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18663000000007

第7章 间接说明问题

在谈话时,当遇到棘手的问题,不方便言明或不能言明的,利用歧义往往能够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乾隆帝再次接到江苏巡抚彰宝奏报,对两淮历任盐政“均有营私侵蚀等弊”大为震怒。下令革职查办所有涉嫌官员,并指示“将卢见曾原藉货财,即行严密查封,无使少有隐匿寄顿”。

此时的纪晓岚已擢升为侍读学士,“常直内廷,微闻其说”,故焦急万分。因为一旦卢家有祸,纪家必受株连,如若通风报信,被人发觉,罪过将会更大。

正当纪晓岚犹豫不定,进退两难的时候,郭夫人泪人一样来到书房,一膝跪在他面前,哀求老爷想法救救卢家,郭夫人随侍纪晓岚20多年,处处体贴入微,甚得宠爱,他不忍拂了她的心,一咬牙便答应下来。

郭夫人走后,纪晓岚进行了紧张的思索:公开派人去报信,肯定不行,也许此时卢府已被监视,然则用什么隐蔽的办法,外人不会识破,而卢见曾却能觉察?纪晓岚不愧是旷世奇才,思考到半夜,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拿了一撮食盐,一撮茶叶,装进一个空信封里,用浆糊把口封好,里外没有写一个字,派人连夜送到卢见曾家中。

卢见曾接到信封之后,拆开一看,先是惊愕不解,细细一想,纪昀连夜派人送来,必有隐秘之事,才打此哑迷,便将里面东西倒在桌上,看了又看,仔细揣摩,终于弄清其中用意:“盐案亏空查(茶)封”。他急忙将剩余资财转移到其他地方,故当富尼汉率兵前往查抄,“卢见曾家产仅有钱数十千,并无金银首饰,即衣物亦甚无几”。

实际情况是,当乾隆帝得知查抄卢见曾家产竟一无所得时,不禁怒形于色:“查封卢见曾家财于六月二十五日驰发,而初次查办此案谕旨并未传钞,卢家何以早得风声,于十一、十八等日豫先寄顿?其中情节甚属可恶,岂有旨未到而外人已知之理,必须严切究审。”在乾隆帝的严令敦促下,刘统勋等人细密侦缉,终于发现纪晓岚等“实漏言之人”。

七月中旬刘统勋等奏:查办两淮盐引一案,卢见曾先得信息,藏匿资财。据讯问伊孙卢荫文供称:系他岳父纪晓岚先告知两淮盐务有小菜银一事,现在查办。卢荫文立即于六月十四日差家人送信回家。后又见郎中王昶谈及,王昶告知并非小莱银两,乃系历年提引事发。卢荫文随又雇人送信回家。后又见刑问司员黄骏昌,传说高恒见已查抄家产,他叔卢谟心中害怕,随于六月二十七日起身回家。乾隆得奏后大为光火,严发上谕说:所有漏泄此案情节之纪晓岚、王昶、黄骏昌,均著革职,交刘统勋等分别严审具奏。

不久,刘统勋等又奏报审讯卢见曾寄顿资财一案处理意见,说先后究出向卢见曾认为师生之候补中书徐步云,其亲戚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晓岚,并军机处行走中书赵文哲,军机处行走郎中王昶,漏泄通信,照例拟徒。其刑部郎中黄骏昌信口传说,业经革职,应毋庸议。乾隆朱批说:徐步云与卢见曾认为师生,遇此等紧要案件,敢于私通信息,以致卢见曾预行寄顿,甚属可恶,著发伊梨效力赎罪。纪晓岚赡顾亲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发往乌鲁木齐效办赎罪,其余依议办理。

据说,当乾隆“责其漏言”时,“纪晓岚力辩实无一字”。乾隆说:“人证确凿,你为什么还要掩饰呢?朕想问问你用什么办法通风报信的?”纪晓岚见再掩饰只能罪上加罪,于是白其状,犹蹈人伦之陋习。“乾隆嘉其辞得体,为一笑。”其盛怒在纪晓岚的机敏对答中缓和下来。

纪晓岚的话虽不多,但说得十分得体,既吹捧了皇上秉公执法,又贬低自己顾念私情,乾隆满意地笑了,念他才华难得,又在内廷走动多年,一直忠心耿耿,不忍加重治罪,便在纸上写了一行小字:“纪晓岚从轻谪居乌鲁木齐。”

关于纪晓岚盐案泄密的途径,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据李伯元《南亭笔记》载,当时查抄卢家的消息传出,纪晓岚正在内廷,不知如何通报。忙把他的小儿子叫到跟前,在他的手上写一个“少”子,叫他赶去卢家,以掌中的字给卢见曾看,卢见曾手加一“少”字,顿悟手字加少为一“抄”字。于是急作准备。

下面的故事所用的语言技巧同纪晓岚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位农村小伙子和一位姑娘暗暗相爱,两人都羞于直接表白。一天,两人在田间相遇,姑娘灵机一动,指着在花间飞动的蝴蝶问小伙子:“你说为什么只见蝴蝶恋花,不见花追蝴蝶呢?”小伙子一时发懵,突然又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于是表达了对姑娘的爱慕之情。“花怎么能追蝴蝶呢?”这位姑娘的无疑而问,自然令对方思考到双关意义,话语巧妙,既实现了完美的表情达意,又不丢脸面,不留人口实。

一语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句的别义或者谐音等关系,有意识地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方式含蓄委婉,生动活泼,又幽默诙谐,饶有趣味,能够给人以意在言外之感,使人回味无穷,因而经常被人们在论辩中使用。

(1)利用谐音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两件事情或者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便是利用谐音。

有一次,明朝文学家解缙一不小心,把金銮殿上两只玉桶中的一只给打碎了。一件传国之宝被毁,于是有佞臣禀告皇帝,说解缙想造反。皇帝大怒,问他为什么打碎玉桶,解缙答道:“为了万岁的江山。”告状者说:“打碎玉桶,明明是要造反。”解缙连忙借助于同音词的谐音关系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哪有二统(桶)江山?”皇帝一听,连称“打得好,打得好”。解缙的罪名,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2)利用别义

在论辩中,当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好回答或者不能回答的,利用歧义往往能够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当年美国总统里根决定恢复生产B-1轰炸机,引起了许多美国人的反对。在记者招待会上,里根面对责问侃侃而谈:“我只知道B1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我想我们的武装部队一定也需要这种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此妙言,竟然使得那些反对者一时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