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18777100000041

第41章 调查研究(40)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建筑节能机构执行力和政策资金支持不够

宁夏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虽然大部分市县已设立了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与墙改部门合二为一,但普遍仅有1~2名工作人员,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办公经费紧张,工作方式简单,没有行政执法权,不能充分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行。推进建筑节能主要依靠政策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手段,缺乏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支撑。

(二)建筑节能工程的评价监管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宁夏对建筑节能的评价监管仅停留在集中检查、抽查和简单的审查环节,尚没有形成严谨的常规机制,不能对建筑节能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科学客观评价;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节能检测机构数量少,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节能材料进场复检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个别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不规范、有些工程使用低劣或没有备案的材料、选用的外墙外保温体系不成熟、无国家、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流程,施工现场节能信息公示相关指标不符合要求、个别工程建设单位擅自变更设计或降低保温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建筑节能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进度滞后

宁夏建筑节能改造全部任务完成需要资金2.1亿元,现只到位6804万元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仅占30%左右,资金缺口很大。而且目前宁夏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责任主体还不明确,投融资渠道不畅;城市供热基础设施欠账太多,燃料价格不断上涨,供热公司经营困难,百姓也尚未享受到实施采暖按供热量收费政策的好处,相关单位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市县受资金和设施问题约束,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进展速度缓慢,有的市县甚至还没有实现供热计量体制改革,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难度较大。

(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推广难度较大

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包括策划定位、施工图设计、安装施工、验收评价整个过程,涉及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个专业,程序标准复杂,技术要求较高,而宁夏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建筑设计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现有的相关专业人员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够,相关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太阳能供热采暖造价成本相对较高,投资主体和受益者的积极性并不高,加之宁夏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的上网电价、财税、投融资和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均未出台,相关政策及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推广困难重重。

三、适合区情的建筑节能路径和模式

宁夏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气温普遍较高,机关、企业、居民习惯使用空调控制室内温度,极大地增加了用电负荷,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气温普遍偏低,是集中采暖期,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消耗增加比较明显。为此,探索建立适合区情的建筑节能有效路径和模式十分必要。

(一)依靠政策规划加强建筑节能建设

立足宁夏较为明显的气候特征和居民居住习惯,加强健全完善建筑节能各项政策,探索建立建筑能耗和节能统计指标以及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做好《“十二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编制,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规划建设节能建筑,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推进宁夏建筑节能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二)依靠科技推进建筑节能创新与成果转化

加快建筑节能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引进工艺先进的节能建筑设计及材料生产企业落户宁夏;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着力改善制冷供暖、围护结构、门窗屋顶、外内墙、空调及照明等节能系统;加快推动太阳能等技术应用跨越式发展,在全区广泛推进12层以下的住宅、政府机关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统一配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水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三)依靠推广使用低碳材料发展绿色建筑

加快外墙保温及干混砂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门窗、节水节电等相关先进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的推广使用,加大对墙材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全面完成县级规划区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大力推进山区乡镇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加快完善宁夏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示范工程为抓手,加快绿色建材产业、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推动适宜性的绿色建筑规模化应用。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和规范

健全各级政府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赋予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和监督指导权,增加人员编制,每一级机构可配置4~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由各地财政专门安排办公经费,建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专项基金,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支持投入力度。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队伍建设,切实强化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在全区一盘棋下统筹做好建筑节能工作中长期规划,从新建建筑施工图设计、材料的使用、技术标准等层面严把节能标准执行关。认真吸收国家统计局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从众多指标中提炼出最关键、最核心、最基础、最简易的指标体系,采取先简后全、先易后难、逐步完善,加快建立适宜区情的建筑能耗统计模式。同时,加快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体系建设,探索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进机关、学校、医院、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科技场馆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

(二)大力推进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

各市县要认真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加快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进度,推进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的安装步伐。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先进个人应予以一定奖励,并进行广泛示范宣传;对没有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要按照预期规定予以惩罚,切实做到言必行、过必究,在全社会营造推进建筑节能的浓厚氛围。对凡是没有办理竣工备案集中供热的新建工程,必须全部无条件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力争尽快完成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预期任务。

(三)加快建设、完善建筑节能监管机制

把建筑节能工作纳入建设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将节能目标和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机构单位,形成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逐级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抓好细节管理,严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关,严格执行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备案阶段对节能设计进行审查的规定。对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未按规定设计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水系统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坚决不予备案;未经备案的民用建筑工程,坚决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建设。强化措施,加快建设和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监理、材料生产和备案使用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机制,对节能措施执行不力或违反规定的,应严格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建筑节能各个环节不流于形式。

(四)加快节能技术的创新推广和人才培养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较为完整的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的设计规范和验收标准,并开始推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级标识制度,绿色和节能建筑将成为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宁夏应加快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关联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申报,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逐步实现在新建建筑中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鼓励使用节能性能高的墙体门窗等建筑材料,走绿色建筑、科技建筑节能的路子。引导建筑机构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合作,积极引进建筑节能优秀人才,切实保障各种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科学使用。有关部门要加快健全完善建筑节能技术资质认定等平台,全面加大建筑节能人才培训和培养力度,确保建筑节能工作顺利推进。

(五)建立完善建筑节能评价激励机制

积极与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对接,加快探索研究对各类建筑物所产生的能耗实施分项计量,建立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搭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加快建立建筑节能评价机制,对实施建筑节能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环境改善情况等适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增强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性和指导性。同时,加大财政建筑节能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对绿色低能耗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工程、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研发生产等给予大力扶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配套资金,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主持人:马建民 苏昀

调研组成员:苏昀 折强 李育钢 刘洁 张谦

执笔人:折强 张谦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