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宋濂和曾彦是明代信义之士,那么奢香夫人遵守的诚信方式更有特点。她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履行诺言,更显示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忠肝义胆。
奢香是明代四川永宁宣抚司人,即现在的四川叙永、古蔺一带。黔西黔部土官霭翠之妻,彝族。她履行诺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381年,霭翠去世,奢香因为其子年幼,代贵州宣慰使职务。奢香摄政后,正值明王朝揭开消灭故元梁王政权统一云南之战的帷幕。
盘踞在云南的元代残余割据势力,视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黔西北为军事重地,暗中与这一带的土酋相勾结,企图屯兵固守,阻止明军征讨。
奢香审时度势,以国家统一为重,坚持不卷入使西南分裂割据的旋涡,积极让明军在水西境内安营扎寨,主动贡马、献粮、通道,支持明军经贵州进伐云南。
奢香还凭借水西与西南彝族各部的宗族姻亲关系,亲自出访乌撒,即今威宁、芒部,即今云南镇雄等地,向诸土酋宣以大义,晓以利害,进行劝说开导,从而使割据势力失去支持。
在当时,明王朝派驻贵州的都指挥使马烨,执文化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对其摄贵州宣慰使职政绩卓著忌恨不满;又好事贪功,对“改土归流”急于求成,不顾当地民情,企图以打击彝族各部头领为突破口,一举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达到邀功朝廷,专横贵州的目的。因水西奢香力量最强,就把矛头对准奢香。
为此,马烨做了充分的武装准备等待机会。这时,有人污蔑奢香,马烨即借机将奢香抓到贵阳,用彝族最忌讳的侮辱人格的手段,命手下壮士扒光其衣服进行鞭笞。
马烨之举,严重激化了民族矛盾,引起广大彝族人民的不满,人们骂他为“活阎王”。彝族各部愿尽死力助奢香反抗。一场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即将爆发。
当此千钧一发之际,贵州宣慰同知宋钦的妻子刘淑贞认为不可动用干戈,她一方面劝告奢香暂不发兵,一方面偕其子上京师控告马煜的罪恶阴谋,并建议皇帝召见奢香,亲自处理这个案件。明太祖朱元璋欣然采纳了刘淑贞的意见。
1383年,奢香率土酋15人随刘淑贞到金陵,面见明太祖,揭发了马煜激变诸罗欲反的情况。朱元璋召回马烨,历数其罪,并处以死刑。同时,为奢香平反,赐奢香以锦衣、珠翠、如意冠、金环、袭衣等物。
奢香为了报答明太祖,答应回贵州后一定很好地向彝族人民解释,世世代代搞好民族团结,并愿修从四川到贵州的交通路线,以加强贵州同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重义轻利的奢香返回贵州后,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她首先把彝族首领和人民安定下来,接着,以偏桥即今施秉县为中心,开筑了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水东,过乌撒即今威宁,到乌蒙即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即今瓮安县东北草塘区,到容山,即今湄潭县,全程200余千米。
与此同时,还在水西境内建立了龙场等9条官驿大道。其中,自龙场驿,即今修文县至陆广驿,即今修文县陆广区约25千米,再至谷里驿,即今黔西县谷里区约40千米,再至四水驿,即今黔西县城侧约30千米,再至奢香驿,即今大方县西溪地区约25千米,再至金鸡驿,即今大方县里归化区约25千米,再至阁鸦驿,即今大方县阁鸦地区约25千米,再至归化驿,即今大方县归化地区约15千米,再至毕节驿,即今毕节县城约15千米。
这9条官驿大道,纵横贵州,接连湘、川、滇三省,为加强贵州同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逐步改变云、贵少数民族地区的闭塞状态,发展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龙场九驿”成为奢香为国为民建树辉煌业绩中的一座丰碑。
奢香多次到金陵,通过朝觐、禀呈政务、输赋、进贡地方物产和马匹等活动,使贵州和明王朝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
通过广泛地接触汉族地区文化,奢香开阔了眼界,深感贵州远在边陲,贫困落后,决心亲倡文明。在摄政期间,她多方结识中原内地的才人学士,聘迎汉儒到贵州宣慰司兴办学校传播汉文化;招来能工巧匠传授先进的耕织技术,开置农田发展生产;倡导彝汉融和安居乐业。
1390年,奢香将长大成人的独子阿期陇的派到金陵,请入京师太学读书,明太祖特下诏谕国子监官,“善为训教,庶不负远人慕学之心”。阿期陇两年后学成欲归之际,明太祖赐予三品朝服并袭衣、金带等,并钦赐姓“安”。
1392年10月,奢香派遣子媳奢助及把事头目允则陇,带上被朱元璋赐名“飞越峰”的水西名马60匹入朝献恩。
经过奢香的勤政治理,苦心经营,使莽莽黔山彝岭的水西地区,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相处,经济发展,文明气象日昌。
1396年,奢香积劳成疾而与世长辞。明太祖遣专使祭之,诰封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钦差择地葬于大方城北云龙山下。
奢香意笃忠贞,志坚如金石,名垂于竹帛。她那种顾全大局、爱国爱乡的情结,以及履行承诺,绝不食言的精神,即使再过若干世纪,也是值得我们推崇的价值观念。
[旁注]
土官 相对于“流官”而言,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或管理者。土官中有少数民族,也有汉人。明代于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土司,由该族上层分子担任,按等级分宣慰使、宣抚使、按抚使等武职及土知府、土知县等文职,由子孙世袭。
宣慰使 古代官名。唐宪宗平淄青节度留后李师道,分其地为3镇,曾置淄青12州宣慰使,非常制。元代置宣慰使司,或称“宣慰司都元帅府”、“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掌军民事务。少数民族地区参用土官。明清时期宣慰命名皆西南海少数地区土司世袭官职。
水西 指彝族六组分宗的默支系慕齐齐之后裔妥阿哲所建立的勾则,是彝族政权名,下辖水西地方。泛指贵州鸭池河以西广大地区,包括现在毕节地区大部及六盘水市部分。即元明两代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司辖地。
同知 明清时期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两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内诸事务。
宣慰司 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它是朝廷机构,最早见于金代,至明清时期只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宣慰司数量比前朝要少。宣慰司长官官称“宣慰使”,是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
太学 是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时期。汉代始设于京师。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建立太学。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国子监 是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代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是朝廷设立的最高学府。
[阅读链接]
奢香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明智抉择和正确政治主张,是与朱元璋治理贵州的方略分不开的。朱元璋的指导方针是保持贵州等地方基本安定秩序,而不刻意过早干预具体事务。
这种边缘地区的政略,是很高明的。当时中央派往贵州的官员一般对当地少数民族怀歧视心理,与朱元璋相比,则短视得多。因此,奢香与包括马烨在内的封疆大员之间存在矛盾是必然的。奢香正是在这种大的政治背景与文化生态下,凸现出她的大局意识与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