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18680000000027

第27章 心理咨询(咨商)和辅导应注意的问题(12480)(2)

6.2.咨询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咨询是咨询者广泛收集信息、是咨询者与来访者相互沟通的过程,也是咨询者向来访者提供帮助的过程,为了顺利的实现这一过程有些具体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6.2.1.咨询环境的设置

由于社会上一些人仍然对心理咨询工作所服务的对象、作用、社会意义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所以,有些人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肯求助于心理咨询。因此,警察组织心理咨询地点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对来访者隐私的保护,在内部环境设置上要有助于稳定来访者的情绪、有助于增加来访者的安全感、有助于双方的交流。

例如,警察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应当尽可能地远离行政指挥机构和政治工作部门。内部环境要整洁安静,总体色调要明亮柔和,咨询室与等候休息室要分开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座位最好为45度角,避免过多的对视,以免来访者产生被审视的感觉增加心理压力或产生错误的暗示。如果是沙发则更好,中间没有桌子有助于减小距离感。如果咨询者也是警官,最好不要着装,避免角色错位。另外,有条件的可以在候询室内摆放一些报刊杂志、饮水设备,在咨询室内可以准备一些面巾纸,以备所需,室内还可以摆放几盆花。

6.2.2.咨询前的说明

咨询者必须对来访者,尤其是初次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来访者,简明扼要的说明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服务的范围、作用、方法和有关的注意事项,并了解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以及咨询者的简单咨询经历,将可能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技术为其提供帮助。

6.2.3.咨询前的信息收集

咨询者可以在咨询前简单的说明之后,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也可以通过让来访者填写一个表格来收集他的基本情况,以使得咨询工作有所准备,有助于咨询工作更好地深入下去。

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两个基本方面。具体的有:受教育情况、专业、学习成绩、工作业绩,以及对自己学习工作的基本认识评价;婚姻状况及满意程度;以往生活背景和家庭背景资料(主要亲人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社会心理气氛、生活水平);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个人就医经历(有无严重的躯体疾病、用过什么药物、有无药物依赖);最近身体状况(一周或半个月之内);最近情绪状况(一周或半个月之内);准备咨询什么问题(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工作学习适应、子女教育还是某种神经症所导致的痛苦等等);目前问题对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干扰程度;以前咨询经历(因为什么问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寻求过心理咨询帮助,对方对问题的认识、提供了什么样的帮助以及效果)等等。

来访者的生活背景、年龄、文化、职业、心理特点不同,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标准不同,咨询者所使用的语言表述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咨询者不能随机应变,而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使用同样的语言表述来面对完全不同的人,这样的沟通就很可能使双方都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想什么,这样的咨询也就不会有什么积极效果。因此,咨询者应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收集相关信息。

6.2.4.咨询中的信息积累

有学者指出,咨询关系就是一种联盟关系,咨询过程就如同双方共同描绘一幅有关来访者的“图画”,为了使这幅“图画”更接近于真实,双方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咨询者要在不断收集新的信息过程中进行自己的工作。最初的信息有时是不准确的,甚至只是一种假象,这往往会把咨询工作引向误区。当咨询工作发生了停滞,进行不下去时,不妨反过头重新查看一遍,寻找一下遗漏了哪些信息。把这些信息中的内容添加进去,继续“描绘”直到其认同了“图画”中的人物和故事就是自己时,这幅画也就完成了,咨询工作也可以结束了。

这个信息积累的过程是多维度、多角度的。包括:来访者的各方面行为发展变化;情绪情感的发展变化;对问题的感知水平;经常想到的事物和问题;认知的发展变化;人际关系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身体状况和使用药物的情况等等。

6.2.5.具体咨询技术的运用

不同的咨询理论和学派有不同的咨询技术和方法,这里只做原则性、综合性的提示。

澄清

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不能仅凭经验就自以为是地妄下结论、认定问题,更应避免陷入思维定势,随意假定。咨询是双方交流的过程,咨询者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将陆续获得的信息加工成为清晰准确,可以理解的信息。

在讨论中深入

由于双方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对不同的来访者提供的帮助程度会是不同的,对于某些来访者甚至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当你面临束手无策的境况时,必须放下专家的架子,与来访者平等地展开讨论,可以把目前咨询所处的境况、面临的问题告诉对方,并征询对方对咨询过程的看法和意见。由于咨询者的诚实负责,很可能会增加对方的信任度,经过认真的讨论,使得咨询工作继续深入下去。如果来访者也感到继续咨询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适时中止咨询工作。

不断总结

每一次咨询之后咨询者都应该清晰地知道咨询的进展情况,包括自己和对方已经作了哪些工作,正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下一步准备如何深入等等。

注意对问题的挖掘

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都能够比较容易地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情感状态,各种测评手段也能反映出来访者的人格特征、心理问题。应当看到,情绪情感只是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载体,咨询者能够理解共享来访者的情绪情感,这有助于扩大双方的心理接触面,有助于咨询者对对方的帮助,但咨询者还必须努力挖掘导致来访者情绪问题和心理症状的深层原因。有些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建议对方到医院服用各种药物,其实,在药物稳定情绪的同时恰恰是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时机。然而,有的人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去寻找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源,也没有引导来访者积极地调整认知,因此,往往在中断药物之后会出现较大幅度地反复。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注重心理学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6.2.6.面对困境

(1)有的来访者不了解心理咨询的服务方法,对于介绍自己的背景情况缺乏耐心;有的急于解决自己的问题,上来就要求咨询者做出自己有没有病、什么病、怎么得的、多长时间可以好等一系列判断,他们错误的把心理咨询者当成临床医生,妨碍了双方的交流和咨询工作的深入。没有足够的信息咨询者无法提供合理的建议,这绝不意味着咨询者水平低,恰恰反映出咨询者的负责精神。咨询者不能迁就来访者不切实际的要求,应当向对方指出,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有合作的义务,如果不肯合作或不能接受这种咨询方式,其可以去寻求其它方面的帮助。

(2)心理咨询工作要以人为本,时刻把来访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为来访者的隐私承担全部的道义责任。然而,在咨询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令咨询者为难的问题。有的来访者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轻生念头或铤而走险的打算,有可能会给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后果,有时单靠咨询者的努力很可能不足以为继,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强调对来访者隐私的保护就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危害后果发生。但来访者的话有时又只是一种夸大了的情绪反应,并没有真正的实施意图,仅凭此就采取紧急介入措施,不仅小题大做而且还会损害来访者的利益,破坏了心理咨询的工作威信。这种情况对咨询者来说显然是两难境地,这种情况下的反应很难用正确和错误来界定。恰如其分地反应完全取决于咨询者的“悟性”、经验、阅历和决断能力。

(3)有时来访者由于某种误会会对咨询者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不满,造成咨询的停滞。咨询者应当时刻强调来访者的利益,不要顾及自己的面子,要善于打破僵局,能够让对方尽快明白自己的善意和意图。

(4)当咨询中出现沉默时,不必着急,应当接受这种状况。这可能是僵局,也可能是重要的转折关头。来访者可能需要反思、体会、消化咨询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需要调整自己的思路,需要重新思考双方的角色关系等等。咨询者同样需要思考这些问题,以推进咨询工作。

(5)当来访者的问题出现反复或咨询进入僵持阶段时,要分析是否对方出现了移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