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19203300000006

第6章 检察官告诉你,你的眼睛怎样背叛了你的心(1)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语言,眼睛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流”工具。反贪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眼睛能透漏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哪怕只是一个眨眼的动作,也能让你从中了解端倪。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除了懂得为人之道、以诚待人之外,还要多留意他人眼睛里隐藏的秘密,让自己在人际交往或谈判中,能够尽可能占据主导地位。眼睛是灵魂的镜子,它能向别人展示你的学识、品质、性格等,而别人则可以通过与你进行眼神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你的为人。可以说,眼睛是吸引人的一种魅力因素,通过眼神的交流,人们可以达到比语言更好的沟通效果。

1.眼睛向右说真话,向左在撒谎

反贪局负责办理贪污受贿的案件,以及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制宣传,比其他类型的部门工作难度更大——每个人都不会承认自己贪污受贿,如果没有一定的证据,很难将知法犯法者绳之以法。因此,这需要反贪局的工作人员有一双“慧眼”,从而让犯罪分子原形毕露,自然,反贪局也不会放过嫌疑人的任何一个眼神和动作。许多人都知道,说谎的人通常不敢看对方的眼睛,推而广之,那些高明的说谎者就会直视对方的眼睛。反贪局的测谎专家指出,高明的说谎者,虽然懂得直视调查人员的眼睛,但是由于他们的心情太过紧张,会使得眼球变得干涩,因此,他们会做出频繁眨眼的动作,而这就会泄露出他们在撒谎的事实。

反贪局的工作人员调查过无数贪污案件,所以他们对说谎者的眼部动作毫不陌生。当他们与嫌疑人谈话的时候,对方目光的方向会泄露其是否在说真话。对此,测谎专家指出,当一个正常人(“左撇子”除外)与人交谈时眼睛看向右边,这说明他的右脑正在运作,而脑部的这个区域正是专门负责编造谎话的“机构”;反之,如果他在谈话的时候看向左边,那么这个人就是在回忆或考虑事情,即在脑中进行记忆搜索。由于这个说法看似符合常理,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首肯,以至于一些警察局也专门开设了类似的培训课。

但是,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怀斯曼推翻了这一理论。他在自己的一部著作中说:“一个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向右看还是向左看,都跟他是否撒谎没有关系;如果依靠眼睛的左右方向就能判断出话语的真假,那么还不如用投币的方式来判断,这样或许可信度还更高一些。”怀斯曼的这一通明嘲暗讽并不是无端的说辞,事实上,他经常受邀参加谎言心理学的演讲,但是在很多次演讲的时候,听众都提到了“眼睛的动向与说谎是否有联系”这个问题。

对此,怀斯曼解释道:“眼睛的动向与说谎有联系这一理论,在心理学上并没有任何资料或论证来证明,所以,我决定亲自确认一下。”于是,怀斯曼针对眼睛动作辨别谎言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共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怀斯曼把实验人员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成员把自己的钱包放进自己的包里,但必须骗对方说“忘记带钱包”,而另一组成员本身就没有带钱包,就对别人如实说。接下来,两组人员开始进行谈话,而怀斯曼和同事则将两组成员谈话的过程全程拍摄下来。实验证明,两组成员无论是否说谎,眼睛向左或向右移动的频率基本相差无异。

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时,怀斯曼和同事们通过警方关系,调来了许多贪污及犯罪案件的审讯视频。其中,那些在新闻发布会上证明自己的亲属没有贪污受贿的人,在这些案件侦破之后,都被证实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说谎。但是,怀斯曼和同事把这些人说谎时的眼部动向和没有说谎者的视频比较后,发现谎言和眼睛的动向并没有什么联系。虽然怀斯曼的实验结果没能证明眼睛的动向和说谎有关,但是,这一结果也并不足以证明它们毫无关联(这一说法可能源自于NLP神经语言的规划学)。

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这种思想体系就已经诞生了。最开始人们的记忆都是真实的,但是随着谎言记忆的纳入,真实和虚假形成了对比,进而,虚假的记忆也会逐渐被纳入人类的记忆里。所以,从眼睛动向看清一个人是否在说谎的理论,逐渐被人们传播开来,以至于很多招聘机构,在面试时都会观察应聘者的眼睛,看他们有没有虚报自己的工作经验等。也就是说,虽然不能根据眼睛的动向确定一个人是否真的说谎,但是眼睛的动作同样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

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的依据非常复杂,所以不能单靠眼睛的动向来下结论。首先,要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去判断其话语的真伪,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找到他说真话时的表现,进而根据他的各种行为进行推断和分析。其次,由于说谎者通常处于一种心虚的心理状态下,因此,他们总会不自觉地透露出一些线索。许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对方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或者你在向对方提问的时候,对方并不直视你的眼睛,而是闪烁其词,一旦与你目光相遇,就会迅速闪开。

任何人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难免会认为,对方对事实有所隐瞒,或者是在心虚。事实上,人们的这种怀疑和担心是有理有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转移视线的行为即被视为心虚,也可能意味着说话者隐藏了不为人知的事情,而眼睛的这一举动,则暴露了说谎的事实。然而,虽然视线转移方向大部分都是因为此人心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在与他人对视时视线改变方向,就是心虚的表现。因为,有的人比较害羞,不喜欢直视异性,当与异性目光相对时,也会下意识地转移目光,归根究底,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通常,那些比较自卑的人,不喜欢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此外,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眼睛从右向左移动有时并不是心虚,而是一种想要逃离的表现。因为,厌烦谈话内容时眼神也会四处游离,像是在寻找出口一样。反贪局的工作人员指出,当一些官员因被举报而接受调查时,他们很厌恶接受调查人员的询问,同时会产生想要极力摆脱的念头。因此,他们会把眼睛望向别处,尤其会望向左边。但是,他们也不能明目张胆地离开或拒绝询问,所以只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不与人对视,并且会无意识地把眼睛望向左边。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种矛盾:想要离开但不能离开,于是只能强迫自己与反贪局的工作人员谈话。所以,在这种矛盾的心理活动下,他们的眼睛成了心灵的窗口。为了掩饰真实的想法,他们就会转移视线。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孩子不想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时,就会用手遮挡住眼睛;而当一个成年人不想看到某样东西,或不肯接受某件事情时,就会做出擦眼睛的举动。对此,反贪局的测谎专家指出,在进行一些贪污调查时,被调查者在遇到不想面对的问题时,往往会擦一下眼睛。这一动作,目的是阻止自己的目光泄露更多信息,或者是试图用这个动作来掩盖谎言。

2.眼球转动频率与方向代表了怎样的真实心境

在每次调查贪污案件时,反贪局的领导都会告诫办案人员,多注意被调查者的眼睛。此外,反贪局还做过很多培训,以说明眼睛的动作及转动频率代表了贪污者怎样的真实内心。其中,有一项培训是这样的:你正对镜子,试想一下,你把钥匙放进哪个抽屉里了?你有几件黑色的衣服?小时候最亲密的伙伴长什么样子?你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是的,你的眼球在转动。其实,无论你是在回想过去,还是在幻想未来,只要你的思想进入想象的空间,你的眼球就会快速向上转动;而当你在听别人说话,或者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你的眼球就会停止转动,并直视对方,这就意味着你进入了听觉的世界;如果你对对方的谈话内容没有兴趣,或者你感觉身体不舒服,抑或还有其他事情让你放不下,你的眼球就会向下转动。

反贪局的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认真听你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就会向上转动,而这期间如果对方的眼球快速转动,则说明他正在积极动脑。总之,眼球向上转动,则说明他打开了视觉;而眼球在中间,则是打开了听觉;眼球向下转动,则是排除杂念,感受自己的身体。由此可见,眼球的动向及频率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其中蕴含的信息也极为丰富。

那么,眼球转动的频率和方向都代表了哪些内心语言呢?反贪局的测谎专家指出,通过以下五种眼球转动的方向,可以寻找到它们所代表的内心语言:

(1)眼球时常向右上方转动

依据眼球在右上方是打开视觉想象的说法,人们的眼球时常向右上转动,表明这个人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他或者正在回忆过去的人或事,或者在幻想未来的生活或事物。通常,这类人除了幻想之外,还比较善于分析,因为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所以,会依照自己的想象去分析事物。因此,这个眼球动作时常会在发明家或科学家的脸上看到,并且有资料证明,牛顿和爱迪生都有这样的习惯。其实,当人们的眼球向右上方转动的时候,大脑的影像功能就会打开,因此,这类人比较喜欢做“白日梦”。当然,这也不能说明他们是天马行空、凭空想象,很多发明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也促使他们发明出惊人的科学产品。

(2)眼球频繁向右下方转动

反贪局的测谎专家指出,在与人交谈时,眼球频繁向右下方转动,这说明此人的内心感受较多,情绪触动很大,易感情用事。通常,这样的人心思较为细腻,有较强的思考力。因此,他们在与人交际时,常常能用情感打动别人;另外,这类人相对更容易疑神疑鬼,所以常常会仔细观察他人的感情变化。此外,眼球频繁向右下方转动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精明,更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但是,如果在交谈的过程中,对方不是每次都向右下转动,而是偶尔向右下转动,这说明对方所说的内容可信度并不高。

(3)眼球频繁向左上方转动

在与人交谈时,眼球向左上方转动,则表示视觉回想,是在回忆过去所见的画面场景,这也是一种“思考方式”。比如,某位老同学上学时长什么样子?昨夜去饭店都点了什么菜?当人们在回忆过去的事件或想念别人时,就会做出眼球转向左上方的动作。这类人时常喜欢翻来覆去地回忆往事,他们会把这种“思考方式”带入他的谈话中,因此,在与这种人交友时,要有一定的耐性。

(4)眼球频繁向左下方转动

反贪局的测谎专家指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眼球向左下方转动,表示他的听觉在发挥作用,他正带着某种情绪进行自我的内心活动,也就是在与自己对话。比如,自己鼓励自己说“我可以的”,或是自己为自己哼唱一首喜欢的歌。通常,频繁做出这种眼球动作的人,想象力与思考力都非常强;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这种人常被视为有些好吃懒做。不过,这只是别人的错觉。事实上,这类人通常比任何人都会安排生活和工作。可以说,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都极为认真,并且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会坦然地表露自己的见解。因此,在与这种个性随和、喜欢自由、坦然相对的人相处时,尽量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迫感,否则你会令他们感觉拘束,以至于拉大你们之间的距离。如果他们是你的下属,你应该给他们制造轻松的氛围;如果他们是你的同事,你就该对他们保持平和的态度,否则你很难取得他们的信任。

(5)眼球频繁左右转动

当一个人在绞尽脑汁想办法或思考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这种左右转动眼球的动作。比如,在一些有争论或辩驳的事件里,你会看到对方的眼球出现高频率的左右转动。当一个人的言论受到他人置疑或遭受抨击时,他的眼球就会快速左右转动,因为他的大脑正在进行忙碌的“思考工作”,其目的是寻找到合适的办法来反驳别人的攻击。

此外,反贪局的心理学专家指出,一个人在紧张、不安或怀有警戒心的情绪下,同样也会出现这种眼球动作。比如,贪污者在接受调查时,希望自己能掌握情况,尽量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试图稳定情绪。他们会想反贪局得到了什么消息,或怀疑谁举报了自己等。总而言之,眼球的转动频率及其动向,能够为反贪局的调查提供明显的重要线索——其蕴藏的信息非常丰富。由此而言,眼球的转动情况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无论是在日常生活里,还是在职场打拼中,你都不能忽视他人的眼球动作。

3.反贪人员如何打赢眼神交错间的“战争”

反贪局没有设立专门的检察院,其检察工作主要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对所有官员及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展开调查。历年来,反贪局查获的贪污受贿案件不计其数。

陈斌是反贪局的一名区域检查人员,几年前他被派往河南渡口,以海关人员的身份执行一项秘密的任务。

有一次,在海关渡口进行盘问时,陈斌发现一位汽车司机的神情有些问题——这位司机在回答陈斌的问题时,眼神非常不自然,总是躲躲闪闪;但当他和同事对这辆汽车进行例行检查时,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车上装载的都是一些礼品盒,而当陈斌表示要打开礼品盒时,这位司机明显表现出了惊慌的表情,并连忙声称在装车之前,东西都是经过检查才封盒的,如果再检查一次,损失应由陈斌等人承担,试图以此让他们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