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9088300000055

第55章 戏

我就成了你

岁月是最公平的魔术师,

会给每个出生后的人增加相同的年轮,

今天的我们,总会要重复昨天你的故事,

我们就成了你。

爷爷您好,有一天我也会老,

今天就让我们为您捶捶腰腿;

老师您好,有一天我也会像您一样,

栽花种草育桃李,

今天,就让我们给您端杯水。

我们尊敬师长,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

读点·点睛

从来都是写母爱,赞美母爱,有谁关注过母亲的母亲?爸爸的母亲?本文的“我”就能体会到外婆的感受,善解人意地“爱”上了看戏。

苗心清

或许是老了,外婆总爱抱着有些陈旧的电视,看戏。

独独是爱戏的,一辈子不识字的她,连新闻也只能勉勉强强地侧着身子,在一大家人喧喧闹闹的稀里呼噜声里,隐约着翻来倒去地听。她眯着眼,小声说上句“又打起仗了”,就又被儿女们的高谈阔论、孙子孙女的呼来喝去掩盖住。

连饭都是大家酒酣菜足后,稍稍收拾一下,才坐下来吃些。

辛苦了一辈子的外婆,做这些的时候是那么理所当然,像小学生恭恭敬敬地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往后推迟一会儿,日过竿头,或华灯初上时,该离开的都离开了,挤挤闹闹的房间空荡了,外婆要做的,就不外乎两件事:下楼和老太婆们歇歇凉,回自己的小房子,在与儿女们每天繁闹的楼错对面的六层楼上的一间小屋子里,洗洗涮涮,然后打开电视,看戏。

今天的《对花枪》,明天的《打金枝》……外婆一遍遍看下去。

她的生活分成了两部分,被一分钟的路程隔开。

这里的忙碌,那里的安逸。

对“那里”我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就和表哥一起在床上耍来耍去。长大后偶尔过去睡,都觉得很亲近。

“那是自然,这张床早认得你啦。”

我翻过身,看看离床头不足一米的电视和床头边椅子上的外婆,没有往下延续话题,而是怔了一会儿,问道:“外婆您为什么喜欢看戏?”

外婆转过来笑了笑,顺便拢了拢垂在耳边的碎发,“喜欢就是喜欢,哪有为什么?”只是眼中,含着几分闪烁的意味,“你和你妈,多久不来一次,陪我看看戏吧。”

我又侧过身去,说了声:“我困了。”就闷进枕头里。只有母亲温顺地坐过去,小声和外婆说起戏来。我禁不住埋怨起外婆:那戏里,一个个白面吊嗓的腔,哪有工夫耗着时间听那几句?可又不敢说。好不容易在一起,说出来,她疼,我也疼。

隐隐约约地睡过去,感觉外婆和母亲挤上床来,絮絮叨叨地躺着说起了话,我睡意上头,刚想捂上被子,耳边却萦开了外婆的幽幽声:“我一个人,总寂寞啊……”背景是母亲止不住的叹息。

我蓦(mò)然间清醒了,原来,外婆爱戏,只因为寂寞,而这寂寞,来自于喧嚣后的遗忘。

“睡吧,一会儿吵醒了她。”外婆停了一会儿,声音低低地说道,只是有些哀伤的气息残留。

我挪过身子,对着墙壁,睁开眼是一片漆黑,夜深了。我又悄悄闭上眼,轻轻地掉了泪。

为外婆,也为自己。

后来,陪外婆的时光,也成了陪她看一出出戏。听她讲戏中彩服伶人故事的时光,不小心对上她的眼,里面充满了光的明亮。她小声地解释我听不懂的词句,不时加上自己的感触;更多的时候只是默默地听,或跟着哼两句。想起我在身旁,立马噤声,眉目中满了羞涩。我笑了,笑出了泪,撇过脸来,轻轻擦拭,回过头来继续看,继续听。

外婆不肯说的,成了她一生的担负,或许于我,陪她看戏不算什么,于她,却几近全部。我所做的,与聆听文化无关;我能做的,也只是在外婆的有生之年,用这种方式,慢慢分担她背上的一切,以此来减轻以后可能产生的懊悔。

佳句品读

佳句:我所做的,与聆听文化无关;我能做的,也只是在外婆的有生之年,用这种方式,慢慢分担她背上的一切,以此来减轻以后可能产生的懊悔。

品读:陪外婆听戏,并不是“我”喜欢这种文化了,而是为了减少老人家的寂寞,关爱老人,分担他们的忧愁和烦闷,让他们在有生之年感到幸福,是我们做晚辈的应尽的责任。

赏析感悟

谁能料想“戏”还有如此让人动情的外延,看戏在这里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转而是亲情的桥梁、祖孙交流的纽带。忙碌与“自我”的人们是否注意到了自己身边的亲人?他们的要求并不高,有时就是想让人陪一陪。作者就是从生活琐事中选材,细心地体验出意味深长的感悟,可谓点石成金啊!

(作家刘京科推荐评析)

读点·点睛

一位傻得可爱、可敬的老人,一生都在摆渡,人离不开船,船离不开河,船离不开人,作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