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纪晓岚学说话
18663000000008

第8章 以智改错,巧补疏漏

在社交活动中,我们难免有说错话的时候,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以智改错、巧补疏漏。”

春节到来,人们都知道纪翰林善于题联,一时间上门求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使他真有些应接不暇。不过他也真有办法,无论谁来,上联都用唐代高适的一句诗:圣代即今多雨露,下联也集唐诗中的句子做对,而且大多切合请托者的身份时况,很受请托者的喜爱。

一开始,他这种办法,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大注意。可是一连几天过去,手不停挥地打发走了上百个请托者,上联总是那句“圣代即今多雨露”,下联却绝无重复的句子,翰林学士们觉得十分惊奇,禁不住拍案叫绝:这河间才子纪晓岚,究竟会背多少首诗啊?

恰好,有位前任侍郎,不久前被贬去官职,受命到翰林院行走。他看纪晓岚给人的春联,无一例外地用这句上联来颂扬皇帝圣明有道,对臣民宽厚仁慈,普施恩泽,便有意要为难他一下,也来向纪晓岚求写春联。

纪晓岚见侍郎也来求联,很是高兴,口中寒暄着,随手提笔写出了上联:圣代即今多雨露。

那位侍郎看了,微微笑道:“敝人刚由卿贰贬到翰林院行走。”

纪晓岚一听,忍不住嘴角一翘,心想:这回有点不好办了,看来侍郎是有意开我的玩笑!这侍郎所说的卿贰,就是侍郎的别称,因为六部尚书为正卿,各部侍郎的地位仅次于尚书,所以又称做卿贰。这位侍郎被贬到翰林院行走,只是来这里协助工作,并不是专职官员,一下子就连降了数级,跟“圣代即今多雨露”一句,完全是两码事,但上联已经写出来,又不好不用啊。

纪晓岚抬头看看身边的同僚,他们眼睛里含着笑意,分明是要看看他这次如何写就下联。纪晓岚略一思索,有啦!抬头向侍郎笑道:“大人来得正好,有一唐人诗句,只有给您用才最合适!”

说完笑盈盈地提起笔来。同僚赶紧凑到他身边观看,他写道:“谪居犹得住蓬莱。”

这句下联,用的是唐代元稹的诗句,纪晓岚把翰林院比作蓬莱仙境,给侍郎用上了这样一句,说他虽然被贬,却因祸得福,到底还是归于“圣代即今多雨露”啊!

侍郎看了,佩服得连连点头。同僚们也称赞起来,说他真不愧为才子。

在与人交往时,应尽量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但个别时候也有可能用错词语说错话。如果不及时补救,就会使错话固定下来,被人抓住把柄,造成尴尬局面,影响自己的形象,损害组织声誉。这里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其一,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了过来。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其二,引申法。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其三,改义法。即巧改错误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有所中专学校在一次智力竞赛中,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一名女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恰好颠倒了三者关系,引起哄堂大笑。当这名女生意识到答错后,她将错就错,立刻大声说道:“笑什么,解放这么多年了,封建的旧‘三纲’早已不存在,我说的是新‘三纲’。”主持人问:“什么叫做新‘三纲’?”她说:“现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上级要为下级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当前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小皇帝,家里大小事都依着他,岂不是子为父纲?在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比比皆是,岂不是妻为夫纲吗?”她的话音一落,场上掌声四起。大家为她的言论创新叫绝,为她的应变能力叫好。

谈话中对方若故设“陷阱”,以谬论相刁难,其用意无非是企图造成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答则显示无知,不答则表明无能。这种情况用“以谬归谬”最为恰当。

隋朝时,有一辩者。一次,有人问他:“腊月时,家人被蛇所伤,怎样医治?”他应声答道:“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涂之,即愈。”那人反唇相讥:“五月哪里来得雪?”这位善辩者笑道:“腊月何处有蛇?”

由于提问者的话本身是荒谬的,对于荒谬的回答,自然就丧失了指责的权利,刁难别人也就成了自我出丑,陷阱也不攻自破。

联想手法由此及彼,也可应用于随机应变,还可借助谐音双关,即使面对十分艰难的局面也能睿智巧答,从容应付。

诙谐是一种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即使遇到十分棘手的难题,或遇到意外的抢白、嘲讽,甚至不怀好意的侮辱或挑衅,机智的幽默语言也能帮助你摆脱窘境,使尴尬或严峻的局面消失在笑声中。譬如,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指责:“你说的这种话真叫人莫名其妙。”如果他听后付诸一笑,幽默地说:“哦,我还以为你听不出还是根本不懂这个问题呢。”一句自我解嘲的戏言,就可以帮助你走出窘境。总之,插科打诨往往有利于绕过实质性问题的礁石,达到应变的目的。

应变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全面检查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大小,都离不开以下两点:

第一,阅历、知识、气质等是影响应变能力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智慧高并且具有虚怀若谷、从容镇定气质的人,反应更敏捷,对付突发状况的反应更快,能在交谈中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变化。

第二,思维方式也影响人的应变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培养应变能力要着眼于思维训练,我们每个人只要加强思维训练,都能使自己在语言感受的敏锐性、思维的敏捷性、判断的准确性、表达的即时性等方面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