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丽山西
18796700000047

第47章 乔家大院 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在山西众多的晋商院落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乔家大院,也许因为这里是众多电影、电视剧的选址之地,如人们颇为熟悉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乔家大院》就拍摄于此。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也被称为“在中堂”,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耗尽心血建筑的宅第。这座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后又在同治年间、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扩建和增修,时间跨度虽长达200多年,其整体建筑风格却保持统一。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民国初年时,乔家大院成为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乔家大院占地面积达8724.8平方米,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组成。大院为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三面靠街,不与周围的民居相连,四周都是高约15米的水磨砖墙。

从整体布局上来看,乔家大院呈双“喜”字形,设计精巧,寓意吉祥,外观壮观无比,内视井然有序,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大家族的住宅风格,被专家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2001年6月25日,乔家大院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院正门坐西朝东,位于东墙中间位置,为拱形门洞,门洞上为“古风”二字,包含着承接古代质朴生活的含义,耐人寻味。门洞上有一高大的顶楼,顶楼上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谕而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气势非凡。由正门向内,有一条东西向宽约7米、长约80米的甬道,甬道的尽头是祖先祠堂。以甬道为界,乔家大院又分成南北两部分,两侧各有3个大院,每个大院的门前,都挂着大红灯笼:北侧从东向西依次为老院(一院)、西北院(五院)、书房院(六院),南侧从东向西依次为东南院(二院)、西南院(三院)、新院(四院)。6个大院的名字,基本上标明了乔家大院各院落的建筑顺序。

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乔家大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美轮美奂的建筑,更主要的是建筑所蕴含的艺术。从门的结构看,有硬山单檐砖砌门楼、半出檐门、石雕侧跨门、一斗三升十一踩双翘仪门等;窗户的造型有仿造明代的酸枝棂丹窗、通天夹扇菱花窗,各式窗户,形态不一,造型优雅。在乔家大院的房顶上,可以看到悬山顶、平房顶、卷棚顶、硬山顶各式建筑,高矮不一,形态各异,每一处都令人赏心悦目。

南北6个大院里,彩绘、砖雕、木雕,比比皆是。6个大院内,处处都是精美的砖雕、木刻和彩绘。

与山西其他晋商大院相比,乔家大院的面积虽不算大,却显得精致无比。每个院落的正门上都雕刻着精美的木雕,每个木雕作品都有内涵,如“葡萄百子图”、“八骏马及福禄寿三星图”(又名三星高照图)、“博古图”、“天官赐福”、“麒麟送子”、“招财进宝”、“八仙献寿”以及“和合二仙”等。在300多个木雕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东南院正门的一处花博古和财神喜神的木雕。

大院内的砖雕更是随处可见,有壁雕、脊雕、屏雕和扶栏雕。其中,老院门楼上的砖雕是四狮吐云,东南院门楼是犀牛贺喜,西南院门楼正面为麒麟送子,侧面则是梅兰竹菊,新院门楼正面是香炉,侧面是琴棋书画,西北院门楼则有鹿鹤桐松,书房院门楼有喜鹊登门。每一处砖雕都十分精彩,让人目不暇接。

除此之外,整个大院内的彩绘也让人惊艳。仔细看来,整个大院内所有房间的屋檐下,都有真金的彩绘,彩绘内容主要包括“燕山教子”、“麻姑献寿”、“满床笏”、“渔樵耕读”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其工艺之复杂、颜色之艳丽、图案之丰富,都让人们不禁赞叹。

1985年,祁县人在老院子里成立了民俗博物馆,陈列了近5000多件珍贵的文物,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山西晋中的民俗风情,除了展现山西人衣食住行、民间工艺等的陈列品外,还专门设立了乔家的珍宝、影视专题等主题陈列,由此可见,祁县人对这处古老院落的珍藏和尊重。

1990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后,乔家大院开始走入全国人民的视线。此后又有40多部电影、电视剧在此取景,直到2006年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又给乔家大院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