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诚信知报
18681000000026

第26章 曾彦执法依律休妻

明代信义之士能与宋濂媲美的还有曾彦。他以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以诚处世的高风亮节。

曾彦是明代泰和县沙村南坑人,他看到当时缺少一部完备的法律,许多事情处理起来非常难办,于是就想编著一部完备的法典。为了尽快编出一部法律,曾彦在荒郊野外搭起了一座茅房,整天在那里写呀,写呀,连家也不回,无论冬夏,一日三餐都由妻子送来。

这一天,曾彦的妻子又来给丈夫送午餐。曾彦望着日渐消瘦的妻子,心疼地说:“为了让我写好这本书,你受了不少苦。现在好了,我的书就要写完了,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妻子一听很高兴,温柔地说:“那太好了,可是你一定饿了,还是先吃完饭再说吧!”

曾彦掀开盖着的饭篮的布,忽然发现3个水灵灵的大桃子放在篮子里,就问妻子道:“我们家这么穷,你怎么还有钱给我买桃子吃?”

妻子笑着说:“不是买的,刚才我给你送饭正好路过李家的桃园,就顺手摘了几个,想让你尝个鲜,也好补补身子。”

曾彦愣了一下,问道:“李家的人在场吗?”

妻子说:“不在,可能是回家吃饭去了。”

曾彦突然大声说道:“你偷人家的桃子!”

妻子不以为然地说:“你说话怎么这么难听,都是熟人,摘几个桃子怎么能叫偷呢?”

曾彦说:“不经别人允许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按照我编的法律,女人偷东西应该被休。”

曾彦拿起笔就写了一封休书,两眼含着泪水地递给妻子,说:“虽然我也舍不得你走,可是法律是我编的,我必须诚实地遵守。你就回到娘家,另嫁一个好人家吧!”于是把休书交给他妻子。

妻子原以为丈夫是和她开玩笑,也没抬头看,只顾着给丈夫补衣服。后来发现丈夫的声音不对,抬头一看,他已经流下两行眼泪,这才知道丈夫是认真的。

妻子知道丈夫向来很讲诚信,没有特殊情况说出去的话是不会更改的。于是,她就拿着休书找到婆婆,哭着向婆婆讲事情的经过。

婆婆听了很生气,当时就领着儿媳妇去找儿子,见到儿子就大声训斥:“你这个没心肝的畜生,你整天躲在这里又写又画的,哪一件事情不是你媳妇操心,可是她却从无怨言。这么勤快贤惠的媳妇,你打着灯笼也难找,可是现在,你竟然还要休她。”

曾彦红着双眼,对母亲说:“我也知道她好。可是,做人一定要讲诚信,孩儿制定的法律,孩儿自己首先应该遵守。”

曾母生气地说:“你以为你是皇帝呀,可以颁布法律,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聪明的儿媳妇听婆婆这么说,受到了启发,理直气壮地说:“只有皇帝才有权颁布法律,你写的法典在没有被皇帝批准之前,只是一张废纸,现在,你根本就没有权利休了我!”

曾彦听妻子这么一说,顿时哑口无言。事实上,他自己原本也不想休掉跟随他多年的妻子,那么休妻的事就算了。但是他让妻子必须向桃园的主人道歉,他不想让妻子做一个不诚信的人。

后来,曾彦在明代成化年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侍讲学士等职。他把自己编的法典呈给皇上,皇上很高兴,还专门让他带领一批人重新修订法律。

曾彦退休回乡后,在居所的楼门上亲笔书写一副对联表明了他甘于淡泊的心迹:

尚诗书琴瑟之清素,远钟鼓纨绔之哗喧。

[旁注]

休书“休书”一词来自古时的不合理的社会法律制度,但却是公认的,合法的。在我国封建社会,一般情况是男子写于妻子的。它是古代封建社会歧视女性、妇女的极不合理男专女卑的封建制度离婚的手段,也可以说这也是当时的法律。

翰林院修撰 古代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的官臣,宋代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辽代国史院与元明清时期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时期通常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侍讲学士 古代朝廷官职之一,明代品等为从五品,清代为从四品。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待诏等。掌为皇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其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

[阅读链接]

曾彦在中状元之前,曾经在一家小店做工。

有一天他挑着食货物回店,在一栋祠堂的廊下歇肩时,突听祠堂后厅传来琅琅读书声,就连忙走进祠堂前厅,坐在天井里听。不知过了多久,天下起了大雨。等下课了,雨也停了,曾彦却发现斜飘的雨水淋湿了箩筐里的货物,他硬着头皮将货物挑回店里。

店主本是个读书人,听说曾彦是因听讲入迷而损了货物,很理解他,便不再让曾彦当挑夫,留在店里打点生意。茶余饭后,两人谈古论今,成为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