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9088300000002

第2章 大明湖之春

山水关情

山是地球爷爷的表情,堆起满面的笑容。

水是月亮姐姐的心迹,朝潮朝落,汇聚千丝万缕。

让我们走出房屋,走进大山,

读懂山的语言,我们会快乐无边。

与河手相牵,与海面对面,

你能感受到水的温柔,懂得它的缠绵,

它会让你的梦,更加绚烂。

春夏秋冬山有色,

东南西北水无痕。

让我们用心灵感应这山水的情和义,

用笔谱写大自然的华美乐章,永存记忆。

读点·点睛

大明湖是济南的名胜之一,作者却写大明湖的春天短暂乏味,大明湖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只好写写吃的了。

老舍

北方的春天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里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湖,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做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一束束的大白莲花蓇葖(tū)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原载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风》

作者简介

本书为青少年阅读类图书,按照不同主题选取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美文,选文兼顾古今中外,内容包括:理想、自由、爱国等,文章设计了“读点·点睛”、“作者介绍”、“佳句品读”、“赏析感悟”四个版块,帮助小学生读中悟写,从“愿读、会读”到“愿写、会写”。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

佳句品读

佳句:它(大明湖)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品读:把“大明湖”几个字拆开来分析,其实不大,又不明,水像黑汤,也不算是湖,语言简洁、幽默,讽刺意味浓,表现了作者对三大名胜之一的大明湖极度失望的情绪,像当时的政治。

赏析感悟

大明湖是济南的名胜,作者写大明湖的春天,不是为了歌颂大好河山,而是抒发自己的孤愤情怀。联系1937年的时代背景,正是国民政府腐败统治时期,作者通过对当时(三月)的大明湖残败凄凉情形的描绘,来表达对时政的不满。文章体现了老舍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通俗流畅,而且恰当运用了对比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家郑钦禹推荐评析)

读点·点睛

这哪里是在写山?这分明是在写自己,山就是镜子,山就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山就是高德师长。关于山的记忆,给我撑起一片坦荡开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