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19203300000008

第8章 检察官告诉你,你的眼睛怎样背叛了你的心(3)

在试验者拿起照片并认真观看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用摄影机拍摄下来,然后根据他们瞳孔里的画面进行预言,其成功率远远超过了偶然性的几率。而在2008年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教授也进行了此类实验:他们要求试验者观看一千多张图片,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他们的瞳孔活动,然后预测他们所想或所看到的是哪一张图片。与2007年的实验相比,此次试验的成功率增加到了90%。

2011年5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神经系统的科学中心,组织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瞳孔“看”到大脑秘密的研究。在“读心术”的研究中,试验者需要观看两段好莱坞视频,当他们看第二个视频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段视频竟然是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试验者的瞳孔,通过大脑皮层信息所提取的第一个影片画面的信息。而近年来,反贪局也通过这种瞳孔“看”脑部秘密的方法破解了很多贪污案件。那么,这种神奇的“读心术”是如何实现的呢?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人类的大脑皮层共有56块功能区,它们都坚守各自的工作。比如,大脑半球后部的枕叶,主要负责眼睛的视觉部分,也就是视觉的神经中枢,所有通过瞳孔所看到的画面,都会通过这个神经中枢传递给大脑皮层,再加上视网膜的视觉映射,对光和颜色的感知形成了信息和电流,然后传递给枕叶皮层,进而在脑中形成了影像画面。

其实,这种通过从瞳孔看到大脑信息的方法,也需要关注血流的变化;因为瞳孔的收缩代表的是视觉的强弱,而视觉的强弱与视觉皮层血流的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科学家曾对灵长类猴子进行实验,通过研究他们发现,当香蕉摆在猴子的面前时,它们的瞳孔就会扩大,视觉皮层血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表示它们在看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时,会产生兴奋心理,使得其视觉受到冲击,这也是导致视觉皮层血流增多的主要原因。人类也是如此,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或人时,以及在受到很大的视觉冲击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扩大瞳孔,而科学家往往会通过这一变化,来解读人们大脑中的画面。

当然,对于专业的机构来讲,清晰地解读人们曾看到的画面,需要一些精密仪器的辅助。比如,反贪局的工作人员在对待一些态度强硬且没有有力证据证明其贪污的“狠角色”时,就会借用一些工具,从其瞳孔中探寻其脑中的秘密。反贪局的工作人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借助磁共振来完成审讯工作——当调查人员在对贪污者进行审讯时,会问一些与贪污受贿相关的敏感话题,然后,再通过磁共振以及瞳孔的变化进行分析。

当贪污者在面对一些问题而变得非常紧张时,他们的大脑及视觉血流就会变得非常活跃,然后放射出信息;再加上他们会因为审讯人员提出的问题联想到一些画面,因而,反贪人员总能清晰地看到他们脑中试图掩盖的“秘密”。人的眼睛不会造假,它就像一架摄影机,能够通过瞳孔记录人们看到的真实画面,而人们的瞳孔会自动对焦,将其保存在大脑记忆里。

反贪局工作人员指出,一些贪污犯在贪污的时候,往往怕别人看到自己收受贿赂,会选择一些隐蔽的地点或通过其他方式完成受贿活动,甚至还出现过这样一种案件:贪污犯因受贿被同事看见,竟然心生杀意,而由于这个贪污犯对瞳孔看到的画面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残忍地将被害人的眼睛挖了出来;当然,最后他依旧落网了。因为,人们的眼睛作为一种“人体相机”,它摄取的画面会被带入大脑内部,而并非一直保存在瞳孔里(即便人死后,这些画面也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但需要专业人士通过仪器获取)。其实,人的眼睛所保存的画面和大脑的记忆一样,有一定的时限,过了一定的时间,可能就消失了。

每个人都知道,瞳孔可以扩张和收缩,它的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比如,当你和朋友亲密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的瞳孔是扩张的;而当对方心不在焉的时候,他们的瞳孔就是收缩的。因为人们的瞳孔变化往往会揭露人们脑中的秘密,反贪局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得以查获许多贪污犯的。反贪局心理学专家指出,人们瞳孔的扩张,表达的往往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或满足感,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大脑仿佛在说:“我喜欢眼前的东西,我希望能看得更加清楚。”也就是说,当人们内心由衷地喜欢眼前的人或事的时候,他们的瞳孔就会呈扩张的姿势;相反,人们在厌恶眼前的事物时,瞳孔就会收缩。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在他人面前提起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或人时,对方在做出厌恶表情的同时,你会发现他们的瞳孔也会随之收缩。推而广之,在人际交往中,别人在看到你的时候,眼睛睁得越大,好感也就越多;当对方看到你时,眼睛没有变化,瞳孔收缩,说明对方并不喜欢你,或者你在对方的心目中并不具备什么影响力。

人们常说:“在与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但反贪局的心理学专家提醒人们,“要仔细看对方的瞳孔”。因为瞳孔会把人们脑中的秘密,以及内心真实的感受泄露出来。反贪局的心理学专家还提醒人们,并不是所有的瞳孔收缩和扩张都与情绪有关,有时,瞳孔也会因为光线及身体健康的关系,发生不同性质的改变,因此,在依据瞳孔做出判断的时候,务必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6.反贪局工作人员的经验告诉你:用眼神也可以交流

人们常说的“感情流露”,通常是指眼神的流露——由大脑支配完成,即将一个主观的思想注入到眼神中,然后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所谓的用眼神交流,虽然没有语言直白,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基础。反贪局工作人员指出,一个眼神并不比千言万语微薄,它所代表的是更深层的内心交流,甚至可以说,眼神交流是人类感情交流的基础。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会给你带来愉快的感觉,有的人则会让你厌恶不已,甚至有的人会让你感觉不被信任或危险,而这些感觉都是你通过与对方的眼神交流才获得的,并且这些感觉往往都是通过注视时间、注视方式及其反应所进行的断言。反贪局的心理学专家指出,人们在交谈的过程中,注视着说话者的眼睛本身就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技能。然而,在很多时候,有的人却经常刻意躲避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别人的目光往往会将他们打败,而这同时也让他们丧失了从他人眼神中获取信息的机会。

反贪局的心理学专家提醒人们,在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中,注视绝不是紧盯住对方的眼睛不放,这样不仅会让对方感到不自然,还会给对方一种你不太好相处的错觉。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你都应该做到自然地注视别人。比如,在与人道别的时候,尤其是握手分别的时候,你更应该自然地将目光投向对方,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在你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死盯着对方的眼睛不放,因为过于激烈的注视是挑衅的含义,并且,过于激烈的注视常常会引来对方的不满和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