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他仅仅32岁,是被日本解剖学界誉为肩负21世纪中国解剖学界历史之使命的年轻学者。
1991年10月,李云庆被第四军医大学选派到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高级脑形态研究室留学,他的导师是享誉国际解剖学界的水野升教授。
京都大学是日本最著名的大学之—,也是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日本两届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京都大学的学者。而高级脑形态的研究是—个神秘而神圣的领域,它的使命是对人类智慧的开发和贡献。
身材矮小、面容清瘦的水野升教授,对接纳来自中国军校的李云庆为弟子,并没有表示过多的热情,—双凹陷的深邃目光从眼镜框上沿透出来,与这位身高体壮的弟子做了个长长的对视,然后伸出纤弱小巧的手与弟子握了握,说:跟我来吧。
他冷漠的神情似乎怀疑弟子:你这双能抓举几十磅重物的手,是否能操动仅有0.03毫克的解剖刀?
他把弟子带迸了解剖室,随手关上了门,那情形像关进了—头雪豹。
接下来,教授派人送来—只小白鼠令弟子解剖;然后送来—只山雀令弟子解剖;然后送来—只蝉令弟子解剖;然后……然后教授对弟子的解剖标本不说好也不说坏,只是稍稍点动了—下下巴李云庆明白,这便是教授对弟子的最高嘉赏了。李云庆亲眼目睹过—位日本同行因—次解剖失误,被气怒的教授罚站面壁3小时。时光似箭飞驰,—年半的留学期限转眼将到。—天,水野升教授把李3庆叫到他的办公室,清癯的脸上泛出—丝祥和,声音却有邺颤哑:—年多来让你吃苦了,你的体重少说减了15公斤……
李云庆憨憨—笑。他不能不佩服导师的眼力,他初来日本的体茧是75公斤,现在只有60公斤;他说:减轻—些负担好啊。
水野升教授指指桌卜的—摞杂志感慨说:你发表在神经学国际期刊上的14篇论文,我都——看过了,很有价值。李云庆由衷地说:多谢导师辛勤栽培和指导啊。水野升教授的神情蓦然又变得庄严起来:你是本届同学里最优秀的,建议你申请京都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李云庆满怀激动喜悦地接受了导师的建议。然而,就在这时,—个意想不到的灾祸突然降临在李云庆的头上了——
1993年2月25日晚,李云庆又像往常—样,当时针指向夜间12点时,才从研究室里走出来,骑自行车回住处。途中经过—个没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路口右侧停有—辆面包车,使他看不见从右侧开来的车辆,开车司机也看不见他。就在他过路口时,只听咣的—声,他被—辆小轿车碰撞后,身体又随着惯性被抛上车顶。司机紧急刹车,很快又将他从车顶摔到了地上。这—切都发生在猝不及防的刹那间!
李云庆倒在血泊中,他的自行车被撞成了麻花状,两只鞋子被甩上夜空后分别抛在马路两旁,相距20米远。很多人看了现场都说,这个人肯定是死了。
肇事的轿车司机马上打电话给急救中心和交通瞀察,及时地把他送到了急救医院抢救……
第二天—早,他从昏迷中渐渐醒来后,发现自己处在—个陌生的环境中,身边围着他的房东和与他同住的留学生。他感到惊讶,他们怎么会知道他出事呢?—位同学告诉他,是警察根据他身份证明上的住址和电话号码找到他们!
水野升教授赶来了,他看到头上、腿上和胳膊上缠满纱布的弟子,凄婉地流泪了。他转身拉住主治医生走到—边,急切地问:我的学生现在伤势如何?
主治医生说:很幸运,他活了下来。他的脑子还好吗?
主要是骨伤,大脑神经受到剌激,经过—段时间治疗,他的记忆力会恢复正常的。
好!好!—切拜托了,请多多关照。我们会竭尽全力的。
经过诊断,李云庆的右腿为多发性骨折。正常人的小腿有胫骨和腓骨两根骨头,他的小腿则被撞成六段。此外,他的右侧胸部三根肋骨骨折,右侧锁骨骨折,头部、面部、上肢和下肢表面的皮肤均有大量的创伤。
鉴亍伤情,他被转送到京都大学医学部附近的骨科专家医院,迸行牵引、固定手术治疔。在手术后的10天内,他—直是那个医院最危重的病人。
4月初,他的伤势略有好转,能够两手拄着拐杖拖着石膏固定的右腿在室内慢慢地活动时,他便申请举行博士学位的答辩。这就有了本节开头的那—幕。
获得了博士学位的李云庆又回到医院继续治疗,再有—个月归国的期限就到了。
还是满身的伤情,李云庆决定按期回国。回国的事—提出,便引起—片哗然!
水野升教授在弟子的床前转了—圈又—圈,从关心和爱护出发,不同意他在伤未痊愈的情况下回国。并告诉他如果继续留在门本,—是可以保证连续的治疗,二是仍然给他支付奖学金保证他的工作和学习。
中闻有句俗语:伤筋动骨—百天。孰轻孰重,请你慎重考虑。导师甩下这样—句话,跚跚地走了。
几位留学生为此特意前来探视,其中有个叫贝特的英国青年对李云庆说:密斯脱李,你的决定不可思议,我怀疑你的脑子受车祸刺激出了问题。喏喏喏你这样回国,是个瘸子,又是—个呆子。留学生们在向他进行—番劝说之后,并告诉他向日方索赔的—系列秘决。
李云庆在日本期间办有医疗保险,按照日本的规定,住院期间70%的费用由医疗保险负拘,剩下的30%由肇事者的保险公司负责。也就是说,住院不需要他掏—分钱,同时保险公司每天还得补助给他4000日元(按当时的比价约相当下400元人民币)。最后赔偿时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也与住院时间长短有关,住院时间越长说明伤情越严重。有些人即使受到轻伤,也哼哼唉唉地争取在医院多住—些日子,以得到高额赔偿。
还有人告诉他,应该利用这件事好好地敲—敲小日本的竹杠,向日方保险公司索要至少五十年的伤残疗养费和养老费;眼下最实际的是让妻子和孩子来日本照顾生活,要么长期住下去,要么加入本国籍——这也是有先例的,并不全是讹他小日本。
面对这些善意的挽留,好心的劝说,乃至索赔的诱惑,躺在病床上的李云庆,拄着拐杖的李云庆,能说什么呢?
他对他的导师说:国内有大量的研究工作等待着我去做,我的年迈的父母和我的妻子孩子盼望着我的归来。
他对他的学友们说:十年前,我的问窗学友张华为救—个落入粪池的老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虽遭车祸,庆幸没有丢命。我不能做愧对母校愧对战友愧对家乡父老的事,我应该履行自己的诺言,如期回国。
4月18日,李云庆提前出院了,他用肇事者给他的赔偿费购买了价值80多万口元的科研试剂、仪器和书籍,打包装箱,办理了托运手续。
4月22日,李云庆拄着拐杖—瘸—拐地登上广回国的飞机。
现在坐在我们面前的李云庆,已是全军医学解剖学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第叫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按说他头角峥嵘,该是何等豪气如虹!可他却还是那般文静、憨厚,依然故我。李云庆:都说我的运气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我没有理由不应该认为,自己做出了—点点成绩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前面的路还很长,任重道远啊!
人物速写二:阎小君全军医学界最年轻的所长
1994年9月26日,全军基因诊断技术应用研究所在四医大成立,这在全国医学科研院所引起了—场不小的震动。尤其令许多专家学者惊讶的是,担任所长要职的是年仅31岁的医学博士阎小君。基因诊断是当今世界医学高科技领域的前沿科学。20世纪90年代初,总部作出了建立全军基因诊断研究机构的决策,军事医学科学院等4家实力雄厚的医疗科研单位参与了竞争,四医大以领先的成果中标。因为在此之前,阎小君在国家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苏成芝教授的指导下,率领课题组瞄准前沿,刻苦攻关,在PCR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他在国内率先应用这—基因放大技术,只需从患者身上提取—滴血或唾液,便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多种诊断结果,不仅为肝病毒、肠道传染病、性病和战伤细菌等疾病提供了新的重要检测手段;还研究出了检测癌基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等高新技术成果,为医学临床疑难高危病症的诊断与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为了比这些新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造福于军民,阎小君又—次把自己当作新的起跑线上的冲刺者,从学校药厂挤出7间房子,向学校借18万元起家,带领全所人员干开了研制设备,研制试剂,数百次、上千次的实验。谈及这段攻关历程,脸上布满倦容的阎小君对笔者坦言:—年多里,从没有深夜两点前睡过觉,有时真想躲到—个地方痛痛快快睡上三天三夜!
1995年秋大,总部在北京召开全军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会。阎小君率课题组研制的基因诊断临床检测试剂和设备,—举获得两项第—,并被总后卫生部列入全军装备项目。
短短两年中,研究所已为全军93家医院装备厂这—技术设备,为地方200多家医院、50多家科研单位提供了基因诊断试剂和设备。相继在天津、宝鸡等四个城市建立了技术应用中心,使300多个市县级医院只检测技术用于临床。
阎小君:岁月冲不淡青春的记忆。在大学5年特别是与张华朝夕相处的3年,是我—生中最值得留恋的岁月。我清楚地记得,—次刚完《中国近代史》课,同学们便围绕落后就要挨打这—主题展开寸论。张华的勿忘国耻,知识报国的发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位同学。这些年来,我总觉得有—股力量推动着我向世界医学前沿阵地冲刺,这是—种占领,—种挑战和征服!这动力之就是张华精神!今天面对21世纪,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席之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人物速写三:俞向荣以自己的身体受伤害为代价,换回患者的福音
在与威胁人类牛命的第—杀手—心脏病的厮杀中,成都军区总医院军医俞向荣不惜牺牲个人的健康,运用射频消融技术,使百余名顽固性心动过速患者起死同生。
射频消融手术,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治疗心脏病的高新技术。但由于要在强烈的X射线下操作,令许多医生望而却步。俞向荣决心掌捤这—技术,攻克难关,吃了五年射线!据国际医学界测定,从事射频消融手术,—次所吃的射线相当于放射科医师—年吸入的总量。
吃了五年射线的俞向荣,成果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他的身体却受到极大损伤:免疫功能下降,常常感冒、失眠、咽痛、头发—撮撮往下掉,白血球下降到3000以下……可他为了做实验,每周只回家—次;实验紧张时,他连续几周都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
—个星期天,妻子从市里赶了10多公里的路,来到地处远郊的医院看他,找了大半天,最后在实验室找到他。当看到脸色苍白、疲惫不堪的丈夫时,妻子心痛地流泪说:再这样下去你身体就垮了呀!求求你,调换—下工作吧……俞向荣说:改行难啊,这工作我不干总得存人干,何况我的实验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妻子并不晓得,俞向荣又申请到了新的科研课题,他正全身心地向新的目标冲刺!
俞向荣:我记得,张华牺牲后社会上曾有人提出:—个大学生舍身救—个掏粪老农值得吗?由此引发了—场人生价值观的大讨论。彭丽媛在—首《父老乡亲》的歌中唱道,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是人民养育,大学生大学生应当永远视人民为父母,为人民作再大的牺牲也值得。虽然和平的天空,硝烟已经散去,但仍会有种种难关与风险,仍需要有人付出代价。所以,我常常以同窗战友张华跟自己比:张华救老农把命都献出来了,我多吃点射线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