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为人子者不可以不知医。”又说:“养生之旨不在玄秘,一言之语,亦可受用无穷。”古人非常重视养生,虽然时代不同,但历史上许多名家名流长寿养生的经验仍值得我们借鉴。
黄帝的养生秘诀
据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是寿逾期颐而花甲重开的寿星。他的寿命达到了人类自然寿命的高峰,活了120多岁。在他的影响下,其子孙也皆善养生之道而寿高百岁。据史料记载,黄帝之子少吴活了100多岁,少吴之子帝喾活了105岁,帝喾的儿子尧更是享年118岁的寿星。
黄帝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勿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长生。”这是黄帝奉行一生的养生秘诀。
记载黄帝养生术最详细的是《黄帝内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明确地提出了黄帝的养生大纲:“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养生观点强调了两个要点:
首先,要顺应自然变化的规章,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而变换衣着,安排作息时间,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敏感,在春夏季节多多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则要注意培补阴精;
其次,要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养正气在养生中占据着主导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营养食品都只是养生的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人体自身的抵抗力。
黄帝经常和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歧伯、少俞、雷公等人讨论养生之道,有一次他问:“为什么先人们都能活到上百岁还身体强壮,而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岁就过早衰老了呢?”歧伯回答他说:“古时的人都懂得对四时不正之气要及时避让,使思想闲静,没有杂念。调和自身的正气,这样怎么会得病呢?”
于是,黄帝依照歧伯的方法修养起来了。
他平时注意约束自己的思想,不产生过多的欲望,心情安定而不受外界的骚扰。因为精神专一,所以他虽然劳动很辛苦,但并不怎么疲倦。因为,他在物质上没有什么过度的欲望,所以生活得很开心。在饮食方面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平淡的,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在穿着上,不论是粗糙的还是华丽的,他都很随便。对于社会上的习俗,他也很满意。他乐于与民同乐。作为国家的治理者,他尽己所能为百姓造福,而绝不自以为尊……
因为他长期坚持这样修养,所以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即使有不良的嗜好也不能吸引他的注意,而任何有诱惑力的言论也不能使他的心志动摇。因此,他才得以保全了“天真之气”,而活到120多岁的高龄。
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世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2岁,在2400多年前医疗技术和卫生条件都很落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实属高寿。
孔子一生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生活的纷扰,大部分时间不得志,可仍然长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相反,积极提倡“自强有为”。
早在15岁时,孔子就确立了学习的志向,30岁时便开始收徒讲学。他常教导学生,人生一世,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他有一句为后世广为流传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个人如果认真考虑过自己担负的人生职责,就会努力付诸行动。孔子在青少年时代勤学苦读,博览群书,学业超群;中年后东奔西走,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致力于教育,编纂典籍。在人生的征途上,他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
孔子的精神作用于身体,健康的体质又保证他完成了超乎常人的成就。他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自己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认为,人到老年时应当能把握自己的行为,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开,仍能积极进取,追求真理。所以到了晚年,孔子仍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并继续给弟子们上课。
楚国大夫叶公曾经询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孔子知道后,对子路说:“你可以告诉他,就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会扔掉,他啊,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正是明确了人生目标和开阔的心境,才使孔子忘记了年龄,获得了长寿。
孔子认为,人之患,在于欲望太多。他一生十分注意养德立德,主张推行“忠恕之道”,“为政以德”,造福于民。他最鄙视贪官污吏,提出“损者三害”,即: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沉溺于酒色有害。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还主张进行积极的人格修养,做一个“仁者”。所谓“仁者”,就是“仁爱”、“仁厚”、“仁义”的人。怎样成为“仁者”呢?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为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还准确地抓住不同年龄段人性中的弱点,告诫人们一生要警惕三件事:少时戒色,壮时戒斗,老时戒得。
孔子长寿,正在于其将“养其身”、“养其德”与“有作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孔子一生自强不息,以德养寿,健身活体;以乐自娱,饮食有道,生活规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经历,发奋图强,不断进取,以“至圣先师”为万世咏颂。
老子论修身养性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相传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任东周“守藏吏”,后遁世隐居,著作有《道德经》等。他的养生观点,主要是“清静无为”,“归真返朴”,顺乎自然。特别是他关于修身养性要遵循自然规律的论述,备受当今中西方学者的推崇。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指的是自然规律。自然法规是最公正、最无情的,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规。否则,必然受到应有的惩罚。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人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性命精神。所谓身心健康,乃气血、阴阳平衡也。因此,要想体魄康健,必然法则天地,随从阴阳,分别四时。我国早有“春捂秋冻,老来没病”之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养身,就会伤神损体,百病丛生。
根据历代医学家的观察,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一般来说,春天易伤肝,夏天易伤心,秋天易伤肺,冬天易伤肾。因而,一年四季,什么季节易得哪种病有一定规律,要牢记之;什么节气进什么食、服哪些药,要慎行之。就是一日生活也要养成规律,力求做到起居有常,食欲有节,行事有度,活动有序,只有这样做,才可以防患于未然,即使身体欠安,亦可通过修身养性,实现健康、长寿之宿愿。
老子还认为,人之生难保而易灭,气难清而易浊。只有节嗜欲,才能保性命。会养生的人,一定要首先除六害,尔后才可保性命,延年益寿。
何以除六害呢?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日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日去妒忌。六害之灾,人人皆晓,时时遇之。然而除六害却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做到。君不闻《红楼梦》中《好了歌》吗?世人都知道修身养性,健康长寿好,但惟有功名利禄、金钱美女、荣华富贵忘不了。这样,六害就会乘虚而人,日夜伤身。
老子说,体欲常劳,食欲丰饱,劳勿过极,饱勿过半。早起勿在鸡鸣之前,晚起不在日出之后。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而定则邪物去其身。
老子特别讲究养气。他认为,口吐浊气,鼻引清气,四肢脏腑皆受其润。如山之纳云,地之受泽。若练得气之十通则百病不生。他说,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往则气往。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老子本是炼丹大家,但他认定再好的丹药也不如自己的唾液有益于自身。唾液,乃人身之精华,故有“金津玉液”、“玉池之津”、“哗池之水”之美称。先人有“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之说,津液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生,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而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庄子清心寡欲的养生秘诀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学识渊博,思想高超,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主张人类应该摒弃外加的仁义礼智,依照人的自然属性,自然而然地生存和发展。
庄子大约亡于公元前286年,享年84岁。庄子一生对养生学颇有研究,主张少私寡欲、清静无为的养生之道。
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缠身,生活、工作中必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疑神疑鬼,精神高度紧张,日夜不得其安,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形劳精亏,积累成疾。只有那些胸怀大志,克己奉公的人,才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地坦荡,知足长乐,必得长寿。故庄子在《达生篇》中有“弃事则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名言。
的确,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则必然闯祸染病,故古人有“少私寡欲,清静为天下正”之教诲。“无欲志自刚”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个人如果少性欲,就不会抢男霸女;节物欲就不会图财害命,寡官欲就不会投机钻营,卖身投靠。只有知其荣、守其辱、安其分、图其志的人,方能做到不“争名在朝”,不“争利于市”,节制嗜欲,竭力追求精神上的完美,以达到体魄的健壮。
庄子还认为,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静则制怒,静则除烦,静则祛热,静则意定,静则养生。如果一个人终日心不得安宁,思不得止息,定会百病丛生。因而,历代有志之士都十分重视在清静寂寞中去磨练自己自稳、自控的能力,以养成健康的体魄,图谋大志。
由上可知,庄子的养生思想对今人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当前,社会的高度发展让我们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同时,很多人在精神上却危机重重。紧张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竞争意识、噪音、污染,终日使人心神不定,烦躁不安,极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对身心构成了极大威胁。而庄子的清心寡欲、以静养生的思想正是对症治疗此症,以达到保健养生之目的的良药。
华佗以运动养生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于208年被曹操杀害。关于华佗的年龄,《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
那么华佗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
(1)喜欢运动
华佗十分重视体育运动与劳动锻炼。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削。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意即人们需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劳动),但应避免过于劳累。经常活动,便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环畅通无阻,从而不会生病。这就像门枢轴,时常使用转动,就不会僵涩失灵。
(2)模仿五禽
从中医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藏。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地起到了锻炼脏腑的作用,所谓“超乎象外,得其寰中”是也。
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正如华伦所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不老。”这里明确地指出了五禽戏的作用原理: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病长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它能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抑制功能和调节功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同时它还能增强肠胃的活动及分泌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养料。
在华佗那个年代,他虽然不明白这些道理,但却能凭着长期的经验,总结出这样一套科学的健身方法,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由于华佗坚持练习“五禽戏”,脸似古铜,黑发满头,牙齿坚固,步履稳健,身体十分健康。在他年近百岁时,仍面若童颜,精神矍铄,动作灵巧,步履矫健。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人依法锻炼,也活到了90多岁,仍耳聪目明。因此,华佗的长寿,完全得力于运动锻炼,尤其是“五禽戏”。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心得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他长期居住山野间,研究医学,为民疗疾,采种中药,著书立说,因此,被人们尊称为“药王”。孙思邈提倡养生、食治、怡老,并身体力行活到了101岁,他的养生心得主要有以下4条:
(1)食养、药治并重
孙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
在饮食调养方面,他主张饮食宜清淡,少吃荤、腥,忌吃生、杂食物。他“先饥而食”、“食欲数而少”,认为少量多餐有益健康。同时,还把服食具有滋补和防治老年病作用的植物作为养生的措施之一。
(2)“常欲小劳”
孙思邈主张“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即要时常劳动、运动,但又不要“过劳”。因此,他把按摩、导引、摇动肢节等全身运动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
(3)抑情节欲
孙思邈认为,情欲过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食、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事、少怒、少好、少恶性”,其中,“少欲”、“少食”、“少怒”等都是与现代养生观念相符合的。
(4)重视环境居处
在居住方面,孙思邈强调要“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山林深处,固是佳境”。事实上,不少老寿星都是出自于山深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优雅之处。在住室方面,孙思邈认为“但令雅素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苏轼的养生之道
苏轼,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养生家。他一生遭遇到众多的磨难,却始终保持着豁达、开朗的性情。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条件怎样艰苦,他都能进行自我的心理调理,顺应事态的发展。他的养生之道被历代养生家所推崇。
(1)和、安养生
中年的苏东坡因得罪权贵,被贬官流放。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终热爱生活,对人生抱着积极的态度,并善于在困难挫折之际乐观自处,且有养生法宝“和”、“安”二字。
记载他与沈括合著的有关医药论述的《苏沈良方·问养生》中认为:养生在于“和”、“安”二字最为重要。“安”即静心,以减少外界的诱惑;“和”即顺心,以顺和来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
苏东坡正是以此精神对待人生的一切不如意事情,所以他身体健康、晚年快乐。
(2)动静结合
苏东坡非常重视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强调要动静相结合,才能养生长寿。他认为,动“能逸而能劳”;静“能心平气和”。
苏东坡认为:“夫风雨寒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贵人深居简出,行则坐轿,寒则厚衣,养之太过,所以易受寒暑;农夫小民,不问严寒酷暑,劳作于田间,劳动的锻炼使得他们祛病延年。由于他对劳动的重视,一生勤于劳作,即使在63岁被贬琼州,也还亲自开荒种地。
在重视动的同时,苏东坡还推崇静。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心静,不要胡思乱想,自然就能“心平气和”。在《东坡养生集》中有记载,说他每天天刚亮,就立即起身,盘腿而坐,练习我国传统的保健功。
(3)对酒的正确认识
苏东坡对我国传统医学颇有研究,对酒的养生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他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大意是说,酒只要饮得适量,是可以养生的。
苏东坡除了饮名酒之外,还精心酿制、经常饮用药酒,以祛病健体。正是因为他对各种养生酒有不解之缘,所以他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艰苦环境中,能免时疫、拒障伤。
(4)“四当”以长寿
一次,一位先生向苏东坡请教长寿秘方时,他摘取了古书上的四句话作答。这四句话为:“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前两句意为乐观、早睡。后两句话则出自《战国策》“安步,缓行也;晚食,晏食也。”对此,苏东坡还作了具体解释:“已饥而食,蔬菜有过于八珍。”就是说肚子饿了才吃饭,但食不可过饱,这样的饮食,即使是蔬菜也胜过皇帝吃的山珍海味。
陆游修身与养生
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三次罢官累遭打击,但仍坚决抗金,毫不动摇,可以说历尽坎坷,饱经风霜。然而他却活到了85岁,且耳不聋,眼不花,还能到山间采草药,这在古代文人中可谓高寿了。他在晚年曾作诗云:“养生如艺树,培植要得宜。”
陆游的许多养生诗,对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亦颇有裨益。
(1)心胸豁达
陆游青年时就胸怀远大志向,尽管一生流离颠沛、穷困潦倒,但仍然是“莫厌相逢笑开口”,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生活规律
吃饭“少饱则止”,饭后坚持散步,读书定时,起居有常。他提倡起床后梳头,晚上睡前洗脚更是他的乐趣,并养成了良好习惯,有诗为证:“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鲜烧汤。”
(3)饮食清淡
陆游崇尚简朴,甘于淡泊,食求清淡,“老无声色娱,戒惧在饮食”。追求“怡然气貌渐还婴,淡饭粗茶过此生。”陆游喜欢吃蔬菜,菜肴以素为主,芹菜、山药、萝卜等都是他喜爱的菜谱,如诗中云“食常羹芋已忘肉。”
陆游更以粥为养生妙品,他作诗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苑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三餐皆食粥,有淡粥、菜粥和豆粥,他认为豆粥味道最好。陆游食粥之法甚为独特,他有时早晨起身后,无所事事,只管食粥,吃饱了又卧床安睡。“粥罢重投枕,灯残起读书”,便是他生活起居的写照。
(4)坚持锻炼
陆游推崇“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哲理,平常“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朝夕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所以,陆游年轻时就注意锻炼身体,到了老年仍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不动成罴卧,微劳学鸟伸。呼童按摩罢,依壁久伸余。拳拳奉天里,坦坦息心机”。
陆游深喜按摩、学剑、气功,并获益匪浅。他坚持一天数次自我按摩;学剑几十年,48岁时仍能“射猎深山,亲刺猛虎”;他还坚持气功锻炼。
(5)多劳动
陆游七八十岁时还能从事扫地、整理卧室、种草养花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在《种百合》中说道:“方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他还把每天扫地作为健身必修的一课,“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执帚扫地,既清洁了生活环境,又活动了筋骨血脉,这比专门按摩与导引,确实不知要胜过多少。
乾隆皇帝养生之“十常”“四勿”
清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享年88岁,在位60年。我国自秦至清共有封建皇帝259个,其中可查出生卒年份的209人,平均寿命仅为39.2岁。其中,乾隆为最,故得号“长春老人”。
乾隆一生身体康健,迟暮之年仍然神志清醒,活动自如,有时还以太上皇身份过问政事。他去世前两年,仍能外出狩猎,临终前尚能写字读书,当属尽其天年。晚年,他曾总结出自己的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在这秘诀中,运动是贯穿其中的灵魂。乾隆自幼练习骑射,在避暑山庄皇家比赛中常常大显身手。当上皇帝之后,更以骑射为乐,常到郊外打靶、狩猎。乾隆好游历,一生曾6次巡游江南,5次西巡五台山,3次东巡泰山,在饱览山川、亲近自然中,既能愉情养性,又能锻炼身体。
乾隆的饮食起居很有规律。每天大约6时起床,洗漱后用早膳。上午处理政务,和大臣们议事,午后游猎骑射,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多饮西山泉水,少吃肉类,不饱食。他进补注意适时适当,所用“松龄酒”之类补酒,系由补脾肾、益血气的中药材制成。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健。
乾隆毕生时间了自己总结的“十常”、“四勿”的养生之道。其“十常”是:
齿常叩,先叩大齿,再叩前齿,每日各100次;
津常咽,用舌头先舔唇、齿、腭等部位,待口水增多后鼓嗽吸吮,分几口咽下;
耳常弹,食指压在中指上,轻叩后脑枕部,每次100下;
眼常转,双目缓慢自如地转动,从左至右,从右至左,再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各10次,然后紧闭片刻,再睁大眼睛;
鼻常揉,双手握拳,以拇指中关节搓揉鼻部两侧,上下各100次;
面常搓,双手搓热,以中指引导带动其他各手指指腹,由下向上搓洗,至额部两侧分开,再向下搓擦,每回50次;
腹常旋,双手搓热重叠,用掌心以肚脐为中心,先顺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向,各旋转50次;
肢常伸,上肢向上伸展,下肢向前后远端伸展,四肢关节随之舒展;
肛常提,吸气时,用力摄提肛门连同会阴部位,稍作停顿,呼气时放松,做50次;
足常摩,用热水浸泡洗净双足,再用手掌心的劳宫穴转动搓擦前脚心100次,直至摩热为止。
乾隆的“四勿”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乾隆的“十常”,有助于锻炼机体组织,改善系统状况,防治老年疾病,延缓器官衰老,尤其是他尊为天子,富拥天下,美酒盈仓,佳丽满宫,仍然时时注意规律生活,恪守“四勿”,在中国各代皇帝中独享高寿当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