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18685500000023

第23章 《耕耘》

~1995 爱尔兰~

Between forefinger and thumb quietly lying pen, like holding a refined gun. A soup and came out of the window, when into the sand, my father, in cultivating.

食指与拇指之间静静地躺着短粗的钢笔,像握着一把雅致的枪。窗外传来一声脆响,当铲子插入沙土时,我的老父,在耕耘。

【获奖理由】

植根于爱尔兰的土地,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代历史的奇迹。

【名人小记】

谢默斯·希尼(1939—2013)

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是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瑞典学院评价他的诗“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

1939年4月13日希尼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希尼自小接受正规的英国教育,后又在贝尔法斯特的女王大学深造,1961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文系,并获得“英文优等生”的荣誉称号。后担任教师和大学讲师,

1966年,发表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诗集中用了很多的笔墨描绘他在爱尔兰的乡下的童年生活。1969年,第二本诗集《通向黑暗之门》则“标志着诗人开始向爱尔兰民族历史黑暗的土壤深处开掘。”1975年的诗集《北方》奠定了他不可动摇的文学地位。此后希尼发表的重要诗集还有《野外作业》(1979)、《苦路岛》(1984)、《山楂灯》(1987)、《幻觉》(1991)及《诗选》(1980)等。

1979年他曾在哈佛大学执教半年,1989至1994年期间,他还兼任牛津大学的诗歌教授。身为天主教徒的希尼也十分关注北爱尔兰的暴力,希尼不仅是单纯的诗人,也是一位诗学专家和文学批评家。他注重诗歌与诗人的社会作用,“诗,毕竟是雅致、忧思和微不足道的,但在某种意义上,却是无限的——哪怕仅有小小的亮度,也有片刻止住了混乱”。而作为一名诗人,则担负着呵护和弘扬世上美好的东西的责任,“尤其是在善与美行将受到恣意蹂躏的年代。”

对于故乡的眷念和热爱是众多艺术家共通的特质,希尼的诗歌散发着童年时期爱尔兰乡下泥土的芳香,让心灵回归了土壤。希尼用清新的笔触融合了自然与神话,体现了他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故土情怀,对爱尔兰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对和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内容梗概】

谢默斯·希尼继承了爱尔兰传统的民族风情,在他所创作的诗作中也流露出了这样活生生的风采。《耕耘》以美丽的词句、崇高的敬意写出了爱尔兰传统劳动的美好。

诗人巧妙地结合了时代的变迁、社会文明的推动把祖孙三代的辛勤耕耘描绘得意义非凡。

“我”和爷爷,老父都在耕耘,只是耕耘的方式有所不同,意义也有所不同。正是因为爷爷和老父的耕耘,才让生活越来越美好,也正是因为“我”的耕耘,让人类的文明进步了不少。

【精彩赏析】

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进步,必须耕耘。于是“爷爷”掀起了草皮,“老父”扛起了铲子,“我”握着钢笔。

当你在屋中写作业或者工作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父母辛勤劳动的身影。他们总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家务、工作。在他们的心中,这便是耕耘。诗人是懂得感恩的,他端坐在窗边写作时,思绪飞扬,目光就落在了老父的背影上。

“食指与拇指之间静静地躺着短粗的钢笔,像握着一把雅致的枪。窗外传来一声脆响,当铲子插入沙土时,我的老父,在耕耘。”这种情形相信很多读者都熟悉,笔者也非常熟悉。“我”的食指和拇指之间,“静静地躺着短粗的钢笔,像握着一把雅致的枪。”这支钢笔便是“我”耕耘的工具,就好像人生战场上的一把“雅致”的枪。忽然,窗外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那是老父在耕耘的声音,一声接一声,老父握着铲子将其插入沙土。全家的生活都在老父的耕耘中变得幸福不已,若还有什么要求,一定是希望老父可以别那么辛苦吧。

“我”望着父亲,有些出神,思绪不听话地飞到了二十年前。“我一路望去,直落在那家族遗传的臀部,在花坛间浮现,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恍如二十年前,在马铃薯地里有节奏地俯下身子,那是他在耕耘。”那背影真是太熟悉了,不正是和自己一样的身影吗?只是在岁月的变迁下显得有些老了。“我”看见“那家族遗传的臀部,在花坛间浮现。”老父一刻不停地耕耘。二十年前也是这样,在那块马铃薯地上有节奏地上下起伏,这便是老父那个年代的耕耘。

“我”的目光落在老父粗糙的靴子上,看着它把铲子踩进土里,“铲子柄贴着膝盖有力地举起,将泥土深深地翻动,再把表层土深埋,好将新收的马铃薯播种,它们握在手中清凉坚硬的感觉真好。”诗人把老父翻种马铃薯的情形描绘得如同就在读者眼前,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一直在耕耘,尽管在地里翻种的不全是马铃薯,但最起码同样的辛苦和艰辛。

他们已经变老了,可一旦握起铲子,他们的手臂就会变得强劲有力。头发花白、面庞苍老,但谁也无法阻止他们耕耘时那般神圣的模样。

“感谢上帝,老家伙还能使一把铲子,如同他的老父。”当你有一天静下心来感受时光的流转,宇宙的宏伟,就会发现,人类在此处是多么渺小。这个时候你就会自觉地发出一句感叹:“感谢上帝!”除了感谢看不见却伟大的神和缘分,还能怎么做呢?当老父能拿起铲子,爷爷还能掀起草皮,我们除了感谢还能怎么做呢?

还是小时候,老父还是个年轻有活力的青年,“爷爷一天里掀起的草皮,可是陶拉湿地里无人能比。”善良淳朴的农民把劳动看作最光荣的事情,爷爷的辛勤劳动被赋予了最高的荣耀。诗人在家中拿来一瓶奶,“插了一个纸做的瓶塞,他直起身子,喝完奶,立刻弯下腰,继续仔细地挖掘,掀起草皮,往身后一扔,再深深地挖下去。”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祖辈上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很少因为自己休息,就好像天生就是大地的管理者,后辈的恩人。

“为了翻出片好地耕耘,闻着地里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听着噼噼啪啪拍打粘土,磕碰出的脆响,唤醒了深埋于心底的血脉。”祖辈们都在耕耘,为什么“我”还在屋子里端坐着?“只有我没有握把铲子紧跟他们的脚步。”因为时代在变化,文明在进步,单纯的劳作已经成为最传统的耕耘,而未来,会出现更多形式多样的耕耘,比如诗人。“在我的食指与拇指之间,静静地躺在短粗的钢笔,我用它来耕耘。”

这支看似短粗的钢笔却蕴藏着更为重要的种子,白纸便是那片值得耕耘的沃土。为了传播这人类必需的精神食粮,诗人也在辛勤地劳作,而他的成就会像马铃薯一般收获在结果的季节。让全世界的人们为他庆祝。

【名家点评】

希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像“土豆熟了从地里挖出来一样”水到渠成。——诗人王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