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60

第60章 《宋史》(1)

<;读史指南>;

《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 宋史史书,便于刊布流传。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官修的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月日编的日历,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

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例如,从食货志中,不仅可以看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联击的加强,还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创造的超越往代的巨大物质财富和他们所遭受的残酷剥削。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资料、科学数据以及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丰富史料。

<;故事精选>;

1.赵匡胤黄袍加身——《宋史·太祖本纪》节选

宋太祖赵匡胤,是涿郡人。他曾经试骑烈马,不套马笼头和马缰绳,马狂跳着登上城头的斜坡道,他的额角碰撞门楣,摔倒在地,人们认为他的头一定撞破了,但太祖却从容站了起来,又追赶马,腾身上马,一点没有受伤。还有一次,他和韩令坤在土屋里赌博,门外有麻雀在打斗,他们两人争着起来抓麻雀,而土屋跟着就倒塌了。

后汉初年,赵匡胤随意游逛,没有机遇,住宿在襄阳的寺院里,有个老和尚擅长以方术来推算人的气数和命运,看着他说:“我多给你路费,到北方去就有机遇了。”正赶上郭威以枢密使的官职征伐李守真,赵匡胤应募而为郭威部下,后来官至点检。

世宗时,赵匡胤统领禁军。一次,赵匡胤随从征伐涂直,在涡口首先打败了一万多敌军,斩杀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的军队号称十五万,堵住清流盟,赵匡胤勇猛出击,打得他们四散逃跑。追到城下,皇甫晖说:“人都是各为其主,我愿意把军队排列阵势来一决胜败。”太祖笑着答应了他。皇甫晖整顿好阵势出战,赵匡胤抱着马脖子直冲进去,亲手挥刀劈中皇甫晖的脑袋,连姚凤一起抓了。

那时候赵匡胤的父亲也在军中,他带兵在半夜到城下,传令呼喊打开城门,赵匡胤却说:“父子虽为至亲,但是开关城门,这是公事。”到天快亮时,他的父亲才得以进城。

周世宗死后,恭帝即位。七年春天,北汉勾结契丹来侵犯,命令点检赵匡胤出兵抵抗他们。驻军在陈桥驿,军在陈桥驿,军队中懂星象的人苗训带着门吏楚昭辅观察太阳下面又有一个太阳,发出黑光摩擦动荡了好久。当夜五更,军士在驿门集合,扬言要让点检为天子,有人阻止,大家不听从。黎明,赵匡胤起来。校官们亮出锋刃在庭堂上列队,说:“各军无主,愿意以太尉为天子。”未及回答,有人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众人围绕着下拜,呼喊万岁,扶太祖骑上马。赵匡胤揽着马辔对将军们说:“我有号令,你们能服从吗?”全都下马说:“惟命是听。”接着,赵匡胤带领大军返回京城。后周大臣韩通闻变,忙从内廷飞奔回家,准备组织兵力对抗。走到半路,赵匡胤部下就将他杀死。宰相范质、王溥在威胁下屈服。正月5日下午,赵匡胤废去柴宗训,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史家评论:宋太祖从车士发迹,登上皇帝的宝座,建隆以来,解除藩镇的军权,用重法处理赃官,以堵塞污浊混乱的源头;州郡长官,下到县令录事、幕府职官,都亲自询问对答;振兴农业,兴办学校,谨慎刑罚,减少税收,给人民休养生息,达到太平;治理安定,大功告成,制礼作乐。

2.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史·石守信传》节选

石守信,是开封浚仪人。开始侍奉周太祖郭威,后来累经升迁任亲卫都虞候。恭帝即位时,担任义成军节度使。

后来石守信率领众将拥戴宋太祖即位,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改领归德军节度使。李筠叛乱,守信与高怀德率领先头部队前去讨伐,在长平击溃了李筠的军队,斩首三千级。又在泽州打败了他的三万人马,俘获伪河阳节度使范守图,降服太原来的援军数干人,把他们全部杀掉。泽州、潞州平定,因功加同平章事。

李重进在扬州叛乱,任用守信担任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太祖赵匡胤亲征,到大仪顿,石守信派快马奏报:“攻破城池在朝夕之间,皇上亲临,可以一鼓作气扫平。”皇帝急速赶去,果然攻克了这座城。

建隆二年,赵匡胤废除了点检这个职务。随后赵普就向他数次进言说:“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万一有作孽之人拥戴他们,他们能够自主吗?”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将领们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赵匡胤则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史家评论:石守信以下,都是显德时期的旧臣,宋太祖放心使用,获得了他们的忠诚效力,一旦用黄袍加身的暗示,使他们自愿解除了兵权,以保全他们的富贵,并传给子孙。汉光武对待功臣,难道超过这样吗?

3.面涅将军狄青——《宋史·狄青传》节选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赵元昊反叛,狄青参加了战斗。当时军中的将领多次被贼军打败,士兵们大都畏惧胆怯,狄青出战经常做先锋。一共四年,前后经历大小二十五次战斗,中了八次流箭。同敌人作战时他披着头发,戴着铜制面具,在贼兵中出入,贼兵都四散没人敢阻挡。

尹洙担任经略判官的时候,狄青去拜见他。尹洙和狄青交谈了很久,认为他是个奇才,向经略使韩琦和范仲淹推荐说:“这个人有大将之才。”韩琦和范仲淹一见到狄青就十分惊奇,待他非常热情。范仲淹还送了一部《左传》给他,对他说:“身为大将却不知道历史,那只是匹夫之勇。”狄青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开始发愤读书,逐渐掌握了用兵之道。狄青战功累累,升迁得很快。

宋仁宗听说狄青是员良将,想见见他。正好赶上渭州被侵犯,狄青必须率部迎敌,所以没有能参见皇帝,宋仁宗就命令他画一幅形势图呈交上来。西夏和北宋和好后,狄青调任到其他地方担任重要军职。

狄青是士兵出身,十多年就显贵了,但是当兵时脸上刺的墨字还在。皇帝下令让他用些药把脸上的字迹消除掉。狄青对皇帝说:“陛下是以军功把我提拔上来的,并没有看我的出身门第。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从有这个刺字开始的。我宁可留着它来勉励我的部下,告诉他们,只要为国效忠,他们也能和我一样,所以请允许我保留这些字迹。”皇帝很欣赏他的话,把他提拔为枢密副使。

不久,云南侬智高发动叛乱,率领部下攻下了很多城池,给北宋的统治造成极大威胁,还把广州围了起来。别的将领去征剿了很久,但毫无作用。宋仁宗非常焦虑,这个时候狄青站出来请求让他带兵出征,他说:“我是士兵出身,如果不去打仗的话就没有办法报效国家了。所以请给我一支军队,我一定会把叛军头目绑着送到朝中!”皇帝认为他很有勇气,把征讨侬智高的事情交给他全权处理。

在这之前,蒋偕、张忠都因轻敌战死,军队声威非常颓丧。狄青告诫将领们不要轻易同贼兵作战,要听从自己的命令。广西钤辖陈曙趁狄青没到,就用八千步兵进犯贼兵,在昆仑关溃败,殿直袁用等人都逃走了。狄青说:“命令不加整饬,是军队失败的原因。”早晨在堂上会合众将领,将陈曙抓起来,并召来袁用等三十人,审查失败逃亡的罪状,赶出军门将他们处斩。其他将领互相惊视,吓得两腿发抖。

53狄青微服断关

狄青下令全军休息十天,那些跑来侦察的敌人回去说宋军不会马上进攻。谁知道第二天狄青就带领骑兵,乘夜攻下了昆仑关,在归仁铺摆下了阵势。敌人没有想到宋军如此神速,再加上失去了昆仑关这个险要的地势,士气大落,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出动全部军队和宋军

交战。战事非常激烈,宋军前锋孙节不幸阵亡,敌人士气大振。狄青手执白旗,指挥骑兵从两翼杀出,出其不意,攻入敌阵侧翼,大败敌军,一直追杀了五十里,杀了数千人。侬智高只好在晚上的时候放了一把火逃走,当时有士兵发现一具尸体身上穿着龙袍,大家都说那是侬智高,想把这个消息上报给朝廷,狄青说:“万一是假的怎么办?宁可让侬智高跑了,也不能欺骗朝廷来换取赏赐和功名!”

狄青出发的时候,宋仁宗很担心他的人身安全,说:“狄青向来声名显赫,敌人一定怕他。他身边的人一定都得是亲信,即使是小事也不能疏忽,应该防备敌人用卑鄙手段暗害他。”于是派人飞马赶去告诫他。等到得知狄青已经平定叛乱后,宋仁宗对宰相说:“赶紧讨论封赏的事,迟了就不足以表示鼓励了。”

狄青为人谨慎周密,不爱多说话,他计划一件事情一定会非常详细,看准时机才会提出来。他带兵打仗之前一定会先整顿军纪,赏罚严明,和士兵同甘共苦,大家都乐于为他效命。

狄青还不喜欢贪图功劳,经常把功劳推让给手下的将士。当年推举他的尹洙后来被贬官,死在贬所,狄青尽自己全力周济他的家人。

狄青在枢密院任职四年,每次出来,士兵就指着看他来夸耀,后来狄青家的狗长了角,并且屡次出现光象怪异的事,于是朝廷对他越发猜忌,最终罢免狄青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朝判陈州。次年二月,狄青嘴上毒疮发作,去世。

史家评论:宋朝到仁宗时,百年太平,武夫猛卒遭遇时运得到官位的人是有的,但出身雄健的兵士而做官到政府,隐约成为一时名将的,只有狄青和郭逵两人罢了。狄青在边界共经历二十五次战争,没有大的胜利,也没有大的失败,最后在昆仑的一次行动,很显示奇异出众的才智。考察他的见识和度量,也是超人很多了。

4.开国宰相赵普——《宋史·赵普传》节选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赵普稳重敦厚而沉默寡言,镇阳豪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赵匡胤的父亲在滁州卧病不起,赵普朝夕侍奉服药非常殷勤,于是赵匡胤的父亲从此把他当作宗族看待。赵匡胤也曾与他交谈,认为他与众不同。

陈桥兵变中,赵普和赵光义是主要推手。范质等后周宰相被免职后,赵匡胤觉得赵普是个人才,将他任命为宰相。赵匡胤把赵普看成是自己的左右手,什么事都要和他商量后再作决定。

赵匡胤多次便装探望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不敢穿戴便服便帽。一天,下着大雪天快黑了,赵普料想皇帝不会出门。过了很久,听到叩门声,赵普急忙出来,皇帝站在风雪中,赵普惊慌害怕地迎接拜见。皇帝说:“已经约好晋王了。”接着赵光义到来,铺设多重垫褥席地坐在厅堂中,点起木炭烧肉,赵普的妻子斟酒劝饮,赵匡胤称呼她为嫂。赵匡胤对赵普说:“我想统一全国,但不知道应该先打南方还是北方。”赵普说:“北汉以北是辽国,如果我们先打北汉的话,就会和辽国直接对敌了。再打南方的时候,如果辽国来偷袭,对我们很不利。所以我觉得先打南方,等南方统一后,一个小小的北汉还能跑到天上去?”赵匡胤很高兴地对他说:“你说的话和我想的一模一样,我只是来试探下你的意思而已。”于是定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

赵普性格深沉而高傲,虽然多嫉妒刻薄,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的人多数器量狭隘因循沉默,赵普刚毅果断,还没有能和他相比的。曾上奏举荐某人担任某官,赵匡胤役有任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这人,还是不任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举奏,赵匡胤发怒,撕裂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不改色,跪下拾起带回去。后来贴补连接旧纸,又像原先一样上奏。赵匡胤无奈之下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又有群臣应当升官,赵匡胤一向厌恶其中一人,不肯授与。赵普坚持为他请求,赵匡胤生气地说:“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处罪恶,奖赏用来酬答功绩,是古今共同的道理。而且刑罚奖赏是国家的刑罚奖赏,不是陛下的刑罚奖赏,怎么能用喜怒来决定。”赵匡胤非常生气,站起身来,赵普也跟着他。赵匡胤进入内宫,赵普站在宫门口,很久不肯离去,终于得到许可。

有一次吴越王钱谬送了10个坛子给赵普,说是海货。赵普还没有来得及打开,赵匡胤就突然来看他。赵普赶紧把坛子藏起来,但还是被赵匡胤看到了。赵匡胤问坛子里装的是什么,赵普回答是海货。赵匡胤说:“哦,海货一定是好东西,打开来看看。”打开来一看,里面装的哪是什么海货啊,全是瓜子大小的黄金。赵普慌忙跪下解释自己还没来得及打开书信,知道坛子中装的是什么,赵匡胤无奈地说:“收下这些东西也没什么,他们以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这个书生决定的呢。”从那以后,对赵普的恩宠就开始衰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