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19221700000010

第10章 大刀向旧体制坎去(3)

之后,设计人员更是主动把以往的生产引导消费,转到了消费引导生产上来。如果有人今天从电视上看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鞋款式新颖,明后天就有人把“撒切尔夫人鞋”设计出来,一上市,便一哄而抢。动画片《蓝精灵》风靡全国,片子还没播完,大批的“蓝精灵鞋”就成为了抢手货。后来还有明星鞋、骑士鞋、霹雳舞鞋、小学生体操鞋、农村妇女劳动鞋,等等,只要推出一个新品种,总是供不应求。

1986年的烟台订货会虽然只订出21万双鞋,却大大改变了双星干部的市场观念,成为全体员工转向市场、人人参与竞争的转折点,被有人称为双星的“遵义会议”。

而1987年11月的柳州订货会,则是双星进入市场后打响的第二个战役。

柳州的深秋,阴冷潮湿,细雨绵绵,但在全国鞋帽交易会上,各个制鞋厂家却大摆战场,如火如荼。

双星派了16名经营人员前去应战。临行前,汪海把他们召集到一起,叮嘱说:“你们这16位同志都是企业的业务骨干,是肩负着橡胶九厂3000名职工的重托去参加柳州交易会的。你们的任务,一是要广泛宣传橡胶九厂;二是一定要拿到100万双以上的合同!”

据时任厂办副主任的胡英暖说,16名勇士带着300多种样品鞋奔赴柳州,在展览厅的16米长的摊位精心布展。为了达到宣传“双星”牌产品的最佳效果,他们见其他厂家的竖幅都挂在展览大楼的两边,惟有正门处还没有人挂,便急忙找组委会商议,得到了允许后,才发现这个显眼地方之所以没有人挂,是因为很难挂得上去。交易大楼有相当于八层居民楼的高度,看了半天,惟一的途径是顺着水管才能爬上去。面对此情,大家纷纷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将写有“橡胶九厂汪海厂长向全国广大用户问好!橡胶九厂‘双星’牌产品欢迎商界朋友光临洽谈!”的两条竖幅挂了上去。

但别的厂家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在交易会正式开幕的前几天里,各个厂家就已经开始大造声势,纷纷亮出绝招。

开幕的前一天,汪海带着开发部的一行人经武汉、过长沙,一路考察来到柳州。大家见到他后都围上去汇报情况。

“老总,咱甩着十个胡萝卜(手指头)一二一地来了,可你快去看看,人家的招数比咱还多。”

汪海一语不发地朝展厅走去。这时候的他已经是全国著名企业家,是胶鞋行业的头面人物了。为了不引人瞩目,他身穿长风衣,眼戴大墨镜,给人一种将军微服上前沿阵地视察的感觉。

还没走进展厅,就见大门口的广场上全是大幅广告。精明的温州人、福建人用大招牌公开亮出“买十送一,买一千送三百”的大红字样。以此来招揽客户。有的厂家有意压价,甚至有的厂家还专门为客户准备了厚礼。

跟在汪海身后的销售人员一边向介绍,一边忍不住提醒汪海:“老总,你看见了吧?咱们是不是也买些礼物?”

“瞎叨叨什么?回去再说!”见这种阵热,汪海也有点急了。

走到双星的展位,同样花色的品种,双星的价格比别人整整高出十分之一价钱。这能让客户接受吗?

晚上在下榻的小旅馆里开会,汪海让大家发表意见。有人说:像南方个体、集体企业那样暗中给客户个人口袋里塞钱,咱是国有企业没法走账。只有三个招儿,一是请客;二是买些毛毯皮箱之类的礼物送送;最后一招就只有适当地降降价了。

汪海问:“你们觉得咱家的产品,在样式和质量上和他们比到底过硬不过硬?”

“当然,没得挑。”

“既然没得挑,一分货色一分钱,为什么要降呢?”

大家不作声。

汪海说:“虽然现在社会风气是这样,但我觉得负竞争只是暂时的,真正的竞争是正面出击——正竞争。”

汪海所谓的正竞争,就是像田径场上的比赛一样,运动员按正常的体育规则进行比赛。但负竞争则不同,见人跑得快,故意下绊子;或者私下喝点兴奋剂之类的东西,弄虚作假。虽然取胜,却是一时的,伤天害理的。

“我们双星要靠自己的实力、本事取胜,不搞歪门邪道那一套。”汪海说,不是我打击你们的情绪,你们这几天确实做了很多事,也很辛苦,但是工作还是没有做到家。下一步我看这么办,交易会期间,全体经营人员一人承包两个省,白天与客户洽谈,晚上要亲自去拜访客户,拿着咱的产品找上门去攻关。

大叔大姨大哥大姐地多叫几声,多认几个‘亲戚’。

产品加感情等于市场。用我们真挚的情感、过硬的产品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打动客户——我们的上帝。我就不信他们不识好货。

他让时任销售经理的胡明立即起草一份广告,连夜送到了柳州日报社。

尽管汪海迅速地作出了决策,但躺在床上的他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忍不住问睡在另一张床上的胡英暖:“你说这价格是不是非降不可?”

“应该降。”胡英暖分析道,“这次交易会光足球鞋就有六十八家,七种花色品种都是每双十元五角,连名牌也是这个价。而我们比人家的却要整整高出一元。这肯定会影响竞争力的。”

汪海沉默片刻,口气又坚定了起来:“咱的鞋设计好,花色新颖,咱凭价格高打出去。打的就是这个反差。”

11月5日,交易会正式开幕,双星的广告在《柳州日报》上打出后,经营人员购买了2000份分发到与会者手中。并在展柜前竖起一块大红招牌,赫然醒目地写着:“不怕价格高,就怕货比货”的大字。再看经营人员们,一个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地向客户们宣传着自己的产品,并对一个个客户笑脸相迎……

第一天,双星便签订了30万双的合同。

曾参加了那场“战役”胡明回忆说:

当晚,汪厂长在简陋的水旅馆里,听到30万双合同的喜讯后,非常激动,并吩咐当晚要多上两个菜慰劳大家。在餐桌上他举着酒杯,向胜利归来的16位勇士一一敬酒。1杯、2杯、3杯……16杯,他眼含热泪,足足喝下了16杯酒,我们在场的人也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晚餐的气氛特别高涨,大家纷纷表示:“汪厂长你放心,我们一定要争下150万双的合同。”

一个半小时的晚餐结束了,我们也没有休息,又奔波在柳州的大街小巷,去寻找客户。

当晚,柳州下起了大雨。汪海在旅馆里一边思考着第二天的仗该怎么打,一边着急地等待着他的勇士们归来,当刘树立最后回来的时候,已是凌晨两点。

见刘树立浑身被雨淋得透湿,直打哆嗦。

汪海一把将他拥在怀里,用毛巾给他擦头擦脸。

刘树立忍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汪海也情不自禁地流着热泪说:“赶快洗个热水澡换换衣服。女同胞们先出去。”

等到刘树立收拾完毕,大家已全无睡意,激动地坐在一起说呀、笑呀。汪海对他的部下鼓励道:“感谢你们,橡胶九厂3000名员工感谢你们,你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敢死队。”

胡英暖也回忆说:

那天晚上,汪总还兴奋地做了一首诗,可惜当时没有记录下来,只记得诗中有蓝天、大地和沙粒这样的词语,足以说明一位大企业家的胸怀。他还为我们每人破例买了一件雨衣。

交易会的第二天,汪海带领着经营人员乘胜追击,中午一统计,合同竟突破了150万双大关。

当报喜的电报飞回厂里后,党委立即在厂的正门口贴出了大海报。此次交易会原计划要订出去100万双,结果签订的合同有250万双!

汪海用不降价、不送礼的手段,用过硬的产品和真诚的情感去征服客户的决策,最终赢得了胜利,使自己的订数独占鳌头。

1988年,汪海又提出要独家召开全国鞋业订货会。

这一决策使全厂从上到下都捏着一把汗。

有人说:“哪里有企业自己搞全国订货会的?汪海尽出新花样。”

有人说:“这简直就是冒险,哪有客户冲着你一个厂子来的?”

甚至还有人说:“汪海这人就爱搞新招,出风头!”

但汪海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他说:“我们请客户来有三个理由:一1.青岛是旅游胜地,又是春天开会,有吸引力。2.咱厂子的规模、生产能力和工人的工作质量,请他们来看看,百闻不如一见,同时也可以拉近厂家和商家的情感距离;3.产品都是开发一代,生产一代,筹备一代。而未生产的花色品种对厂家来说是机密,根本不能拿到订货会上去。所以我们自己开,可以把整个实力展示出来,让客户们看到我们的发展前景和气魄。”

订货会定于3月23日至25日召开,筹备人员心存狐疑,把能联系到和能想到的客户东拼西凑了265家,于2月中旬发出了邀请信。

开会的前一天,汪海叫人把双星的大鞋摆到湛山宾馆的大厅里。他要让这只长5米、高3米、宽2米的真皮大旅游鞋,一进门就给人一个强烈的感觉。

每想到,客户竟来了540家,连宾馆也住不下了。

会议期间,由于经营人员对客户的热情伺候,结果订货数高达800万双,价值1.17亿元,超过了双星历届全国订货会的总额。

走在市场的前头,捕捉第一个战机,是汪海一贯的战略战术。

一个月后,全国鞋业会在南方的湛江、镇江两地召开,双星组队南下,准备参加镇江的订货会。出发前,经营人员在连战连捷的胜利鼓舞下,摩拳擦掌,嚷嚷着要带回更多的合同。

汪海说:“别瞎嚷嚷了,你干不完去签那么多合同干吗?咱得实事求是讲信誉,一旦按时交不了货,不但坑了人家,也坑了自己。咱能干出多少,你们就带多少。”

经营部根据生产能力,只带去200万双的合同。

结果,订货会的第一天,就订购一空。

于是经营人员向每一个要求订货的客户赔礼道歉,请他们体谅难处。

语句恳切,情深意长,既加深了老朋友的感情,又交了许多新朋友。这一招惊得其他参展厂家瞠目结舌,眼巴巴地望着中央电视台记者对双星进行现场采访,羡慕不已。

从此,双星牌产品在国内市场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也为后来双星产品成为国际名牌奠定了基础。

这无疑都该归功于汪海对市场的精明洞察和超前意识。

胡英暖对此深有感慨,他说:“汪海的思想总是超前,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在他手里就能变出大花样来。我们常对他开玩笑说,我们就是脱了鞋,也跟不上趟啊!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很多描写都是他的个人奋斗。但是,我认为在商战中的汪海是巴顿式的人物。在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中,他是拓荒者;在经营思路上,他是市场的领头羊。他用他的血,他用他的肉,铺造了一条企业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