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行健
19219400000019

第19章 新纪元(3)

他被罚做清洁工,他被勒令去烧锅炉……他的子女在家庭出身栏目中只许填写自由职业者;上小学的女儿成为受人奚落的黑五类……他不知道如何宽慰孩子们屈辱的哭泣声!你到底有什么错?!他问自己的良心,问大地,问苍穹。在美国他被视为共产党的赤色分子,今天他却被自己的同胞视为特务。

在外国他决不容忍别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在自己国家里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受到这种虐待和侮辱。

他脸色苍白踉踉跄跄地回到家,对妻子说:你,你给我300块钱。

妻子惊异地问:你要钱干什么?他还是老脾气:你管我干什么!你想去哪里?

我陆裕朴是中国人,死也要死在中国。死!陆裕朴真想到了这个可怕的字眼。

他不想让妻子和儿女肴见,更不想让那些想逼死他的人看见。他想离开古城西安,离开四医大去死。妻子扯住了他的衣襟,儿女抱住了他的腿。有谁知道,这位在批判会上始终不肯弯腰的老教授,听说学院要搬往重庆,便苦苦哀求要去手术室再看—眼他从国外带回来的、朝夕相伴的那些手术器械,未能如愿,他竟哭了!这是他生平第—次丢开视为生命的自尊去哀求别人,为的是丢不开的事业。

有谁知道,当造反派们强迫骨科的病员写大字报批判陆裕朴时,这些病员写出的却是—张张表扬信:他对病人好,不让他手术让他搞卫生,他给病人冼脚洗身子比护士洗得还干净;有人验伤口戴大口罩,他验伤口用鼻子闻……上帝啊,这是真正的上帝!

他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反动学术权威,从广播里得知骨科—位下肢断离再植的病人术后急需输血,而当时血库无血,立即跑去要求献血,说:我是O型血,抽吧。血库负责人见他年龄大,不肯抽他的血。他下午又跑去,索性躺在采血床上挽起了衣袖,300毫升鲜红的血液从他的血管里流入病员的身体。刚献完血又多方要求参加抢救工作。在抢救中,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力排众议果断地提出抢救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他并非要表现什么,他为抢救危重病人先后6次献血,多达2000毫升……血不是水!

他犹如—位泅渡者,在劫难的波涛中—次次扑向海岸。直到1978年,组织上为他恢复了名誉,实现了他入党的夙愿。

这年他已61岁,从递交第—份申请书算起,他奋斗了十几年。1979年,邓小平委托方毅接见陆裕朴等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的跋涉者。也就是这—年,陆裕朴梦寐以求的创伤骨科中心成立,这时与他归国已相去了23个春秋。他担任四医大的副校长,也仍兼着骨科的主任。十年奠基,十年断代,他重新抓基本建设、抓医疗、抓科研,更注重抓人才培养。他那辆功绩卓著的旧自行车,又伴随他高速运转起来……

这不是谁的错误,孩子生下来就是这样。这种病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在中国,患者多达二三百万。这二三百万婴儿如未获良好治疗,就将终生残疾。更糟糕的还在于这种病具有遗传性。

陆裕朴归国之初,大脑里就印满了这些孩子们的足迹。第—个接受他矫正畸形术的是两岁患儿郭省运,那是1957年2月20日,六个星期后,郭省运两只娇嫩的脚掌端正平稳地落在地上,留下他出生后的第—双脚印。

接踵而来是—位普通妇女怀抱着的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小程英。年轻的母亲见到陆裕朴,还未说话,眼泪扑簌簌往下滚:我跑了好多医院,都说这病没法治。谁要是能把我娃的脚治好,就是割我身上的肉也给!

28年过去了,亭亭玉立的程英姑娘就是用陆裕朴教授给她的—双脚,走进学校,走向生活,踏上蜜月之途。今天,连她自己都很难想象,婴儿时的双脚是什么模样,更不知道,她那双脚早已印在美国医学权威书刊上,令专家们摇头晃脑继而又目瞪口呆。

程英结了婚,有了幸福的家。可是当她的男孩降生时,她看见孩子那双脚,傻了!

于是程英的母亲,又像当年抱着小程英那样,抱着外孙找到了陆裕朴。程英叫了声:陆伯伯,你看我儿子的脚……就哭得抬不起头。

孩子患的也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孩子很快被送进了手术室,手术做得很漂亮。

当程英和她的母亲得知陆教授已患了肾癌,顿时她们娘俩的心碎了。程英的母亲找到陆教授的家。这位当年曾发誓谁要治好她女儿的脚,割自己身上的肉也给的母亲,突然声泪俱下:陆教授啊,你救过我家两代人,还治好了那么多人,可你却成了这样……我没啥报答你,我愿把我的肾给你……

陆裕朴低下了头,深深地低下了头。这不是感谢,不是祈祷。这位运河边长大的乡下人的儿子,在人生的暮年,肴到了上帝!有谁知道,从给两岁的郭省运、七个月的程英医治起,为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这个科研课题,陆裕朴对两位小患者的病例足足跟踪了28年!直到1985年10月,四医大特邀国内13位有名望的专家教授,对这,项成果进行了最后鉴定。而出现在鉴定会上的郭省运已是个魁梧健壮的30岁汉子,小程英已是个年轻的母亲。

28年的苦苦探求,至今已有800多孩子1000多只脚得救,避免了残疾儿的厄运。而陆裕朴教授却是白发苍苍,—身疾患……

1993年3月29日,陆裕朴教授躺在病榻上捱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听护士长刘建华说,陆老在最后时刻仍呓语不停。刘建华以为他有什么心里话要说,忙俯身下去,陆老呓语着:梯队建设……人才培养……要抓紧呀……抓紧呀……

久久地,久久地凝望着陆裕朴教授那慈祥、纯朴、宽厚、永远微笑着的遗像,我们心中说不出在翻腾着怎样的波澜:他把自己献给了上帝,无悔无怨。上帝把爱心赐给了他,山高海深。

快镜头—:基因、生物研究揭开神秘面纱

当你翻阅四医大《科技成果汇编(1980—1994)》,你的胸膛里会盛载着—种怎样的感动啊!

仅15年间,学校就获得军队和地方科技成果奖10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二等奖200余项,成果展金牌27项。许多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全国、全军广泛推广应用。面对这么多成果,笔者即使借用快镜头也无法——扫描,更何况每项成果里都凝聚着老、中、青医学科研人员的伟大智慧和艰巨劳动,以及在他们身上发生的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涉及生命的本质,自1987年以来,四医大有20个学科起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由生物化学教研室牵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协作组,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在免疫生化、艾滋病毒、肽基因合成、单克隆表达等方面,已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完成了艾滋病毐DNA探针的制备,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实验,效果良好。

病理教研室在乙肝病毒基因探针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创新成果,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该教研室于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发现抗体能引起肝细胞损伤,是国内外首次报告。80年代建立了酶标法、PAP法和ABC法,首次在肝癌细胞中发现HBsAg、HbcAg和HbcAb引起国内外重视。10种自抗体检测在病理学和相关学科中应用,为推动我国病理学和医学科学的进步,发挥了较大作用。该成果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对血液、实体和空腔器官肿瘤进行广泛研究,目前已拥有沴治肿瘤的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在肝癌发病机理、胃癌早期诊断、食道癌手术切除及膀胱癌激光治疗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原子医学防护教研室成功地研制出912新药,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治疗增效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作用,毒性试验表明属无毒级药品。1993年通过鉴定,投入批量生产。

第—附属医院妇产科对染色体异常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智力低下、发育障碍、死胎和畸形等现象的分析研究,发现了世界首例染色体异常核型15例,并经过国内外专家鉴定确认,从而丰富了人类染色体异常类型,对遗传病学的探索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该成果荣获1988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物医学工程系与生理学教研室共同研制的无创伤心功能检测系统,经过12年的系列化研究,用于临床,对人们的健康检查,尤其对空、海军等特种兵的选拔,以及对重危病人的监护,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均有重要价值。该成果荣获1987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口腔医院牙体病科研制的EB复合树酯材料,是我国口腔医学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荣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前,该科对牙髓治疗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成果,荣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微生物学教研室研制的多功能电子酶联检测分析仪,用于检测激素的分析、细胞内信使体的—定量及细胞浓度、细胞免疫等项目的测定,并可根据不同测试要求,数据自动处理系统会迅速得出试验结果。该成果荣获1984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1987年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于1977年研制成功的应用带瓣导管矫正严重复杂紫绀型心脏病,成为我国心脏外科70年代重要进展的标志,成果荣获1983年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口腔医院与生理学研究室研制的Y型牙科发声探针和口腔多用根管电测仪,荣获1988年国家科技发明展览会奖。

第—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创造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对各种瘢痕组织及皮肤软组织的修复有重要作用,获得国家专利。

快镜头二:军事医学研究独具特色

学校在军事医学研究方面,着重平战结合,平时以预防为主,重视战时特殊损伤的救治研究。在三防、部队卫生、军队流行病、战伤救治、卫生勤务、野战外科等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奖39项,为保障部队战斗力做出了贡献。

女继三防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初获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微生物学教研室对炭疽杆菌快速检验系统研究又取得可喜成就。炭疽杆菌是人畜共患的—种重要致病菌,死亡率高,在敌方发动的战争或恐怖活动中,会把炭疽菌作为重要细菌战剂来破坏对方的战斗力。因此检测炭疽菌抗毒性抗体,鉴定毒素,探索其免疫机制,就成为科研人员的重要使命。以往该菌鉴定指标不明确,手续繁复,时间长(3—5天)教研室在1964年订立10个指标24小时常规鉴定方法的基础上,进—步改进为6个指标在6小时内快速鉴定炭疽杆菌(包括测定毒力和毒素的敏感性),证明准确、快速、简易,并制备了炭疽杆菌快速检验试剂盒,装备部队和基层推广使用。该项成果荣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预防医学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与有关军区协作进行的重要战略地区水源、水质调查研究及军队战时饮用水卫生标准,填补了军队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1989年军队科技进步—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大型脑立体定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应用磁性导针定向摘除颅内弹片,44次手术的成功率达到94.5%,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对我军立体定向技术具有重大突破性进展。该成果荣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女航医系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在供氧装备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对航天医学领域模拟失重的系列研究,在国际大会报告后反响强烈。本成果国内首创,具有显著的军事和社会效益。

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与化学教研室协作,研究成功重氮基聚苯已烯乳胶反向凝集反应试验,应用于流脑、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肝炎等传染病的早期诊断。该方法特异、敏感、快速、简便,可在发病第—天做出诊断,在全军、全国推广应用,成果荣获全军科技大会—等奖和国家发明展览会—等奖。

七五全国全军攻关课题《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理的研究——病毒对人体免疫和造血细胞的作用及意义》,由三个单位(四医大、军事医学科学院、沈阳军事医学研究所)联合承担,四医大牵头。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定位、免疫发病机理和出血、休克、肾衰病因、预测防治指标等方面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其论文在1990年两次全国性出血热学术会议上交流,获得好评。

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对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不断取得新成就。从病人单个核细胞和肺、肝、肾等脏器中,首次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制备了出血热的鼠和人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临床应用;首次发现出血热病毒在人类存在垂直传播,其研究成果30余项获奖。首次在国内发现肝癌细胞核心抗原;肝炎表面抗原检测被列入我国新兵体检标准;在国内首次建立甲型肝炎简便的检测方法。

据校史记载,从1978年到1995年的又—个17年,四医大承担国家和军队级科研课题383项。其中,863高技术研究项目6项,国家攻关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9项。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07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15项,获军队—、二等奖215项,申报专利85项,获国际、国内及全国发明成果和科技成果展金牌41块,发明研制医疗器械20种,发明新药制剂30余种,出版专著296部,发表论文1078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