂商望尘莫及。

欧洲鞋业报社总编对汪海说:“我们欧洲以前也有过鞋表演,但为了表演鞋就把脚以上的身体部分全挡起来,让人只能看到脚在动,看不见人,没有意思。你们的好,给人整体的感受。”

鞋文化表演的间歇时间,是双星的幸运抽奖。

这又成为博览会的另一大热点。凡是抽到奖的,就能得到一双双星线袜,特等奖又能得到一件印有“瀚海双星”的文化衫。这一招,不仅调动了顾客的兴趣,而且还是最好的广告宣传。

一箭数雕,是汪海惯有的手段。

他说:“外国人并不缺你的这双袜子,这件汗衫。但我们为什么要搞这个抽奖活动呢?主要是为了抓住顾客的心理。一是经商的人很讲究幸运,摸到奖后会高兴地观看我们的展品;二是能得到来自中国的一件小小的礼物,就会产生一种没有白来的心理满足感。”

果然,前来抽奖的顾客络绎不绝,将柜台围得水泄不通。抽到奖的连呼“OK”,抽不到奖的就十分沮丧,又第二次排队去抽。人越来越多,弄得汪海也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拉着他们一个个排好队。眼见奖券越来越少,而队列宁却越排越长,他又立即指示,再增加奖券,保证第一次没能抽到奖的顾客,第二次准能抽上。

为接待前来洽谈业务的客户,双星在展馆设了五个摊点,几天时间就接待了四百多家。懂外语的业务人员在几个摊点间穿梭似来回跑着当翻译,不懂外语的也硬着头皮与人打手势谈判。

整个博览会期间,汪海和双星成了头号新闻热点。许多电视新闻记者扛着摄像机前来采访录像。

曾参加了这次异国盛况的双星人曾对女作家祁月说:“不身临其境是难以想象当时的情景的。真是出尽了风头,为中国争了光,为黄皮肤人争了光。我们不管走到哪个展馆,人们全都伸出大拇指说。‘中国,达堡斯达’!‘中国,MISS’!凡是知道中国展馆的外国人都知道我们老总汪海的名字,因为我们的展馆客户最多、吸引力最大、竞争力最强,订单收得最多。相比之下,其他的展馆就很冷清,尽管他们的鞋都是高档次的,有的一双售价达几百美元,但是都竞争不过我们带去的鞋。”

此次博览会,双星一下子便收到200多万双订单。其中欧洲客户占80%,还有少部分中东客户,甚至连世界著名的彪马、皮尔卡丹这样的大客户,也当场和签订了供货合同。

面对中国双星的火爆景象,欧洲鞋业报社总编总对汪海说:“过去中国人到欧洲来做买卖,中国人是兔子,欧洲人是蛇。”他伸出双手形象地比划着,“蛇吓唬兔子,兔子害怕得发抖,跑不动了。今天,你们双星人来这里,让我感到中国人是蛇,我们欧洲人成了兔子。”他作出兔子被攻击时的一副恐惧的表情,惹得人们哈哈大笑。

但汪海对他的所谓“兔子与蛇”的比喻很不以为然,说“先生,你的比喻不恰当。你难道不知道中华民族是巨龙吗?”

“我知道,那是一个很美丽但也很可怕的图腾动物。”

“我汪海本人就是属龙的。”

“属龙?”总编噔圆了疑惑的眼睛。

其实,汪海是属蛇的。但在中国,蛇也被称为小龙,这个场合里,他觉得自己是代表着中国,代表着龙的传人,所以也就不做任何解释,理直气壮地说:

“你看,我们是龙,你怎么能用蛇来相比呢?”

总编只得糊里糊涂地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的龙,了不起啊!”

是的,汪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其智慧、勇气和豪气,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是,他们也深切地体会到了争夺世界鞋类市场的险恶——其中不但有经济的因素,还有政治的因素,而政治的因素又常常是风起云涌,变幻奠测。

首先,双星面临的对手是拥有雄厚实力和长年出口经验的韩国和台湾的鞋厂,还有政策优惠得不能再优惠的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鞋厂。如越南的鞋出口到美国,美国只收他百分之一的税,到欧洲连税都不用交。而中国的鞋到了美国,却要收百分之四十五的税;一旦进入欧洲,还要实行配额制。在这种极不平等的条件下,汪海从进入国际市场的那一天起,就抱着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的信念,不放过一切信息,紧紧抓住和利用一切机遇,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并参与每一场竞争,很快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

比如,在与韩国及我国台湾鞋商的较量中,汪海采取的是以优质低价夺订单的办法,即对方一双鞋买6美元,而双星只要给3美元就买。在与东南亚鞋商的较量中,汪海又以优异的信誉抢订单,用高标准、高品质的产品,去赢得客户们的信赖。

由于双星的产品质量过硬,美国最大鞋业经销商之一的PSS公司的质量部长曾亲自检查了200箱双星鞋,结果没发现一双不合格的产品,此后,该公司把双星鞋列入“质量信得过产品”和“出口免验产品”。

汪海在吸引国外客户走进来的同时,让对外经营部门也走出国门进行自销。短短几年时间里,双星便一跃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鞋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东欧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与200多家国外客户与建立了贸易关系。1994年双星又应邀参加了墨西哥举行的全球市场大会,创出了一个全球化的大市场。

多年来,由于汪海抓住各种机会,通过独立组团考察国际市场,以企业名义参加国际鞋业博览会、展销会,召开国际新闻发布会、国际订货会等,千方百计地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因而使双星的出口产品档次很快由中低档转向了中高档水平。世界著名的鞋商如日本三菱公司、澳大利亚DONTOP公司、法国DRESO公司、美国JCP公司等成为双星的长期客户。

1994年,双星鞋出口创汇达5000万美元,成为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制鞋公司。1995年,双星出口创汇已达5000万美元,稳居全国同行业出口创汇榜首。甚至,双星每年销往美国的鞋已高达1700万双!即是说,平均每15个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穿的是双星牌鞋。

双星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就不但引起了国外制鞋行业的重视,也引起了经济界人士的注目。欧洲专供商人用书的主要出版商之一的英国格雷厄姆和特罗特曼出版公司,郑重地把“双星”列入国际参考书远东重要公司的名录中。

1995年11月,无论对双星,还是对汪海个人都是一个极其难忘的岁月:世界各大华人报纸以及中国国内各报,相继登记出一条让人们意料不到的消息——美国名人传记协会和国际名人研究会,将1995年世界风云人物这一殊荣,授予了中国青岛双星集团的总裁汪海。

消息说:世界风云人物是给世界各个领域著名人物的一种较高荣誉,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权威性和极大的影响力。该机构的评委们经过评选,对中国的企业家汪海所创造的业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汪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优秀企业家,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尤其以锐意改革的精神,卓越超凡的领导艺术、经营谋略以及传奇般的创业经历而著称,被国内外一致称为中国“鞋王”,并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中国企业家的杰出形象。同时又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了世界同行中的一个奇迹,仅用了十年时间就使双星发展成为一个享誉国际市场的制鞋公司,成为世界级的鞋业供应商,为世界人民提供了品质一流的产品,为世界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

双星的成功,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条,就是抓住了机会。商人,就是“机会主义者”,谁抓住了机会,谁就是成功者。无疑,汪海是个最善于捕捉商机的大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