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武帝传
18670700000023

第23章 匈奴反目 趁机全歼

三天很快便过去了,聂一将早已想好的对策告诉浑邪王,他说:进来经常看到休屠王的小股人马从这里经过到汉国活动。为了弄清他们的目的,最好是带着人抓几个休屠王的使臣回来问清楚。浑邪王有所顾虑,以目前的情况,浑邪王的势力还斗不过休屠王,所以还不敢对其太过分。聂一在一旁为其分析,告诉浑邪王,万不可让休屠王和汉国勾结,这样他们一部灭亡地会更快。达鲁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想借此机会试探聂一的忠心,便暗中对浑邪王使眼色,浑邪王便含糊地答应了下来。

聂一心下窃喜,点齐一千人马依计行事去了。

聂一走后,浑邪王询问达鲁:“你适才示意本王同意聂的主张,是何道理?”

“大王,那二愣突然来到我河南地,为臣就有些疑心,但又吃不准。而今他提出带兵出巡野马滩,正好试探一下他们是否早有预谋。”

“你的意思是……”

“派人跟踪。”

“谁去合适呢?”

达鲁想了想:“莫如臣化装后暗地监视,弄个水落石出。”

“如此甚好,本王看你能弄出什么名堂。”

凛烈的寒风依旧在原野里肆虐,觅食无着而冻僵的鸟儿随处可见。战马鼻孔中喷出股股白气,兵士们都将头缩进皮衣领子内。木轮车在雪地上艰难地行进,只有它碾雪时发出的咯吱声,才是这数百人队伍的生气。没有人说话,人们只是默默地向前。绿毡锦车内的“春阳公主”愁肠百结,这位一步登天的宫女,掀开车帘观望一眼,一片雪野茫茫,她感到自己的前程,就像这无边无际的雪原一样,不知何处方是归宿。

休屠王的相国受命来迎娶大汉公主,他特地挑选了二百精骑随行护卫。本来这条路常来常往,只有一天路程就可进入自己的领地。但是,浑邪王派人盗取祭天金人的举动,不能不令他有所防备。汉皇将公主下嫁本部,浑邪王会不会忌而生恨呢?想到此,他不由得伸手摸了摸肋下的弯刀。

“杀啊!”突然间震天价的喊声响起,如同平地刮起冲天的旋风。在纷纷扬扬的雪尘烟雾中,上千银白色的马军,从山阜后冲杀过来。马是白色的,人是白色的,几乎和这玉琢银砌的雪的世界融为一体。难怪相国未能发现埋伏,在他思忖之际人马业已杀到面前。

聂一手中的砍山刀舞得犹如风车一般。寒光闪处,鲜血飞溅,休屠王的队伍被杀得人仰马翻。

相国一边自卫,一边疾呼:“快来保护本相。”他此时想的只是自己活命,至于公主他就顾不上了。

混乱中,一身白色装束的霍去病,凑到聂一身边悄声说:“聂将军,我要告辞了。”

“好,一路顺风。”

霍去病掏出一羽信鸽塞过去:“给,别忘了报信。”

“放心好了,决不会误事。”

“我去了。”霍去病给胯下马狠加一鞭,驱坐骑向南飞驰而去。

隐伏在高坡上的达鲁,任是如何睁大双眼,也难以辨清离去者是何人。

相国丢掉一百多具尸体,狼狈地落荒而逃。春阳公主连人带车被聂一俘获,他满怀胜利的喜悦凯旋。

看到聂一带回一个千娇百媚的美人,浑邪王喜得合不拢嘴:“真是天赐良缘,本王今夜就洞房花烛。”

达鲁却比他想得更深一层:“大王,聂一劫获了本属于休屠王的汉公主,汉国与休屠王能善罢甘休吗?”

浑邪王怔了一下:“他们又能如何?”

聂一是鼓励浑邪王的做法:“人已抢来,总不能再拱手送回吧。他们不甘心又能怎样,无非是发兵前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汉国既然对我部不仁,也就休怪我们不义。”

“聂将军所言有理。”浑邪王连连点头。

“真要动了干戈刀兵,怕我们不是对手啊。”达鲁忧心忡忡。

“我看没什么可怕的,”聂一自然是要实现计划,“过去我们主动与汉国示好,结果被认为是软弱可欺。而休屠王强硬,汉国反倒去巴结他。我部若是不卑躬屈膝,汉国也不敢轻视我们。”

“有理。”浑邪王下定了决心,“今夜便拥新人上床,做他汉皇的驸马,生米做成熟饭,看他能奈我何!”

达鲁虽觉不妥,但挡不住浑邪王的新郎倌美梦,徒有叹气而已。

聂一大功告成,高高兴兴回帐去了。

浑邪王见达鲁闷着头生气,颇为不满地诘问:“怎么,本王大喜的日子,你似乎不悦呀!”

“臣下怎敢。”

“那你为何还不去张罗一下,这洞房总要布置一下,酒肉总要准备准备吧?”浑邪王指责道,“你却是袖手旁观不闻不问哪。”

达鲁的不满当真爆发了:“我的大王,你不能只想着依红偎翠,心中要有大事,不然脑袋掉了可就悔之晚矣。”

“什么事这等严重?”

“臣主动请命去跟踪聂一,你就不问问情况吗?”

浑邪王这才想起还有这档子事:“是啊,你为何不向本王报告啊?”

“聂一那个表外甥,已经不见了。”

“难道真的有问题?”

“臣怀疑他是汉国派来的奸细,趁机逃回报信去了。”

“你眼见得实。”

“臣看见一人,全身素白,乘马直向南方而去。”达鲁说时底气不足,“但因距离有两箭地之遥,看不清那人的面目。”

“着啊,那你如何认定他就是二愣?”

“不是他又能是谁?”达鲁以为宁可信其是,不可信其非,“大王可叫来聂一,追问二愣的下落。”

“算了,你问他他不认账又能如何,徒自打草惊蛇。莫如暗中留心,发现破绽拿住把柄再做道理。”

达鲁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无可奈何地:“好吧。”他垂头丧气,长叹一声离开。

“哪里去?”浑邪王叫住他。

“大王还有何吩咐?”

“今晚本王成亲之事,你似乎又忘记了。”

“啊,”达鲁还在想着如何对聂一进行监视,“大王,臣这就去安排,一定让您满意。”

“这就对了。”浑邪王脸上现出一丝笑意。

休屠王听说浑邪王抢去了春阳公主,气得暴跳如雷:“这还了得,这真是欺人太甚!”

相国也是气极败坏:“大王,浑邪王屡屡与我部作对,再不教训一下,以为我们软弱可欺,还不得骑到脖颈上拉屎啊。”

“大丈夫不能容忍夺妻之恨,何况我为一部之王。”休屠王下定了决心,“举全国之兵,一鼓荡平浑邪部,统一匈奴正其时也。”

“大王英明!”相国极想挽回面子,力主讨伐,自然是赞同,“我们这叫是师出有名。”

休屠王点集了五万人马,也不顾冰天雪地,浩浩荡荡杀向河南。

浑邪王还在帐中搂着美人酣睡,达鲁步履匆匆闯入宝帐,忙不迭地呼叫不止:“大王,祸事!”

浑邪王不悦地睁开眼睛:“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大王,休屠王五万大军杀过来了。”

浑邪王这才吃惊地坐起:“这便如何是好?”

“大王,都是聂一惹的祸。”

“怎如此说?”

“若不是他抢来那个春阳公主,何至于招来这刀兵之祸呀。”达鲁痛心疾首地,“女人真是祸水啊!”

这话又呛了浑邪王的肺管子:“你这是什么话,聂一也是为的本王,他也是气恨汉国待我部不公。”

聂一匆匆赶来:“大王,听说休屠王大兵进犯。”

“正是。”浑邪王急忙求教,“聂都尉,当如何对待?”

达鲁还在气恨之中:“都是你无端惹事,抢那公主做甚?”

“大人此言下官不敢苟同。”聂一此刻心内窃喜,“那休屠王灭亡我部之心已久,你夺公主与否,他早晚都会发兵。”

“而今五万大军近在咫尺,这该如何是好?”达鲁气呼呼地问道。

“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聂一以胸有成竹的口吻稳住了浑邪王的情绪,“与休屠王迟早必有一战,焉知我们就不能取胜?”

“有理,”浑邪王已是志在一搏,“我们也有数万大军可供调遣,此战获胜,这匈奴各部就惟我独尊了。”

“末将愿领兵出战,并愿立军令状,如不能获胜,提头来见。”聂一欲取得队伍的指挥权。

几万人马交给汉人,而且还是有疑点的汉人,浑邪王还是难以放心的:“大军由达鲁统一率领,聂都尉协同指挥。”

二人谁也不好再说什么,达鲁有些勉强:“谨遵王命,誓死血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离开浑邪王的宝帐,聂一独自来到无人处,从怀中掏出信鸽,向蓝天中放飞,眼见得鸽子带着他的希望,飞向遥远的南方天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直到看不见踪影。

野马滩在十万大军的践踏下颤抖,往昔洁白的积雪而今已变得污黑泥泞,战马在不安分地地嘶鸣,似乎已嗅到了血腥。聂一心房“怦怦”跳个不停,他兴奋中又隐含几许紧张。长期筹划的大计就要得以实现,他期待胜利时刻的到来,又担心在最后时刻前功尽弃。

达鲁望着对面的休屠王大军有些胆怯,他不敢下令首先发起进攻。在他看来,似乎谁先行动谁就是沉不住气,谁就先输掉了锐气。同样,休屠王也不敢贸然先行冲锋。这是关系到双方生死存亡的决定性战役,只准成功不能失败,败就意味着一切都不复存在。因此,双方一直在僵持着,似乎是在考验对方的耐力,看谁有信心能坚持到最后。

聂一想,总这样对峙也不是办法。一定要让双方打起来,自己应该推进这个进程。拿定主意,他张弓搭箭,手一松,雕翎箭带着哨音直向休屠王飞去。

休屠王毫无防备,情急间躲闪不及,箭簇插入了他的左肩窝,疼得他“哎呀”大叫了一声。

相国慌了:“大王,你怎样?”

“不要说了,给我进攻!”

相国将令旗高高举起,休屠王麾下五万人马全线压上,像钱塘江涌潮一样排山倒海般冲过来。

达鲁见状,大喊一声:“迎敌!”数量大体相等的骑兵,呐喊着恰似狂飙扑过去迎战。

一场惨烈的厮杀,在冰封的雪原上展开。双方几乎势均力敌,一时间谁都难以取胜。呐喊声,马嘶声,兵器的撞击声,死伤时的惨叫声,在旷野里回荡。断臂残躯,倒地挣扎的战马,面目狰狞恐怖的死尸,杂乱地横陈在脚下。双方直杀到红日西沉,仍然难以分出胜负上下。在各自丢下大约几千具尸体后,分别收兵扎营,以待来日再战。

浑邪王回到宝帐,脸色阴沉难看。一个受伤的兵士从他身边抬过,由于肚破肠流,痛苦得嚎叫不止。他拔出佩刀,恶狠狠砍下,兵士的头颅滚出老远:“我让你嚎丧!”

“大王,莫要动怒,我部已是胜利在握。”聂一来到近前劝慰。

浑邪王不以为然地:“你就别哄骗本王了,当我是三岁孩童吗?打了一天,不过勉强战个平手。”

“这就是我方的胜利。”聂一蛮有信心,“再这样打下去,不出三五日,胜利就会属于我们。”

“本王怎就听不懂你的话?”

“大王,这还不是明摆着的。”聂一算起账来,“今日我们双方各自损折约五千人马,明日若再如此,依此类推,兵力则是越打越少。而战场就在我方家门口,我们可以立即动员补充兵力,臣估算一下,再调集三四万人马不在话下。而休屠王要搬援兵,没有十天半月是来不到的,这不就是说我方已是九成胜算了。”

浑邪王听着听着,不觉笑出声来:“聂都尉,你这番话,如同在本王心中打开了两扇窗,我这心里可是亮堂多了。”

“大王,派人回去调集人马吧?”

“谁回去合适呢?”浑邪王犯起了思忖,“这前线战事正紧,达鲁和你都不能离开。”

“那就大王回去调兵。”聂一提出。

“我?这儿大战正酣,我这不是临阵脱逃吗?”

“大王,惟有您回去调兵,才能威慑住各部不敢抗命,才能确保我们的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聂一又有意表示忠心,“再说这混战之中刀箭无眼,万一伤了大王,待击败休屠王后,谁来统领这兵将。”

浑邪王真正感受到了聂一的忠心,他见达鲁始终是一言不发,心内颇为不满,有意问道:“你意下如何?”

达鲁对于聂一的作为非常反感,这种逢迎实在令人作呕,但他又不好明说。而今问到头上,也只有权且顺情说好话:“聂都尉所言极是,臣认为可行。”

“好,既然你二人皆言可行,本王就不好推辞了。”当即,浑邪王连夜离开了野马滩。

休屠王也非等闲之辈,他与相国也在议论战事的得失:“相国,你看照这样打下去,我们可是耗不过对方啊!”

“臣也在为此事忧虑,如若三两战仍不能取胜,恐怕局势对我方大为不利。”相国一语击中要害,“浑邪王就近可以增兵,而我方则只能望洋兴叹了。”

“我们不能坐等这种情况成为现实,”休屠王已是有了主张,“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对,改正面进攻为偷袭。”

“传令下去,四更造饭,四更半进餐,五更天发起进攻,打他浑邪王一个措手不及。”

“要求各营不得喧嚣,不得露出一点儿风声,让敌人蒙在鼓里,这样方可保我方全胜。”

天色刚蒙蒙亮,浑邪王的人马还在睡梦中,休屠王的大军已杀到了营寨前。达鲁和部下仓促应战,心理上先已输给对方。更兼未进早餐,哪里是休屠王的对手。不过一个时辰,营寨即被攻破。聂一仍在奋力拼杀,部下也就死命抵抗。他想,按信鸽的速度,汉军也该来到,如今正是大好时机。

南方的天际涌起一片乌云,伴有滚滚的雷声。厮杀中的双方不由得全都举目望去,哪里是雷声和乌云,是几万人的骑兵奔腾而来。像一道黑色的浪潮,席卷着一切。当先一员大将,正是威镇北疆的霍去病。他恰似一道闪电,转眼间杀人了匈奴阵中。

聂一见状,大吼了一声:“霍将军,来得好啊!”他调转兵器,就向匈奴人砍杀。部下的士兵一霎时全懵了,弄不清这是发了哪门子邪。一没防备,二也不及逃跑,当即有十数人被斩落马下。

霍去病带来的汉军全是精锐,而且又是在双方战至强弩之末时投入战斗,所以匈奴双方,不论是休屠王还是浑邪王的部队,都毫无招架还手之力。汉军就像砍瓜切菜一般恣意诛杀,野马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浑邪王几乎未得休息,调集了约四万人马,正待开上前线增援,忽见败兵潮水一样地溃退下来,他拦住一个小卒,气极败坏地发问:“怎么了,难道这样快就输给了休屠王?”

“大王,不是休屠王,而是汉军到了。休屠王偷袭得手,我部已是连连溃败,谁料汉军又杀来。还有,聂都尉聂一也在阵前反水。”

“你这乱七八糟都说些什么,把本王全给弄糊涂了。”

“大王,明白与否都已无济于事,快带上王妃逃命去吧,晚了就来不及了。”小卒自顾逃去。

浑邪王面对着这混乱的景象,情知兵败如山倒的大势已去,叫王妃家眷们赶快登上勒勒车,随着败兵的人流向西而去。

聂一与霍去病在战场上相见,也顾不得叙旧,忙对霍去病说:“霍将军,跟我来,先擒休屠王要紧。”

“有理。”霍去病策马紧跟其后。

休屠王和相国真是懊悔极了,眼看到手的胜利被突如其来的汉军冲得鸡飞蛋打一场空。他明白不是汉军的对手,带着相国和身边的人马仓皇逃走。跟随他的人马,大约能有上万。

霍去病马快,渐渐奔驰到聂一前面。他顾不上理那些没命奔逃的匈奴将士,目标盯准休屠王穷追不舍。他当然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只要抓住休屠王,有多少部众也是不战而降。

休屠王怀抱着祭天金人,不住地给坐骑加鞭,渐渐被霍去病赶了上来。他胆地怯了:“相国,你,给我截住。”

相国不能不听,他回转马头,挥起手中狼牙棒,照准霍去病当头便打:“哪里走,拿命来!”

聂一举开山斧架住狼牙棒,对霍去病说了一句:“交给我了。”

“好了。”霍去病继续穷追休屠王不舍。

休屠王急得失声哀叫:“快,谁来救驾,本王重重封赏。”

此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话不管用了,哪里还有人理睬休屠王。霍去病一纵马头,即到了他的身后。轻舒猿臂,将休屠王擒过马来。然后狠狠摔在尘埃,吩咐随从兵士:“绑了。”

休屠王被捆绑的当儿,仍在紧紧护住胸口。霍去病见状,下马到他胸前一掏,祭天金人落到了手中:“命都难保了,这金人还不肯交出呢!”

聂一策马过来,将相国的人头掷于地:“霍将军,休屠部已是彻底解决,我们当乘胜追击,不能放过浑邪王。”

“有理。”霍去病跨上战马,向浑邪王逃去的方向疾驰。

聂一紧跟在后,大队汉军骑兵滚滚向前。

浑邪王情知汉军必然穷追不舍,为了逃命,他将家眷和辎重车辆悉数抛弃,挑选精骑五千,还有心腹部族王、王子、新任相国达鲁等,集中在身边,决心远遁他乡,以图东山再起。霍去病带兵追了一日,路上只见匈奴的溃卒东奔西窜,抓了几个散兵问询,皆说浑邪王还在前面。霍去病对众将士言道:“匈奴为患边疆数十年,今日难得这大好时机,决不能让浑邪王溜走,我们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从现在起全军每夜只睡两个时辰,务要追上浑邪王。”

聂一深为赞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建功立业,机不可失,便几日几夜不睡又何妨?”

于是,汉军加快了追击速度。

四天之后,汉军追到了焉支山下,仍未发现浑邪王的踪影。霍去病连续查问了几个散兵,都言不知浑邪王的去向,只有一人言道,一天前看见有数千精锐人马向西去了。霍去病当机立断,全军夜不宿营,日不离鞍,马不停蹄,不追上浑邪王誓不罢休。

经过两天急行军,铁骑直趋一千里,汉军追到了皋兰山下,终将浑邪王所部咬住并包围。浑邪王虽然还有四万人马,但身边只有数千,况军无斗志,在两个部族王、一个王子被杀,特别是达鲁被斩于马下后,谁还肯为他卖命。他明白反抗也是徒劳无益,只得束手就擒。

至此,为乱汉国北部边境百十年的匈奴祸患,在汉武帝雄才大略的谋划下,在将士们英勇战斗的打击下,终于得以解除。汉武帝将浑邪部的四万降卒,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史称“五属国”。同时汉武帝还在河西地区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迁徙大量内地贫民前去开发,使得河西走廊开始走向繁荣。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早春的风沙将长安城刮得一片昏黄,浑浊的空宇,飘撒下漫天黄沙,打在行人的脸上,一阵麻辣辣的疼痛。皇宫大内全都紧闭上门窗,借以躲避风沙的侵袭。由于没有日光,五柞宫内也显得光线昏暗,但武帝依然伏案凝视,许久许久都不曾挪动一下身体。太监总管杨得意轻轻移步凑过来,伸过头向案上望去:楠木案上是一幅大汉疆域图,他的手指在疆域图的下边不住地圈圈点点。杨得意不敢打搅,他掌过一盏纱灯,放在书案左侧。

光明为武帝脸上带来了笑意,他扭转头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杨得意:“这么一大片锦绣江山,怎能让它游离于我大汉之外。”

杨得意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只得随声附和:“那是,那是。”

汉武帝此刻明白过来,也觉得颇有些好笑:“那是什么呀?朕和你说的是何意,你明白吗?”

杨得意现出尴尬:“奴婢不知。”

武帝没有责怪之意:“你呀,在朕面前从来没有自己的立场。”

“奴才就应该惟圣命是听。”

“这样也对。”武帝又问,“这有一两个时辰了,可有重要事情禀报。”

“奴才见万岁深思未敢打扰,南越国赵太后派来一名使者,言说有紧急要事求见。”

武帝双眼一亮,自己正在为南越、东越这些南方属国思虑,就有使者到来:“传旨,即刻召见。”

南越国的使者是殿前都尉,是南越王赵兴的叔父赵日,也就是赵太后的小叔子。参拜毕,赵日奏道:“万岁,臣奉太后和南越王之命,特来请求内属。”

武帝心中一喜,所谓内属就是取消属国藩号,而将其领地划归汉国改郡。这当然是武帝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他还不敢轻信:“怎么,南越王和赵太后当真不愿自己称王了?”

“万岁有所不知,我国的丞相吕嘉野心日渐膨胀,网罗了一批朝臣和武将,意欲取南越王而代之。南越王终朝每日提防,已是心力交瘁,说不准何时就有杀身之祸,故情愿归附,以求平安。”

“原来是这样。”武帝想这真是天赐良机,“赵大人,但不知可带来太后或南越王的亲笔信函,或者是请求内属的国书?”

“万岁,那吕嘉甚为奸诈,为防他搜身,不敢留文字于身,以免走漏消息。”赵日言道,“我们的意思是,请万岁派一使者前往南越,与南越王、赵太后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内附细节,确认万无一失后再奏请万岁实施。”

“此言却也有理。”武帝又问,“那吕嘉如此阴险狡猾,你来长安,他不会生疑吗?”

“臣是前来押送贡品,这是每年一次的惯例。”

“那么朕派使前往,当以何为口实?”

“理由还不多的是,万岁随便编上一个即可。”赵日想了想,“就以回赠礼物为由。”

“是个好主意。”

“但是,万岁一定要挑选个精明强干的人为使,也好能随时做出决断,紧急时有权力和智慧应变。”

武帝略加思索:“有了,朕命骠骑将军聂一前往。”

聂一自打剿灭匈奴立下大功,深得武帝赏识。更兼在平定东越之乱中再建殊勋,故得以官拜骠骑将军。在行将启程赴南越出使之际,武帝在便殿中召见,面授机宜。

“聂将军,此行干系重大,你可要好自为之,不可辜负朕的一番苦心。”武帝两眼射出逼人的光芒,令人不寒而栗。

聂一已是成熟老练的将才:“末将耿耿丹心,定将不辱使命。”

“你说说看,朕之目的何在?”

聂一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他自忖说中了汉武帝的心思,认为汉武帝的野心绝不仅仅在此,他要把南越等地全部纳入大汉版图。汉武帝也很欣赏聂一的聪明,点点头告诉他只是猜对了一半。汉武帝继续说道:“据朕所知,吕嘉同东越的国王余善,两个人交往甚是亲密过,两个人勾勾搭搭,背地里不知道在密谋什么。你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密切注意他们之间的动向,一定要掌握确凿的证据。”

聂一叹服于汉武帝的深谋远虑,更为自己能够有如此一代明君而感到骄傲,心底里暗暗发誓,即便身死也要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