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19221700000009

第9章 大刀向旧体制坎去(2)

没想到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被点名的干部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一个被工人们称为“女皇”的干部竟冲上宣传栏,一把将通告撕得粉碎,跑到工会大闹:“他们跟着汪海干,发动群众整干部,等着瞧吧,没有好下场!”

职工代表一见这阵势也有点慌了,忐忑不安地来找汪海商量怎么办?

汪海说:“你们是企业的主人,主人管仆人没有错,怕什么?按照规定,怎么处理我不过问,假若一旦出了事,我来承担。我就不信正气压不倒邪气,封建社会的芝麻官还知道个‘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何况是共产党的干部,能不为工人们撑腰吗?”

而后,他又在干部会议上讲:“我们干部管工人管了30多年,难道工人就不能管我们一次吗?管一次就暴跳如雷,那还得了?今后,凡是职工代表评议表现差的干部,不管与我汪海是亲是疏,一律免职。怪谁呢?你当不好仆人,就下去当主人嘛!”

全厂人人高呼:“汪海万岁”。

但也正因为此,有人到上面告了状,汪海未被当选为市人大代表。

汪海找到了市委书记俞正生,说:“不选我可以,可别这么臭人呀?这样的愚昧划圈,我宣布不参加了。你们这种选举办法,太愚昧人了。把我划在党政干部圈里算什么?把我放在企业家里,咱们发表市政演讲,附上政绩,来个公平竞选,你敢不敢?”

此外,为查处工人偷鞋楦鞋料的事,也惊动了市委。有人把状告到了总工会,说汪海检查工人包,是侵犯人权,是“非法搜身,迫害主人。”

汪海不信邪,说:“我当厂长是仆人,工人是主人。仆人看门,主人偷?世界上哪有这种道理!什么主人仆人,我看这全是胡扯蛋的?”

检查三天,查出28个人。不管告到哪儿,查了就严办,决不手软。

还有从沂蒙山招来的山妹子,看到参加建厂会战的职工每人发了一个杯子,她们没有,就罢工。

“社会主义不是人人有份吗?为什么他们有杯子,我们没有?这不是明摆着欺负我们吗?”山妹子找到汪海,振振有词。

“社会化大生产决不允许这种胡闹。汪海毫不留情,扣发工资,开除带头闹事的人。”

某个上级领导的秘书,打着首长旗号找汪海要鞋。

要多少?

一张嘴:17双。

17双高档双星鞋得多少钱?

汪海知道后,说,要鞋可以,拿钱来。

没法子,青岛市委将一张1.1万元的支票压在了双星。

某省里领导要鞋,点名让双星厂长送去。此人满以为汪海会拍他的马屁,买他的帐,但傲慢的汪海却只派了个秘书送去。

秘书把鞋送到后,就是不走,等着要钱。

“一分不少,这是汪海老总的交待!”秘书说。

青岛市政府接待处一看情况不妙,要替领导垫钱。

秘书说,不行,汪海说了,谁要鞋,就要谁的钱。

对方没办法,只好给钱。

但只给了5块钱,换走的却是3双鞋。

这样的体制,能不腐败吗?

如此蛀虫,国营企业能不“吃”垮吗?

但汪海果敢地抵抗着这些,尽管有些艰难。

他说:“其实,这么多年我最痛苦的,不是穿不上鞋,而是傻子摆弄聪明人,庸人管能人。”

是的,傻子摆弄聪明人,庸人管能人,在神州大地,四处可见,八方可寻。这不仅是汪海所在的工厂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所以,汪海希望所有的主人,要成为真正的主人,并起到一个主人应该起到的职能。他说:

自己要拿自己当骨干,什么情况下都要感觉良好。中国人缺乏的就是这种自信,这种民族自尊。

中国人站着不比别人矮,躺着不比别人短,为什么人家行我们不行?当你的国营企业连个乡镇企业都竞争不过的时候,你的主人翁精神又在哪里?别老以为自己是最进步、最优秀的阶级,别总以为自己是一切运动的生力军。进入市场后,阶级的界限是模糊的,今天的市场,靠经营而不是靠运动。工人阶级是企业主人,但它的前提是,要无愧于这个时代。

如果自己还想做企业的主人,而不愿做企业的殉葬品;如果自己还希望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重新选择自己,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1986年6月23日下午,橡胶九厂老生产线上,一双绿色的解放鞋款款而出。

这是橡胶九厂建厂以来,生产的最后一双解放鞋。

汪海目迎着这双建厂以来最后生产的解放鞋,如平常一样,乐呵呵地走上前,亲自为这双解放鞋系上红色的绸带,然后高高举起双手,为它鼓掌送行。

工人们也噙着泪水,如同欢送光荣退役的老战士一样,把这双解放鞋送进了样品间。

早在1983年,汪海就在全厂宣布;三年以后,老产品全部退役。在1986年上半年以前,黄胶鞋一双也不准在总厂的生产上干了。到时候哪个生产线退不下来,我就先撤谁的职,等全撤完了,我再辞职。

三年过去了,汪海自己既没有辞职,也没有撤掉别人的职,而是捕捉住乡镇企业正在兴起这样一个战机,把老产品的制作工艺、技术和设备向黄岛的农村乡镇企业扩散。借他们的资金、厂房和低价的劳动力,去生产农村这个广大市场需要的产品。而自己则腾出人力、设备,集中力量,搞好产品结构的改革和工艺布局的调整,上新品种,上新工艺,上中高档产品。用借地生金,借水行舟的权宜之计,使一个“四老”企业,在当时条件下获得了新生。

是的,最后一双解放鞋,既标志着双星前段历史的结束,也意味着双星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1986年,以淘汰解放鞋为标志,汪海发动了名牌战略的首场战役——对老产品进行彻底的更新换代。双星在国内首家成立了鞋业科研中心,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开发设计队伍,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等各方面向国际名牌看齐,为“双星”成为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汪海为“双星”打出了这样的广告:向购买“双星”二月份生产的老人健身鞋的消费者道歉,并请到各销售点退换。

广告一出,全国轰动。

汪海还对外宣布道:牺牲几十万元的损失可以用努力的工作弥补回来,但“双星”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和形象一旦受损,是难以弥补的。

汪海借这一事件在企业中展开了一场全面的管理和质量革命: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基地:

对不合格的材料宁可积压在仓库,也绝不容许流入车间,流向市场;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检查体系,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通过国际质量认证。

全体员工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当家作主的自豪,同时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主人”的真正职责与份量。

是的,汪海以他超前的意识和人格的力量,为“双星”注入了强有力的生命活力,为“双星”注入了新的思维和新的理念。他把主人翁意识职能化,把主人翁意识具体化,把自己从思想到行动完全溶入到企业的生命之中。在国营大中型企业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他带领双星创造了不俗的业绩,并用事实证明:只有给企业注入生命的人,只有把企业真正当家的人,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而“主人”的职能之一,就是要管好自己的“仆人”。

4.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

中国的国营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几十年不变的一个经营特点是:守株待兔。

汪海对此早就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到了1986年,汪海再也忍无可忍了。

他要改——不仅要改变服务态度,还要改变服务观念;不仅要改变经营方式,还要改变经营策略。

他要变——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

一句话,他要向旧体制宣战!

1986年的烟台订货会,1987年的柳州订货会,1988年的全国订货会,被称为双星集团创业史上有名的“三大战役”。这“三大战役”对汪海的经营思路、经营观念、经营策略,是最好的诠释。

现任双星体育用品总公司总经理的胡英暖,是跟汪海时间最长的人之一。2001年5月,当他向笔者谈起双星历史上的“三大战役”时,既骄傲无比,又感触多多,并对汪海充满了敬佩之情:

1986年的烟台订货会,汪海让我通知总工厂长、支部书记等上百多人全部参加,拉了满满三车人。

中午吃完饭,老总(指汪海)布置工作,让摸各厂情况。

晚上8点开会谈观感。这一谈竟谈到了第二天凌晨2点。大家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以为胶鞋生产在全国名列前茅,便夜郎自大,没想到人家的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厂四车间书记说:来之前,以为通知错了,来之后一看,才知道外面这么精彩。

配套分厂厂长说:“我们的鞋型模具经常换,就以为了不得了。和人家精巧,漂亮的上海鞋一比,差距就出来了,回去还得变。”

书记们也表示:“我们以为自己是抓政治思想工作的,跟卖鞋没有关系。这一看,就知道今后该如何教育职工了。”

回来的路上,每经过一个县城,汪海必下令停车,带着全体干部去各个商场考察,看哪些鞋好销,别人都有哪些新花样。

回到厂里的第二天,是星期日,汪海又召集各车间主任、全体设计人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跟着他跑到青岛市场。这次又是满满当当地发了4车。走遍市内所有商场后,汪海又带着我们去自由市场转来转去,转了整整一天。他一边转,一边对设计人员说:“你们不是小姐、老爷,不能整天呆在办公室里,而要带上你们设计的鞋,来蹲蹲自由市场,看看到底是好卖还是不好卖。”

事后,开发部果然拿着新开发的女式轻便鞋、帆布鞋、新潮鞋跑来试销,结果一抢而空。第二天又拿去卖,价格长到一双12元,还是一下就卖完了。等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这才大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