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评估
18683400000043

第43章 其他常用体液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大部分是由脑室脉络膜丛细胞主动分泌和超滤形成的。脑脊液检查对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标本采集

腰椎为常用穿刺部位,必要时还可采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或侧脑室穿刺。穿刺获取脑脊液,按顺序装入3支试管中,每管1~2mL,分别用作细菌学检查、化学和免疫学检查及一般性状和显微镜检查。采集标本后及时送检(不超过1h)。

(二)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以出现颜色变化。

(1)红色脑脊液见于脑及蛛网膜下隙出血,此时3个试管脑脊液标本的颜色均为红色。

(2)黄色脑脊液见于脑及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蛛网膜下隙梗阻、重症黄疸。

(3)乳白色脑脊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

(4)绿色脑脊液见于绿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脑脊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且不发生凝固。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呈脓性混浊、凝块;结核性脑膜炎时有膜状物或纤维凝块;病毒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为无色透明。

(三)化学检查

1.蛋白质

【参考值】阴性(Pandy法);定量200~400mg/L。

【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增高见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颅内和蛛网膜下隙出血;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肿瘤等;蛛网膜下隙梗阻;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及颅内血肿等。

2.葡萄糖测定

【参考值】2.5~4.4mmol/L。脑脊液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浓度的60%。

【临床意义】葡萄糖减低常见于:低血糖;颅内肿瘤;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

3.氯化物

【参考值】120~130mmol/L。

【临床意义】氯化物减低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以结核性脑膜炎最明显;还见于大量呕吐、腹泻、脱水等。

(四)显微镜检查

1.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脑脊液中细胞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性质。

【参考值】成人:(0~10)×106/L。儿童:(0~15)×106/L。

【临床意义】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时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的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以后淋巴细胞增加为主;病毒性脑膜炎时以淋巴细胞为主。

(2)脑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

(3)神经系统肿瘤,以淋巴细胞为主。

(4)脑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出现大量红细胞,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细菌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或染色后检查,革兰染色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抗酸染色检查结核性脑膜炎;墨汁染色检查新隐球菌脑膜炎。

二、浆膜腔积液检查

浆膜腔是人体浆膜脏层、壁层之间密闭的腔隙,包括胸腔、腹腔、心包腔。正常人浆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病理情况下,腔内液体增多称浆膜腔积液。按积液的病因和性质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由各种理化因素刺激产生的非炎性积液为漏出液;由于细菌毒素等因素作用使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的炎性积液称渗出液。

【检查目的】鉴别积液的类型和性质,如良性和恶性,用以明确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

【标本采集】积液标本采集由临床医生分别经胸腔、腹腔、心包腔等穿刺获得,应注意加适量抗凝剂,立即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