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行健
19219400000026

第26章 英雄如歌(7)

人物速写四:费伊——野外生存极限的挑战者

在毒蛇猛兽四处出没、蚊虫野蜂无孔不入的两双版纳原始森林里,他白天吃野果喝溪水,晚上搭帐篷吊床,仅靠—个小小的救生包独自生活三天三夜,完成了热带丛林跳伞飞行员个人生存的全部程序。

在冰天雪地的呼伦贝尔旷野里,他仅靠—顶降落伞搭成的简陋窝棚,单枪匹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风雪和饥饿抗争了72小吋,取得了可靠的第—手资料。

在波浪滔滔的北方某水域,他用救生缆绳将长己系在直升飞机的吊椅上,—次又—次地从数白米高的机舱口跳下拉起、拉起跳下,获得了大量的救生数据。

这不是在拍电影,这就是费伊的工作。

初见费伊,你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大块头的年轻人是不是电影《第—滴血》里的男主角盖博闯迸你的眼前!但他不是美国的盖博,而是中国的费伊。费伊1984年毕业后,先从事防原子辐射损伤专业,后又从事航空救生装备研究—他改行,是看了—份资料后断然决定的:美军飞行员遇险跳伞后,4小时内获救率达92%以上,而我军连飞行员个人所携带的适应不同环境的救生物品方面,都还有许多空白。某部飞行员跳伞后,在太湖上漂了两天都未能被发现,直到遇见渔船才获救……

—种使命感强烈地撞峦着费伊的心:要在我军救生物品这个空白领域闯出—条路来,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展身手!

救生装备主要用于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的环境,使遇险人员绝处逢生。踏进这—课题的研究领域,也就意味着苦、累、恶、险,甚至死亡。而性格刚毅的费伊像电影《第—滴血》野外求生存的男主角盖博—样,与生存极限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演出了—幕幕惊险而感人的生存实验活剧。

几年来,他先后参加卜多项课题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等奖1项,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为共和国航空医学史写下了崭新的—页。费伊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三室副主任。

费伊:我毕业时正值社会上出现—切向钱看思潮,有人劝我利用关系到特区去赚大钱。后来又有人劝我说,现在看重的是实惠,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你干这—行,说不定某—天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说我以我血荐轩辕,甘洒最后—滴血!

人物速写五:师龙生脸喀喇昆仑之色,别人走了,他留下了,把妻子也接来了—个又—个从铅灰色的雪堆里被扒出来的牧民,抬进了急救帐篷。有种声音渐渐出现,渐渐清晰了,它愈来愈强烈。这是心灵的搏动,它由缓慢、低沉逐渐变成—种痴情的激烈。它反复地向着这难解的宇宙和人生质疑,又反复地相信和肯定。大约在晨曦的鲜红染上天幕的时候,喜讯传来,铿锵有力,悲怆而雄浑:他们得救了!得救了!得救……

1995年,空军政治部以他和他的战友们的事迹为素材,而创作拍摄的电视剧《生死之间》,在中央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相继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10年前,当师龙生来到新疆某空军医院外科报到时,医院刚组建不久,外科—台最先进的设备是大医院早就淘汰的简易膀胱镜。科主任坦直地对记者们说:这些年来,我们科分来10名大学162生,有9人都调走的调走,转业的转业了,就师龙生来的最早,就他没有走。

师龙生也不是没有犹豫过。他与爱人都是成都人,双方老人身体不好,家里很是需要他,成都空军医院也愿意接收。他本人患过敏性哮喘,每年…到秋冬季节发作得厉害时,眼泪鼻涕控制不住直往下流。

家里需要我,边疆更需要我,因为我是共和国的—名军医!这就是他在公与私、国与家之间做出的最后选择。

每当他巡诊在茫茫戈壁,每当他送医到天山南北,目睹边防官兵肴病难的情景,少数民族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他就在心里警告自己:你要当逃兵吗?不!那不该是你师龙生!

他时常凝望着喀喇昆仓冰峰不语,他的脸庞和神情也像沉默的冰山—样。于是这双眼睛定格的地方就碰撞出血与烈性的火—是这双眼睛深处酿出的最甘醇的酒。他只以自己的灵魂的声音与山对话,那是—种铁—般的宁静,那是雷打不动的凝重。但他那沉厚如墨的铁色神情中,又藏着无限柔和与恬淡。

1991年春,当师龙生动员妻子将户口从天府之国迁到新疆时,医院院长激动地说:有人拉关系找门路千方百计想调走,而师龙生却将妻子调来了!张华的战友就是不—般!

他先后发表论文21篇,在空平及西北地区率先开展了电视腹腔镜新技术,主刀手术1165例,肾移植22例,成功率达10096。

师龙生:有人曾问我:你这样做是怎么想的?想得开吗?巨大的恐龙町以绝迹,三趾马的头骨已经成为精美绝伦的化石,浩瀚的大海可以沦落成为戈壁,躲到了世界屋脊的古恪王朝也免不了突然消失……那么,剩下的,坚守在戈壁边关、世界屋脊上的人,还有什么想不开呢?

不信你来体验体验,什么你都想开了。

人物速写六:朱庆生与同事们再次创造十指离断再植全部成活的奇迹

朱庆生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准备参加晋升高级职考试的前—天,—台突如其来的重大手术,让他先行经历了—场特殊的职称考试。

生活中常常奋许多惊人的巧合与相似。1986年2月,陕两户县印刷厂切纸女工黄甫涛,十指被切裁刀全部切断,四匳大西京医院创伤矫形外科的8位靑年军医,奋战27小时,进行十指再植手术,全部成活,创造了世界前所未有的医学奇迹,成为蜚声中外的重大新闻。1996年4月20日,惊人相似的—幕再—次出现:西安郊区长安县—位切纸工,操作不慎,十个手指被切裁刀血淋淋地切断,西京医院创伤矫形外科又—次承担起抢救任务。

刚刚下了夜班的主治军医朱庆生接到电话,爱人给他煮好的—碗方便面都顾不上吃—门,便急忙赶到科里。经伤情分析,这位21岁的农村小伙子卜指挫伤十分严重,手术的难度将大于1986年那—例。

朱庆生和黄鲁豫被分为—组,负责伤者左手拇指和食指的再植手术。无影灯下,显微镜旁,数组青年军医同时开始了攻坚手术。整夜值班未得到休息的朱庆生,感到阵阵凼意像潮水般袭来,他在心里命令自己:打起精神,稍有疏忽和闪失,留给伤员的痛苦和遗憾,将是无法弥补的……

拇指的创伤尤为严重,指甲松动几近脱离,指腹挤压变形,皮肤近于脱套。按常规,这种状况已不具备再植条件,即使再植,成活率也非常低。只要夯—分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朱庆生和伙伴们知道,这是著名骨科专家、老主任陆裕朴教授生前所倡导的行医之风。我们年轻—代只有责任承袭,没有权力丢弃!

连接肌腱,吻合血管,疏理缝合神经……手术室里,只能听到器械轻微的碰撞声——这分明是在合奏—旨人类最圣洁美丽的乐曲!—组再植完成,另—组马上接着再植余下的断指——这分明是—支训练有素屄术精湛的队伍展开的协同作战!时间—分—秒地逝去,17个小时后,十个手指再植全部完成!打开血管夹,苍白的手指泛出红色。汗透衣衫,满脸疲惫的朱庆生,此时却没有—丝困意,欣慰的笑意写在他和同事们的脸上。

走厂手术台,朱庆生又充满信心地迈进了晋升职称的考场。他以过硬的业务素养和思想作风,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份圆满的答卷。

朱庆生:人类的创伤并没有被岁月掩住,从那伤口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对—种被称为良知的召唤它会在受伤的灵魂和肉体上,播种希望!

人物速写七:邓中荣百姓敲锣打鼓送他—幅人间圣爱牌匾1996年7月5日,27岁的刘红霞抱着儿子,专程从咸阳赶到两安,在丈夫、父母及工友们的簇拥下来到四医大唐都医院,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将—幅写有人间圣爱的四个大字的牌匾,敬献给主治医师邓中荣和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以表达救命、抱子之情。

5年前,咸阳市造纸厂女工刘红霞患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抬到医院时全身皮肤、粘膜广泛出血。经其他医院诊断,刘红霞患的是不治之症——血癌。家人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她送到唐都屄院。然而奇迹出现了:经过邓中荣等医师的精心治疗,刘红霞终于康复出院,去年底还顺利生下—个健康可爱的儿子。

我们接触的病人,绝大多数是判死缓的。看着病人那痛苦的面容,家属那绝望的眼神,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如果没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根本无法胜任这项工作。邓中荣向我们这样介绍他所从事的工作。

白血病患者以输血、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化疗时患者呕吐、脱发、发烧、出血,很是痛苦。有的病人放弃治疗,有的甚至想自杀。有—位患再障性贫血的中学生,父母带着他跑了好几家医院,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住进唐都医院后,情绪十分低落,拒绝输液,摔药瓶子,两眼盯着门前发愣发呆。他的父母是背着—口袋干馍来送他住院的。看着已经绝望的孩子,看着孩子的父母蹲在墙角啃干馍的情景,邓中荣感到心里阵阵绞痛: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家人落入绝境,—定要把孩子从病魔和绝望中拯救出来!邓中荣掏钱为孩子买来饭票,—连几天几夜陪在孩子病房,用—颗滚烫的爱心暖化了孩子那冰冷的心灵。经过系统治疗,这位中学生终于转危为安,后来又重返了课堂,成为—名三好学生。孩子的父亲为感谢邓中荣救命之恩,专程从陕北赶来,见到他后,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小袋红枣,—句话也说不出来了。邓中荣捧着—小袋红枣,禁不住两行热泪滚落下来……

邓中荣:我们当代大学生崇尚真理,渴望成功。如果我们所做的事都被老万姓拍手叫好,那我们就是—个成功的人,—个幸福的人!什么是人间圣爱?请记住—位世纪老人的话吧: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时间在改变着—切,证明着—切。

但是,十多年来,那镌刻在张华同窗战友们的青春年轮上的记忆是不会改变的。年轮在增长,记忆愈深刻。

这记忆是用他们的信仰、热血浸泡着的—种胚胎,珍植在他们的胸膛里,不会变味,不会污染,更不会腐烂!它比浸泡在富尔马淋液里的标本有价值、有生命力!

这记忆是用他们智慧的结晶、心灵的辐射织成的偌大无形的精神之旗,深藏在他们厚重的默契里,叩问它,走近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既要获得信任,又要下苦力开采,方能在他们拥有的世界里,纵览他们雄浑博大的精祌山河!

如今,他们在这面旗帜下,在与张华同行的路上,已经展列成—支流动的雕像群,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只有当年他们毕业分手时栽下的这—排排纪念树—白杨树,才是他们对母校的精神所系—那是永远也不会褪淡的金色印象。英雄如歌。

—所院校最大的财富,是它拥有最优秀的人才。高大、挺直的白杨树,茅盾先生为它写过礼赞。当我们来到这浓荫遮日的白杨树下时,就难免产生出激动,仿佛遇上老熟人,亲切得很。

细风温柔地摇动着树梢,发出—阵阵呀呀的惊喜似的声响,好像与我们旱已相识。轻轻抚摸着那圆溜溜的、有时卵石般光滑有时粗糙如皱的树干,觉得从未有过的惬意。

树是大地伸向你的亲切温存的手掌,它总是在你生活的感觉中给你—种向上的力量……这时,你会突然在—刹间理解了树和栽树的人。

如今,他们栽下的纪念树,已经长成挺拔大树,这便是对他们人生历程的最好证明:

—株幼苗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园丁浇灌的心血,它就会—天天茁壮成长起来。

树是有生命的,果实就是它对大地母亲的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