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评估
18683400000048

第48章 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查

临床免疫学检查常用于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观察。本节主要介绍临床常用的一些免疫学检验项目。通常采集静脉血3mL,避免溶血,立即送检就可。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

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分布于血液、体液及部分细胞的表面。根据免疫电泳和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为IgG、IgA、IgM、IgD和IgE五类。

【参考值】

IgG为7.6~16.6g/L。

IgM为0.5~3.0g/L。

IgA为0.4~3.5g/L。

IgD为0.01~0.04g/L。

IgE0.001~0.009g/L。

【临床意义】

(1)IgG、IgM、IgA均增高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2)单一类型Ig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免疫增殖性疾病。

(3)Ig降低见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二、血清补体检查

补体是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的球蛋白,补体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在补体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血清总补体活性或其单一补体成分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值】总补体溶血活性26-58kU/L;C3活性0.85~1.70g/L。

【临床意义】

(1)CH50活性增高常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等;CH50活性降低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艾滋病、严重烧伤、冷球蛋白血症等。

(2)C3增高见于风湿热、皮肌炎、组织损伤等,减低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坏死、营养不良,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急性链球菌大失血、大面积烧伤等。

三、病毒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现知肝炎病毒有五种,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它们分别引起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包括肝炎病毒本身、组成该病毒的成分以及抗病毒的抗体等。临床上通过对各种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检测,能准确地对病毒性肝炎进行分型。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机体感染HAV后,产生IgM、IgA和IgG类抗体,检测抗HAV-IgM和抗HAV-IgG用于诊断甲型肝炎。

【参考值】抗HAV-IgM阴性(ELISA法)。

【临床意义】抗HAV-IgM于发病后1~2周内出现,约6个月转为阴性。抗体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抗HA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可用于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

机体感染HBV后产生相应的三种不同的抗原抗体系统,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我们常说的乙型肝炎两对半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这五项。大三阳是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结果。而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结果。

【参考值】正常人上述五种标志物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

(1)HBsAg阳性见于乙型肝炎潜伏期和急性期肝炎、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慢性HBsAg携带者。

(2)抗-HBs阳性见于既往感染过HBV,现有一定的免疫力和接受免疫球蛋白或输血治疗的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一般只出现抗HBs阳性。

(3)HBeAg阳性是病毒复制、传染性强的指标,见于HBsAg阳性的血清患者,HBeAg持续阳性,可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

(4)抗-HBe阳性见于HBeAg转阴的患者,提示传染性减低,见于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

(5)抗-HBc是抗HBcAg的对应抗体,但不是中和抗原,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包括IgM、IgG和IgA等。抗HBc-IgM见于急性或慢性活动性肝炎。抗HBc-IgG强阳性表明患者正在感染;弱阳性表示既往感染,HBV在体内长时间存在,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HBV-DNA阳性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靠的诊断指标。

(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

抗HCV-IgM、抗HCV-IgG和HCV-RNA测定是诊断HCV感染的主要依据。

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抗HCV阳性提示HCV感染;抗HCV-IgM阳性见于急性HCV感染、病变活动期和传染期;抗HCV-IgG阳性提示体内有HCV感染,但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2.丙型肝炎病毒RNA定性和定量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HCV-RNA阳性提示HC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CV-RNA和抗HCV同时阳性,提示活动性感染;HCV-RNA阴性而抗HC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过。HCV-RNA定量可观察HCV-RNA的动态变化。

四、感染免疫检测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及寄生虫等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产生的相应抗体,可通过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沉淀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试验等手段进行检测,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链球菌溶血素“O”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溶血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及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同时链球菌溶血素“O”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

【参考值】定性为阴性。定量:<500U(乳胶凝集法)。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扁桃体炎、风湿热等。

(二)C反应蛋白测定

C反应蛋白测定是一种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发生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免疫调理作用。CRP由肝脏产生,其含量的变化对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作用。

【参考值】新生儿<0.6mg/L,婴儿<1.6mg/L,成人<8.2mg/L。

【临床意义】CRP升高见于组织损伤,如大手术、烧伤、心肌梗死等;各种细菌性感染;风湿热活动期;恶性肿瘤、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三)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RNA测定

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HIV感染数周至半年后体内可出现抗-HIV抗体。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常用ELISA法进行筛检试验,首次阳性时必须作第二次试验,以免出现假阳性。确诊试验应重复试验2次以上,为阳性者需作蛋白印迹试验,结果阳性确诊为HIV感染。

(四)肥达反应(WR)

肥达反应又称伤寒杆菌凝集试验,是用已知伤寒菌的H(鞭毛)和O(菌体)以及甲型(A)与乙型(B)副伤寒沙门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免疫凝集实验。

【参考值】

伤寒杆菌凝集价H<1:160,O<1:80。

副伤寒凝集价A<1:80,B<1:80,C<1:80。

【临床意义】

本试验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以下诸点:

(1)伤寒流行区的健康人血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当“TO”的效价>1:80、“TH”>1:160时有诊断意义。

(2)接种过伤寒疫苗者体内“TH”抗体可明显升高,因此单独出现“TH”效价增高无诊断意义。

(3)无论伤寒或副伤寒甲或乙病人,血清中“TO”抗体效价均升高,故“TO”抗体效价增高时,只能拟诊为伤寒类感染,而不能区别伤寒或副伤寒。

(4)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四种的“H”抗原各不相同,所产生的“H”抗体各异,因此,当某种“H”抗体增高超过参考范围时,结合“TO”效价升高,则可诊断为伤寒或副伤寒中的某一种感染。

(5)Wildal反应必须动态观察,每周检查一次,如效价显著递升,诊断意义更大。

(6)约有10%的伤寒病人始终不出现Widal试验阳性反应,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在发病早期已大量应用过氯霉素,有的是由于应用了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的可能是轻型感染,个别人可能由于先天性体液免疫功能缺陷或老弱、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后会产生相应抗体,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抗体。一般当H≥1:160,O≥1:80,副伤寒凝集价≥1:80时,才有诊断意义。病程中应每周复查一次,如病人H与O的凝集价均高于参考值或较原凝集价升高4倍以上,则患伤寒的可能性很大。若H凝集价高而O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以往预防接种疫苗的结果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

(五)梅毒血清学检查

当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即产生梅毒螺旋体抗体,包括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反应素检测为定性试验,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有助于梅毒的确诊。

【参考值】正常人为阴性。

【临床意义】

(1)定性试验用于梅毒的初筛,因上述试验的抗原为非特异性,所以一些非梅毒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麻风等可出现假阳性。孕妇亦可呈阳性。

(2)在定性试验阳性的前提下,特异性抗体试验阳性即可确诊为梅毒。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产生的存在于血液、体液、组织或细胞中的一类物质。TM检测对肿瘤普查、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清甲胎蛋白测定

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正常人出生后AFP合成功能消失,AFP呈阴性。血清中AFP是临床上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

【参考值】<25μg/L(ELISA法)。

【临床意义】妇女在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血清AFP增高见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癌(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二)血清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主要存在于胎儿胃肠管、胰腺和肝脏,出生后组织内含量很低。但在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EA含量可异常增高。

【参考值】<5μg/L。

【临床意义】CEA增高见于结肠癌、直肠癌,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等。

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导致组织损伤而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临床上通过对自身抗体的检测,可协助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类风湿因子检测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由变性IgG刺激产生,包括有IgG、IgA、IgM、IgD和IgE五种类型。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肝病、慢性感染等;IgA-RF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IgA-RF增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二)血清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是以细胞核成分为靶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达70%~90%;中枢神经系统、肾病、肺纤维化及心内膜炎。

小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等组成,通过血管系统循环于全身。所以,血液检查既能反映造血系统的病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系统的功能状况,有助于对多种疾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用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发育、成分的改变及有无异常细胞出现的检查方法。它可以确定或支持诊断多种血液系统和相关疾病。采集标本以髂前、髂后上棘处为宜,同时应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

尿液是血液的滤液,机体经肾排泄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检查通常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尿液检查在临床应用较广,主要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相关系统疾病,判断预后和观察疗效,用药监护等。

粪便是由食物残渣、细菌、细胞、无机盐、消化系统分泌物和水组成,消化系统病变时,粪便的量、气味、颜色、性状以及成分都可能发生改变。粪便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查、细菌学检查和潜血试验。其中,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消化道肿瘤的筛查有重要价值。

痰液检查是对收集的痰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以发现各种病理成分,为临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癌、卫氏并殖吸虫病等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CSF检查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临床上凡有脑膜刺激症状、怀疑颅内出血或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及瘫痪等情况,都应进行脑脊液检查。通过对CSF的实验室检查,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和预后等做出判断。

在病理情况下,人体胸腔、腹腔、心包腔可形成积液。通过对浆膜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协助临床进行积液的类型的鉴别、寻找其病原及肿瘤细胞。

肾功能检查主要用于了解肾功能是否损害、损害程度及损害部位,为临床对肾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和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肝功能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肝脏、胆囊各种代谢情况,为临床对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和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血液生化是检测血中电解质、血脂、心肌酶和血糖水平,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和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的检查,包括血液的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临床上急、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抢救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

临床常用的一些免疫学检验项目,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如IgG、IgM、IgA、IgD、IgE;血清补体检查,如总补体溶血活性、C3活性的测定;各种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检测,如HAV、HBV及HCV;感染免疫指标,如链球菌溶血素“O”、C反应蛋白测定、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如类风湿因子、血清抗核抗体检测的。这对于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观察起到重要的作用。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蛋白尿糖尿血尿管型柏油样便白陶土样便潜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隐性黄疸A/G比值血脂血糖血离子

二、简答题

1.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在哪?注意事项有哪些?

2.常用的抗凝剂有哪些种?试述其应用剂量、应用范围。

3.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有何临床意义?

4.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5.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6.血沉增快有何临床意义?

7.尿液标本采集应注意哪些问题?

8.简述尿管型的种类及其临床意义。

9.简述糖尿的临床意义。

10.便潜血试验检查阳性有何临床意义?

11.简述粪便标本收集方法。

12.粪便中的白细胞增多可见于哪些疾病?

13.简述痰液检查标本采集方法有哪些?

14.痰液不染色涂片检查有意义的病理成分有哪些?

15.简述脑脊液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

16.如何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

17.简述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测的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8.反映肝功能检查项目有哪些?

19.反映胆道阻塞的指标有哪些?

20.简述血清钾测定的临床意义。

21.简述血脂检查的临床意义。

22.血气分析的标本如何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