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18685900000005

第5章 生活好习惯 无病一身轻

每个人都想健康,但是要想健康,就要在饮食、运动等方面下功夫,还要注意家中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而这些重要的生活习惯和细节却容易被忽视,所以我要专门强调一下这个问题。

戒烟限酒 利人利己

过量的吸烟喝酒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没好处,而且对周边的人也会产生极坏的影响。其实这些害处大家都知道,但是落实到行动的又有几个呢?因此,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些戒烟限酒的方法,并发出一个提倡:戒烟限酒,还自己及周边人一个安全的环境。

吸烟奖品是心梗.在一个工厂里,几个年轻人打赌,看谁在一小时内烟抽得最多,还得是“大循环”,不是“小循环”。“大循环”就是烟从嘴里进、鼻孔出,“小循环”就是哪进哪出。最后一个小伙子以一小时抽掉一包烟的“佳绩”夺冠,“奖品”却是心肌梗死,终身丧失劳动能力,送到医院急救才捡回一条命。

一个研究生专门研究过烟,发现一个规律,吸烟量多1倍,危害为4倍。如果每日吸,不超过5支烟,危害很有限,超过5支烟,危害就明显增加。吸烟的危害程度与吸烟量的平方成正比,即吸烟量大1倍,危害达4倍,吸烟量增大2倍,危害达9倍。如果一个人每天吸烟花费5元钱,一年就近2000元。许多人一辈子吸烟费加医疗费超过一套中等住房的房价。

知心贴士:烟的危害成分

1 尼古丁。香烟烟雾中极活跃的物质,毒性极大,而且作用迅速。尼古丁是令人产生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之一。

2 焦油。在点燃香烟时产生,其性质与沥青并无多大差别。有分析表明,焦油中约含有上千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是导致癌症的元凶。

3 一氧化碳。吸烟时,烟丝并不能完全燃烧,因此会有较多的一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心血管的血氧供应,促进胆固醇增高。

4 其他有害物质。除了上述有害物质外,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还有苯并芘,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另外烟中的联苯胺、氯乙烯等,对癌细胞的形成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吸烟是公害

1962年,当时全世界还不知道吸烟有害,英国皇家科学院发表了一份报告首先提出:吸烟有害健康。在当时这是很大的震惊。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肯尼迪:“总统先生,您同意英国皇家医学会发表的吸烟有害健康的文章吗?您的医学顾问同意不同意?如果同意的话政府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这个问题很尖锐,肯尼迪当时想了一下说:“现在股市行情低迷,这个问题很敏感,等我一个星期以后回答你。”他回去后立即让卫生总监召集全国最有名望的科学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认真对吸烟问题进行独立的专家研究,以确定吸烟是否有害。

为了表示研究是非常科学、客观、公正、不带任何偏见的,科学家名单由官方科研机构拟完后,需经烟草公司同意方可确认。在全国有威望的150位科学家中,经反复遴选,选出了11位最佳人选。在最后审查中,烟草公司提出组长克里高不合格,因为他2年前曾在一次集会中说过吸烟有害健康,说明他对吸烟已有偏见,必须剔除,最后10位科学家都同意了。经过2年多的独立的、绝密的、不受任何外来干扰的研究,其间资料的传递规格都按军事绝密文件处理。最后的研究结果拟定在权威的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厅宣布。结论终于出来了,但不敢在星期五宣布,因为怕引起股市波动,精心选择在星期六,因为这时股市已关闭。宣布时,全场凝神屏息、鸦雀无声一一“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是导致肺癌、肺气肿、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吸烟缩短寿命。”此后30多年来进行的6万余项科研都同样证明了吸烟有害健康。因此,烟草的危害是确凿无疑的,决非危言耸听。

吸烟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公害,它所造成的健康、生命、经济和社会的损失已是罄竹难书。据各国研究,每1元的烟税收入就有1.2一1.4元的相应损失,如果有2000亿元的烟税收入就意味着2400—2800亿元的损失。单就巨额经济损失而言,尽管让人痛心,但终究是有限的。而吸烟带来的疾病、痛苦、早死、精神折磨、生离死别则不仅无法统计而且真正叫人心碎。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皮托博士指出,中国现有20岁以下人口5亿,按现在的吸烟率,将有2亿人成为烟民,其中5000万人将提前死于吸烟导致的相关疾病,这数字接近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5000万人早病早死,多么触目惊心!

但戒烟又很难,有人说是难于上青天。一项调查表明:吸烟者中,知道吸烟有害者占95%,但愿意戒烟者则为50%。而戒烟成功者仅为5%。其落差之大说明了当今戒烟的难度。1984年我国50万人吸烟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戒烟率仅为3。85%,其结果与上述调查相近。

一位跨国烟草公司总裁说得很坦率:我们生产香烟,但不吸烟,香烟是为穷人、愚昧的人、无知的人生产的。

在我从医40余年中,一位肺癌病人临死前求救的眼光、求生的渴望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一位干部,24岁开始吸烟,已有37年烟龄,越吸越多,一天两包。你说吸烟害人害己,他说吸烟利国利民;你说吸烟导致癌症、肺气肿、冠心病三大害处,他说吸烟有健脑、安神、利于人际交往、夏天防蚊、省装防盗门五大好处。爱人与他讲理,劝说、吵架、打架都一概无效。他最后说,香烟就是我的命,我宁可戒饭也决不戒烟。看来,真是没有办法了。但奇迹出现了,突然间,他1分钟之内就把37年的烟瘾给戒了,什么原因呢?一张CT片上显示他已经是晚期肺癌转移了。手术化疗都没能救他,我的心也像刀扎的一样剧痛,我想,任何人只要看一看他的眼睛,接触一下他临走前求救的眼神,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有理性,爱自己也爱家人的人,就再也不会吸烟了。

因此,戒烟也很容易。悟性高,说戒就戒;悟性低,千说万劝也不戒,但死神一露面,不说也自动一分钟就戒了。

知心贴士:“二手烟’危害更大

“二手烟”的危害比想像的要大,吸烟者吐出来的烟雾中,烟焦油和烟碱的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烟含量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

研究发现,经常在工作场所吸“二手烟”的妇女,其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工作场所没有或很少吸“二手烟”的人。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丈夫吸烟,妻子得肺癌的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1.6—3.4倍。孕妇被动吸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在吸烟家庭中,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多。

风行国际“戒烟法”

吸烟的害处已举世公认,越早戒越好。如果一时戒不掉,可以把每天的吸烟量限制在5支以内,这样吸烟的危险度就会小一些。患心肌梗死的人吸烟量更要减少,干脆不吸最好。

在国际上风行的“五日戒烟法”,经我国引进后试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1959年提出至今,各国已有2000余万人用此法戒烟,平均戒烟率达37.4%。

“五日戒烟法”的学习过程有三个阶段:

1.生理准备

教授腹式呼吸,指导有氧体育运动和放松学习;回避所有能影响戒烟决心的药物与习惯;调整食物结构,增加饮水量,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2.学习准备

思考吸烟利弊,权衡得失,掌握自我意识的控制能力,摸索一套没有香烟的健康生活模式,选择一个明确的日子突然彻底戒烟。实践证明,这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可取的方法。要充分了解,戒烟中出现的症状是戒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难,是你身体建立新的平衡信号。回吸只是发展中的一个曲折,而不是最终结果;对某些回吸信号采取积极措施,就可以保持戒烟成果。

3。社会准备

找对策回避烟友和吸烟环境;学着抵御烟草的诱惑;与不吸烟者交朋友;从朋友和家人处获得帮助,接受监督;经常发现戒烟在生活中的各种益处。

通过“五日戒烟法”,吸烟者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身心各方面的变化,最大益处莫过于重新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以及对生活和自身的控制。

酒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日饮少量酒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适量饮酒能缓解紧张,改善情绪和睡眠,有助于人际交往。

但是,饮酒少量可以,多量不行,以每日不超过5毫升酒精为限。少量酒,按国外的标准是30毫升酒精,按我国标准为15毫升酒精。这样,葡萄酒、绍兴酒是在100毫升以内,60度白酒就是25毫升,如果啤酒就是300毫升。

酒是一把“双刃剑”。少量的酒是健康的朋友,多量的酒是罪魁祸首。

酒喝多了以后很危险。据国外研究报道,40%的交通事故死亡者、50%的监狱罪犯、25%的重病人都是和酗酒有关的。酗酒还可引起肝硬化、酒精性心脏病、酒精性精神病、脑卒中、肿瘤、帕金森氏综合征,以及其他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道德的沦丧。

有的人酗酒后通宵搓麻将打牌,大喜大悲,大吃大喝,触犯了“饱餐、酗酒、激动、死亡”三联征,当天激动,当天死亡。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统计表明:少量饮酒者比不饮者预期寿命长1岁,而酗酒者折寿6岁。

其实,酒精是一种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约1/4由胃黏膜直接吸收,其余经小肠上部黏膜于2小时内全部进入血中,在空腹及低浓度时吸收加快。酒后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一般当饮酒后体内酒精量达20毫升~40毫升时,可感到轻松愉快,语言增多,有时则表现出粗鲁无礼、感情用事、时悲时喜、时怒时愠;当进人体内酒精量达50毫升一100毫升时,则可出现语无伦次、神情恍惚。一位学者曾形象地描述酒后失态:最初,饮酒者像孔雀一样,炫耀吹嘘自己;其次像狮子一样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再次变得跟猴子一样,戏谑作弄,喜怒无常;末了,步态蹒跚,东倒西歪;最后像蠢猪般倒下,呼呼昏睡,鼾声大作。

饮酒过量还可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和阿一斯综合征。有一个男人,50岁,在宴会上与朋友饮白酒3瓶,3小时后突感胸骨后压迫、憋闷不适,到医院急诊室已不省人事。这就是发生了阿一斯综合征。抢救过来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改变。在酒精中毒死亡者尸检中,可以见到肺部、心肌、胰腺、胃黏膜有多处出血点,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切面脑实质有散在性出血。

触目惊心说酒害

只要想一想监狱里罪犯的50%、交通事故的40%和医院重病人的25%都与酗酒有关,而这意味着数以千万计的人,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和无数痛苦悔恨都与酗酒有关,就会使人不寒而栗,更不用说许多蜚声中外的名人精英因急性心肌梗死、肝硬化、肝癌而邃然离世,那么酗酒意味着什么就更使人痛心了。

我有一位美国医生朋友,其父是里根总统高级幕僚,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不久,一次周末欢宴,年轻气盛,酒后驾车,在高速路上,汽车冲出护栏100余米,粉身碎骨,令人痛彻肺腑,刻骨铭心。

酒精很容易吸收,空腹时在胃内可迅速直接吸收20%,数分钟内使人酒醉,如胃内有食物,尤其是淀粉类食物可明显延缓吸收,避免醉酒。酒精吸收后由肝细胞中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依次分解,由于酶的活性差异,故酒量也因人而异。但差异不会很大,不像某些毒品差异达数十倍之多,因而酒喝过多就一定会醉。不久前俄罗斯一次饮酒比赛。冠军喝了1.5公升伏特加,回家后20分钟死亡,其余5名获奖者也全都送入医院抢救,饮酒比赛组织者以“谋杀罪”被告上法庭。

饮酒后,随着血中酒精浓度上升,神经精神系统产生不同反应,有位学者精辟地描述:起初时,当血中酒精浓度为20mg%时饮者心情好、精神爽,有欢快感,是饮酒后的最佳状态;当血中酒精浓度为40mg%时,饮者表现如孔雀,愉快而健谈,思维敏捷,乐而忘忧,好展示炫耀自己;当浓度为80mg%时,表现如狮子,精神亢奋,自高自大,语言傲慢,科长说成处长,刚愎自用,略有微醉(按交通法规定,50mg%即为酒后驾车,100mg%为醉酒驾车,北京80mg%即为醉酒驾车);当浓度为120mg%时,表现如猴子,自控力减弱,行为失当,作弄戏谑,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是酒后误事期;当浓度在160mg%一200mg%以上时,表现如蠢猪,思维紊乱,步履蹒跚,反应迟钝,语无伦次,有的开始朦胧困倦,渐入昏睡。酒精浓度再高,可导致昏迷,深度麻醉,直至死亡。戴安娜王妃车祸时,其司机血中酒精浓度已超过第四个阶段,属醉酒驾车。某影星车祸死亡之时,血中酒精浓度为205mg%。

交流解忧胜于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的千古名句,读来让人荡气回肠。但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何以解忧,应当是“唯有交流”。

怎么交流?用语言,用心灵交流。

与谁交流呢?与人交流,友人,亲人,爱人;与书交流,小说,历史,励志书;与自然交流,阳光,空气,水,名山大川,名胜古迹。

实践证明,对酒当歌,以杜康浇愁只能是愁上添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与人的心灵交流,所有的忧愁烦恼,抑郁苦闷都能在春风化雨般的心灵抚慰,涓涓流水般的心灵滋养中化解。尤其是夫妻间的话聊、牵手和爱窝,其神奇力量是世上任何美酒佳酿、名珠宝玉所无法比拟的。

书是知识的源泉,进步的阶梯,智慧的钥匙。有书做朋友,你就是最幸福的人了,“读书静坐,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回归母亲的怀抱,接受阳光、空气、水的洗礼,看看神奇的造化,秀美的山川,你的心灵会净化,人格会升华,会有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念天地之悠悠”“感吾生之须臾”,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生活细节 不能马虎

细节决定健康。在我们的生活起居中,有很多细节被疏忽了,比如清晨起床时、上卫生间时、沐浴时、养宠物时等等,所以我要把这些内容单列出来,供大家分享,并从中受用。

早睡早起才从容

大家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一个人只要每天睡眠7~8小时,早起10一20分钟不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相反,人贪睡10分钟甚至5分钟,常常因为时间不足,增加应激反应,对人的血压、胆固醇水平都非常不利。

最好是吃完早餐30分钟后再出门上班。但中国人上班时间大多在八九点钟,加上离家很远,很难做到这点。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乘车拥挤,堵车严重,时间就更紧了。自己开车呢,上班高峰时间堵车严重,叫人急躁,精神紧张。这些情况都增强了应激反应,使人血压升高。一旦迟到,应激反应会更强,血压升高更明显。

所以,上班应尽量做到从容不迫,留出充足的路途时间。

清晨不适要重视

不少人早上起来,有时觉得很难受,却没把它当回事。这样的例子在临床很多,这些病人在疾病爆发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比如有一个病人,早上起来感觉有点难受,他以为挺一挺就会过去,于是就开车上路了。开了将近半个小时,感觉更难受了,胸闷,浑身出冷汗,没劲。他把车靠到路边,躺在后座休息了15分钟,觉得身体还是不舒服,憋得慌,就勉强把车开回家。到家以后发现还是不行,冷汗出来了,胸疼得很厉害,这才想起上医院。结果开车到了医院,就心脏骤停猝死,立刻进行抢救。事后他才知道,自己得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严重。现在他一谈起这个病,还感到有点后怕。他说以前感觉胸闷、胸痛,平时也没怎么注意,以为自己身体素质挺好,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其实像他这种情况的人并不在少数。有人只是偶然觉得活动后或饱餐后胸部闷痛不适,出气有点费劲,但几分钟就过去了;有人一开始认为是胃的毛病,分不清哪是哪,具体位置都说不清楚;有人觉得自己身体壮,难受、胸闷不算回事,有点小毛病一扛就过去了,殊不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酿成了大祸。

清晨的不适感值得重视。晚上睡了一宿,清晨毛细血管都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一活动就会有很多不适应,感到腰疼、腿疼,只要慢慢活动开了就好了。中年人尤其是男性要注意早上这段时间有没有胸闷胸痛、感觉难受,是不是一休息就好。但不论休息后是否好转,最好都要上医院去检查一下。

记住每日八杯水

我们现在很多病,尤其是老年人的病,如果水喝得少,尤其是夏天一到,血液浓缩,得脑血栓、肾结石、胆结石、冠心病的人也多。所以,一天8杯水,保持工500毫升尿液,对补充血容量、防止脑血栓非常有好处。有人说,我没有量杯,也不知道1500毫升有多少。那也没关系,你注意看,早上第一次小便,如果量很少,颜色很黄,你就有问题了。早上第一次小便如果清凉,尿量大,你体内的水分是够的。

人在夜里是最缺水分的。老年人晚上如果起夜,千万要喝一杯水。

不良情绪有危险

人的心情跟耗氧量也是直接相关的。比如一个人在安静的时候,什么也不想、不动,耗氧量假设是1,那么他一吃饭、走路,耗氧量就二三倍地增加。在心情平静的情况下,耗氧量还可以,但如果在焦躁的情况下,即使什么事都不干,只是着急、紧张,人体代谢立刻就旺盛了,同时耗氧量就会很快上升。上升到什么程度呢?假如现在体温是36.5℃,着急一会儿就是37。5℃,再一着急能到38℃以上。因此,早上起来本来就兴奋,再加上一着急,更容易犯病。

临床经验表明,很多心脏病病人早上起来时还是好好的,一出门走路马上心绞痛发作,尤其是在冬天的清晨,刚才还好好的,一下楼马上就犯病,这其中就常有心情运动和寒冷的综合影响。

人们常说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着。有些人,晚上睡不着,好不容易熬到早上睡着了,这时候又要起来了,心情很烦躁。如果是女人,她还得想我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更加漂亮,男人还得想要送孩子上学,开车走哪条路线好一些,所以容易感到很焦躁。这样有些人起床很快,起来就走,早饭也来不及吃,于是心跳加快了,血压升高了,加重了心脏的负担。早上一旦出现紧张、焦躁这些不良情绪,就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谨记三个“半分钟”

三个“半分钟”是指: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而是要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再将两条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走动。

这三个“半分钟”,不花一分钱,却可以救很多人!很多人白天好好的,过了一夜却听说死了。嗯,昨天我还见到他,怎么就死了呢?原因是他昨夜里起夜,突然一起床,动作太快,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缺血眩晕摔倒,颅骨摔碎了。

那么科学家怎么提出这三个“半分钟”呢?因为我们在通过心电图监测时,发现好多人白天心电图正常,突然晚上老是心肌缺血,提前收缩,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突然起床用力,动作过快,一下子血压低了,造成脑缺血心脏停了。

现在我们如果掌握这三个“半分钟”,不花一分钱,脑缺血没有了,心脏可以很安全,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猝死,不必要的心肌梗死,不必要的脑卒中。

有一次我讲完课,有位老干部大哭,我问:“您哭什么呢?”他哭得更伤心了,说:“唉,我就是两年前夜里上厕所,起得快了一点儿,猛了一点儿,头晕,结果呢,第二天半身不遂了,整整在床上躺了8个月,长起褥疮来,儿子都不孝顺了。我要是早听您这堂课就不至于半身不遂了,早知道三个‘半分钟’,我哪至于受8个月的罪啊!”

有病不能自己看

我说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但能不能说医生没有用了,自己可以给自己看病呢?这是一个误区。

确实,去医院看病比较麻烦,尤其是像感冒这样的小病,经常要花大半天的时间,而且跑上两三趟还不一定能看好。一趟下来,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但是,说“自己是最好的医生”,并不意味着有了病就不用去医院,全由自己来解决。特别是当自己采取了一些措施仍不见效时,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但即使在专家指导下,也需要自己细心理解病情和医嘱,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照顾自己的健康,首先在自己,但是自我保健不是避开医生,而是告诉人们,在什么时候应该去找医生,在求医时如何更恰当地向医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无病的时候,如何掌握自己的健康状态,做自己最好的医生。

轻松排毒一身轻

当前,亚健康人群与日俱增,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常被忽略,那就是便秘。实验证明,在动物直肠、结肠内塞满纱布,动物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烦躁不安的现象。取出纱布,情况立即好转。其实,这和人的便秘相似。肠道天天通,一身都轻松。体内毒素不排,健康从何而来?便秘的人患直肠癌、结肠癌、乳腺癌明显增多。这三种癌症在美国发病率比非洲高出4—6倍,这与美国人食物纤维少、运动少而造成的便秘有关。便秘时排便用力或屏气,也是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重要诱因。临床上,猝死于厕所时有所见,便秘患者切忌长期坐厕读书,更不能超过半小时以上,不然,会造成恶性循环,形成习惯性便秘。

解决便秘排除体内毒素的办法有多种,有的中药材很利于排毒,此外,还可用清凉油、万金油在腹腔部脐周顺时针按摩,面积由小至大,力量由轻至重,约10~15分钟,使手心、腹部皮肤发热发红,此时腹内肠道处会因神经反射而加强蠕动,效果非常好。这种方法也是保健按摩操“八段锦”的一部分。当年苏东坡试之曾赞不绝口,谓:“初数日,不甚觉,百十日后功效不可量。”

减肥不能影响健康

为了减肥,女人们费尽心思,受尽折磨,吃药减肥、吸脂减肥、溶脂减肥、SPA瘦身、塑形减肥……经历了“高科技”和新方法一轮又一轮的“轰炸”,可到头来,体重没减下多少,皮肤却衰老了不少,肌肤干燥发黄,眼圈发青,身体也变得虚弱了。吃药虽然管点儿用,但“是药三分毒”。不能老吃,一停就反弹。结果越减越肥,陷入了减肥的怪圈。

减肥不能影响健康,要不人是瘦了,身体也垮了,有什么用呢?我们提倡健康地减肥,就是要合理膳食,少吃多餐。一般的原则是: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早餐不能不吃,经常不吃早餐,血糖就会降低。得了低血糖就影响人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影响健康,影响工作。晚餐不可多吃,晚上多吃,运动少,体内大量热量排不出去,就会堆积脂肪,身体发胖。少吃多餐可以控制饮食,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预防糖尿病,降血脂。

饲养宠物有禁忌

有孕妇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孕妇也不要与宠物有亲密接触。猫、狗身上通常有较多的潜伏细菌,可通过猫、狗的粪便、皮毛传染给孕妇,易致畸胎、死胎、早产或流产等。

老人和孩子体质较弱,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不宜让这类人群和宠物亲密接触。

皮肤病患者、敏感性皮肤者、哮喘病人、有伤口感染者等特殊体质的人接触宠物身上的某些寄生虫、病毒、细菌后会加重原有疾病。

此外,养宠物的家庭,要想避免宠物传染病,关键要做好清洁和预防。

(1)定期为宠物做检查、定期免疫,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杜绝传染源;

(2)不要让动物舔人的伤口;

(3)禁止动物乱排泄,及时处理动物的排泄物,接触宠物后及时洗手;

(4)定期给宠物的生活环境消毒;

(5)如果家里养有宠物狗,成年狗每年春、秋两季要定期打疫苗。新生狗崽40天后开始打疫苗,打满3针后,跟成年狗一样按季度打疫苗;

(6)饲养宠物的家庭一定要给宠物单独的生活空间,最好和生活的环境相对隔离,注意宠物自身卫生和人畜共处环境的卫生和消毒。

警惕“卫生间事件”

寒冷季节里,卫生间的取暖往往被忽视,发生脑卒中的人也增多。

1.屏气用力危险大

很多中老年朋友大便时一使劲,心脑血管就硬化,造成生命危险。

人在排便时屏住呼吸用力,血压急剧波动,可能使血压急剧上升。强烈屏气,会使心脑血管事件增加,甚至让人猝死在厕所里。老年人常大便干燥,这时千万不可过度用力屏气。有位老人,身上正带着动态心电图记录仪,猝死在厕所后医生解读心动图时发现,他人厕所时心律整齐,72次/分。在他第一次屏气时,心率降到42次/分。当时他感到头晕,就放松屏气,马上心率又恢复到70次/分。当他再度屏气,心率又降至40次/分,很快就变成30次/分的室性自搏,随后就心脏停搏猝死。

老年人猝死厕所并不少见,便秘者一定要小心。大家知道,梅兰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心肌梗死第八天,大便后猝死,死在北京阜外医院。有位领导同志,心肌梗死,也是第八天大便后猝死在医院的洗手间。

2.憋尿血压猛上升

有个动物实验,从尿道向动物的膀胱中注入生理盐水,使膀胱充盈,膀胱壁处于紧张状态,同时监测动物的血压,结果血压迅速上升。这是因为膀胱壁张力增高后,膀胱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

排尿时产生的意识丧失,大都是排尿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所致。这种现象几乎都发生在男性身上,女性几乎没有。因为女性排尿都是下蹲姿势,而且女性膀胱壁对张力增加的反应不像男性那么敏感。

排尿时血压波动多数发生在夜间。因为人在夜间一般都要把尿憋到最大限度,容易引起膀胱反射。特别到了冬季,天寒地冻,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起来排尿,结果就使卫生间事件增多。

3.小心应对低血压

排便时不要着急,要集中精力,精神放松,慢慢地进行,老年人应预防便秘,一旦便秘要及时治疗。要尽可能地做到卫生间的保暖或在卧室使用尿壶来回避寒冷的卫生间。

一些男性或者身体状况不佳,或者因为药物副作用,排尿时常出现应激性反应低血压,在排尿时或排尿后头晕、意识减弱、意识丧失,甚至摔倒,症状与轻度脑卒中或心跳过缓引起脑供血不足相似。因为排尿性低血压的摔倒多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当事人一般难免会受伤,一些老年人甚至出现骨折、脑外伤出血,因此本人及家属都要注意预防,上厕所时尽量有人陪同,或当事人小便时能够保持清醒。

为了减少夜间的尿量,晚餐过后,特别是睡前1小时之内,要减少饮水量。另外,务必保持卧室的温暖。卧室过于寒冷,或卧具不合适,被子小或薄,褥子太薄,都会使人越睡越冷。人受到冷的刺激后,脑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所以睡觉时环境温暖也是预防卫生间事件的一个手段。

另外,可以安装坐式便器,增加扶手,让行动不便的人使田尿壶。

若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引起排尿性低血压,应立即请大夫更换药物。

浴室里面防危险

浴室也是容易发生病情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注意。

1.不当的沐浴方式可能引发高血压

日本曾经有过高血压患者死于沐浴的报道,但欧美国家却几乎没有。高血压患者沐浴是不是真有危险呢?其实沐浴本身并没有危险。危险主要来自一些不适当的沐浴方式。譬如浴缸的式样和大小、浴室的温度和水的温度,都会对血压波动产生影响。

如果浴缸小而深(浴缸长度小于1米),水对心脏的压力就大,血压就会上升。浴室的温度与居室的温度相同或接近时,人来回走动就不会觉得寒冷,血压就平稳。中国人绝大多数是使用淋浴,浴缸的问题较少遇到,但浴室温度普遍偏低,而且与居室的温度相差较大,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2.洗澡水温度要适中

洗澡水的温度多少才合适呢?一般认为42℃以下都是可以的,超过42℃后,易患脑溢血,因为人的皮肤受到刺激,血压升高。专门研究表明,水温超过42℃,会使体内凝血功能下降,引起出血现象。当走出浴室遇到寒冷的刺激,血管收缩,引起血压上升,血压波动引发并发症的几率也增多。

冬季和夏季浴室的温度应该有些不同。冬季寒冷,浴室温度要维持在20℃左右,这样进入浴室才不会觉得寒冷。水的温度应该不烫也不冷,在37℃一38℃就可以,最合适的温度在39℃一40℃。夏季的气温高,浴室的温度多在25T以上,如果水的温度过高,可使人出现脱水现象。最合适的水温与体温接近,在36℃一38℃。还要注意浴室的通风,防止疾病的发生。

四点注意现在做起

对中老年人来说,有四点要注意,很简单,很容易做。要想“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就从现在做起。

1.定时起居作息

生活应有规律,按时起床、学习和就寝,要按照自然生物钟的节律作息和活动,这样有利于健康及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2.适应自然变化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体应适应这些变化。如衣着方面,应根据不同季节及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可以种些花草树木,既修身养性,又美化环境。

3.注意清洁卫生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句老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又说要勤于沐浴.。这就是教育人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戒除不良习惯

高血压病人应戒烟,避免酗酒及暴饮暴食等。

休闲节假日 放松不放纵

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大,没有假期,还经常加班,好不容易盼到个休闲放松的假期,还是和朋友吃吃喝喝、通宵打牌,结果反而更糟。因此,我要告诉大家,趁着假期,好好放松自己,不要放纵得不管不顾。

切莫打乱生物钟

节假日像是旅途中的驿站,又像是春天里的花雨。在这天天忙碌的日子里,人人都期盼着节日。但现在,在浮躁心态和阳亢心理的影响下,一些人过节变成了过累,得了“节日病”;而放松又演变成了放纵,易放难收;节后疲惫不堪,得了“节后综合征”,与节日的初衷大相径庭。

人体是一架极其复杂、极其精密,又具有全自动调整功能的“仪器”,其实它比世上最复杂的仪器还要复杂上千万倍。一架波音747洲际客机由600万个零件组成,但比起人体的1个细胞就有10万个基因、30亿碱基对来说就差远了,而人的1毫升血就有50亿个红细胞,成年人约有5000毫升血,每一天有2000亿个红细胞死亡,又有2000亿个红细胞新生,还有更复杂的高级神经,植物神经,内分泌,代谢……而这还要与外界的气候、活动、摄食等相协调,每一秒钟我们的神经末梢要释放出100万次以上的信息指令……

对这么一个几乎无法想像的复杂的人体王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千百倍地珍惜它、爱护它、关心它,因为它的功能紊乱会造成失眠、乏力、头晕、头痛、疲劳、胸闷、消化不良、周身疼痛、血压升高等100多种症状,如果用药物来干预这些症状,结果常常是“按下葫芦起了瓢”,顾此失彼,或者更糟的是越治越重。那么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25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只是帮助本能的。”对病人的本能和器官,他特别强调说:“不要伤害它。”

总之一句话,对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人体生物钟,我们只能尊重它,顺应它,帮助它,而千万不要去伤害它。这是养生医学的最高原则。

生物钟节律主要决定于太阳的活动,也就是春夏秋冬和日出日落。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人的“三八制”,工作、生活、睡眠各8小时,就是最基本的生物钟。与世隔绝的洞穴生物钟研究表明,人体生物钟是自然睡眠8小时。临床研究表明,8小时睡眠者寿命最长,每少睡1小时,死亡率增长9%。一些人恣情夜生活,昼夜颠倒,是违反生物钟,必将自取其咎。

从猿到人已有600万年的历史,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基因和黑猩猩相比有99.2%是相同的。因此,今天的人类对大自然应该有一种虔诚的敬畏之心和真诚的依恋之情,只有敬畏自然,才能善待自己;只有亲近自然,才能远离疾病;违背生物钟,健康如逆水行舟,顺应生物钟,才能一生平安。

麻将娱乐别较劲

梁启超曾说,唯有打麻将可使人忘掉读书,也唯有读书可使人忘掉打麻将。麻将的厉害可见一斑。在麻将桌前人同样能分成几种:

第一种人吹胡子瞪眼睛。嫌别人出牌慢,嫌别人技术不好,不按牌理出牌。输急了就骂人,不认账,耍赖。

第二种人六亲不认。牌桌上不讲年龄,不讲辈分,眼中只有“麻理”,就是父母兄妹、大人小孩在一起玩儿,也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第三种人鞠躬尽瘁。他们打牌时精神高度紧张,专心看着别家,死命盯住下家,谁也别想占他半点便宜。

第四种人不赢不行。只要他一赢,马上就说不打了。一输就眼红心急,谁也不能走,咸鱼不翻身就绝不罢休。

第五种人是聪明人。自己的技术不错,常常能够难得糊涂,装傻放水让父母赢,哄他们开心。这种人心里很明白,知道打麻将就是大家坐在一起乐一乐。

适度地打点麻将,可以活动大脑,沟通情感,不过要注意劳逸结合,遵守一些健康准则。

首先,别长时间呆在麻将桌上,防止过度劳累。最好每玩上一两圈,就有意识地站起来活动,喝喝水,上上厕所,转移一下注意力。注意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结合,还可以穿插着安排户外活动。

其次,要保持平和心态。玩就是玩,玩是为了放松心情,增强亲友之间的感情沟通,而不是争一时输赢。因此,玩儿的时候千万不要太认真较劲,避免激动和过度兴奋,更不要生气、争吵、恼怒。

最后,别忘记原有疾病的治疗。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即使症状不明显,也不能掉以轻心,节日期间不可间断治疗。

缺什么也别缺觉

剥夺睡眠就是剥夺健康,增加体重就是增加危险。过节时,人们吃喝,烟酒,聚会,搓麻,追求刺激,放纵欲望,通宵达旦,乐此不疲,首先侵占的是生命的基础一一睡眠。人只有在睡眠时,机体的细胞才能进行结构修复和能量储存,以恢复正常功能。失去了睡眠,就是失去了健康,细胞就亚健康,人体就亚健康。没有一个睡眠不足的人会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儿童缺乏睡眠会使夜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乏睡眠还与人的糖尿病、心脏病高发有关。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进行一项动物实验:用电刺激使年幼狲猴夜间难以入睡,它会产生烦躁、脱毛、消化不良、神经官能症等症状,这只小猴子在4岁时就猝死,尸检证明为急性心肌梗死。英国《泰晤士报》有文章说,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儿童学业,睡眠充足的学童中约有4/5的学业成绩为A和B,而睡眠较少的学生获得较低分数的可能性较大。国家卫生研究院全国睡眠失调研究中心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应睡9个小时。学龄前儿童需睡10—12小时,成人应睡8小时。在英国几乎2乃的儿童睡眠不足,这使他们变得多动和烦躁,而且常在课堂上打盹。

成人缺觉危害更大,整夜娱乐,乐极生悲,实际上就是透支健康,提前死亡。去年,一位24岁的韩国男子连续上网80小时,突然死于肺栓塞。缺觉可以造成人体数十种症状和痛苦,诱发许多严重疾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估计,美国每年有10万余次交通事故与司机睡眠不足有关,其危害不亚于酒后开车。

多什么也别多吃

从公共卫生学的观点看,缺觉的另一大危害是使人多食,多食使人体重增加,形成苹果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进一步使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美国一个大学教授发现,健康的年轻男子在连续两天熬夜后(每晚睡4小时),他们血中的瘦素水平下降18%,而胃饥饿素水平上升28%,结果是食欲大增,进食增多。睡眠越少,身体越胖;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因此,过节一定别过累,别过食,身体放松但行为别放纵,不要让醉酒、冠心病、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破坏了节日的祥和。古人有言:“起居有时,饮食有节,作息有序,适者有寿。”

养生顺天时 增强免疫力

现代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健康。怎样才能拥有健康呢?首先我们应该养成一种保健的意识。而科学保健则要顺应四季天时,区别对待,才能有效影响我们的健康。

仲夏保健最重要

仲夏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观点,这自然是一个容易患病的时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数九隆冬和仲夏酷暑,这在医学气象学中“气象综合征”中是常见现象。

仲夏时,心血管病人,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人有三高,即:中暑发病高,脑卒中发病高,冠心病事件发病高。

正常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天冷时通过肌肉张力增加使产热增多,体表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天热时,通过出汗蒸发散热,又通过心跳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使体表血液循环加快,辐射散热增多,因此不论外界温度怎样变化,人体体温是恒定的,当然还需要配合衣帽的增减。

老人,尤其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由于体温中枢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心脏功能、肌肉张力、毛细血管及汗腺功能的调节减慢,在外界温度变化过大过快时,难以及时调整到位,故当外界气温高热或过高热时,体温随之升高,很易发生中暑。在高温伴高湿情况下即天气闷热时,由于空气湿度大,汗液的蒸发散热作用受限,体温升高更快,不仅人体感觉胸闷不适而且更容易发生中暑。这种中暑的预防主要在于减少外出,减少体力活动和调控好室内的小气候。

热天出汗多,一身微汗失水可达300毫升~500毫升,一身中汗可达1000毫升以上,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或淡盐水(盐浓度O.3%),会导致血液浓缩,血黏度上升,并可使血压稍稍下降。据对5888名65岁以上老人的研究,餐后1~2小时,收缩压平均下降3。8%,舒张压平均下降2.3%,这种情况在饱餐后尤为明显。血压下降和血黏度上升是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重要诱因,因而老人充足饮水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极为重要。晨起一杯水,睡前一杯水应作为保健常规,特别要注意清晨醒来时的第一次尿色,如淡黄清亮表示体内水分充足,如量少深黄表示体内水分不足,应及时补充。

每天8小时睡眠是老人健康的又一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每减少1小时睡眠,死亡率约增加9%。据欧洲一些国家研究,老人中午午睡半小时左右能使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30%,这与午睡使人体白天的血压曲线出现一个低谷,使心脏得到保护有关。当然老人起床时一定要牢记“三个半分钟”,在夏天由于人体血压普遍偏低,更要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饮食的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少量多餐,生活规律等也很重要。

酷暑季节人们心情容易烦躁,更需注意保持好心情,即好心加好情,好心是爱心、善心、真心;好情是友情、亲情、爱情。有了好心情,会感到阳光更明媚,天空更湛蓝,什么病都少,一切更美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人生都是好季节”,好心情胜过保健品。夏日防暑降温时,可用冷饮,但切忌豪饮冰啤、冰水,这是常被忽略的急性心肌梗死诱因。因为食道位于心脏后壁,胃底位于心脏下壁,豪饮大量冰水可诱使心脏表面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曾见有一些年轻人一时高兴,豪饮冰啤突发急性心梗而遗憾终生。

仲夏保健好,冬至发病少。

秋风红叶话秋补

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表明气候、物候、人体生理的变化规律,用以指导农事生产和养生保健,至今仍有重要实用意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成就之一。

秋季六个节气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表示气候由热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期,位置也从处于太阳黄经的135度逐渐转至225度,气温也由“立秋”时秋高气爽转至“霜降”时最低气温O℃左右的“露凝结为霜而下降”。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秋季及初冬,气候特点是:光照减少,日短夜长,仅9月份,光照就减少75分钟;气温下降,温差增大,北京地区日夜温差达11℃~15℃;空气干燥,湿度偏低,湿度仅30%左右。自然的变化使人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万物凋零,秋风肃杀,让人徒生悲凉、抑郁之感;气温下降,四肢尤其足部远端毛细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血压升高,血黏度增高,代谢增高,心脏耗氧增多,易促发心脑血管疾病;气温下降及空气干燥会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细小支气管阻力增加,黏膜纤毛运动减少,使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增多;同时腹部及背部受寒也会诱使胃炎、溃疡发作。总之,人体机能发生全面相应变化: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黏增高,代谢加快,产能增多。机体需要补充更多食物和能量,以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在动物界,动物贮存食物,进食增多,体毛变细变密,长秋膘,都是为了过冬做准备。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告诉人们,一叶知秋,要早做准备,及早“养阴”。

营养补充免疫力

人体在外界气温21℃一23℃时,感觉最舒适,四肢温暖。秋冬气温下降后,为维持体温,一面使四肢小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一面增高体内代谢率,增加产热,因此需要更多食物和热量供给。

多吃什么呢?米面、肉蛋,还是蔬果?生理学研究表明,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热动力效应”,即摄入蛋白质后,有30%一40%的热量要消耗放出,而糖类为4%一5%,脂肪为5%一6%。简单说来,就是吃肉后,身体会觉得暖和,不怕冷,尤其在餐后的3—4小时及10小时左右最明显。同时,吃肉会使酪氨酸转化成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人觉得精神、兴奋、有气力。当然,秋补的营养应当是营养素全面均衡才能提高体质、体能及免疫力。我国神舟六号飞船航天员的食谱中每天有3次牛奶,早晚为牛奶,中午是酸奶(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状态,帮助消化,又不因晚间饮用而伤害牙齿),是十分科学合理的。

知心贴士:秋季进补萝卜羊肉汤

[原料]羊腿肉1000克,白萝卜500克,胡萝卜100克,干橘皮适量,生姜、植物油、细盐、黄酒适量。

[做法]羊肉、萝卜洗净切块。用旺火烧热油后,先放生姜片炝锅,即倒入羊肉,翻炒5分钟,加黄酒适量,至炒出香味,加入半碗冷水,烧沸10分钟,盛起。将羊肉、胡萝卜、橘皮倒入大砂锅內,加冷水浸没,用中火烧开后,加黄酒细盐适量,改小火炖30分钟,倒入白萝卜,至羊肉酥烂,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胃,温肺气,化寒痰,补元阳,御风寒。

“秋冻”提高耐寒力

同样的寒冷天气,人体的反应大不一样。有人严冬冬泳,精神振奋,面色红润,有人稍一吹风,感冒肺炎。爱斯基摩人在皑皑白雪中,以冰块筑屋,其乐融融,而前几年一次寒流袭击南亚、印巴等国,气温降至零上5℃时,竟有许多人被冻死。其原因是人体的耐寒力不同。

耐寒力分“冷适应”与“冷习服”。前者约需2—4周时间,后者需几代人。“春捂秋冻”即是聪明的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冷适应。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提倡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在晚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时,不忙添衣,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从现代医学讲,就是通过“冷适应”使机体从大脑皮层到交感、副交感神经,代谢内分泌系统充分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和谐运行,不仅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且免疫力增强,代偿力增强。具体来说,冷空气使鼻、咽、口腔黏膜毛细血管收缩,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细菌病毒,但冷适应后,这种应激反应减弱或不明显。一旦真正着凉,也可用热水泡手、脚、面部,吃热汤面或中药,使鼻咽部无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改善来保护。保持口腔清洁是防止秋冬上呼吸道感染一大关键。

研究表明,白天很少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因为进食饮水及每天1500毫升的唾液使咽部细菌无法繁殖,但夜间8小时睡眠正是细菌繁殖的大好时机,所以睡前彻底清洁口腔,给残留细菌一次“打击”,在此后6小时内细菌不会繁殖。6小时后,人又清醒了。对儿童的研究表明,简简单单的睡前彻底刷牙可使儿童咽炎、扁桃腺炎减少70%一80%之多,在广东及海南,心血管病防治区儿童风湿热、风心病一级预防研究中,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

归根到底,不论秋补冬补,最关键是心补。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有阳光的抚慰,有自然的熏陶,会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有了阳光的心态,就有阳光的表情、阳光的世界和阳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