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19214500000018

第18章 愿你与爱同行,与温暖相拥(1)

多么张扬的青春,都离不开爱的引领,

多么美好的人生,都离不开爱的滋润。

爱是人生永远上不完的必修课,

真正聪慧的人,一定懂得在每一天,都接纳爱,也奉献爱,

让爱照耀的生命绚丽多姿。

你的美,不只是上帝看得到

2009年11月最后一个周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莫克小镇,一场隆重的葬礼正在举行。从四面八方自发而来的人们排成了长长的送葬队伍,默默地为因心肌梗塞而死的杰夫森送行。也许有人会惊讶,杰夫森不过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乞讨史的职业乞丐,他平生似乎并没有任何英雄壮举,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一个好人,说他的美上帝都看得到。

原来,这个失去了一只臂膀、靠乞讨为生的杰夫森,在他三十多的乞丐生涯中,还做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念的事情,下面就是从中选取的一小部分:

他曾向消防部门报告了三处火险隐患,及时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

他曾为一位截肢的青年无偿献血500CC,保证了那个手术的顺利进行;

他曾向遭受飓风的佛罗里达州的灾民捐献了2000美元,而那是他全部积蓄的三分之二;

他曾协助警方捣毁了一个贩毒窝点,并多次向警方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被当地警察尊称为最值得信赖的“眼线”;

他曾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多方奔走,终于帮助两个走失的儿童找到了亲人;

他每年春天都会蹲守在那条繁忙的公路边,悉心地照料那些需要穿越公路去繁殖的青蛙,尽力地帮助它们免遭往来车辆的伤害。他还先后收留过7只流浪猫和3只流浪狗,救助过受伤的猫头鹰和苍鹭;

他山间的简易小屋里,几乎所有的用具都是他从垃圾箱中捡来的。他平素生火做饭,都是从山上捡枯枝和树叶做烧材,从没有砍伐过山上的一棵树。他从不乱扔垃圾,没有用的废物,他会背着走上五里多的山路,送到镇上的垃圾回收站;

他是一个爱美的人,居住的小屋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前还种了好多的花,屋后栽了果树。他每次出门乞讨前,都要换上干净的衣裳,都要上上下下整饰一番,仿佛是去见尊贵的客人;

他不管是否有收获,收获有多少,常常是微笑着,知足地过着每一天,从没有听到他叹息过,更没有听到他抱怨过什么。

……

葬礼上,牧师阅读了杰夫森放在衣兜里的遗言:“我很感激自己能够生活在这样美好的世界里,我一生都在接受人们善意的关注和帮助,都在感受着爱的温暖,我也十分愿意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关切和温暖,只是我做得太少了,少得可能连上帝都看不到,但我还是衷心祝愿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

“杰夫森,你的美,不仅上帝看得到,世间无数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不只是今天来为你送行的人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相信他们都会敬重你的美德,都会为你美丽的人生心存敬意。”牧师深情的话语,道出了世人共同的心声。

没错,杰夫森的美,不只是上帝看得到,爱的眼睛都看得到。

一杯安慰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在纽约郊外的一棵大树下,勤快的安德鲁正悠然地整理着农具。他是一个孤儿,受雇于这里的农庄主已经有两年多了,很满意自己这份十分辛苦的工作,烈日也没有影响他愉快的口哨声。坐在那里,他一次次地张望着前面那大片金黄的麦田,心中充溢着一份巨大的成就感,仿佛那即将到来的丰收完全属于他自己,完全忘却了自己只是一个卑微的打工者。

不知何时,一位老者蹒跚着从安德鲁面前走过,老者目光呆滞,神情抑郁,似乎揣着许多难言的心事。

“嗨,多好的阳光啊!”安德鲁不禁冲着老者喊道。

“是么?我讨厌这样叫人心烦的烈日。”老者烦躁地回敬道。

“先坐下来歇息一下吧!”安德鲁热情地邀请老者。

老者迟疑了一下,还是默默地接过安德鲁递过来的一个马扎,缓缓地坐到了树阴里。

“来一杯清凉的山泉水吧。”安德鲁拿起身边的水桶,热情地给老者倒了一杯水。

老者轻轻抿了一口水,眉宇舒展了一点点。

“怎么样?凉爽吧?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山泉啊。”安德鲁得意地向老者讲述起自己如何走遥遥的路、爬高高的山,才打回来如此甘甜的泉水。

老者似乎被安德鲁的话打动了,不禁又品尝了几口水,然后轻轻地点点头,但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这样强烈的阳光,庄稼长得才快呢。老伯,您说对吧?”安德鲁又满怀热情地向老者介绍起眼前那一片庄稼。

“那些都是你自己的吗?”老者平静地问道。

“都是我帮主人种的,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可都是我的劳动成果啊,只那么看着,就叫人心里很舒坦,就像喝着甘甜的泉水。”安德鲁满脸无以掩饰的自豪。

“小伙子,谢谢你的水,你会收到一份丰厚的报酬的。”老者喝掉了安德鲁送上的一杯山泉水,起身朝山下走去。

第二年春天,安德鲁收到了一封陌生的来信。来信人告诉他——去年夏日曾喝过他一杯泉水的老人,原本因儿女骤然遇难离去、自己又身染恶疾,一度心灰意冷,准备将自己的几个农庄全部卖掉,悉数捐给慈善机构后,便辞别人世。但那个炎热的中午,安德鲁那一杯清凉的山泉水和他的乐观、热情,宛如一缕清风,拂去了他心田的阴云,他决定好好地经营自己未来的日子,不管病魔留给他的时间还有多长。

这一年的冬天,安德鲁再次收到老人的来信,里面还有一份经过公证的遗嘱——老人将自己经营了一生的上万亩的农庄,全都无偿地赠给了安德鲁,因为他相信安德鲁会让那大片土地生长更多的希望。

安德鲁果然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数年后,他成了美国赫赫有名的“粮食大王”。就这样,一杯普通的山泉水,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就像很多时候,往往只需一句简单而真诚的话语,便会温暖一颗孤寂、幽闭的心灵,并由此诞生许多美好的结局,甚至是人间的奇迹。

笑容的味道

那天,来自英国的心理学专家克里斯·梅诺博士告诉我:每个人的笑容,都是有味道的。

笑容怎么会有味道呢?我有些困惑不解。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梅诺博士带我走上街头,让我仔细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试着从不同的笑容里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一对依偎前行的年轻恋人翩然而过,男孩左手里拎一个鼓鼓囊囊的包,女孩右手里持一束花。两人似乎正被巨大的幸福包围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们时尚、亮丽的衣饰,和青春灼人的气息,魅力十足。他们不时地四目对视,眼睛里流淌的,是令人羡慕的柔情蜜意,青春笑靥如此灿烂,宛若枝头开得正盛的花朵。

忽然,我的目光,又被街角一个中年画师吸引过去。他坐在一张折叠椅上,面前支了一个简易的画架,旁边地上摆了几张中规中矩的人物素描。偶尔有路过者,朝他和他的素描瞟一眼,他便回一个淡淡的微笑。整整一上午,没有一个人驻足,请他画一张素描。而他,似乎已料到那样的结果,仍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双臂抱于胸前,嘴角浅浅的笑,若隐若现。

这时,一个五六岁左右的小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跑到附近一家影楼的广告招贴画前,伸手抱住那个憨态可掬的企鹅塑像娃娃,粉红的面颊紧紧贴着企鹅的胸脯,开心的笑声,清脆如铃。过往的路人都忍俊不禁。小女孩认真地问妈妈:“我可以和它可以成为好朋友吗?”妈妈笑着:“当然可以,只要你喜欢。”“哦,我有企鹅朋友了,我有企鹅朋友了。”小女孩兴奋地向众人宣告着,像拿到了心爱的宝贝。

梅诺博士饶有兴致地指点我:“那对正徜徉爱河的恋人,满怀的都是幸福,他们的笑容热烈,是馥郁的味道;那位见过许多人世风雨的画师,早已得失不惊,他的笑容清浅,是轻淡的味道;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爱我所爱,无拘无束,她的笑容清纯,是香甜的味道……”

细细品味,梅诺博士说的颇有道理:每个人的笑容,的确有不同的味道。

我将目光投向身边的人们。于是,我从那个热情地招徕顾客的商家堆起的笑容里,闻到了丝丝矫情的味道,从那个挑着两筐水果穿街走巷的小贩汗水打湿的笑容里,嗅到了一缕苦涩的味道,从那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皱纹舒展的笑容里,品尝到了一种沧桑的味道……还有,还有那位白富美自豪的味道、那个中学生单纯的味道,那个清洁工平静的味道,那位摄影师辽阔的味道……没错,因为年龄、职业、阅历、境遇等等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笑容,都在传递着有关生活、人生、生命不同的味道。

梅诺博士进一步启迪我:“其实,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笑容,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味道。”

是的,对世界抱以怎样的笑容,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生命态度。就在那些丰富无比、细腻无比的笑容里面,流露着我们对各自人生最真实的感受和最自然的表达,飘散着无比丰富的味道。

把花吹落的不是风

她是一个生得很美的女孩,学习成绩也一直优异,在老师的宠爱与同学们羡慕中,一路轻松地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尚未毕业,便顺利地签约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

在众人的印象中,她始终都是淑女和书女,无论与谁在一起,浅谈或者深交,都不卑不亢,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那股让人敬佩的优雅,自然、清新,像一朵纤尘不染的白莲。

我曾在大学的校园里,目睹过聪慧的她,似乎只是那么振臂一呼,一个濒临解散的诗社,便重新焕发出生气,成了校园众多社团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我还见过她起草的文采斐然的“自行车协会”宣言,见她骑一辆单车轻盈飘过的靓丽身影。

一位向她求爱遭到拒绝的师兄,曾这样不无自豪地告诉我,其实能够与她这样的智慧又美丽的女孩在一起读书、参加活动,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了,能加入追求她的行列,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追不到她,遗憾可能会有,但不会过于悲伤,因为她实在优秀得无可挑剔了,谁若是娶了她,都会幸福洋溢的。同样,谁若是因求之不得而说她一点点的不是,也会遭来笑话的。

我惊讶女孩在那位一向狂傲的学子心目中,竟有如此完美的印象。师兄一脸诚恳地说,她是他的女神。

而就是这样一个卓尔不凡的女孩,却像一颗流星骤然离去,而且选择了那样决绝的方式,令我愕然不已,许久都不敢相信那消息的真实性――她刚刚拿到第一个月近万元的薪水的第三天,便一身新衣地在公寓的洗手间里自缢了。

悲剧是毫无征兆地发生的,不是因为工作上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感情上出了问题,更不是她那令人羡慕的家庭环境发生了变故,她的猝然离去,竟那样令人不可思议。一时间,各种猜测纷纷涌来。直到她父亲最要好的一位精通电脑的朋友,打开了她加密的私人空间,读到她没删掉的那些记录心灵隐秘的文字,才找到了她自杀的些许线索。

似乎应该溯源到她的少年时代,因为父母的生意在南方做得风生水起,她便成了奶奶身边的乖乖女,听话的她用每次考试第一的成绩,博得了奶奶的夸赞,赢得了父母的欢喜,他们给她买了最漂亮的衣服和最时尚的用品,家教知识少得可怜的父母,无意间,在物质生活方面竟做到了“女孩富养”。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她一次次因学习成绩优秀、能力超强,不断地获得赞扬和褒奖,这更激发了她追求卓越人生的热忱,甚至让她产生了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想法,稍有不足,便会暗暗自责,但她从不把这个秘密说给外人,她随和的表面下,掩盖的是一颗蓬勃得像女皇叶卡捷琳娜那样的雄心,只是谁都不曾窥见,包括她的父母。

她自杀的前一周,曾深深地自责过,只因为她的一篇论文,没有发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上面。她的一位同事后来回忆说,有一天,得知她的薪水比同时进公司的那位博士少几十块钱时,她脸上曾掠过一丝明显的沮丧。同事还曾打趣她,说像她这样典型的“富二代”,是根本不必在意薪水多少的。她立刻正言道:“我必须在乎,因为那代表我的实力。”

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属于自己的一份骄傲,无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从小就拥有优裕的物质条件的她,没有迷恋享受,而是始终有个人奋斗的信念,更是难能可贵。只是平素活得简单的我辈,也很容易便看到了她刻意的追求中,已流露出明显的“偏执症”和“强迫症”等心理疾患。遗憾的是,这都是后来的发现,于她而言已毫无意义了。

那天,与几位朋友酒后闲聊,不知不觉地就转到了攀比心理这个话题,每个人似乎都在疲于奔命的追逐着似乎总也追不完的幸福,都产生了一种被生活强烈挤压的感受,但彼此倾诉一下,感慨一番,也就轻松了不少。当我讲起那位自杀的女孩的故事,几位朋友都说能够理解她心中隐秘的苦恼,但不会像她那样选择,像她固执于一个方向,不懂得在心灵里转一个弯,终有一天令心灵窒息。但是,生命是最珍贵的,一个人好好地活着,不仅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在为亲人和朋友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