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73

第73章 《明史》(4)

后来胡宗宪因严嵩一事牵连被逮入狱,死于狱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几人受到牵连。徐文长生性本来就有些偏激,连年应试未中,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迫害,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徐文长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她杀死,因此被关入监牢。

在狱中,徐文长身带枷锁,满身虮虱,冬天雪积床头,冷得发抖,连朋友送来的食物也被抢走。后来他的许多朋友为解救他而四处活动,才使待遇有所改善。其中援助最为有力的,先是礼部侍郎诸大绶,后是翰林编修张元忭,他们都是徐文长的至交,又都是状元出身,颇有声望。在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文长坐了七年牢,终于借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这是1573年的事,徐文长已经五十三岁了。

徐渭天生才智过人,诗文超过同辈。擅长草书,善于画花草竹石。他曾经自己说:“我书法第一,诗其次,文章又其次,绘画再其次。”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文长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据说有人来访,徐文长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他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常常得到他的杰作。徐文长似乎特别嗜蟹,许多题画诗记载了朋友们用活蟹来换他画蟹的经过。最后几年,徐文长身患多种疾病,大约画也不能常作,生活更为贫苦。《徐文长文集》中有《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诸诗,显示出这位大文学家艺术家凄凉的晚境。1593年,徐文长去世,年七十三。

史家评论:徐渭恃才纵诞,发癫杀妻,然而文字清丽,才华横溢。后来袁宏道游览越中,得到徐渭的残帙并给祭酒陶望龄看,两人都很赞赏,才将他的文集刻印并流传于世。

12.奸相严嵩潦倒饿死——《明史·奸臣传》节选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他身材高而清瘦,目大眉粗,声音洪亮。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后来因病回家,在钤山读书十年,每天只是作诗和写文,颇有高洁的声誉。

后来,朝廷征召严嵩做国子祭酒。一次,奉世宗的命令去显陵祭祀告神,严嵩回来说:“臣恭敬地献上诏书以及恭敬安置神床。有石头在枣阳出现,一群鹳鸟会集回绕着飞,石碑投进汉江,河水突然上涨。请命令辅助大臣撰写文章刻在石头上,来记上天的恩德。”皇帝很高兴,对严嵩越发宠信。

严嵩表面清高但内心险诈,他一方面讨好皇帝博得宠爱,另一方面又在朝廷中排挤忠直的大臣。他将内阁大学士翟銮排挤出内阁,然后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壁一起进入内阁,许赞、张壁都不参与公文起草的事,朝政大辜全归严嵩。许赞曾叹息说:“为什么剥夺我吏部的职位,使我在一旁看别人?”

皇帝从十八年安葬章圣太后以后,就不临朝听政,移居到西苑万寿宫,不进皇宫,大臣很难谒见皇帝,只以严嵩一人能见到随时向皇帝问询,因此严嵩才能任意而为。当时,严嵩权倾天下。皇帝曾认为严嵩值班的房子狭小,用拆除小宫殿的材料为他营建居室,在它的周围栽种花木,早晚赐给御厨的食物、官府酿造的酒。严嵩年龄八十行动不便,就让用轿子抬进宫苑。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被任命为工部左侍郎。严世蕃颈子很短身体肥胖,一只眼睛瞎,由但是为人阴险凶残,凭借父亲的宠爱,诈取权势和财物不知满足。然而他又很通晓国家的典章制度,明了当世要事,曾经说天下英才,只有自己、陆炳、杨博三人。陆炳死去,更加自命不凡。

严嵩年老后,各官府禀告事情,常说:“去询问东楼。”东楼是严世蕃的别名。朝廷大事一概委托给严世蕃,士大夫愤恨而不敢言,不法之徒奔走在他的门下,装在竹器中的贿赂财物在道路上都互相望见。严世蕃在京城营造府宅,连接着三四个里巷,作坝围成水塘大几十亩,在其中养着珍贵稀有的乌,种着稀奇的树木,每天聚集宾客纵情作乐,即使大官或父辈,也要强灌他喝酒,不疲惫就不停止。严世蕃听说南昌有个地方有王气,他就把那块地方占为己有,在那里为自己造了房子。

夏言资格比严嵩老,权力也比严嵩大,对他很不客气,经常排挤严嵩的党羽,严嵩一点办法都没有。不久,夏言决定弹劾严世蕃,严嵩父子十分害怕,跪在夏言床前大哭,好容易才让夏言放过了他们。严嵩见夏言对自己不利,又听说明世宗的宠臣陆炳不喜欢夏言,就和

陆炳结交,共同对付夏言。等到夏言失去明世宗的信任后,他以河套地区被蒙古占领为理由弹劾夏言,最后竟然害死了夏言。

明世宗聪明自信,喜欢掩盖自己的过失,是个很爱面子的人。严嵩就抓住这点想方设法激怒他,以铲除异己。很多大臣都上书弹劾严嵩,但由于他老奸巨猾,加上明世宗昏庸无能,那些大臣都被严嵩残害,很多人都丢掉了性命。

但是 明世宗虽然很亲切礼待严嵩,也不全部相信他的话。为了分散他的权力,明世宗开始亲近另一个阁臣徐阶。徐阶为了争权,指使党羽弹劾严嵩,但没有成功。不过那些人没有把徐阶招供出来,严嵩也无可奈何。严嵩虽然很能揣摩明世宗的心思,但毕竟年纪大了,明世宗给他的诏书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只有严世蕃能一目了然,答复的话语让明世宗很满意。

后来万寿宫失火,严嵩奏请明世宗搬到南城暂居。南城是当年明英宗被软禁期间住的地方,明世宗听了严嵩的建议后心里很不舒服。而徐阶负责重新修建的万寿宫让明世宗非常满意,从此徐阶取代了严嵩在明世宗心目中的地位。严嵩害怕了,赶紧请徐阶吃饭,让全家人都出来拜见徐阶,对他说:“我严嵩迟早是个死,我的家人全靠您照顾了。”徐阶对于严嵩的请求不置可否。

后来,明世宗听从他宠信的方术之士蓝道行的劝告,有意除去严嵩。御史邹应龙知道了这件事,就上书直言,透彻地评论严嵩父子违法,说:“臣子的话不合事实,乞求斩臣子的头来向严嵩、严世蕃请罪。”皇帝下圣旨慰问严嵩,而把严世蕃交给法官处理。严嵩替严世蕃请罪,皇帝不肯宽恕严世蕃。

严世蕃获罪后仍然难改恶习,和倭寇勾结图谋不轨。事发后被论罪处死,严嵩全家被罢官为民。抄严嵩家的时候,从他家抄出黄金3万多两,白银好几百万两,另外还有无数珠宝绸缎。又过了两年,只好靠守坟的人拿饭给他吃,很快就饿死了。

史家评论:世宗朝代,宦官收敛行迹不敢放肆,而严嵩父子勾结作恶,贪得无厌。朝廷内没有宦官可依附,而朝廷之外就跟一群邪恶的人相勾结,不顾惜国家大事,常成为祸乱的来由。探究他们的存心与行事,几乎将跟卢杞、秦桧同类。

13.周新冷面清廉——《明史·周新传》节选

周新,广东南海人,起初名叫志新,字日新。明成祖经常只喊他“新”,“新”就成了名,就把志新作字了。洪武年间由地方上的诸生推荐进入太学。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因善于判决案件而被人称道。

明成祖即位后,他改任监察御史。他敢于直言,很多官吏被他弹勘。权贵们都很震惧害怕他,把他看作是“冷面寒铁”。京城中甚至有人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奔逃躲藏起来。周新巡视考察福建时,在奏章中提出都、司、卫、所各级武官不能欺辱府、州、县各级文官,同等官阶的各级文武官员相见时都须用平等的礼节,武官们因此有所收敛。回到朝廷后,被提拔为云南按察使,未及赴任,又调任浙江按察使。(浙江)冤屈的百姓被拘禁很久了,听说周新到来,兴奋地说“我们能活命了。”周新到任以后,果然为他们雪洗了冤屈。当初,周新赴任进入浙江地界时,成群的飞虫围着马头飞,周新追踪来源,在丛生的荆棘中发现一具尸体,死者身上系着一个小木印。周新查验木印,知道死者原是一个布商。秘密下令多买些布回来,看布上的印文与木印相合的就把人抓起来审问,全部抓获了那些偷盗的人。有一个商人傍晚回家,担心遭到打劫,就把金钱藏在荒野丛中的神祠的石头下面,到家后就告诉了他的妻子。第二天早上去取金钱时却没有了,向周新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