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18674300000028

第28章 建设具有铁路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罗宗华

铁路是一个特殊行业,具有半军事化性质,辐射面宽,牵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强化铁路行业的公民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体现。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到铁路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在指导思想、行为规范、评价机制上建设具有铁路特色的道德管理体系,以德治路,以德强路,从而推动铁路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三个坚持”,努力改变把道德建设视为软件任务、不顶用的思想认识,切实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工程,作为铁路实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第一,明确坚持以德治路是铁路现代化管理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铁路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作为治国方略至关重要,两者均不可偏废。社会需要“轨迹”,离不开“法治”;社会同样需要“倡导”,离不开“德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平心而论,虽然铁路部门在道德教育上下的工夫不小,花的力气也不少,但铁路的道德建设现实状况与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有一些旅客货主不满意的地方。什么原因呢?就是铁路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还没有完全把道德建设变为职工的岗位实践,服务不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不是激励约束条件下的自觉行动。因此,铁路部门必须要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国际背景,从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发展,从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的交替,从社会转型期德育工作的对象、环境、内容的多样化趋势,从铁路改革的总体走向,深刻领会以德治路工作的重要性。以变应变,积极应对,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主旋律与多样性、超前性与现实性、企业制度创新与加强道德建设等关系。坚决克服在以德治路上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超前引导、强力呼应、全程参与、同步保障。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多载体地形成德育教育网络,从而推动铁路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第二,明确坚持以德治路要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铁路的“德治”,既要体现行业的内在需求又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内在需求是动力,外在需求是根本,只有在不断满足外在需求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加强铁路德治管理,用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改革铺平道路,愈加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因为制度或体制变了,观念不变就无法生存,就会被淘汰,就会没饭吃,存在决定意识。所以,铁路一定要把道德建设的内在需求定位于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旅客货主需要的外在要求上。要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征求各界建议,了解旅客货主所思所想所盼,借路内外的双双慧眼,在服务领域开拓创新。通过社会测评、旅客意见、检查反馈、内部评比等措施形成链式组合,规范德育及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锤炼职工的道德品质及规范养成。通过道德渗透,在市场上打造出自己过硬的服务“品牌”。真正确立起以德取胜的服务观念,通过观念来形成、强化“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刚性责任意识。

第三,明确坚持以德治路要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率先垂范,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求群众做的,领导先要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领导干部坚决不做。同时,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有德无才误事,有才无德害事。领导干部要重视理论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提高德行、增强党性和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自觉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中央精神,保证在各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不至于迷失方向,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干部还要正确处理好权与威之间的关系,领导者手里有了权,怎样用好权、树好威,这就要以德为桥梁纽带把两者艺术地连接起来。若简单地用权去压人,不但会压制民主,压制正确的意见,而且难以服人,难以立威。相反,如果能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人,以情动人,以德感人,尊重人、团结人、理解人、鼓励人、促进人,赢得大家发自内心的爱戴和拥护,才能依靠广大职工把各项事情办好。

铁路作为“窗口”行业,有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的特点,管理难度大、风险大、责任大。如果忽视德治,职工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现象就会滋生蔓延,就会影响铁路安全、营销及运输生产,影响铁路改革的进程,波及社会稳定。只有以德治路,才能有效抑制消极腐败现象,保证铁路安全运输与铁路改革和发展的好势头。

二、在行为规范上,精心研究,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要从严肃政治纪律的高度,增强落实推进以德治路建设的紧迫感,从知行统一、言行统一的高度,从“三个注重”入手,深化理性思考,不断提高觉悟

一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职工道德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对人们的道德形成时时刻刻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使职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企业内部真正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进而优化道德环境,促进职工自觉养成。铁路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它主要产品就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可以赢得更多的旅客和货主,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优质、高效的服务,关键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来熏陶,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把服务质量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让职工把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情感倾注到本职工作中,树立起铁路职工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文明礼貌的道德风尚。

二是要注重学习教育,打牢职工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人的道德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增强或变化。而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是很难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总结、提炼和接受正确观念的。因此,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一方面引导职工广泛、深入、持久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科技业务知识、历史法律知识等等,以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知识修养,强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树立相信科学、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社会正气、履行职责、确保铁路安全行车的思想。另一方面要以政治教育为主要途径,重点抓好职工的人生观、职业道德、爱国奉献、法纪教育。通过教育,强化职工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不动摇,增强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和“灯红酒绿”影响的免疫力,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

三是注重以基础道德建设为突破口,规范职工的个人行为。提高职工的整体道德素质,必须从我做起,从每一件生活小事做起。我们可以考虑把突破口放在抓基础道德上,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上。首先抓好职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的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基础道德内容的力度。其次是抓好基础道德专项教育,积极开展一些必要的活动,如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小区”、“优秀贤内助”,开展“争当优秀铁路职工”、“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职业道德竞赛”活动。再次要不断优化道德建设氛围,在职工生活区和一些主要道路、站台、集结场所、办公楼前设置讲道德标牌(标语),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诚心待客,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等,使道德规范成为有声或无声的警示,经常撞击职工的灵魂,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铁路行业的“德治”,必须把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宏观上是社会需求,微观上是行业特点。微观受宏观的制约,微观(小环境)是完全可以调整的。所以铁路部门在以德治路工作中,必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积极推进。

三、在评价机制上,从制度创新入手,把德育工作贯穿于铁路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及企业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用“三个必须”来规范道德建设,从而达到内容、形式、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一,必须确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铁路道德规律的规范。我们要建设的道德,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道德相适应。这就决定了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清除在道德建设中认识上的偏见和短见。目前,许多职工的价值观发生了裂变,呈多元化、多方位化。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求利性特征,既激发了人们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导致了部分职工只图个人利益,产生了拜金主义和个人至上等价值观,这就为开展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课题。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职工思想,并作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教育的主题。尽管每个职工的理想信念、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不相同,不可能也不必要用同一种思维模式来框定,但邓小平理论的这面旗帜必须高举。无数事实证明,文明服务、诚实守信是铁路求生存、求发展的法宝,旅客货主是铁路生存的衣食父母、效益源泉。如若不讲信誉讲增收,不求服务求增产,也就是不讲道德规范,迟早会断铁路效益之后路,砸铁路职工之饭碗。

第二,必须确定一个符合社会主义铁路道德要求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政治统帅原则,政治素质对道德素质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国家至上原则,任何时候都要绝对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作出最大的贡献。不做有损国家利益尊严的事情,并和这种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集体为先的原则,每个人都归属于特定的团体,他的责任和使命是为集体谋利益,为集体的发展兢兢业业,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爱憎分明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爱憎分明,敢于坚持原则,伸张正义,不向歪风邪气低头;以德化人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好名位、权力、金钱、人情、美色五关。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对自己保持警觉,谨慎地进行内心反省,防微杜渐。

第三,必须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铁路道德要求的评价奖惩机制。这套机制包括:纳入机制,在教育时间上要硬性规定,变随意教育为规范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系统安排,根据形势发展和职工接受教育的程度确定内容,分层施教。在教育责任上要对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在道德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落实到人头;讲评机制,定期对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道德建设进行讲评,通过自己评和互评,表扬好的,批评差的;选树机制,用典型引路,示范引导培养职工良好的道德行为;循环机制,要把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传统教育与时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坚持不断地对职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考核机制,要把道德建设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责任联挂、强化落实、同步奖惩,避免出现“两张皮”、“跟车捎脚”或以其他工作代替道德建设的倾向。

缺乏评价的道德规范是不具备社会实践的道德规范,没有相应评价的道德评价同样是没有社会实践定义的道德评价。因此,建立起职工道德评价奖惩机制,是推动以德治路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总之,历史经验证明:道德力量是我们战胜困难鼓舞斗志的精神法宝,是企业强盛的精髓所在。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及其以此为基础的思想上的稳定,是很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样,一个企业,没有一种强大精神的支撑和推动,员工缺少公德,就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淘汰出局只是早晚的事。只有打造出具有铁路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文明制胜,才能使铁路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安康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