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19221700000016

第16章 构筑企业文化长城(1)

1.鞋匠拜“老马”

在不少人看来,企业家就是整天忙于赚钱。钱,就是他们的生命线。这个看法对,也不全对。

汪海是个地道的企业家,他除了忙于赚钱,还勤于思考。

因此,汪海除了有钱,更重要的还有思想。

而且,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怪异独特,远非常人所及。

1989年一个浓浓的秋日,汪海登上飞机,前往联邦德国考察鞋业市场。

这是汪海第一次去德国。他不仅想占领德国的鞋业市场,还想寻找伟大的“国际思想”。所以一到德国,他便向负责接待他的一位名叫克尔的德国鞋商提出:

“我想去特里尔。”

“去特里尔干什么?”克尔很惊诧,德国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不去,干嘛非要去不知名的特里尔?

“去拜望拜望‘大胡子’呀!”

“‘大胡子’?谁是‘大胡子’?”

“你们的老祖宗马克思呀!”

克尔笑了:“汪先生此次来不是经商的吗?”

“不错,我这次是来经商的,但你别忘了我是共产党人。”汪海说,“马克思虽然是你们德国人,可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老祖宗!我第一次来德国,不去拜拜祖,哪行!”

无奈,克尔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天,汪海在克尔先生的带领下,前往特里尔城。

一到特里尔城,汪海便开始打听马克思的故居。

克尔带着他寻问了好多人,找了很多地方,才终于找到一条不到200米的小街。可等他们下车后,用步行来回找了四趟,又打听了不少人,却还是打听不出马克思的故居究竟位于何处?

街上的德国居民说,就在这条街上,但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栋楼,哪个门,多少号?

克尔让汪海原地等着,然后自己再去找。

克尔走了,汪海独自伫立街头。一眼便能望穿的这条小街,古色古香,寂寞陈旧,彷佛这个世界谁也不理会它的存在,它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仍然存在和应该存在什么,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什么;街上的居民们似乎也同样与世无争,只是默默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着一个正常人的日子。一阵微风吹来,汪海心中不禁窜起一股凉意:伟大的马克思约,没想到你就出生在这个冷落的小镇!更没想到的是,岁月的脚步刚刚离去100余年,你故乡的子孙们便已将您忘得一干二净……

汪海收回目光,一转身,突然呆住了:一栋三层的小楼,就在他的身后,其建筑风格与小街上其它小楼别无二致。小楼的门窗尽管很小,门牌号码也难以辨认,但汪海还是一眼便认出了门上方那幅留着长长的大胡子的、熟悉的马克思的肖像!只是,这幅小小的肖像经过岁月的沉淀后,在这静寂的小街上,远不像在中国那般神圣、威严、气派!

“别找了,就在这儿呢!”汪海大声喊叫着克尔。

等克尔回来后,汪海闪在小楼的门旁,反客为主道:“请进吧!”“不,还是您自己进去吧,我们早就不相信他了。”克尔宁愿在外站着等上几个小时,也不肯进门。

汪海只好孤身一人走了进去。

进了小楼的汪海,有一种突然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他像是站立在实实在在的地板上,又像是漂浮在云雾缠绕般的梦幻中。他从一楼到三楼,一层层地看。

突然,他看见一本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来到异国他乡,他这还是第一次看见中国的文字,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接着,他又看见了一位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像——华国锋,赵紫阳……

最后,他从三楼下到一楼,站在马克思的遗像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而后静静地注视着伟人的目光,默默地转动着自己的思想……

——马大爷呀,在东欧,一些国家已经和您告别,和社会主义告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正在解体……这究竟是为什么?

——马大爷呀,为什么以您的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个搞了几十年,现在都搞不下去了?是你的“经”不好,还是“和尚们”把您的“经”给念歪了?是您的思想已经僵化,还是我们不从实际出发,整个一个教条主义?

——马大爷呀,在您的故乡,虽然人们确信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才,是德国哲学史上的一座思想高峰,但是,现代德国人却不相信您的思想理论是包治百病的经典药方。甚至,他们不仅已经忘记了您的故居,连您的思想也一同遗忘。这,到底是为什么?

——马大爷呀,在我们中国,造成某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的根本原因,难道真是所谓所有制问题吗?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制,产权该是最清楚的了,但为什么照样有大量企业亏损倒闭?今天的中国,究竟该用一套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国企改革?

——马大爷呀,我们从您老人家这里扛过社会主义大旗,高举了好几十年,一直举到了今天。但我们思想的大旗,往后到底应该怎么举?我们的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我们前面的路,到底又应该怎么走?

……

想到这些,汪海心头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是的,德国无疑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但德国好像也有病。不是吗?德国出马克思,也出希特勒;德国出社会主义,也出法西斯。

当然,德国也出技术,出生产力。

中国呢?

中国出“四大发明”,出思想家。但也出卖国贼,出腐败分子。

……

从德国回来,汪海彷佛自己从马克思那儿得到了点什么,感到自己一下子成熟了不少。他觉得共产党人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市场上,都应该有政治家的头脑。做好鞋,卖好鞋,展现出中国国有企业的实力和风采,就是展现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展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汪海认为,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双星经历了一个彻底脱胎换骨的过程。双星的成功首先是政治上的成功。双星的所有成绩都应该归结为双星人灵魂深处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于是他常对一些到双星进行思想探秘的来访者说:“要想搞好国有企业,就必须先有胆量冲破思想禁区,高举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之剑,斩断怪结,杀开一条血路!”

有人反对强调金钱的作用,汪海却说:“用好钱就是最大的政治工作。”

有人反对突出个性,汪海却认为,个性是企业家的标志。个性与个人崇拜是两个概念。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没有创造,否定个性,就会成为一个模式;有人反对喜新厌旧,汪海却明确表示,搞经济的企业家在市场上就必须要喜新厌旧。市场经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有人反对骄傲自满么,汪海却说,要骄傲,但不要狂妄。骄傲才能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民族精神。我骄傲,但不头脑发热。

是的,汪海是个思想者。双星经济的高速发展,皆源于汪海敢于创造的勇气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汪海在商海中之所以成功,他自身的思想解放是关键。

在双星发展的历史进程里,每一转折关头,应该说都有汪海的理论思想作引导,因而才创下了中国企业界的诸多第一:第一个实施横向经济联合;第一个推行“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战略;第一个以企业名义在美国举行新闻发布会;第一个在国际博览会上弘扬“东方鞋文化”;第一个创立了家庭化、军事化、道德化、科学化的高层管理;第一个打破“旧三铁”和“新三铁”;第一个实践用市场经济观点强化政治工作;第一个带领企业抛二产转三产腾笼换鸟,将一个个鞋厂、一条条生产线迁出地处城区黄金地段,代之而起的是娱乐城、商业楼、证券公司、保龄球城;第一个提出了“市场无终止,管理无句号”的口号;第一个提出了市场政治、市场理论的哲学观点;第一个实施名牌战略;第一个创出了中国鞋的世界名牌……

作为市场经济的企业家,汪海敢为天下先,敢于超前创新的思维,敢于承担风险,同任何对手竞争的精神,正是当今商战中的共产党人所呼唤的时代精神!

汪海曾对女作家祁月说过:“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作为企业光靠红头文件,靠首长讲话是不够的,真正推动企业改革前进的是市场。如果没有市场这个动力的话,再多的红头文件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对做鞋这样的微利企业,它不像石油化工、钢铁交通,全是国家投资。我们要发展,全靠自己。”

因此,汪海——这位拜见了马克思故居的中国共产党人回到国内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此,一个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政治家,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理论和观点,而且要自始至终地把它贯穿到企业之中。

2.搞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积德行善

1841年,人类近代工业史上诞生了第一个职业企业家,管理科学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进入20世纪后,世界上有相继诞生了“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享利.法约尔、“工业心理学之父”雨果.芒斯特伯格、“社会系统方法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那么,中国有没有“经营管理大师”?

有。

谁?

汪海!

——有人如是说。

大凡与众不同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更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品格,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汪海的思维方式,就尤为特别。

大家知道,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早就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原则指导着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指导着中国的各行各业。

汪海遵循这一原则,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企业管理中的新概念:“搞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积德行善。”。

生长在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的汪海,深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最能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的一种文化,因此无时无刻都在思索着如何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输入强壮的血液。这位布尔什维克的思想者、企业家认为,儒、道、佛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代表,前人留下的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继承好了,对一个企业的管理是大有帮助的。传统的东西同样蕴藏着优秀的思想,先哲们所提倡的道德、觉悟和敬业精神,很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

为此,汪海就在全体员工中灌输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倡导道德管理,以达到企业管理的更高境界。

比如,双星的生产基地大多在山区和边远地区,部分职工文化水平低,温饱尚难解决,他们到工厂就为打工赚钱,难以接受“为人民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类的说教。于是汪海就提出:“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积德行善”。“企业什么都能改革,唯独质量第一不能改革”。因此,要积德,要行善,就要搞好产品质量。

如此一来,老板的心愿与打工妹的心愿一下就统一起来了,一个高深的所谓“质量管理”的观点,也一下变得实实在在、明明白白了,因而企业和职工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了。

对此,女作家祁月曾作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企业管理文化中的一次努力创新的探索,是对传统经营管理理论的一次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在经济工作中最有力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结合。

1995年,汪海应邀飞往新加坡,在世界管理论坛上首次阐发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观点。这位布尔什维克思想者将马克思实事求是的哲学观点、积德行善的道德观点和双星理论的市场观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演讲,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