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军旅文学50年
19209000000074

第74章 戏剧(6)

丁一三是新时期军旅剧坛比较活跃的剧作家。早在50年代,他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64年,他与冯德英、黎静合作,创作了表现我国第一代女飞行员生活的《女飞行员》。不过,丁一三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还集中在新时期,其中以《陈毅出山》和《九.一三事件》最为突出。《陈毅出山》是新时期剧坛上出现较早的反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形象的一部作品,剧作家善于在矛盾斗争的漩涡中刻画人物。剧作一开始,主人公陈毅便面临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一方面是国民党顽固派冯子焕企图趁混乱之机铲除江南各省的游击队,一方面是长期困居深山的卧虎岭游击队司令韩山河不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样,人物就处在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戏剧情势中,而陈毅的雄才大略以及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就在困难的戏剧情势中展示了出来。善于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刻画人物是丁一三戏剧创作的一个主要特色,这一特色在其后创作的《九.一三事件》中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这部演出时间长、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的大型话剧中,剧作家巧妙地安排情节,并在情节与矛盾的发展与推进中刻画人物,在真实地反映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同时,用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将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有效地传达了戏剧主题。

刘星的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创作起步较晚,也未能赶上70年代束、80年代初的“领袖题材热”。80年代初,他更多地从事现实题材的创作,先后创作了《她含笑死去》(与孔凡祥合作)、《浪花上的红星》、《特区的兵》(与刘印平合作)等。到80年代中后期,他开始转向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1987年首演的《决战淮海》便是他与前辈作家所云平、王朝柱合作编剧的。在这部表现重大题材的剧作中,剧作家们巧妙地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提炼戏剧矛盾冲突,并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塑造了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这部作品,不但有纵横捭阖的气势,也有传神地展示人物性格的细节,从而实现了领袖形象塑造的新突破。其后,刘星单独创作了《中国.1949》,并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的献礼剧目演出。这部剧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进程作为主要的结构线索,围绕着新中国成立前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塑造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艺术形象。在这部剧中,作者仍沿用了《决战淮海》一剧的创作风格,将宏观的历史进程的展示与传神地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于平淡、自然中写出伟人们超出于常人的风采与智慧,也体现出了剧作家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功力。

郑振环196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1969年到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军区战斗话剧团等部任职。长期的西北生活经历使他对大西北的戍边生活情有独钟,故而他的作品大都以戍边的西北军人的生活作为主要表现对象。郑振环是90年代以来,最早将军旅生活纳入社会人生的大框架中去表现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剧作展示了军营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其笔下的军人不再是英雄的代名词,他们每个人都是有着七情六欲、有个人私心的普通人。由此,郑振环剧作中的军营便不仅仅是军营,而是一个小社会,不同成长背景、不同社会经历、不同价值观念的年轻人汇集于此,社会人生的矛盾便自然集中于此。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郑振环将笔力倾注于生活化描写,尽量消除了军旅话剧一向以来所受到的政治化影响,为军旅话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艺术可能。稍显遗憾的是,其剧作在矛盾的解决上还存在过分理想化之嫌,这与其立足于还原生活原貌的努力相背离。

《天边有一簇圣火》是郑振环的戏剧代表作。根据李镜的小说《冷的边关热的血》改编,但在改编过程中,剧作家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价值判断和审美理想。全剧围绕驻守在西北边陲铁舰山哨所的一群军人的人生与理想、奋斗与追求、生活与爱情结构戏剧矛盾冲突,并在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中刻画了新时期戍边军人的群像。蓝禾儿是剧作家在这部剧中塑造的主要人物,也是中国当代军旅话剧中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位出生于农家、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老排长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他只是把一腔的爱都投入到了黄沙漫漫、人迹罕至的戈壁滩。除了爱国土、爱工作外,蓝禾儿也有着对相濡以沫的妻子巧巧的爱,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工作,早日提升为连级干部把妻子接出来。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希望总是变成泡影,直到最后,在部队实行“知识化、现代化、年轻化”的大潮下,蓝禾儿被确定为转业。他痛苦、失落,但终究战胜了自己,在事实面前,他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再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拒绝了战友托人为他找到的较好的工作,主动要求带着妻子巧巧回到农村,建设家乡。在这里,剧作家巧妙地将蓝禾儿对于部队的爱转化为对国土、对人民的爱,人物的思想情感也在这种转化中得以升华。这是一部歌颂新时期军人默默奉献的戏,但剧作家不是就奉献而写奉献,而是将军人的奉献同爱国精神、人格完美的追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冰山情》也是郑振环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反映西北军人生活的一部剧作。与《天边有一簇圣火》正面表现军队生活所不同的是,《冰山情》通过一个军人家庭写军人,故事发生的地点也由边陲转向了城市。远在“冰山”的边防团长耿魁回家探亲,一系列他所意想不到的事情正在等待着他:老父亲的病故,女儿的离家出走,妻子的离婚报告和一把旅馆的钥匙……戏一开始,便将人物推到了由现实的矛盾而引发的激烈的内心矛盾中:一方面是对家庭的爱,另一方面则是难以割舍的事业,就在这重重矛盾之中,作为军人的耿魁的内心世界得以展露无遗,并给观众以心灵的震荡。郑振环的戏剧,大都情绪饱满,人物形象鲜活,且能将外在的矛盾冲突迅速地转化为人物心灵深处的冲突,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激昂、慷慨的美学风格。

周振天是一个擅长于写海军生活的剧作家,他的剧作《天边有群男子汉》、《海军世家》、《远岛之光》等,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海军的人生与理想,奋斗与追求。

《天边有群男子汉》于1985年由海政话剧团首演。剧作以驻守在海军某边防巡逻哨所的军人们的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并通过他们的理想与人生以及婚姻与爱情辐射出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并在小岛世界与小岛外面世界的对比中展现守岛军人以苦为乐、敬业爱岗的男子汉精神。巡逻队长韩朝阳是剧作家所塑造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在剧中,韩朝阳被置于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之中以及与战友和家人的各种关系中,他英勇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以及深沉的情感内涵也在这种矛盾冲突中得以展现。周振天的剧作取材于海军生活,将海防官兵所面对的大自然的挑战与生活的考验呈现给我们。其剧作多集中表现自然条件的恶劣与现实生活的困顿,在常人难以承受的肉体与精神的折磨中凸显军人坚定的意志品质与崇高的精神境界。在礼赞官兵们的精神操守的同时,还表达了对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等社会腐败现象的义愤以及对庸俗市侩哲学的否定。以此为反衬,洋溢于剧作中的奉献精神及英雄理想就不流于空洞,并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不过,这种构思也给其剧作带来了一定局限,即缺少出人意表之笔,很难突破读者或观众的期待视野。

冠潮是较早触及部队改革题材的剧作家,他的八场话剧《向前!向前!》于1979年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首演,一经演出便广受好评。《向前!向前!》围绕“长征先锋团”是沿袭“刺刀、手榴弹”等老一套训练方式还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使训练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服务等两种不同的训练思想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了团长周继武、排长向来位等改革者的形象,表现出了新时期军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因循守旧的师长关天雄,剧作者也没有简单化处理,而是深入人物的心灵深处,揭示他思想僵化、行动保守的社会与历史原因,并写出其在事实面前的警醒,使这一人物具有了一定的厚度,也进一步深化了剧作的主题。

王培公、王仁的《这里通向云端》也是较早反映部队改革的剧作。1979年由空军政治部话剧团首演。这部剧所表现的是某飞行团长周铁为了把“文化大革命”中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建议在训练中开展“低气象训练”,但他的建议却遭到了卫副师长的反对。后来,周铁被任命为师长,他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同时也打破了固有的四平八稳的生活节奏。剧作围绕着周铁的改革展开了改革与保守之间的矛盾,揭示了改革的艰难和习惯势力的强大,并展示了希望和未来。

第五节孟冰、姚远等人的话剧创作

孟冰、燕燕和王海鸰同为总政话剧团的作家,尽管他们在艺术风格和审美趋向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他们的作品却体现了某种共同的美学追求:于平凡的日常小事中挖掘人生哲理,于庸常的现实人生中表现浓郁诗情。孟冰在同龄人中是出道比较早的剧作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与魏敏、李冬青、林朗等合作的《红白喜事》就获得了好评,与李冬青合作的《她们没有墓志铭》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后,他又创作了《来自滹沱河的报告》、《郝家村的故事》、《热血甘泉》、《绿荫里的红塑料桶》等剧。在90年代,最能代表孟冰话剧抒情风格的还是《绿荫里的红塑料桶》。《绿荫里的红塑料桶》于1999年由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首演,在表现军旅题材的话剧中,孟冰开了一个新的生面,那就是反映参加军训的女大学生们的生活。严格说来,这些大学生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军人,但她们既然来到部队参加军训,她们的身上就必然会濡染上一些军人的精神特质,这种濡染,甚至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孟冰充分抓住了地方大学生的一些特点,写她们的自负,她们的敏锐,她们的骄傲,自然也有她们的天真与善良。这样一群女孩子们来到部队,必然会对部队产生自己的看法,也会给军营带来一些新的气象,作品就围绕着女大学生们在军训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情感的变化,并从中折射出了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全剧充满了喜剧色彩,但它给人的却不是嘲讽,而是活泼与轻松,还有浓郁的青春气息,所有这一切,完成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昂扬诗意的舞台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