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上善若水
18681700000004

第4章 先秦方士的拜神实践

不管是黄帝的得道飞升,还是老子高深的道学修为,都说明先秦时期古人对得道神仙的崇拜。事实上,早在我国史前时期,先民的鬼神崇拜便已经存在。

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所以对其顶礼膜拜。黄帝赴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修练长生久视神仙方术,就是要寻找和自然万物、祖先灵魂、天地鬼神沟通的法术,欲使其服务于现实社会。

到了殷商时期,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天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天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天帝请求答案。而且,这时的原始鬼神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祭祖活动定期举行。

在这一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即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祝”以言辞悦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司仪者。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画符念咒等。当时,朝廷和社会均受巫祝支配。

到了西周时期,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祇3个系统。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春秋战国时期,方士们则把上古时巫祝对鬼神的崇拜变为实践内容,以至于把此前的神鬼崇拜赋予了许多新内涵。

春秋初期,在周平王之世,诸侯渐竞霸业,原始的政治观念已有变动,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才智之士的思想开放,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变革。

在高谈理论的各家学派之外,其专门从事天文、地理、医药、养生等的科学研究者,便在诸子百家以外,与杂家会合,自成流派。这类时人所称的“方伎之士”,其信仰便是后世神仙思想的渊源。

当时的人们对很多事物还没有接触,更谈不上研究相关的理论。比如:山岳之间和海洋之上出现的一些使他们感到惊讶和不解的云雾幻景,深渊奇洞、海市蜃楼,以及狂风的鸣叫、高山的回响,水中的庞然大物、大海的咆哮和愤怒。这些都使他们感到迷惑和不解,甚至认为还有另外世界的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士就起到了常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或深山采药,然后制成中药,或海洋探险,或神山寻踪;有采取静功抱元守一者,也有以动功导引炼形者,凡此种种,皆为追求神仙大道。因而深得帝王将相的青睐和宠信。

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记载神仙传说的著作,书中载有很多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文字。如《庄子·逍遥游》中,就有这样的描写: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此外,在《列子》书中的《汤问篇》《黄帝篇》《周穆王》,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古籍中,都将仙境描画得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也被描绘成外生死、极虚静、不为物累、超脱自在、能腾云驾雾的神奇人物。

方士们将神仙学说及方术,与战国时期著名方士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糅合起来,形成了方仙道。

春秋战国时期,方仙道在社会上非常活跃,及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方士主要有:苌弘,邹衍、徐福等。

苌弘是东周第十一代君主周灵王时期的方士,是史籍记载最早的方士之一。后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说:苌弘以方士之术事奉周灵王。当时周王室弱而诸侯强,诸侯心存不服,苌弘就以天神惩罚报应之说,晓之以理,告诫诸侯。苌弘还射杀狐狸,砍下狐狸的头,以警示那些内心不服,有叛逆行为的诸侯。

根据这一史料表明,苌弘不但通晓方术,而且还是周灵王身边的重臣、谋臣。当他看到诸侯不服,并有叛逆行为之时,他用“善恶报应”之说,并以“杀狸儆侯”的方法来威慑诸侯。这就是俗称“杀鸡给猴看”的最早典故。

邹衍是战国末期齐宣王时著名的方士、阴阳家。邹衍将五行之说进行了历史性改造,进而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天道循环”的理论,并由此创立了“五德终始”之说。

阴阳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古籍《尚书·洪范篇》,它的宗旨在于论述宇宙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元素构成。邹衍认为,五行之间是相生而又相克的: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根据这种相生相克及天道循环理论,邹衍认为人类的历史,包括王朝的更替,万物的盛衰等等,都是按照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无限循环的。这就是“五德终始”之说。

“五德终始”之说,对后世的炼丹术、中医学、养生学、病理学、地理风水、建筑布局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徐福是战国末期著名方士。其幼年习读儒书,后拜当时著名阴阳大师鬼谷子,即“王禅老祖”为师,研习阴阳五行之术,之后修真炼丹、行医布道。

据《史记·封禅书》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求长生不死之药,曾派徐福率500童男童女入海求神山,结果徐福一去不返。

原来,徐福入海求神山,求仙药未得,害怕秦始皇迁怒,故在海上漂流数日后,又率船队经庙岛群岛,横渡渤海至辽东半岛,然后沿半岛东南近海至朝鲜半岛,再折南而行,横渡朝鲜海峡,到达日本的本州和歌山。徐福及其船队抵达北九州的大岛后,进入濑户内海,远达纪伊半岛。

徐福抵达日本后,将秦王朝高度发展的造船技术和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以及冶炼、农耕、医学、文字、货币、宗教、养生、建筑、服饰、瓷器和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应用和传播,使古代的日本发生了巨大变化。

徐福开启了中日人民友谊、文化交往的先河。历代日本人民把徐福尊为“丰收神”、“纺织神”和“医药神”加以供奉和祭祀。

春秋战国时期方士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神秘而神圣的文化。他们对当时及后世的历史、政治、文化、科技、中医药学、古化学、冶炼学、天文学、养生学、神学、艺术等各方面,影响深远。其中方仙信仰和方技术数被沿袭下来了。

[旁注]

史前时期 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王朝。时间跨度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随着夏王朝的建立,史前时期也宣告结束了,我国进入了古代文明时代。

宗法 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支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服从。我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体制和法律维护的主体。

方士 是操弄方术的人,以养气、蓄精、炼丹等方式,达到长生不老与飞升成仙等目标。方士对我国古代医学、化学、天文、军事与神异小说取材上有卓越的贡献。方士就是方术士,或称为有方之士,一般简称为方士或术士,后来则叫做道士。道士之称始于汉代。

周平王(约公元前781年~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东周王朝第一代王。公元前771年,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

静功 养生术语。相对于动功而言。肢体不运动的功法,即以站、坐、卧等外表上静的姿势配合意念活动和各种高速呼吸的方法的一类功夫。其中的意念活动包括如何修德练性、如何意守以及如何导气等等。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如站桩功、内养功、坐禅等。

动功 养生术语。相对于静功而言。所谓动功,是将意念活动,各种调整呼吸的方法与肢体运动结合起来的一类功夫。肢体运动包括自我按摩、拍击以及武术等。动功的特点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调身导引为主。

方仙道 兴起于战国末,是指从事方术、方技等道术的人,时称方士。包括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堪舆等技艺并宣传服食、祭祀可以长生成仙的人。方仙道是道教的前身,其信仰的神仙长生说成为后世道教最基本的信仰,其神仙方术也为后世道教所继承发展。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发奋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五德终始 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哲学观。“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以此解释历史变迁、王朝兴衰。后世帝王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承运”就是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炼丹术 是古代炼制丹药的一种传统技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我国自周秦以来就创始和应用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这种制药方法,为世界各国之最早者。炼丹法所制成的药物有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者至今还很有价值。其“神丹妙药”、“长生不死”观念体现了古人的不懈追求。

鬼谷子 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人。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是先秦诸子之一。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

术数 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广义术数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等,狭义术数则专指占断凶吉的法术。它与天文、历法、五行、数学、民俗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阅读链接]

战国时期著名的方士、阴阳家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的理论,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的规律。他把历史看成常变的,认为没有万世长存的王朝,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因素,但他忽视了历史变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将之归结为神秘的天意,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邹衍的阴阳五行思想对后代哲学,医学,历法,建筑等领域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汉代被董仲舒的新儒学所吸收,成为支持“君权神授”的学说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