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18674300000027

第27章 论基层党建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同一性及其现实策略

田树范

党建和公民道德建设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在一定意义上有内在的联系和相通之处。按照“三个代表”关于“先进文化”建设的统一要求,寻求和建构两者相辅相成的互动机制和共振平台,用党建工作烘托、引领和拉动公民道德建设,用全方位的道德建设充实、调适和丰富党建工作,使党的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能在辩证统一的交叉互动中既各得其所又协调一致,共兴共荣,实现“两个建设”的同步推进,应该说是一个理性的科学创新思路,也是一种现实的可行性策略选择。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相互联接、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之中。同一性是其首要的固有的本质属性,是事物矛盾法则的基本内容。党建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也不例外。分析和探讨两者的内在统一性,在“同一”中把握其相似的规律、相通的内涵,以及面临的共同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矛盾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对两者相互关系的科学把握和恰当处理。

党的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统一性或同一性有多方面的表现。首先,它们的指导思想、最终目标、价值取向和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都坚持了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都以代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和价值目标;同时,两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担负着建设先进文化,推进以德治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致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崇高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从两者的内涵和底蕴上看,党建中的有关内容、有关规定也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若干规范相吻合。比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践“三个代表”、“五爱”、“四有”、“为人民服务”等等。同时都把树立优良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行为品德,注重个体人格的修养和群体作风、风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规范。党建中关于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要求基本上类同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不过比普通道德建设赋予了更高的社会理想和人文境界,是一种较高层次上的政治道德。两者的内容体系和实践序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表现为相互穿插,相互渗透,方向一致,风雨同舟,它们共处于中国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统一体之中,同处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大文化建设的范畴之列。

其次,从党建和社会主义道德产生的基础和历史发展进程上看,两者也有共同的渊源关系和几乎相依相随的经历。

五千年中华文化厚德载物源远流长。它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成果和丰富的道德智慧,而且乳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中华大地,扎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厚土之中,扎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中。这是党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几十年风雨征程中,党始终把自己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追求紧紧地同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并努力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文明和党建文化。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与党建文化相似。也是在吸纳了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汲取了人类历史上进步的道德文化和革命的进步文化的基石上,按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为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持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对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进行教育,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行为的养成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坷的阶梯,形成了较为丰厚的积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英明决策,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战略方针的提出,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各项决定的相继出台;从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从严治党等大政方针的制定,再到“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和全面贯彻落实,使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整个地浑然一体,与时俱进,强烈地显示了上下一心,推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恢宏气势和强大决心。

去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又就新形势下坚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群众性,不断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作了新的论断。这就为我们重新思考、认识和定位党的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开展“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同步共创,实现党建和道德建设的有机结合和共同进步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南和发展空间。

再次,还应当看到,现阶段党建和公民道德建设不光面临着共同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困扰。其突出的表现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尚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刺激竞争,促使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同时也助长惟利是图、见利忘义及盲目无序等不良行径的滋生。加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规体系和执法环境尚不成熟,因而大量违规失则甚至“缺德”行为得以乘机而起,直接冲击和干扰着正常的市场秩序、经济伦理、政治信念及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健康发展,给党建和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是传统的中华文化既有丰富灿烂的思想精华,也不乏腐朽没落的文化糟粕,受其影响,寄生了中国人的许多坏毛病。如“官本位”,“裙带风”、“伪道学”、“浮躁病”、“小心眼”、“小聪明”、“窝里斗”、“保守性”以及民主、平等、人权、法制、契约观念不强等,还像幽灵一样缠绕着我们一些人的思想和手脚,文明正直健康的道德人格尚未确立。加之受极“左”路线、极“左”思想和党内不正之风的影响,许多不仁不义、不伦不类的东西明生暗长,使华夏诚信之风遭到亵渎。不光许多社会公民忽视道德,淡却正气,连一些“共产党员的修养”也显得黯然无神,格格不入。所以道德建设同党的建设一样任重道远,不容松懈。

三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文化观念及生活方式大量涌入,相互碰撞,受其影响,国人中多元化的、盲目的文化取向,追求自由化、享乐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大量社会丑恶现象纷纷粉墨登场,从而使我们一贯倡导和奉行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文明健康的物质文化生活秩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的党建和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是从工作的层面看,近年来的党建和道德建设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偏颇,有待于共同改进、共同创新。比如,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上,一些地方“一手硬一手软”、“一头热一头凉”或“上面热、下面凉”,以及党建与业务相脱节,党建与文化道德建设“两张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抓经济指标、抓硬件建设,抓“形象工程”劲头大、点子多、工作比较实。而抓精神文化建设,抓面上工作,抓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做得却比较粗,比较差。在开展党建或文化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上,许多地方依然存在教条式、空洞化、虚拟化、浅俗化等不良倾向。开展工作不是讲实功,重实效,动真情,而是“跟着感觉走、跟着上头转、做做样子看”。在有些农村甚至许多单位和部门,严肃认真的政治生活、党内生活、道德生活被淡化,所谓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成了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有血有肉的内容和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作为。

在一些地方,有组织、有意识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有益于良好道德风尚形成的群众文化活动被置于空地。有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事情,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文化中严谨健康的文明礼仪和仁德向善的古朴之风日见式微。一些空洞无物的党建活动和设施徒有其名,成了形式主义的摆设。相反的情况是,常见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自我膨胀,以权谋私,胡作非为,言而无信、行而无果、不讲官德,但却招摇过市,趾高气扬,其道德修养和人格形象甚至连普通群众都不如,严重降低和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以上罗列的种种情况,足以使我们感到目前党风、官风和社会风气道德建设等方面确实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许多难解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党建工作和道德建设必须守土有责,必须采取相应的或共同的行动,以应对共同的挑战。

第四,从现实实践和工作策略上看,做到两者的相互照应、相互配合、双轮驱动、共同发展也是完全可行的。许多地方的成功探索已给出了较好的注解。尤其在基层,党建和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几乎就是“同义语”。因为现实的处境是,“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切方针政策、党务政务、大事小事都要通过基层党组织一手接应。村党支部和党员是最基本的载体。所以公民道德建设这项任务的实施,同落实党建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也离不开由支部到党员再到基本群众的逐步推展,离不开基层党员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

我们说,基层党建说到底是为落实党的宗旨,为实现和发展群众的共同利益服务的。所以党建实践、党建活动实际上就是群众实践和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活动。离开群众利益、群众实践谈党建是毫无意义的。同样,离开党建、离开党员谈公民道德建设,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公民道德建设的若干基本要求,比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道德准则,就不仅是对普通公民,而且对党员、干部面前必须“人人平等”。应当看到,《纲要》中所罗列的条款和基本要求,既是做人立世的基本准则,更是当官为政者的道德底线,后者只能比前者做得更好。如果人为地将两者划割,就会造成相应的空洞和疏远,使党建和公民道德建设出现“两张皮”、“单打一”或者顾此失彼现象。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把握两者的有机结合和协调一致是必要和重要的,其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洛川县自2000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党建综合示范系列创建”活动,就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所谓“党建综合示范”,就是以“党建”为龙头,以“示范带动”为杠杆,以村、乡、户为基本载体,以“奔小康果乡党旗红,双文明共上新台阶”为目标,突出“综合”特色,立足人文建构,发挥群体功能,注重整体效应。融党建、经济、文化、道德于一体,在大盘互动中联手并进,共同推动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他们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思想和战略设计上突出总体性、“三个代表”性。县上按照“三个代表”的系统思想,结合本地实际,由县委作出统一规划,提出了“举好旗、选好人、走好路”和“抓党建、促经济、增文明、强道德”的总体思路,把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文化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一条有洛川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创建目标上突出超前性、系统性。他们按照上级要求的农村党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六个好”以及有关“红旗村”、“文明户”的规定标准,结合本县实际,分别解释为“8大指标”和“29项小指标”,其内容涵盖了党建、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以及集体经济等各方面的目标规定,要求以此为参照制定各乡、村、社区的具体发展规划。做到高起步、全方位、超前性、系统性,为洛川农村的现实和持续发展打下长远基础。

第三,创建内容上突出了综合性、全面性和相互渗透性。“小康”不只是一个富足的概念,更是一个文明健康进步的综合概念。所以示范活动要体现综合性,全面性,丰富、多样性。做到以党建统揽,多轮驱动,融“两个文明”于一炉,使党建与经济、党建与文化、党风与民风、“财”富与“心”富之间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水乳交融,让文明花开遍地香。

第四,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上突出实效性、互动性、可行性。方法上他们提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以人为本、尊重规律、注重实效、不搞形式”的指导方针;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上采取“由点到面、三级联创,指标细化、责任到人”的做法。要求上至县级六套班子、下至村组干部,左右联通县乡两级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联手行动,把实事办在基层,办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让党员和“公民”、领导和群众共同参与,互通互补,在共同的学习、交流、创建过程中受到共同的教育和洗礼。

第五,实施策略和发展步骤上突出阵地性、灵活性、科学性。农村的阵地必须由社会主义牢固占领。要开展农村的党建综合示范事业,也必须建立相应的阵地。有了阵地就有了依托,有了“旗帜”就有了相互联系“走到一起来”的纽带。洛川的综合示范村、示范乡和示范社区,都建有高质量、高标准的、有丰富内涵的“党建综合示范活动室”。既强化了“集体主义”形象,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肃整和净化了社会风气。

洛川的实践已初见成果。昔日的黄土高坡被纵横连片的大小果园覆盖,成了美好的绿色家园。党建和精神文化道德建设促进了各项产业的强劲发展。殷殷果乡的仁义之风得到了来自国内外广大果商宾朋的一致赞誉。“党建综合示范地”的石碑系列,成了高原果乡的一大风景。洛川的这一实践经验也得到了上至中央有关部委,下至省、市领导部门的肯定。其中的许多思路和做法,仔细想来确实不乏党建和道德建设的双重创意。其党建功能的道德意义和道德建设的综合互助机制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党建和公民道德建设毕竟是两个不同范畴不同层面的事情。它们之间不光具有矛盾的共性、同一性,亦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党建更多地体现了无产阶级党性文化、党性建设的价值取向,代表着先进文化的主导方向,体现了对“先进分子”的先进性要求。而公民道德建设则面向大众,覆盖全社会各个层面,体现了普遍性和群众性的基本要求。我们强调重视和把握两者的同一性、互通性、互动性,但并不否认和排斥各自相对独立、各有侧重的个性化特点;也不能一味抹杀两者的原则性界限及各自不同的功能和分工,把很严肃的事情淹没在形而上学、不负责任和似是而非的“一笼统”之中。尤其党建工作,要放到首要位置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以充分发挥党建文化对全民道德文化建设的领航、辐射和拉动作用。

(作者单位:洛川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