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9088300000056

第56章 摆渡老人

叶大春

摆渡老人从少年起,就从爷爷手上接过渡船和撑篙,开始了摆渡生涯,与这条默默流淌的小河结下了生死之缘。他摆渡过多少货物,只有这条小河知道;他摆渡过多少行人,只有这只渡船知道;他淌过多少汗,只有这根撑篙知道;他唱过多少歌,只有这只酒壶知道。

花开花落,雁来雁去,摆渡老人都伴随着这条小河,厮守着这只渡船,像伴随着一个古老的传统,像厮守着一个人生的诺言。在他的生涯中至少有过三次离去的机遇:第一次是年轻时他救过一个被还乡团追杀的区长,解放后那区长当上县长,要他到县里去吃公家饭穿公家衣,他婉言拒绝了,说:“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二次是中年时他救过一个跳河自尽的人,这人原是县煤矿的矿长,住牛棚受迫害而寻短见。后来矿长被平反昭雪官复原职,就请他去煤矿看守仓库,他仍是那句话:“我走了,谁来摆渡?”第三次是老年时他当官的养子要接他进城享福去,他还是执拗地不肯离去,还是那句老话:“我走了,谁来摆渡?”养子说:“爹,您老一走,自然会有人来摆渡。再说,摆不摆渡与您老有什么关系?您老管那么多干吗?”他很生气,悻悻地说:“你咋这么说话?我不管那么多,你哪有今天,早喂鳖了!小子记住,你可以忘记我,但不能忘记父老乡亲!”

摆渡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据说他年轻时痴恋的姑娘被恶霸强抢去后,他就断了婚念。中年时他收养了一个弃婴,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供养子读到大学,进城当了官。养子很孝敬他,多次要接他进城去住,有一次竟跪下哀求他:“爹,您老该享享福了,还这样辛劳我真于心不忍。再说,知道的是您老不愿进城,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忘恩负义,会指着我的脊梁骂的。就算儿子求您老了。”到这时他才终于吐露了心头的夙愿:“我是想在这小河上造一座桥后再走……”

几年后,摆渡老人捐献出一辈子摆渡的积蓄,在小河上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桥。小桥竣工剪彩那天,养子闻讯赶回来接他进城。他仍然摇头。养子困惑地问:“往年您老不肯离去,是要替人摆渡,是想造一座桥,如今您老的心愿实现了,咋还不愿离去?”他痴迷地喃喃:“我离不开这河这船……”

摆渡老人没有生意了。人们既怜悯他,又讥笑他:“真傻!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拿来造桥,又不收过桥费,这不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没人坐渡船,摆渡老人只有靠钓鱼捞虾度日。摆渡瘾发了,他就恳求放学的孩子们坐渡船玩,渡来渡去,不收一分钱,累出一身汗,心里却舒畅多了。

后来,孩子们也不坐他的渡船了,一是孩子们坐厌了,二是怕耽误了回家做作业,三是家长担心不安全。摆渡老人无奈,抱着酒壶喝闷酒。喝得醉醺醺时就唱歌,常常把自己唱得泪洒胸襟。

摆渡老人忽然养起一群羊来,人们感到蹊跷(qīqiāo):怎么突然养羊呢?养羊又不赚钱,好多养过羊的人家都亏本了,他不是不知道。人们观察了多日,才恍然大悟:这古怪老头哪里是养羊,纯粹是把羊当他的义务摆渡对象。他把一群羊分成两拨儿,把这一拨儿摆渡到小河彼岸去放牧,接着把那一拨儿摆渡到小河此岸来吃草,从早到晚,周而复始,乐此不疲,优哉游哉。这老头,亏他想出这么一个傻到家的点子,真是吃饱了撑的。人们笑过之后,细细咀嚼:傻点子中也有精明之处,自己找活儿干,免得闹出病来嘛!这哪里是在摆渡羊,分明是在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

佳句品读

佳句:这哪里是在摆渡羊,分明是在摆渡他自己,摆渡他自己的时光与心灵。

品读:表面上是为了摆渡羊,实际是不舍得放弃自己一生为之付出的事业,是要自己的晚年有所寄托,所以摆渡的是自己,是对自己时光的挽留,是一种可敬的执著。

赏析感悟

老人多次放弃享福的机会,坚守着落伍的渡船,具有老有所为、不忘乡邻的传统美德。为了表现老人倔强可敬、一心为民的独特性格,文章利用反复的手法,运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描写,给我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特级教师黄琼推荐评析)

读点·点睛

“豆芽儿”,好奇怪的外号,是说老师长相像豆芽;又说老师的工作就依靠“豆芽儿”——音符,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