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68

第68章 《元史》(2)

成吉思汗平定了燕地之后,听到耶律楚材的名声,召见了他。耶律楚材身高八尺,胡须漂亮,嗓音洪亮。成吉思汗认为他不同凡响,说:“辽、金世代为敌,朕为你报仇雪恨。”耶律楚材回答说:“臣的父亲祖父曾委身侍奉过金朝,既然做过他们的臣子,怎么敢仇恨金朝的君主呢?”成吉思汗看重他的话,把他安置在自己身边,于是称呼耶律楚材为吾图撒合里而不叫他的名字,吾图撒合里,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胡子很长的人。

成吉思汗百战百胜,成天忙于东征西讨,抽不出时间来管理中原地区。他的宠臣别迭说:“汉人对国家一点好处都没有,我觉得占领汉人的地方后,就应该把他们都杀光,把他们的土地变成牧场。”耶律楚材极力反对这种荒唐的说法,他说:“皇上马上要讨伐南方了,一定需要大量军用物资。如果能把我们占领的中原地区的赋税作个统一合理的管理的话,一年可以得到税收50万两白银、8万匹布和140多万石粮食。这些东西足够应付军队的开支了,它们都是汉人提供的,怎么能说汉人没用呢?”成吉思汗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事交给他去办。耶律楚材请求设立燕京等10个地方的课税使,主管官员全部任用读书人。那些读书人为人宽厚,督察严谨,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税收。

一次,有人提议把当地所设的课税收来之后把全城的人都杀掉。耶律楚材听说后,马上对窝阔台说:“我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无非就是为了得到土地和人。如果屠城的话,那只能得到土地。光有土地没有人,土地有什么用!”窝阔台还在犹豫,耶律楚材又说:“汴梁这地方很富裕,居民大多很有才干。如果都杀掉的话,我们什么都得不到。”窝阔台被他说动了,下令只诛杀完颜氏一族,其他人都免死。当时汴梁有100多万人,都因为耶律楚材几句话而留住了性命。

权贵咸得卜因为过去与耶律楚材有旧恩怨,尤其嫉恨他,向宗王诬陷耶律楚材说:“耶律中书令所任用的大都是自己的亲戚故旧,必然怀有二心,应该奏报皇帝杀掉他。”宗王派使者奏闻于窝阔台,窝阔台觉察到这是诬陷之词,斥责使者,罢职发遣了他。

咸得卜的部下有告他犯法的,窝阔台命令耶律楚材去审问,耶律楚材上奏说:“咸得卜这个人傲慢自大,因此容易招致谤言。现在将要有事于南方,以后再处治他也不晚。”皇帝私下里对侍臣说:“耶律楚材不计较私仇,真是个宽厚长者,你们应该效法他。”

窝阔台非常宠信耶律楚材,有一次在宴会上,他亲自为耶律楚材倒酒,说:“我这样信任你是遵从了父亲的遗命。没有你的话,中原就没有今天。我之所以能睡上安稳觉,也全靠你啊!”

有一次两个道士在朝中争名夺利,一个诬陷另一个的两个下属是逃犯,于是把那两个人抓起来杀掉了。耶律楚材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对,把相关人抓起来,窝阔台很生气,把耶律楚材捆了起来,后来又觉得后悔,命令给他松绑。但耶律楚材说:“我身为辅国大臣,皇上开始下令把我绑起来,一定是因为我有罪,应当向百官宣布。现在放了我,就说明我没罪。皇上怎么能说抓就抓说放就放呢?这样下去,国家大事还怎么处理?”其他人都为他捏了把冷汗,窝阔台却向他道歉道:“我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保证不犯错嘛。”好不容易才让耶律楚材消了气。

耶律楚材死得比较早,死时才55岁。当时窝阔台已经死了,察必执掌了朝政。有人说耶律楚材的坏话,说他长期手握大权,天下的赋税他差不多侵吞了一半。察必派人前去他家调查,结果在他家只找到十几张七弦琴、一些书画和古玩而已。

史家评论: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一生在思想上一切以佛祖为归依,在行动上又遵循儒家的济世安民之道。这样的人彪炳史册是理所当然的啊!

5.脱脱大义灭亲——《元史·脱脱传》节选

脱脱字大用,生而聪慧,与一般的孩子不同。等到上学,他请求其师浦江吴直方说:“让脱脱整天端坐读书,还不如每天记诵古人的嘉言善行而终生受用呢。”长大一些之后,他的力气遇人,能拉动一石的弓弩。

有一次,脱脱跟随元顺帝从上都返回,到达鸡鸣山之浑河,皇帝将要在保安州打猎,马摔倒了。脱脱劝道:“古代帝王端坐于宫殿之中,每天与大臣老儒讲论探求治国之道,至于飞鹰走狗,不是皇帝该干的事情。”元顺帝接受了他的意见,授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兼任绍熙宣抚使。

这个时候,脱脱的伯父伯颜任中书右丞相,他专权无所顾忌,擅自授予人官爵,赦免死罪,任用奸邪佞臣,杀害无辜,把精兵收归自己使用,府库的钱钞丝帛听凭他支出。元顺帝对他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愤。

脱脱虽然小时候养育于伯颜家,常常忧虑伯父衰败,他私下里对父亲说:“伯父的骄傲放纵已经十分厉害,万一皇帝震怒,那么我们家族就诛绝了。为什么不在他未败之前想想办法呢?”他父亲认为他说得对,但又有疑虑,迟迟未下决心。脱脱问吴直方该怎么办,吴直方说:“古书中有‘大义灭亲’的话。大夫只知道忠于国家罢了,别的又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脱脱被吴直方的话打动了,就向元顺帝控告伯颜的罪状。元顺帝是伯颜拥立的,一直对伯颜的骄横非常不满,想找个机会除掉他。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准备扳倒伯颜。

脱脱于是与伙伴商议,想等伯颜上朝时抓住他。脱脱命令卫士严格检查出入宫门的人,殿前螭首低凹之地都布置了兵。伯颜见到后大吃一惊,召脱脱责问,脱脱回答说:“皇帝住的地方,防御不得不这样。”伯颜开始怀疑脱脱,更加增兵以保卫自己。

一天,伯颜邀请元顺帝和自己一起出城打猎,实际上心怀不轨,想挟持元顺帝。元顺帝觉得去的话有危险,不去的话又会引起伯颜的怀疑。他把脱脱找来,问他的意见如何。脱脱建议元顺帝不要去,但为了安抚伯颜,他建议让太子去。伯颜见皇帝没有上钩,但太子却来了,觉得也没什么问题。他打算拥立太子为皇帝,废掉元顺帝,既然太子来了,提前行动没有关系。谁知道他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好。他们刚一出城,脱脱就把京城里面伯颜的亲信全部抓了起来,再想办法把太子接回京城,让元顺帝下诏书公布伯颜的罪状,将他赶出了朝廷。

等到伯颜回城时,脱脱坐在城门上宣布,皇帝有旨罢黜丞相一人,各位随从官员无罪,可以各自返回本卫。伯颜启奏请求面辞皇帝,皇帝不同意,伯颜于是上路。路过真定,父老手捧装满酒的酒杯献给他。伯颜问道:“你看见过儿子杀父亲的事吗?”父老说:“没有见过儿子杀父亲,只见过臣子杀国君。”伯颜低头面有惭愧之色。

脱脱在罢黜伯颜的行动中立了大功,得到了元顺帝的器重,被任命为丞相。他上台后大刀阔斧地推行了改革,主要是为了消除伯颜专权给国家带来的损害。

伯颜非常讨厌读书人,本来元朝科举就不发达,伯颜上台的时候把科举彻底废除了,很多知识分子丧失了做官的门路,对朝廷很不满。为了获得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脱脱下令恢复科举考试。伯颜掌权的时候对那些和他政见不合的人实行打击报复,出现了很多冤案。脱脱下令为当年被伯颜害死的人平反,获得了大臣们的支持。

伯颜因为担心汉人会造反,所以规定汉人不准养马,也不准收藏兵器,更不准和蒙古人、色目人发生纠纷。在伯颜掌权时期,民族矛盾非常深。脱脱放宽了政策,对汉人采用比较温和的政策,稍微挽回了民心。伯颜搜刮了无数金银财宝,为了满足自己和亲信们的贪欲,发布了很多苛捐杂税,老百姓被害得连饭都吃不饱。脱脱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赋税,并取消了很多不得人心的收税项目。脱脱还主持编写了宋、辽、金三国国史,为中国史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史家评论:脱脱仪态雄伟,卓尔不群,而他器度宏大,见识高远,没有人能知道其中的全部蕴含。有功于国家而不自我夸耀,地位处于大臣的最高级别而不骄傲,不看重钱财,速离歌舞和女色,礼贤下士,这都是出于天性。至于侍奉君主的时候,始终不失臣子的礼节,即使是古代有道德有才艺的大臣,又有什么地方可以超过他呢?

6.书画奇才赵孟頫——《元史·赵孟頫传》节选

赵孟頫字子昂,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他幼年聪明敏捷,读书看一遍就背得出,写文章拿起笔马上就写成。宋朝灭亡后,他住家中,自己更加努力于学问。后来行台侍御史程巨夫,奉命到江南访求遗贤隐士,找到赵孟頫,带他入朝觐见。

赵孟頫才气纵横,神采焕发,如同神仙中人,世祖忽必烈看到他很喜欢,让他坐在右丞叶李的上方。有人说赵孟頫是宋宗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身边,皇上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