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不要我的生活变成将就
19214500000017

第17章 将来非凡的你,一定会感谢当年不将就的自己(3)

读中文系的他在大四那年,借了一笔启动资金,雄心勃勃地召集了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在中关村附近注册了一家电子公司。但他的公司没开张多久,便就经营不下去了,几个助手一哄而散,只留给他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很快,他又重打锣鼓另开张了,在新科技园区内又开了一个专营电脑耗材的小公司。但运行的结果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轻松,没过多长时间,他的小公司再次关门。

两次失败,让他欠下一笔不大不小的债务,而一向自负的他是绝不肯轻易认输的。此后,他又接二连三地在北京信息产业密集区内,创办了好几个与电子密切相关的公司。很遗憾,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执著,并未让他赢得成功,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债台高筑。

一天,他满怀沮丧地将创业经历讲述给一位老教授,言语中流露出对自己连续创业失败的不甘和无奈。

老教授耐心地听完他的倾诉,没有马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给他讲了自己年轻时听到的一个小故事。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个旅行者在行进的途中,突然改变了原来选定的路线,决定抄近道前往目的地。没想到,在他穿越那片看似很平坦的草地时,没走几步,脚被什么东西猛地绊了一下,把他摔了个跟头。对此,他没大在意,从草地上爬起来,他揉了揉有点儿疼痛的膝盖,继续前行。但没走出几十米,他又结结实实地跌了一跤。这一回,他没有急着站起来,而是躺在那里,一边揉着受伤的腿,一边仔细地打量着脚下的草地。

原来,绊倒他的是一个草环,那是一种丛生的植物,用疯长的、极柔韧的枝蔓编织了一个很隐蔽的草环,在他跌倒的周围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草环,行人稍不留意,就能绊一个跟头。待他坐起来,将目光再往前一延伸,不由得大吃一惊——前方不远处,掩藏在繁花绿草间的,竟是一片可怕的沼泽。

转到另一条安全的路上,他仍在庆幸刚才跌的那个跟头,更庆幸自己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漫不经心地急于爬起来赶路,而是细心地查清了让自己跌到的原因,还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原本自信的道路……

事后,他又心有余悸地听说,那片隐蔽在草地深处的沼泽,不久前还吞噬了两个粗心的过路人呢。

老教授的故事讲完了,他站起身来,向老教授深鞠一躬,真诚地说道:“老师,谢谢您的故事。我懂了——仅仅想到跌到后赶紧爬起来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知道自己是什么跌到的,知道怎样才能不跌更大的跟头……”老教授微笑着点头,送走了聪明的他。

数年后,已是北京一家大型企业文化策划公司的老总的他,谈及创业的种种坎坷经历,让他感受最深、永远难以忘怀的,就是老教授给他讲的上面那个小故事。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能够不被挫折吓倒,勇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这固然可贵,但善于冷静地观察、分析、总结失败的原因,真正弄清楚究竟是什么东西让自己摔了跟头,从而避免再摔跟头或少摔跟头,却是更为可贵的。因为成功不仅仅需要信心、激情和坚韧,还需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经营。

“幸运”喜欢等一会儿

那个炎热的夏季,她和三个同学结伴来到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希望找一份的工作。然而,在人才济济的竞争市场上,仅仅是普通院校毕业的她们,面对那众多的高学历应聘者,只能甘拜下风,加之她们还揣着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观念,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在遭遇了一次次应聘失败的打击后,三个同伴动摇了,决定返回那个偏远的山区小镇。

可她心犹不甘地坚持要再等一等,经过一番紧张的寻觅和焦急的等待过后,迎接四个人的仍是深深的失望。于是,三个同伴态度坚决地要求返回。

拿到返程的车票,三个同伴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抱怨自己命运不好,偌大的城市,竟然不能给她们一份说得过去的工作。

看看离开车还有两个小时,她不顾同伴的劝阻,非要出去再撞撞运气——看看能否在最后一刻抓住一线希望。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她又碰了几个钉子。这时,同伴在传呼她该去车站了。她仍不死心地说:“再等一等,再努力一次。”于是,她又急匆匆地按刚拿到的报纸上标明的地址,赶赴一个新的招聘地点。

当她气喘吁吁地走进那个招聘售楼小姐的招聘办公室时,她的同伴正在候车大厅里等着她赶紧回去,因为再有四十多分钟就发车了。

眼看着开车的时间就要到了,她还没有回来。三位同伴在那边着急地议论着,说她真是犯傻了,都出来二十多天了,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这十分钟,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奇迹的。她们不相信命运会在这时突然向她们微笑的,她们带着失落已开始走向检票口了。

再说焦急等待招聘结果的她,手里的车票已攥湿了,而考核还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她暗暗地告诉自己:“再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

还有八分钟火车将载着她和同伴离开上海,这时,她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她被那家大公司录用了。

经过三年艰苦的打拼,她成了繁华的大都市里一名令人羡慕的白领丽人。而与她当初同来的三位同伴,如今仍在那个经济欠发达的小镇为保住一份谋生的工作而绞尽脑汁,她们很后悔那天没有听从她的劝告。如果那天她们再多等一会儿,她们的人生或许是另一种走向,因为她们的综合能力与她其实相差无几,在某些方面甚至要比她还要优秀。

有人说她是太幸运的了,她却告诉人们——幸运,喜欢等一会儿。等一会儿,人生便有了新的转机。

点石成金不只是传说

那是一个极偏僻的山区,一代代的山里人,在那沟壑纵横的贫瘠山坡上一年年地辛勤的劳作,却依然无法摆脱清贫的困扰。

随着打工潮的涌起,村里一些年轻人再也不愿无望地守着那几亩薄地了,他们纷纷结伴进城打工。没文凭、没技术的他们,在劳动力极度过剩的城市里,只能找那些又脏又累的活儿,不吝啬汗水地赚一点儿钱,可他们却很满足,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张宝山的小伙子。

极其偶然的一天,张宝山走进了一个专卖工艺品的店铺。那里面摆放的一幅幅用豆子粘贴的豆画,让他不禁驻足观赏起来。那样平常的红小豆、黄豆、绿豆,还有一些草叶、草棍,经过一番巧妙的组合,竟成了一件件妙趣横生、活灵活现的粘贴画,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品位,吸引了众多的顾客,生意好得让人惊羡。

忽然,一个灵感在张宝山的大脑中一闪,他激动地跑出那家店铺,回到租住的潮湿的地下室,跟同乡们谈论起自己的设想——回去也做粘贴画,但不是用豆子,而是用家乡最常见的鹅卵石。

同乡们都笑他是痴人说梦,因为谁也没见过鹅卵石能粘贴出画来卖钱,再说他也没读过几天书,哪懂什么艺术,即使勉强做出来,也肯定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同乡中没有一个赞同他的点子,反而都劝他还是安心地打工。

张宝山却来了倔劲,他第二天便打起行囊,一个人回到家中。从山里拣回一大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鹅卵石,真的做起了粘贴画。

真应了那句俗语——看画容易作画难。他手忙脚乱地费了很大的工夫,好容易粘贴成几幅画,连他自己看着也不满意,只得扔掉了。

这时,父母的呵斥不绝于耳,村里人的风言风语也涌来了,说他异想天开、好逸恶劳、华而不实等等,没人相信他能让那些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变成值钱的东西。

可他偏偏不肯服输,他又来到省城,几经周折,找到一位学工艺美术的研究生,谈了自己的构想。那位研究生为他的点子击掌叫好,主动提出与他合作——由那位研究生出构思、出技术,他找材料、加工、销售,并制定了“出精品”的营销策略。

很快,他们的第一批石子粘贴画拿出来了,市场反响比预料的还要好,全都卖了好价钱。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信心倍增,拿着研究生为他提供的创意新颖的各种图案,回到家乡,他搜集了一院子的鹅卵石,自己做指导和监工,开始雇人大量生产石子粘贴画,还在省城租了一个专卖柜台。

很快,他的石子粘贴画打出了名气,被省里列为重点扶持的旅游产品,不少领导外出访问,都选一两件作为馈赠礼物。一些外国人也慕名找上门来,出高价购买他这一别致的工艺品,并提出在国外代销的请求,市场前景一片灿烂。

这时,他又及时地为产品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商标,创办了以石子粘贴画为主、兼营其他粘贴画的工艺品营销公司,业务遍及海内外,他成了拥有资金上千万元的大老板。不仅如此,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人很快在事实面前改变了观念——相信他们身边的那些不起眼的石子,真的能够变成金子。村里人或到他的公司打工,或办成他的分公司,靠石子粘贴画,世世代代受穷的山里人终于彻底地脱贫致富了。

如今,张宝山又聘请了工艺品专家做业务指导,正雄心勃勃地准备把公司的规模扩得更大,争取把自己的“宝山”牌石子粘贴画做成国际知名工艺品。在描述未来的宏伟蓝图时,他的目光里充满了自信,他说他懂得“点石成金”,懂得从最不经意的细微之处寻找到无限的商机,靠智慧和执著赢得成功。

小小的、根本不起眼的鹅卵石,经过慧心地组合,竟成了源源而至的财富。张宝山的成功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对于每个人来说,随时随地都可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成功机会,有些奇迹就诞生于在自己身边,关键是我们要细心寻觅,敏锐地捕捉到那一闪而过的灵感,并努力地付诸行动。那样,我们就非常有可能赢得连自己都惊讶不已的成功。

请记住,点石成金绝不只是一个传说,而完全可能是一种真实,只要有足够的智慧。

别嘲笑那些不可思议的梦想

1980年,倒霉的美国青年丹尼斯·霍朋丢失了工作,老婆又在闹着离婚。生活极其窘迫的霍朋,仍满怀信心地向朋友们介绍他的几个似乎异想天开的梦想,但换回来的却都是不以为然——没人相信他的那些比登天还难实现的梦想。

在一个宁静的仲夏夜晚,霍朋的目光投向了天空那轮皎洁的月亮,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里一闪,让他兴奋地脱口而出:“哦,美丽的月球,你就是我要开发的宝藏了。”

不久,霍朋便很认真地与当地政府所有权登记处联系,希望注册拥有月球表面所有土地,以及包括太阳系里除地球以外的所有行星和它们的卫星。接待他的所有人最初都说他简直是神经错乱,毫不犹豫地坚决反对。但执著的霍朋,在众人纷纷抛来的嘲笑中,竟神奇地签下了对月球所有权的协议。为使协议正式化、合法化,他还致信联合国大会、美国政府及前苏联政府,通知他们说他想分割自己的土地以便出售给私人投资者。此外,霍朋和所有跟他的土地有法律牵扯的政府部门都打了交道,并且向他们支付了55000美元的土地管理费。

那些部门近乎错误的反应,让他成为了太阳系唯一的合法地主。霍朋在1980年12月成立了“月亮使馆”,开始分割他在月球上的土地,每一块相当于曼哈顿那么大的土地售价为10美元。结果,在圣诞节前后的两星期便出售600块。除了月球的土地,霍朋还出售火星、金星和木星上的土地,且大多是在网上交易。目前,“月亮使馆”在全球已售出90000多块土地,他已稳赚了340多万美元,仍十分旺盛的销售势头连霍朋本人也始料不及。

当初曾经嘲笑过霍朋的出售月球的想法简直是“发疯的举动”的众人,如今无不将由衷的钦佩敬献给他,钦佩他那大胆奇妙的想法和智慧不凡的经营。

是的,敢于拥有太阳系并懂得以出售其土地来赢得财富,这是怎样的奇思妙想啊?就在那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商机的地方,霍朋潇洒地用事实向世人证明——只要你拥有梦想并肯于为梦想成真付出不懈的努力,那么,世间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你心头还有梦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仍有成功的机遇在前面等你。”这是一位屡经坎坷的亿万富翁的肺腑之言。诚哉斯言,只要梦想的旗帜仍在飘扬,人生路上的那些所谓的艰难与很多成功人生的经营,其实正是对缤纷的梦想所进行的智慧经营。挫折,就完全变得微不足道了。

我们应当向出售月球的霍朋学习,永远不要放弃点亮智慧灯盏的梦想。就在那些五彩斑斓的梦想中,蕴藏着我们心中渴望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