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18659400000039

第39章 戈壁滩上的绿洲——银川

【银川历史概况】: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上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银川市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设置的廉县,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县级建置。汉成帝阳朔年间(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俗称吕城),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这是银川建城之始,距今约2030年历史。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建怀远新城,即今银川市城区所在地,距今1300多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称帝,建大夏国。1944年1月,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目前银川市市区面积1482平方千米,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三区以及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21世纪将是我国西部地区崛起的世纪,也是银川市奋起直追、加快发展的世纪。银川市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写出绚丽多彩的篇章,让一个特色鲜明的中国西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在21世纪大放光彩。

银川人性格词典词汇:倔强、善良、热情、豪爽。

一句话概括银川人:塞上古城,孕育着一群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

城市符号:鼓楼

1.银川女人

漂亮指数:75

时尚度:70

【银川女人的极端】:对于银川女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叙述。其一是银川女人着装时尚,在广州、上海流行的服饰不到一个月就能在银川女人的身上找到其中的元素。与之相反的是,银川女人穿着朴素,较之其他地方的女人差了好几个等级。但是统一的描述是银川女人貌不出众,只是黄河的水养育了银川女人还算白皙细致的肌肤,牛羊肉吃出了银川女人还算高挑匀称的身材。也许这种极端都可以在银川女人身上找到。不管怎样,这样的银川女人还是在银川街头独领风骚。

【银川女人的爱憎】:银川女人的爱憎一如银川极寒极暑的天气般分明。在她们的思想里,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没有中间那么多蜿蜒曲折的过程。在银川女人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大概”、“可能”之类模棱两可的词语,有的只是“可以”或是“不可以”。也许在古代,银川女人会身披战衣,跨上战马,冲锋杀敌。在有的人眼里,银川女人不像女人,起码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人,缺少了女儿家弯曲蔓延的心思。但是有的人恰恰就是喜欢银川女人干脆利落,如花木兰样的英气。

【银川女人的善良隐忍】:银川一直是湖泊众多的“塞上江南”。银川女人不仅有着西北女人的爽朗,更有着南方女人的善良隐忍。如果硬要说西北女人和银川女人的区别,前者是熊熊燃烧的烈火,热烈、激情,但是过于炙人;后者是一束强烈的阳光,温煦、光华。在银川女人的身上,总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烦恼和压力。但是她们用瘦弱的肩膀承担下所有的责任,只留下温和的笑容挂在脸上。就像是爱琴岛海风摩挲下的大理石石柱,光滑,有着很重的质感。

2.银川男人

【漠视的银川男人】:银川男人漠视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一切事情,有人说男人喜欢政治跟女人喜欢漂亮衣服一样不可理喻,可是这些结论在银川男人身上似乎都得不到印证。银川男人不爱政治,甚至走在大街上都很少注意跟自己没有关系的美女,能够吸引银川男人注意的,可能是一顿并不丰盛的晚饭,可能是老婆刚刚打理的一个新头型,或者是其他一些跟他有关联的小细节,但绝对不会是那些花枝招展的美女或街上沸沸扬扬的传言。

【走近银川男人】:银川是一块贫瘠、落后、荒凉的地方,如果你从银川走过,所过之处多是光秃秃的黄土高原、黄沙弥漫的戈壁沙滩、穿着不甚讲究的银川居民,这种第一感觉根深蒂固,使得银川男人很难给全国的姑娘们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良好印象,甘肃人总体上比较诚实善良直率,虽然性格各异,但有共性:爱跟人抬杠,而且得理不饶人。

【倔强的银川男人】:脾气倔强的银川男人,往往认死理不懂变通,他们会很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某些场合,常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不要试图跟一个银川男人辩解、讲道理,如果他们处在火头上,无论对错,你都很难改变他的想法。银川男人古板冷漠严峻,没有罗曼蒂克情调,难以讨得女人欢心,在家里更是大男子主义严重,专横跋扈,不可一世。

3.银川商人

银川商人非常注重人际交往,他们肯花钱和精力在交朋唤友上面,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不分你我。在商界,银川人很重友情,把人际关系看得很重,不论是他们与你交往,还是你与他们交往,都很有人情味。例如,在吃饭问题上,几个生意人一起去饭店吃饭,大家总会争着付钱,常常出现相互之间各不相让、都要交钱的情况。如果一起出门,也总是争着全部包揽大家吃的用的。

4.银川名人

【胡汝砺】:胡汝砺(1465~1510),明朝官吏。字良弼,号竹岩,一号竹山。银川人。22岁中举,23岁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升郎中。此后,先后任大同府、西安府、顺天府知府和户部与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等职。明正德五年(1510年)二月,武宗召拜其为兵部尚书,未到任便病亡,享年45岁。一生为官,不畏权贵,惩治不法官员。天资聪颖,喜好诗书,勤于著述,在文学、史志方面造诣颇深。著有《竹岩集》数卷,编修了《弘治宁夏新志》,流传于世。乐于助人,以孝子、忠臣名闻乡里。

【汪文辉】:生卒年待考。明代官吏。字德充。江西婺源县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任宁夏佥事,督守河西道。当时宁夏屯政流弊日甚,赋重而督严。他经考察后于次年上奏朝廷获准,除去了宁夏因崩压而荒芜之额田赋税,宁夏镇人欢声载道。于是逃亡者归来,疲病者复苏,边民始有更生之乐。还致力于水利工程的革新,将汉、唐渠口分别修建正闸和退水闸,逼水入渠,增大流量,然后开启退水,以泄其势。这种水利调控系统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后世效仿。离任后,宁夏民众在汉、唐二渠闸坎处修建“汪公祠”,以缅怀其政绩功德。

【高士秀】:高士秀(1876~1941),爱国志士,字志清,银川市人。1900年建立反清组织“贺兰山堂”,1911年参加同盟会,在灵州(今宁夏灵武)率众起义,响应“共和”。1912年积极响应孙中山“二次革命”,多次联络陕、甘、宁、绥各族反袁军民力量,转战于陕北各地,为光复宁夏而斗争。1924年冬,到北京与辛亥革命军领导秘密会晤,支持冯玉祥五原誓师,被任命为国民军中将骑兵师长,参加于右任领导的北伐救陕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在榆林开展“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活动。1938年,被晋绥陕边区总司令邓宝珊任命为中将总参议,为抗日救国做出了贡献。

5.银川文化性格

在银川这片广漠的土地上,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北方的厚重、古朴,而且也能时时体味到南方的轻灵和秀美。改革开放以来,银川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融合,为银川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活力。它使银川人的精神文化性格在粗犷、豪放当中注入了南方的温柔和细腻,同时也使得银川人的生命和生活空间从此拥有了更为开阔的美好天地。它拉近了银川人与外地人的心理距离,它使我们虽然远在大西北却时时刻刻感受着时代的激情和生活的召唤。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