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74

第74章 《明史》(5)

周新叫来商人的妻子讯问此事,果然是商人的妻子私通他人。商人突然跑回家,妻子私通的那个人还藏匿在他妻子的住所内,是他听到商人说的话,连夜去拿走了金钱。商人的妻子和她私通的人都被判了死罪。

周新以平民打扮在按察区内巡察,违逆了地方上的县令,县令要拷打处治他,听说廉使要到了,就把周新关进了监狱。周新在狱中向那些囚犯了解情况,掌握了县令贪污的罪状。告诉狱吏说:“我是按察使。”县令认罪,周新弹劾罢免了他。永乐十年,浙西发大水,通政赵居任隐瞒不把情况上报,周新上奏朝廷。夏原吉替赵居任辩解。皇上命人重去视察后,得以按周新说的减免租税赈济灾民。这个时候,周新的廉使的名声天下闻名。

锦衣卫的指挥纪纲让一名武官千户任浙江的缉事,他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周新要审察处治他,这名武官逃匿而去。不久,周新送文册进京,在涿州遇到这一武官,就把他抓起来关押在州的监狱里。他脱身逃跑后向纪纲告状,纪纲捏造事实上奏皇上说周新有罪,皇上大怒,下令逮捕周新。押解的官员都是纪纲的心腹,在途中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到了京城,周新伏在台阶前,慷慨陈词说:“陛下您下诏按察司执行公务,与都察院一视同仁,我奉皇上之命捉拿犯恶的罪人,怎么反倒判我的罪?”皇上更加恼怒,下令杀了周新。临刑前,周新高喊:“我活着是正直的臣,死了要做正直的鬼!”最终还是杀了他。

后来有一天,皇上后悔了,问侍臣说:“周新是什么地方人?”回答说:“南海人。”皇上叹息说:“岭外竟有这样的人,我错杀了他。”后来纪纲因犯罪被处决,事情的真相更加清楚了。

史家评论:明代初期重视监司守牧的官职。天顺之后,巡抚寄于专任,而使监司守牧不能够自己施展才能,重视京官轻视地方官的局势形成了。在外执政的地方官,对于百姓最亲近。这正是所说的继承发扬道德教化,替天子分担忧愁,不是吗?周新、陈选,冤屈而死值得哀悯。

14.九千岁太监魏忠贤——《明史·宦官传》节选

魏忠贤是盛奎人。年轻时是个无赖,同一群少年无赖赌博,输钱输得太多,走投无路之下只好自行阉割入宫当太监,还改名叫李进忠。后来收到皇帝宠爱才恢复原姓,皇帝赐给忠贤的名字。

明熹宗的乳母叫客氏,魏忠贤入宫后就和他结成对食,也就是宫人相约为夫妇的那种人。等到明熹宗即位后,魏忠贤、客氏就一起得到宠爱。等到明熹宗大婚时,栉史毕佐周、刘兰请求将客氏遣移出宫外,但明熹宗还是不舍得离开客氏,说:“皇后幼小,依靠客氏保护,等到皇帝祖父大葬时商议此事。”

客氏淫荡而狠毒。而魏忠贤没有文化,性情残忍阴险毒辣,善于阿谀奉承。皇帝十分信任这两人,两人的气焰更为嚣张,他们除掉了大太监王安,宫廷中的人再有人敢顶撞他们。

王安死后,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大监。这打破了常规,因为他不识字,原没有资格人司礼监的。熹宗皇后张氏,多次向熹宗谈起客氏、魏忠贤的过失。一次,张皇后看书,熹宗问她在看什么书,她答曰:“赵高传。”张皇后用意很明确,但明熹宗却沉默不语。客、魏二人知道了,又恨又怕,扬言张皇后非国丈张国纪女,而是盗犯所出。后来皇后张氏怀孕,客氏又用计策让她流产了,皇帝因此没有后嗣。

明熹宗执政的第三年,初夏时分下了冰雹,周宗建说了句这时下冰雹与时令不合,怕是由于魏忠贤的邪恶引来的,修撰文震孟,太仆少卿满朝荐也跟着这样说,结果这三人都被皇帝罢了官。这一年的冬天,魏忠贤被授命接管东厂。从此,他的势力更如虎翼。

小人崔呈秀和王绍徽编辑《同志录》和《点将录》等小册子,把不投靠魏忠贤的官员名字全部列入,称为东林党人人名册,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十分高兴。魏忠贤的党羽许显纯首先发难,他假造供词,把赵南星、杨涟等二十多人都牵连进去,逮捕了本已被贬回家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六人。这六人在狱中受尽酷刑,先后被折磨至死。其中杨涟死得最惨,他的尸体被从监狱后门运出时,全身乌黑,铁钉穿耳,尸虫蠕动,臭气四溢……御史吴裕中也被活活打死。之后又继续清除魏党以外的官员,尚书李宗贤、张问达,侍郎公鼎等几十个官员又遭驱逐,朝廷官署出现了不少空缺,这些空缺当然由魏忠贤派人来填补,他的亲信也级级提升。于是,朝廷的各个部门,都由魏忠贤的党羽来控制了。

当时东厂的差役遍布全国各地,缉拿某些逃亡的“犯人”。一旦抓到,不问青红皂白,先是一顿毒打,就连皇亲国戚有时也会遭到东厂迫害。宁安大长公主的儿子李承恩,家中存放着公主赏赐给他的物品,魏忠贤就诬陷他偷盗皇帝使用的东西,居然判了他死刑。中书吴怀贤仅仅因为读了杨涟弹劾魏忠贤之文以后,表示出赞赏之意,而此事有家中仆人告发给东厂,魏忠贤就下令杀了吴怀贤,还抄了他的家。武将蒋应阳为熊廷弼鸣冤叫屈,立即被杀。至于在各县城街头巷尾,如有老百姓三五成群议论国事甚或涉及魏忠贤的,则极可能立即遭到逮捕,并被施以各种酷刑,如挖目、割舌,被酷刑至死者多得无法统计。在此恐怖手段之下,人们走在路上哪怕是熟人相见,也不敢打招呼,只能用眼神示意,生怕有东厂之人在旁,诬你说了不该说的话,就大祸临头了。

到了这时,朝廷内外大权已经全部落入魏忠贤之手。朝廷里更有所谓的“五虎”和“五彪”是他的心腹。“五虎”是指文官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五彪”是指武将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底下还有“十狗”,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少卿曹钦程这样的官,也只能列在“十狗”之内。再下面还有“十儿子”和“四十孙”的称号,具有这样称号的官员都是那些认魏忠贤作“干爹”和“干爷爷”的人。而不能直接投靠魏忠贤的,便设法去投靠他的党羽。

魏忠贤一年几次出朝,总是乘坐雕饰华美的车,用羽毛装饰的旗帜,青色的车盖,四匹马像飞一般奔跑,铙声、鼓声和响箭声,轰鸣隐没在黄尘之中。身着锦衣玉带皮裤,手拿着盾牌的卫士,在左右跟随飞奔,驿站、演员、杂技、仆役相跟随,数量之多要用万来计算。他所经过的地方,士大夫拦路拜伏在地上,甚至高呼九千岁,魂忠贤回头看也来不及。而客氏住在宫中,威逼皇后,虐待宫女。偶尔出官回私宅,侍从光彩显赫映照大道,望过去像皇帝的仪仗队。

熹宗病死后崇祯帝即帝位。祟祯帝深知魏忠贤的为人,对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一贯不满。魏忠贤也明白这一点,因此有危在旦夕之感。这时,朝中的大臣开始上书弹劾魏忠贤,嘉兴贡生钱嘉徵上折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崇祯帝看后命令魏忠贤来见他,并叫太监把这个十大罪状的折子读给魏忠贤听。随后将魏忠贤安置到凤阳,不久又下令将魏忠贤逮捕入狱。在去凤阳的途中,魏忠贤已得到自己将被捕入狱的风声,便上吊自杀了。

魏忠贤上吊自杀的消息传到京城,崇祯皇帝怒火中烧,说这奸贼逃避了严厉的惩罚,他原是应该受凌迟处死的。皇帝下令碎割魏的尸体,把头砍下来挂在城头示众。又下令将客氏用鞭子活活打死。在查抄客氏家产时,在她家中居然搜出八个宫女,而且都已怀有身孕,人们纷纷猜疑,甚至有人怀疑她是准备仿效当年吕不韦的行为。

史家评论:明代太监的祸患严重极了,然而不是各结成朋党的人依附他们,辅佐他们,张扬他们的势力而帮助他们经营,残暴的气焰就不会如此的猛烈。把士大夫关入监狱,把善良的人杀害在刀下。而遗留的合党和残兵弱国,终于造成国家的覆灭。

<;后人评价>;

《明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认为它超越了宋、辽、金、元诸史。体例严谨,叙事清晰,文字简明,编排得当。其次,《明史》的史料较为丰富。当时可资的第一手史料很多,除一套完整的明朝各帝“实录”而外,尚有邸报、方志、文集和大量私家史乘。第三,《明史》有些地方持论公允,也能秉直书写。如对袁崇焕被清太宗设反间计杀害一事,以及熊廷弼的功罪问题的记载,都很有参考价值。第四,《明史》在体例上有新的创造,在列传中专列了“阉党”、“流贼”和“土司”三目。宦官专政为明朝一代历史的重大问题,《阉党传》记载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宦官党羽祸国殃民的罪行。

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赵翼·清

搜采最广,自大臣以至郡邑吏,莫不有传。可备国史之采择者,惟此而已。——万斯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