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五史故事精选大全
18755200000056

第56章 《旧五代史》(1)

<;读史导读>;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其作者,薛居正。从宋朝藏书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记载看,《旧五代史》的实际作者有卢多逊、扈蒙、张澹、李昉等诸人。

北宋初期开始编写,那时五代时期的各朝“实录”基本没有散失,又有范质的《五代通录》作底本,再加上编书者对史料比较熟悉,因此成书时间很快,经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之间曾有过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的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的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旧五代史》共一百五十卷,纪六十一,志十二,传七十七。按五代断代为书,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各十余卷至五十卷不等。各代的《书》是断代史,《志》则是五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杂传》则记述包括十国在内的各割据政权的情况。这种编写体例使全书以中原王朝的兴亡为主线,以十国的兴亡和周边民族的起伏为副线,叙述条理清晰,较好地展现了这段历史的面貌。对于南方和北汉十国以及周围少数民族政权如契丹、吐蕃等,则以《世袭列传》、《僭伪列传》、《外国列传》来概括。

1.乱世不倒翁冯道——《旧五代史·冯道传》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他家先祖曾务农或为儒,没有一定职业。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为理由,要求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冯道拿着笔发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希望您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冯道非常得有才华,一个叫任赞的工部侍郎,跟冯道一同退朝,跟同伴们在后面戏弄冯道说:“ 想快点走,一定得留下小孩读的《兔园册》。”冯道知道后,就叫来任赞对他说:“《兔园册》都是有名的文人撰集的,我冯道能背得出来。现在朝中的文士只看重文场中的华词丽藻,便被录取做官,都是偷来的公卿官位,是多么无知浅薄呀!”任赞大为羞愧。又有梁朝宰臣李琪,常以精于文辞章句自傲,曾经进上《贺平中山王都表》,说:“收复了叛逆的城池真定”。冯道责备他说:“不久前收复的是定州,不是真定。”李琪不明地理,顿时被挫折了傲气。后来百官为明宗上功德名号共奏三章,都是冯道一手写成,文章浑然一体,不是一般流俗的风格,全朝臣僚都佩服。

当晋高祖进入洛阳称帝后,以冯道担任宰相。第二年,契丹人派使者给晋高祖加称颂功德的徽号,晋高祖也给契丹国主献上徽号,对冯道说:“此行非您去不可。”冯道脸无难色。晋高祖又说:“您官高德重,不宜深入沙漠充当一个普通的使者。”冯道说:“陛下受北朝的恩惠,臣又受陛下的恩惠,有什么不可!”上路后,将到达西楼,契丹国主想到郊外迎接,他的臣下说:“天子没有迎接宰相的礼节。”因而才作罢,他的名声震动远方异族竟能这样。

到回来时,朝廷对冯道越加信任,废除枢密使,依唐朝旧例,事务全归到中书,将院印交给冯道,事无巨细,全委托冯道办理。晋高祖曾询问冯道用兵打仗的事,冯道说:“陛下历尽各种艰险,开创立国大业,武略谋划,天下人都知道,讨伐不臣服的人,只须自己独自决定。臣本是读书人出身,为陛下在中书任职,恪守历代的成规,不敢有丝毫的过失。臣在后唐明宗朝时,明宗也曾以战事问臣,臣也用这话回答。”晋高祖很欣赏他的说法。冯道曾经上表请求退隐,晋高祖不看表,先派郑王去看望冯道,对他说:“您来日不出来任职,朕就亲自来请您。”冯道不得已仍来任职。当时对冯道的恩宠厚遇,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冯道为人刻苦俭约,在随军当书记时,住在草棚中,连床和卧具都不用,睡在草上;发到的俸禄与随从、仆人一起花,与他们吃一样的伙食,毫不在意;将士抢来美女送给他,实在推却不了,就另外找间屋子养着,找到她家长后再送回去。在丧父后辞去翰林学士回到景城故乡时,正逢大饥荒,他倾家财救济乡民,自己却住在茅屋里,还亲自耕田背柴;有人田地荒废又没有能力耕种,他在夜里悄悄地去耕种,主人得知后登门致谢,他却感到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地方;地方官的馈赠也一概不受。

晋少帝即位,加封守太尉,进封为燕国公。一年多,调任南阳,加封中书令。汉高祖嘉奖他,授与太师职。汉隐帝乾佑年间,著《长乐老自叙》说:“我世家宗族,本在始平、长乐两郡,历代名声实迹,全记载在国史家谱中。我先从燕地逃回太原,服事唐庄宗、明宗、闵帝、清泰帝,又服事晋高祖皇帝、少帝。

我的品级从将仕郎做起,转任朝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职位从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再为翰林学士,改任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为弘文馆大学士,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唐明宗皇帝和晋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以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一为长春宫使,又授武胜军节度, 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官位从掌领幽州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正官从行台中书舍人,再任户部侍郎,转任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任司空,两任中书,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给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契丹太傅,又授汉代太师。爵位从开国男爵到开国公、鲁国公,再封为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

史家评论:冯道历任唐、晋、汉、周四朝,三次进中书省, 居相位二十几年, 以持重镇俗作为己任, 不曾以片言只语惊扰诸侯,一生非常清廉节俭。

2.流氓皇帝朱温——《旧五代史·太祖本纪》节选

朱温本来是河南的一个小流氓,成天游手好闲,周围的人很讨厌他。黄巢起义后,朱温觉得这是个机会,加入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武艺高强,逐渐成为起义军中的重要将领。他见黄巢的力量越来越弱,就带领部下投降了朝廷。唐僖宗很高兴,特地赐名全忠,封他为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不久,又封他为宣武节度使,朱温由此变成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帮凶。很快,他借镇压起义军的机会吞并了好几个节度使的地盘,成为唐末最强大的一个藩镇。

当时的皇帝唐昭宗被宦官囚禁在凤翔,朱温觉得这是个控制朝政的好机会,率军以勤王的名义包围了凤翔,将唐昭宗接回长安,从而控制了朝政,顺便把那些作恶多端的宦官全部杀掉了。

不久,朱温逼唐昭宗迁都洛阳,还下令把长安的居民也全部迁走。他把长安的建筑物全部拆毁,把木料扔到渭河里面,顺流直下,一直漂到洛阳。到达洛阳后,朱温先想办法把跟随昭宗的亲王、宦官和陪昭宗玩的少年全部毒死,将皇帝身边的侍从换成自己的人。朱温见昭宗的儿子李裕相貌不凡,有王者气派,他担心李裕即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想办法想害死他。昭宗很清楚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傀儡,他成天都和皇后一起哭泣,时刻担心被杀。朱温派蒋玄晖暗中监视昭宗,昭宗有一次对蒋玄晖说:“李裕是我的爱子,为什么要杀他呀!”说着说着就痛哭起来。朱温知道这情况后觉得应该早点下手除掉昭宗。当时很多节度使都在外面蠢蠢欲动,朱温早就想对付他们了,他怕自己带兵出去的话,昭宗会对他不利,于是决定立个年幼的皇帝,便于自己控制。

一天晚上,唐昭宗正在睡觉,朱友恭受朱温指使,派蒋玄晖带了100人谎称有紧急军情汇报。裴夫人打开门一看外面全是士兵,就大声呵斥他们。一个士兵冲上去一刀将裴夫人杀死,然后到处搜查昭宗。昭仪李渐荣大喊:“你们杀我吧,不要伤害陛下!”昭宗从睡梦中惊醒,披上衣服就跑。一个士兵挥刀向他砍去,李渐荣用身体去挡,结果死于刀下,昭宗也被杀害了。第二天,蒋玄晖对外宣布是裴夫人和李渐荣杀害昭宗,于是立李柷为太子,择日即位。李柷就是唐哀帝,当时才13岁。

朱温得到昭宗被杀的消息后心里非常高兴,但却装出一副很震惊的样子瘫倒在地上,号啕大哭:“这帮混蛋把我出卖了,居然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让我背上这个骂名啊!”回到洛阳后,他一头扑在唐昭宗的棺材上,哭得死去活来。然后他又向哀帝诉说这事和他无关,并请求让他追查凶手。正好朱友恭等人的部下在外面闹事,于是他以朱友恭等人管教下属不严上奏,贬了他们的职,后来干脆让他们自尽。

接下来,朱温又把朝廷当中可能会反对他的大臣全部杀掉。他手下有个谋臣当年考进士没有考上,特别讨厌那些大臣,对朱温说:“这些人平时自称‘清流’,我看还是把他们扔到‘浊流’去最好!”于是朱温在一天晚上把那些大臣召来,全部扔到了黄河里。

朱温觉得差不多可以当皇帝了,不过他还想听听各地节度使的意见,就派人把自己想称帝的意思告诉了各地的节度使。当时只有襄州节度使赵匡凝反对,朱温派人把襄州打了下来,赶走了赵匡凝,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了。

哀帝拼命讨好朱温,还赐给朱温九锡。朱温觉得哀帝这样做是在讽刺他,更加生气了,竟不肯接受。不久朱温诬告蒋玄晖和太后私通,将蒋玄晖杀死,又第二年,朱温的手下罗绍威计划除掉牙军,也就是最后一支效忠于皇帝的军队。朱温发兵援助罗绍威,将牙军将士全部杀死,除去了篡位的最后一个障碍。

一年后,朱温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定国号为梁,灭掉了唐王朝。朱温把儿子们派出去打仗,自己却把儿媳们招进宫里供自己淫乐。最后他的二儿子实在忍受不了禽兽父亲的暴行,发动政变将其杀死。梁朝没过多久也就灭亡了。

史家评论:朱温从一个流氓最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可谓是一个无赖成就霸业的历程。他的滥杀无辜,荒淫无耻也是历史上极为突出的,为历代人所不齿。

3.李存孝下场惨淡——《旧五代史·李存孝传》节选

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少年时在俘囚中被录用为仆人,服务帐中。长大后,善骑马射箭,骁勇冠绝一时,经常率领骑兵充当先锋,未曾失败过。随从武皇援救陈、许二州,驱逐黄巢军队,一直到上源遇难,每次作战无不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