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千金方
18679800000018

第18章 现代名人养生

各行各业的现代高龄名人,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养生观点、养生意识、锻炼要领、保健健身、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养生方法。

齐白石“七戒”养生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1957年逝世于北京,享年94岁。曾任中央美院名誉教授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1963年推荐他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举止多次重复,就会产生习惯。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作为我国国画界经历最特殊的一位艺术家,齐白石终生恪守着自己的“七戒”:

(1)戒懒惰

齐白石幼时从临摹《芥子园画传》入手,13岁时便为乡人绘制衣冠像及花鸟草虫,以卖画维持生计。39岁起的7年间,齐白石曾“五出五归”,足迹踏遍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1919年,齐白石定居北京后应聘教学,又赴南京、上海举办画展。他将“不教一日闲过”写出,挂在墙上,借以自勉。进入晚年,齐白石衣食住行仍坚持自己料理。平时,缝补衣服、洗刷碗筷、种花养鱼、洒扫庭除,自己能干的事从不求人。每当虾蟹上市时,他都要自己去买,作为创作素材。

(2)戒空度

齐白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去菜园除草、施肥、早饭后开始作画。作画时精力集中,有时力气用得很大,连宣纸都被笔粘了起来。对不感兴趣的事和不喜欢的人,齐白石会装聋作哑或佯装瞌睡。他常说“一日不学苦混一天”。故每天,他都坚持学习,看书看报,精神充实,乐在其中。

(3)戒吸烟

齐白石不吸烟,也不备烟。客人来访,以茶相待。友人知情,都能谅解,并不怪他。

(4)戒饮酒

平时,齐白石除偶尔饮少量葡萄酒之外,从不饮酒。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中美协主席,出席宴会时别人向他敬酒,也都以茶代替。

(5)戒狂喜

齐白石能时时保持平常心态,即便画作获大奖或入选国际画展,也平静坦然,毫无狂喜之态。

(6)戒空思

齐白石作画时,力排杂念,一心扑在画的构思和意境上,夜晚入睡,也从不空思闲度。

(7)戒悲愤

齐白石处世悠然,除当年北平沦陷遭受日寇蹂躏一度悲愤外,平时既不大喜过望,也不大悲大泣,亦不为个人失意而气恼埋怨。

臧克家的养生之道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的名句。作为一位世纪老人,享年99岁的臧克家不仅是个大诗人,而且十分懂得养生之道。

(1)热爱生活,笑对人生

臧克家生性乐观,他的女儿郑苏伊回忆说:“父亲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笑脸,他永远都是笑对人生。”

臧克家还对生活充满了激情。有的老作家年过八旬就宣布停笔,可臧克家不这样,几十年来,他从未停止过诗歌和文学创作,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

(2)坚持锻炼,亲近自然

臧克家坚持每天早中晚到林间小道散步,他曾对人说:“我能活到九旬,每天坚持散步两小时,是一个重要原因。”

臧克家还常年坚持给小院子里的小鸟喂食,他总是细心地掰碎从自己口中省下来的馒头、米饭,撒在鸟儿容易看见的地方,每日更换一碗清水,放在翠竹掩映的黑土地上。臧克家曾对家人说,有多少回,他都是听着雏雀的叫声酣然入睡的。

(3)家庭稳定,福气和睦

从1942年结婚到臧克家去世为止,臧克家和夫人郑曼共同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雨,他们都能够风雨同舟。郑曼回忆说:“夫妻间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荣辱与共,至于性格、爱好是不是相同,我看倒是次要的。”

(4)注意饮食,生活规律

在饮食方面,臧克家一向保持清淡,不喜欢大鱼大肉,但偏爱大葱、大蒜,并常饮绿茶。郑曼回忆说:“这几十年来,我从没有看过他一顿不吃大蒜的,没有大蒜的时候就吃大葱,还有就是每天都要喝几杯绿茶。因此,绿茶和大葱、大蒜,对他来讲是不可或缺的。”

张学良的养生秘诀

张学良是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位独特的政治人物,他的经历极不平常,特别是被幽居50余载,一般人都是承受不了的,但他竟能保持长寿健康,享年101岁。其主要原因是:

(1)坚定的信念

张学良自被拘禁之日起,就抱着坚定的信念,深信自己所为光明磊落,为抗日救国付出代价是值得的,从而善于制怒除愤,笑对未来。晚年恢复自由后,他虽定居海外,却仍一直呼吁和平,祈盼统一,其爱国情怀始终如一。

现代医学已经认定,坚定的信念,是人体健身延年的重要精神支柱,能最大限度地增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能,提高抗病和抗衰老能力。

(2)幽默的性格

张学良一贯以幽默的性格著称,他曾多次说过:“如果明天我被枪毙,今天晚上我仍能睡得又香又甜。”“我一生有三个爱好,爱打麻将,爱说笑话,爱唱老歌。”

《团结报》曾报道过,时年已93高龄的张学良,在友人家中聚会时,又说笑话,又唱京剧,又是猜谜,又是写诗。足见他一生的幽默风格和乐观处世态度给了他无穷的生命活力。

(3)养生动兼静

早在青年时代,张学良就爱好运动锻炼,如打网球、打高尔夫球、骑马、游泳等。幽禁后,他仍常与赵四小姐一同打网球、排球。耄耋之年,仍坚持去海边散步。

此外,他爱好广泛,常借读书、阅报、钓鱼、下棋、种菜、养鸟、栽花、说笑话、搓麻将、听唱京剧等自寻其乐,调息养心。

(4)生活有规律

张学良曾先后被囚禁于雪窦山、黄山、湖南沅江、贵州山区等地。在远离尘世的深山中,他始终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按时跑步、就餐、读书,且三餐饮食有节。晚年在台湾、夏威夷,他也坚持生活有序,每天早晨由秘书陪同出门散步,中午睡个小觉,晚上看电视或京剧录像,然后早早上床休息。

马寅初的养生之道

马寅初,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

马寅初早年留学美国,1915年回国任教。1929年,就任国民党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七·七”事变后,因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不满而被监禁,后经中共全力营救得以获释。1949年,马老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和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因“新人口论”遭到激烈的批判从而沉寂。1979年被平反,恢复名誉。同年,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先生驾鹤西去,享年100岁。

马寅初先生大半生经历坎坷,却能笑对世态炎凉,坦荡面向宦海沉浮,使自己的生命一达天年。马老之所以能如此超越洒脱而成为长寿者,主要源于他有一个健强的体质来做人生的支撑。

(1)热冷水浴

马寅初坚持运动健体强身,70余载从不怠懈。

早年在美国读书时,马寅初体质孱弱,在耶鲁大学求学期间,有幸结识了一位93岁但仍鹤发童颜的医生。这位医生告诉马寅初,自己健体强身的秘诀:热冷水浴。

老医生几十年来从不间断,每日就寝前行热冷水浴。每次洗浴先洗热水,热水可以使汗毛孔扩大,流出的汗液可以将体内的污垢排出,另外血管受热扩张后血液得以充分流通,有利于新陈代谢;然后再进行冷水浴,冷水温度一般要和体温接近,冷水使扩张的血管收缩,如此反复热冷刺激导致血管扩张与收缩,增强了血管的弹性,使血管不至于硬化,从而推迟人体机能的衰老,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从这以后,马寅初就照此方式热冷水交替洗浴,40多年坚持不辍。

(2)登山

马寅初的另一个健体之道就是登山。20世纪40年代,他身陷囹圄时,曾被软禁在重庆歌乐山。他每日攀登歌乐山的主峰云顶寺,上下往返10多华里,只需60分钟,久而久之,在原本无路的山间踏出了一条小径。以小跑的步速登山,他80岁以前一直都是这样。马老的孙子马思泽说:“每次陪老爷子爬山,我都跟不上他,他一路连跑带颠的。”

1957年,马寅初因“新人口论”受到批判后赋闲在家。他常带家人去京郊各处爬山,尤其喜好攀援京西香山的鬼见愁,北京地区周边的山上大多留下过马老劲健的足迹。

1972年,马寅初被确诊为直肠癌,此时他已91岁高龄。但是他经过两次手术治疗后,竟然躲过生死一劫,康复无恙。医生说,这是马老几十年来的运动为克服癌症储备了良好的体能。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癌细胞都没有发生恶化和转移,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作家冰心的养生经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蜚声中外的现代女作家,生于1900年,1919年步入文坛,是我国现代文坛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大师,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99年2月25日,冰心安然去世,享年99岁。

冰心之所以能健康长寿,成为文坛不老松,主要得意于以下几点:

(1)年轻的童心

冰心毕生的心血倾注于儿童文学创作中,她说:“我选定了自己的工作,就是愿为创造儿童文学而努力。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光明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文句。她一生与儿童为伍,与儿童同呼吸,因此保持着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正因为她童心未泯,所以她爱一切小生命,她家养着一只波斯猫,温驯而娇嗔的小猫常常逗得冰心老人像孩子般地开怀大笑。”

(2)保持乐观,修身养性

冰心曾经说:“养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好的修养。”她性格恬静,为人谦逊,认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这种“养内”的功夫,使她永远处于一种和平、达观和刚毅的状态之中。晚年,有人再三探问她长寿的奥秘,她回答说:“我确实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就是性情豁达一点,从不跟人计较。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十几年前,我说过,生命从80岁开始。”

(3)夫妻恩爱

冰心老人能健康长寿,也得益于夫妇恩爱。冰心同文艺圈之外的吴文藻先生结婚。吴先生是社会学家,夫妻相知甚深,感情甚笃,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困居逆境时,夫妇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70年代初,他们夫妇共同承担了翻译巨著《世界史纲》的任务,洋洋数百万字的译稿,是她俩在斗室中互相切磋、字斟句酌地翻译出来的。因此,当有人问及她的养生之道时,冰心深情地说:“我不是依靠营养,吃补药;而是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知足常乐,我一直是在微笑中写作而长寿的。”

(4)对生命的达观

冰心老人晚年对生死淡然处之,对于死神有一种无畏的达观和潇洒的幽默。她说:“生死寻常事,从不可避免,但精神不可消灭,永远留存。”她对人说:“我这个人不信佛,不信神,不信上帝,只信我自己。”晚年她虽然深居简出避免尘嚣,但她情系神州,心系人民。有记者问她平生最痛恨的是什么?她答道:最痛恨的是官场腐败为人霸道。她曾风趣地说:“我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无权可夺,无官可罢。”她在95岁时,还为《女性世界》题词,勉励女同胞们做一个“自爱、自尊、自主、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女性,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世纪老人奋发向上的豪迈之气。”

笑口常开的马三立

马三立,1914年生,2003年逝世,享年89岁。马三立我国相声界年事最高、从艺时间最长的表演艺术家。

笑是一种情绪调节剂,有助于消除心理疲劳,释放忧郁,活跃气氛,改善人际关系。作为笑的艺术的研究者和传播者,马三立懂得自寻乐趣,保持精神健康。他情绪乐观,笑口常开,无论处于怎样的逆境,都能泰然处之。

20世纪50年代,马三立被打成右派。遭批判、蹲牛棚,但这都没有使他失去生活的信心。他拿得起放得下,宠辱不惊。在那些无奈的日子里,在家人、同行、徒弟面前,他从未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也从未掉过眼泪。他为自己规定了“不妄想、不妄动、不妄言”的行动准则。他曾说:“养生之道不少,最重要的是心胸开阔,首先是不找气生,自己消气。”

幽默能变郁闷为快乐,帮助人将不必要的拘谨抛开,让紧张的关系变得融洽。人们读书、听相声、看喜剧和娱乐节目,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家中多一份幽默,就多一份欢乐和幸福;同事间多一份幽默,就多一份相知和和谐。马三立认为,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惟有喜对人的身体有益。老年人就如同需要饮食中的营养一样,需要幽默感。平时,要学会打趣,说笑话,借以愉悦心情。

马三立注意参加运动,每天早晨锻炼后才吃早饭,多年坚持做一套自编操。早晚坚持外出散步,从不间断。经常亲自做家务,使自己的手足、身体经常处于动态之中。

马三立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他一天吃4顿饭:早上7时、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各吃一顿,每顿只吃七八成饱。此外,一天至少喝三次茶。40岁之前不抽烟,以后为了交际才稍抽一点;喝酒也从不过量。他经常闭门谢客,使自己有一个安静的、不受外人打扰的养生环境。每天静坐两小时,浑身放松,安心养神。他对睡眠特别重视,每天保证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读书看报和翻字典,是马三立多年养成的习惯。他认为,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

世人都有自己的财富,马三立的财富就是他那些质朴可贵的品质和无数喜爱他的观众。在养生方面,他也总结出“乐、动、静、学”的四字养生法。他去世后,同行和后辈都交口称赞他是“相声演员的楷模”,许多观众都认为他的逝世是“相声界的巨大损失”,要用欢笑为他送行。

季羡林的养生哲学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临清,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历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季羡林教授从事东方学和印度学的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等学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是极其突出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迄今,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年近百岁,但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笔耕不辍。他的健康长寿得益于三个“三”。

(1)三不

季老有个“三不”戒律:不生气、不嘀咕、不运动。不生气、不嘀咕是基本的养生之道。“不运动”则似乎与“长寿在于运动”的说法相悖。实质上,“不运动”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养生法。养生最讲究的是心态,想活动就活动活动,不想运动就不要勉强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心情乐观、心态平和的自然状态。这样有时可能比强制性的运动好得多。

(2)三上

季老是珍惜时间、用足生命的典范。他大量的著作是利用“三上”的零星时间写成的。季老的“三上”指的是会上、飞机上、路上。“会上”是指提前到会、会中空闲、会后休息的时间;“飞机上”是指长途外出时,在飞机、火车、轮船上的时间;“路上”则是指步行的时间。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积少成多,充分利用起来构思写文章。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养生,大脑是人的司令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新陈代谢,就能使人青春永驻。

(3)三余

季老对人说:“我开会之余仍然看书;看书之余,我就散步;在散步之余,许多联想、许多回忆就无端被勾起来了。”看书能修身养性;散步是最好的锻炼形式;联想暇思能使人入静、进入忘我境界。这些既是工作的好方式,也是养生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季老的养生法是适用于自己个性特点的。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职业和生活环境、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养生之道的最佳选择就是任其自然,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季老也曾这样总结自己的养生之法:“我的养生秘诀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季老的养生之道,与季老的为人一样充满了哲理,颇有与众不同的味道,或许可以名之为“季羡林哲学养生法”。

丘吉尔长寿的秘密

丘吉尔是英国的前首相,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他一生历经磨难,长期肩负重担,却仍活了91岁,这样的年龄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极其少见的。

细察丘吉尔一生,却发现他并无长寿的基础:他先天不足是早产儿,仅2.5千克,自幼多病;无遗传优势,父亲只活了46岁,母亲67岁;他后天不良,嗜烟酒,性格暴躁,每天只睡5~6小时;他曾经多次患病,67岁时患冠心病,75~91岁期间5次中风;他一生战斗在政治舞台,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四面受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英国医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这位首相长寿的秘密,他们发现丘吉尔的养生秘诀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意志坚强,宽宏大度

丘吉尔曾几次竞选首相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仍然像“一头雄狮”那样去战斗,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他曾说:“我想干什么,就一定要干成功。”在二战中,虽然条件艰苦恶劣,但他始终是泰然自若,百折不挠。

而且,他待人十分宽厚,能够谅解他人的过失,包括那些曾强烈反对过他的人。这种虚怀若谷的胸襟,使他能摆脱许多烦恼。

(2)豁达乐观,诙谐幽默

丘吉尔被英国人称为“快乐的首相”。不论在公开场合,还是与家人在一起,他的言谈总是充满了幽默感。甚至在生命垂危之时,他也没有忘记幽默。他说:“在我的字典里,不存在‘忧愁’这个词。”

(3)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丘吉尔的兴趣相当广泛,音乐、美术、文学、军事、政治等,无所不通。在绘画上,他也有很深的造诣,在文学上曾获得过诺贝尔奖。如此广泛的爱好,深深地陶冶了他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他一向把娱乐看做“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他说:“一个人要享有真正的幸福和平安的人生,至少应该有二至三个嗜好。”

(4)劳逸结合,善于休息

当德国法西斯对伦敦狂轰滥炸时,有人发现丘吉尔正坐在地下室里面织毛衣,这是他特有的一种休息方式。有时他想午睡片刻,便要求侍卫即使天塌下来也不要打扰他。

有人曾向丘吉尔讨教长寿的秘诀,他笑着说:“如果有地方坐,我绝不站着;如果有地方躺着,我绝不坐着。”

(5)饮食合理,喜爱运动

丘吉尔喜欢吃新鲜蔬菜,肉食从不过量。他酷爱运动,骑马、开车、击剑、游泳等等,不一而足,晚年他还参加砌墙体力劳动,一天可砌300块砖。

伊丽莎白的养生术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于伦敦,1952年2月接替父王正式即位。

除了作为政治领袖外,迄今,年逾80岁的女王伊丽莎白在英国人心目中,还是完美的化身。她的服饰引领着英国上流社会的时尚潮流,她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体形,体重一直在105磅左右。

2004年12月24日平安夜,年近79岁高龄的女王在王室圣诞大餐上,因为没跟侍从配合好,结果摔了个四脚朝天。就在大家不知所措之时,坐在地上的女王却咯咯地笑了起来。一周后的一天,女王又因骑马时没按规定戴头盔而受到外界批评。

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不仅在摔倒后安然无恙,几天后还去骑马兜风,实属不易。女王身体如此健康,究竟靠的是什么养生之道呢?

(1)吃饭少而精

女王日常饮食定时定量,注重少而精。无论是平时家庭用餐,还是参加宴会,再可口的食物女王也顶多吃上一两口。

一次在国外访问,主人向女王隆重推荐一道大菜,说是厨师耗费数日才烹制而成的,然而女王仅尝了一口。主人以为是女王嫌味道不好,但实际上,是女王对自己的食量有着严格的限制。

(2)坚持“皇室步行法”

几十年来,女王一直坚持每个周末在温莎公园里散步,只要有时间,还每天在白金汉宫的后花园遛狗。女王的散步可不是普通的散步,她采用的是“王室步行法”,要求步行者抬头挺胸,步速较快,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有专家认为,这种快步走的姿势能纠正老年性驼背,减去腹部脂肪,锻炼心肺功能,让人精神焕发。

女王的锻炼不仅限于步行,骑马也是她经常从事的运动。70岁以前,女王几乎每周都要骑马数次,每次持续1~2个小时。在夏宫温莎堡附近的大公园内,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女王骑马奔驰的矫健身影。

(3)起床做健身操

女王夜间不管参加什么活动,只要一到22点,便会先行离开,以确保23点就寝。原来,晚上11点准时入寝,早上7时30分按时起床,是女王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作息习惯,即便出国访问或旅行也不会改变。

每日早晨女王醒来后,女王还会在床上躺30分钟,做一套自编的健身操,然后起床。王室医生认为,醒来后要缓缓起身,最好能充分伸展四肢,才能让人一天都充满活力。

女王还善于“见缝插针”,在紧张的工作中挤时间休息。哪怕只有5分钟的时间,女王也会脱下鞋子,把脚抬高,喝上一杯茶,玩玩填字游戏,或者缓慢地转动头部,做做头、颈、肩部的保健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依靠上述“秘诀”,在年愈80之际依然保持身体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