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经典阅读(四年级上)
19088300000003

第3章 看山小语——给黄山

鲁敏

见惯了一马平川的妩媚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整个人似乎都甜腻腻的没有了一点顿挫。忽然从杏花春雨中走出来,面对了这劈地摩天的山,猛地一惊,发不出半点惊叹,便缄口站住不能动了。

我热切贪婪又有些惶恐地仔细看着山,就像看一位久仰的高德师长。相信它一定也在看着我,山是俯视一切的!而此刻,我矜(jīn)持的举止,刻意的服饰,骚动的心境,狂傲的梦想,一下子很可笑地反衬在灰褐色的山石上,显出一种苍白浮华的颜色。我不禁大惭,讷讷地对山动动嘴唇,想解释一下我的种种处境和内心欲望。山却怜悯大度地一笑,扯一片闲云将我一拥,心忽而便轻捷涤荡起来,在浓翠欲滴的松竹间跳动着,似乎忘了很多的人物和事情,只在山间如一头循着春天气息的野鹿撒蹄飞走着。谢谢你让我忘却,让我跳跃,让我感觉这从来没有过的轻盈无羁(jī)!你这静默的山呵!

山却不理会我幼稚的激动,只一如既往地俯视着我。峰峦如聚,巅崖如怒;山石奇巧,如劈如斫(zhuó),如裂如削。其上,或青苔遍生或山涧常流,或树木挺拔或贫瘠荒凉,不管繁华还是冷寂,山都纳入怀抱,成为最真实的风景,任你去褒贬臧否(zānɡpǐ),手指唾飞,它只以千百年的固执保持它原始的钝拙。真的,山就是这样一种无所谓的坦荡模样,你看着它,无法想些什么东西,亦无法不想些什么东西。好像被它的这种气度弄乱了方寸,重塑了血肉!

……

是我的呼吸纳入了山的气息,还是我的胸中跳跃着山的节奏?山似乎被我感动了,随和起来。我喜,观山其亦喜;我悲,其亦悲;我怨我怒,山亦怨亦怒!我眩然险倒,山石相扶;我振翅欲飞,白云作驾。我临风欲涕,松声入耳似伴似慰;我长啸当歌,山亦从崖间响亮地回应,壮吾声势。山啊,你终于接纳我了吗?我似遇到了知音般欲歌欲舞欲倾欲诉,而最终,我如山一般沉默了,对着山,一切的语言和动作都是无力且多余的。

山啊,你这不动声色博大伟岸的朋友,记住我今日癫狂欣喜的神态吧,记住我掬啜清泉的饥渴吧,记住我这样虔诚拜倒在你脚下的姿态吧,正如,正如我永远地记住了你的沉默和坦荡。

而我终于要走了,离山而去,回归江南,不挥手,不道别。于山,我只是个匆忙的过客;于我,山将是永恒的记忆!只愿,在今后长长短短沉沉俗庸的岁月中,关于山的记忆给我撑起一片坦荡开阔的天空!

作者简介

鲁敏,女,江苏东台人,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博情书》、《方向盘》等。

佳句品读

佳句:我喜,观山其亦喜;我悲,其亦悲;我怨我怒,山亦怨亦怒!

品读:山是没有情感的,是因为“我”的主观移情,才“具备”了人的情绪变化,这种写法更能引发读者的情绪感染。美景藏在心中啊!

赏析感悟

从杏花春雨妩媚的江南走出来,面对劈地摩天的山,作者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震撼,心理上有一种突兀的感觉。慢慢地与山接触,在作者的眼里,山是沉默、坦荡、不动声色、博大伟岸的,是足以慑服人类的心灵的。在写法上,作者用心感悟大山,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想象丰富,语言瑰丽,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

(特级教师赵新推荐评析)

读点·点睛

锦绣河山万万千,独秀峰算是很独特的了:孤峭独立,奇秀森严,令人叹为观止。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