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战略转移计划是向湘西发展,与先期到达的红2、6军团会合,在湘黔边创造新的根据地。按照这个计划,红军离开中央苏区之后,首先挥师向西南前进,10月25日,红军渡过桃江,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11月8日,红军突破汝城、城口之间敌人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11月15日,红军从郴县、宜章间通过敌人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地区。
红军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才判明红军转移的真实意图。立刻成立了以何键为总司令的“追剿军”,集中湘、粤、桂等各路人马25个师,分5路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为了调动敌人,寻机渡江,红军以一部兵力西进,取攻击桂林之势,迫使桂敌从兴安、全州调出主力南下,造成该线敌人比较空虚。红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顺利渡江,至12月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军主力及后卫部队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是突围以来最艰苦的一仗,红军苦战5天,在湘江两岸顽强抗击追剿敌人,战斗异常激烈。红1、3、5军团遭受很大损失,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18团为掩护主力渡江,被阻于湘江以东,与敌血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渡江后,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
红军西渡湘江突破敌人第4道封锁线之后,进入西延山区,准备按原计划继续北出湘江,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蒋介石判明红军企图,立即命令“追剿军”总司令何键,将5路“追剿军”改组为两个兵团,分路向湘南之新宁、城步、绥宁、靖县、芷江开进,企图围歼红军于北进湘西途中。12月5日,红军进入苗族居住区,国民党桂军胁迫老百姓实行坚壁清野,派特务纵火并嫁祸于红军。红军在救火过程中捉获特务,向苗族群众说明真相,并发放救济,受到当地群众拥护,不少人要求加入红军。10日,红军进入通道地区,占领通道城。此时敌人已经在红军西进途中构筑工事,预有准备。红军再往北行,势必要和五六倍于自己的敌人决战,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在此严峻时刻,毛泽东等人力主放弃北出湘西的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没有采纳这个正确意见,于12月13日继续向湘西进发,只在行军路线上略作调整,改为西入贵州,15日,红军攻占黎平。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黎平会议,研究了红军的战略方向问题。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决定放弃北出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挥进西进,在以遵义为中心区,创造川黔边新的根据地,若情况不利,转移至遵义以西地区。会议号召红军广大指战员,反对悲观失望情绪和游击主义危险。黎平会议之后,红军为了实现新的战略方针,分3路西进。
红军转向贵州,使敌人在湘西同红军决战的计划落空,被迫改变部署,又在湘黔边组成两道封锁线,堵截红军西进。中革军委为抢占先机,迅速渡过乌江,夺取遵义,于1935年1月2日由红1军团2个团、红3军团1个团分头抢渡乌江。至1月6日,红1、3、5、9军团和军委纵队分别从江界河、回龙场、茶山关渡口渡过乌江,国民党乌江江防司令率残兵败将星夜逃往遵义。红1军团第2师强渡乌江之后,先头分队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指挥下,化装成敌人溃逃散兵,在“反水”俘虏带领下,冒着滂沱大雨抵近城下,骗取守敌的信任,侦察排和先头部队乘城门打开之机一拥而进,造成城内3个团敌人大乱,弃城而逃。1月7日凌晨,红2师进占遵义。
川陕红军转战北行
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转向川黔机动作战之后,红四方面军为了扩大苏区,向四川、陕西、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于1935年3月发起嘉陵江战役。战役历时24天,共歼敌12个团,1万余人,攻克9座城镇,严重威胁了国民党四川反动统治中心成都的安全。
嘉陵江战役胜利之后,陕西的胡宗南,四川的刘湘,一时调兵不及,形势对红军较为有利。红四方面军本应按原计划继续向甘南发展,但身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张国焘错误估计形势,被川陕苏区遇到的某些暂时困难所吓倒,在未与前线指挥作战的红四方面军领导商量的情况下,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向川西发展。这一行动使红四方面军陷入无根据地的境地。
4月下旬,蒋介石调动刘湘、胡宗南、邓锡侯等军向红四方面军扑来,企图南北夹攻围歼红军主力于江油、中坝地区。根据敌情,红四方面军决定继续西进,甩开敌人,一方面摆脱不利境地,另一方面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争取两个方面军会师。
5月初,红四方面军共5个军11个师33个团及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等共8万余人,先后撤出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分路向岷江西进。5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击溃沿途敌人堵截,相继占领理潘、松潘等地。此时中央红军经会理、冕宁北上,两个方面军即将会师。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倍受鼓舞,求战情绪高昂,并开展了为中央红军捐献衣物鞋袜活动,准备了大批慰问品。
为迎接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派红30军政委李先念,率该军第88师和红9军两个师各一部,于6月8日攻占懋功,接着夺占达维镇,为与红一、四方面军历史性会师准备了阵地。
军旗直指西北
1934年11月,红25军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指示,离开鄂豫皖苏区开始战略转移。此次转移历时10个月,途径鄂豫陕甘4省,转战近万里,是一次艰苦的长征。
红25军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进川陕之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守部队组建成红25军,下辖两个师,约7000人。1934年8月,中央派程子华到鄂豫皖工作。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召开会议,决定红25军向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战略转移,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2先遣队”,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徐海东任副军长。16日,红25军2900余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征。
蒋介石得知红25军突围,急调30多个团“追剿”。11月26日下午1时,红军在方城县独树镇通过许昌南阳公路,突然与敌115旅和骑兵团遭遇。由于风雨交加,能见度差,敌我距离已很近,敌人乘机两翼包围过来,情况十分紧急。政委吴焕先手举大刀,冲在阵前,高呼:共产党员们跟我来!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冲进敌阵,展开肉搏战。危急时刻,副军长徐海东带后续部队跑步赶来,一番恶战之后才打退敌人,红军当晚乘风雨夜暗突出重围。
12月8日,红25军进入陕西省东南部。10日,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开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从1935年1月到7月,红25军采取诱敌深人和游击战术,不断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对鄂豫陕根据地的两次“围剿”。其中,7月2日歼灭敌警1旅一仗最为精彩,此战毙伤敌人300多,俘敌旅长及以下14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000余。
1935年7月,红25军在威逼西安的行动中,从报纸上得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继续北上。7月15日,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沣峪口召开会议,决定红25军西征北上,到陕甘苏区与红26军会合,巩固苏区,配合红军主力的北上行动。16日,红25军4000人离开长安县沣峪口向西挺进。8月1日,红25军得知有大批国民党军位于川甘边境堵截红军主力北上,遂决定进军甘肃,袭击天水,威胁敌后,策应主力红军北上行动。此后,红25军克天水北关,翻越麦积山,北渡渭水,翻越六盘山,南渡泾河,在敌人围堵中运动歼敌,军政委吴焕先在四坡村战斗中壮烈牺牲。8月底,敌军向红25军步步逼近,我军因难以获知主力红军消息,又无根据地依托,便决定北上进入陕甘苏区,与西北红军会师。经过与追敌苦战,红25军沿人烟稀少的山区北进,9月15日,到达陕北延川县,同西北红军胜利会师。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刘志丹、谢子长领导创建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组建r红26军和红27军两支武装。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委和军委成立,统一领导两个根据地和两支红军的行动。6月,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使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进一步巩固壮大。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的存在,为战略转移中的红25军和红军三大主力准备了落脚点,为红军其后转入对日作战准备了前进阵地。
1935年9月18日,红25、26、27军合并组成红15军团,在延川县永坪镇召开军团成立大会,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全军团共7000余人。红15军团的成立,壮大了西北红军的力量,巩固了陕甘根据地,为中央红军和全国红军主力落脚陕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光辉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