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18524800000020

第20章 薛立斋,中医史上治病最多的人(2)

结果呢?甭问啦,一定是没见效,更惨的是这位杨永兴老兄又添了毛病了,肢体开始麻痹了(更加肢体麻痹)。

这下大家可就慌了,本来人家没这么多的毛病,居然给治出毛病来了,这可就说不过去了。

杨永兴的家人立刻将薛立斋找来了,薛立斋一看,这是虚证啊,气虚加上肾阳虚,您这还用疏风清热法,病不加重才怪呢。于是薛立斋就开了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两个方子,让病人同时服用(具体服用的方法我们在其他故事里说)。

薛立斋凭什么就判断这个锦衣卫是虚证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首先这位是个大胖子,没有力气,这种虚胖的人一般都是气虚,是补中益气丸的适应证。而他的痰多,是由于肾气不主摄纳造成的,这种患者一般说话的声音都有些低怯。当然,薛立斋一定还有一些他自己的判断方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薛立斋判断得异常准确,这位锦衣卫在服了三个月的药后,症状就全部消失了。

后来,薛立斋还对这个患者进行了跟踪追访,得到的消息是,这位老兄身体从此异常的好,以后连着生了七个儿子,自己还活到了七十多岁(以后连生七子,寿逾七旬)。

还有一位姓张的锦衣卫,四十多岁了,这次很倒霉,患了发背,什么是发背呢?就是后背上长了一个痈疽,这在古代可是一种很要命的病,很多人都是因为发背死去的。万幸的是,这位张老兄反应倒是很快,一发病立刻就把薛立斋给请来了。薛立斋一诊脉,好家伙,心脉洪数,心中暗叫不好,这个病来势凶猛啊!

当然,这个锦衣卫老兄也知道自己的病很危险,忙恳求薛立斋一定要设法治好自己,薛立斋说:“《黄帝内经》里就说过,这些什么疮啊、痛啊、痒啊,都是心经不正常导致的,心主血脉,如果心气不足,那么血液的循行就会迟缓,就会导致血液停滞,所以才会长疮痈啊。”

沉思片刻,薛立斋决定,这次治疗得使用自己的绝招:取骑竹马灸穴,采用灸法!

首先,薛立斋让锦衣卫张老兄在桌子边坐下,用胳膊肘顶着桌子,然后用一根绳子,从胳膊肘的横纹那里开始量,量到中指尖的指甲处,这是长度甲;接下来,让张老兄把衣服脱了,然后让两个人,拿来一根竹竿,让张老兄像骑马似的骑在上面,再让两个人各抓住竹竿的一端一起发力,把张老兄给抬起来,记住,一定要让他两脚离地。这个时候,薛立斋又把刚才的绳子拿了过来,从张老兄的尾骶骨和竹竿的交界处量起,向上在脊背上量出了长度甲,然后做了个记号。

再接着,薛立斋又量了一下张老兄的中指指节的长度(中医称为中指同身寸),为长度乙,然后又从刚才做记号的地方,向左右两侧各拉出一个长度乙,这两点就是要取的穴位了。

这通折腾,把平时净折腾别人的锦衣卫可给累坏了,他不知道薛立斋要干什么,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照办。

但是您可别觉得薛立斋是在胡闹,他说,这两个穴位是心脉所过的地方,“不问痈生何处,并用此法灸之,无不愈者”(多说一句,这种方法的确有效,现在还在应用)。

薛立斋在这两个穴位上灸了六七次,同时还在后背的疮痈上,放上了一片三个大钱厚的紫皮蒜片,并在上面施灸。

结果,这个挺吓人的疮痈就这样被治好了。

回想起治疗过程,这位锦衣卫的张老兄觉得跟做梦一样,这都是什么方法啊,太神秘了,同时也严厉警告了两个抬竹竿的人,一定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否则有你们好看的!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是的,名医李东垣给元好问治疗疮痈的时候,也是在疮痈上施灸,施灸的方法是:疮痈不痛的,一定要灸到痛为止,而疮痈痛的,一定要灸到不痛为止。古代的中医认为这样可以使气血流动,毒气散去。

原来,薛立斋所处的时代与李东垣所处的金元时期相去不远,他继承了李东垣的学说,李东垣理论的好多具体细节,我们都可以从薛立斋这里找到。

锦衣卫负责执行皇帝委派的秘密任务,所以他们给人的感觉总是很神秘,但是锦衣卫也是人,也要娶妻生子,这不,有的锦衣卫的孩子病了,也要找薛立斋来治疗。

有个姓杨的锦衣卫,他十岁的儿子病了。说起来这个病也很简单,就是腹胀,还疼痛。尽管只是个小病,可也把做家长的急坏了(锦衣卫回了家也是普通人,估计也会为孩子报考哪个学校着急上火)。他们立刻请了医生,给孩子服用了消食导滞的药,没有效果。这位杨老兄自己就胡思乱想孩子是不是中了什么毒了(职业导致的习惯思维模式),越想越紧张,于是就把薛立斋请来了。

薛立斋给小孩子诊了脉,发现是右关脉沉伏,在中医里,右手的关脉主脾,这说明是脾胃出了问题,于是薛立斋判断,前面医生分析得没有错误,是食积啊,并不是中毒。

既然是食积,那么前面医生开的消食药为什么没有效果呢?

薛立斋就开始仔细地询问,最后发现,这个孩子是因为吃了过多的粽子才患的病。

这下清楚了,因为粽子性凉,而且还是冷着吃的,脾胃虚弱的小孩子就难以消化,结果导致了食积。食积也分冷热,这种情况是冷积,此时如果用平常的消食药效果是不明显的,因为它无法化开肚子里的冷气。

找到病因后,薛立斋立刻开了一味奇怪的药物——白酒曲,就是做白酒时用的酒曲,然后让那孩子用热酒服下。薛立斋用热酒的力量,化开腹中的寒气,然后用酒曲消食导滞,瞧人家用药的方法,还真是讲究啊!

小孩子服用了以后,很快就痊愈了。

估计从此这个孩子的理想不再是当锦衣卫,而是当御医了。

童便是味好药

当时太医院的工作还是比较忙的,薛立斋被派遣到各地去执行任务。就在他被提升为吏目的第二年,他出事儿了。

现在这年头车祸已经屡见不鲜了,但古时候车祸也不少,看薛立斋的医案里也记载了许多,这次就轮到薛立斋自己赶上了。

车祸发生的具体情景我们已不得而知,总之薛立斋是被一辆很大的马车从身上碾了过去(被重车碾伤),当时的情景一定很严重,薛立斋自己形容是“昏瞀良久复苏”。

当时,薛立斋躺在地上,昏迷了很长时间才醒来,在神志清醒了以后,身上开始难受起来,感觉胸口像堵着一样,喘气都很费劲。这种难受一度令他觉得自己已经活不下去了。

可是,当他听到周围的人说话的声音时,他的心中开始燃起了生的希望,不行啊,我要活下去啊,我还有老母亲呢,她还在等着我回家呢!我要活下去啊,我还有自己的理想没有完成啊!

各位,到了这个紧急的时候,想找人来救治是很难的,只能靠自己了。于是薛立斋挣扎着,让旁边的人给找来个小孩子,然后接了些小孩子的尿,趁着热气,咕咚咕咚就喝了下去。就这一碗下去,薛立斋立刻就觉得“胸宽气利”了,没过多久,胸部就没有事儿了,只有小腹还有些疼痛。

度过了危急时刻,这就好办了。出差回来,薛立斋就找了自己的同乡徐东濠先生来给看一下,徐先生就开了服复元活血汤。

这个复元活血汤是谁的方子呢?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方子,成分是: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穿山甲、酒大黄、桃仁,这个方子是治疗跌打损伤造成的瘀血疼痛的。其中当归是活血养血的,桃仁和红花都是活血化瘀的,中医开方子的时候总是在一起用,桃仁偏重于化散固定有形的瘀血,红花偏重于化散在全身的无形之瘀,二者相配,功效比较全面,大黄经过酒炮制以后,散瘀的作用更强,穿山甲也是一个活血化瘀的药物,但是它更擅长的是通经络,药力比较大,是走窜的,能够引破血之药走到瘀血所结的地方,现在都给做成了山甲粉,服用比较方便。

方子里的天花粉是润燥的,因为瘀血往往会引起燥结,而方中的柴胡是入肝经的药,由于这个方子开始的时候是治疗胁下疼痛的,所以可以引药入肝经,但是各位需要了解的是,柴胡也有去旧生新的作用。

薛立斋服用这个方子只一剂,就便血数升,肿痛的地方开始消退了,然后他又服用了点养气血的药,就痊愈了。

从此,薛立斋对童便有了切身的感受,他在自己写的《外科心法》中说:“大凡损伤,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停积,俱宜服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若胁胀,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唯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可取效,但有无瘀血,恐不能尽识,反致误人。唯童便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

这段话,对童便的评价可真是够高的了,可见薛立斋是在服用了以后,切身体会到了童便的好处,因此才说出如此恳切之语啊。

父亲,我做到了

各位还记得故事开头的居庸关之行吧?你或许觉得奇怪,这太医院的医士都是给皇上和王公大臣们看病的,为什么会被派到居庸关去呢?从薛立斋的医案记载来看,他在居庸关驻扎的时间还很长,并不是出差几天就回去,而是一两年,历朝历代,没见过皇上总是把御医发送到边关去干活的呀!

这里面到底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让我们来看看此时的居庸关附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

原来,薛立斋进入太医院工作的这些年里,大明王朝的北方,出现了一个威胁很大的人物,他就是鞑靼部落首领,号称“小王子”。这位小王子自从上了台,就干起了类似海盗的勾当,不断地跑到大明的地盘来劫掠。但是当时明朝的军队对这位不速之客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他总是来无影,去无踪,抢完了就跑,搞得明军将士很头疼。

大家都感觉朱厚照这个人一直玩物丧志,沉迷于酒色,不务正业,其实,从他在正德三年就把太医院的御医派往居庸关这件事来看,他早就开始关注北方边关的事情了。把御医派出去,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一定是想用最直接的手段来了解边防的情况。

后来,正德十二年朱厚照自己带着两个随从,偷偷地从皇宫里跑到居庸关,从此事我们可以看出,朱厚照在吃喝玩乐的间隙,很早就开始关注北方的边关问题,而且,他一直在为解决边关问题做准备工作。

再后来,这个花花公子式的皇帝居然自己指挥明军,迎战小王子,并在一场昏天黑地的激战后,将小王子打得落荒而逃。

闲话少说,还是说说薛立斋的情况吧!薛立斋同志此时还是以学习为主,因为这是提高自己医疗水平的好机会。

在军队里治病的间隙,在出差的路上,薛立斋仍然在刻苦地攻读医书。

我们现在有句话,叫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明朝也很适用,不久,薛立斋的努力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在正德九年,也就是公元1514年,太医院里的大考又开始了。

医生们都显得非常紧张,因为这种大考三年才会有一次。

在上一次的考试中,薛立斋就是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吏目的。这次,他把目光落到了御医这个级别上,那么,他能够如愿以偿吗?

考试的前夜,夜很深了,薛立斋合上手中的书,走到庭院中。

隔壁的房间里,母亲床前的灯光还亮着,她一定也在为薛立斋的考试担心。

薛立斋仰起头,想起了小的时候,父亲带着他一起出诊的情景,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羡慕父亲啊,那种给患者看病时的从容,现在在他的心里还是感觉印象深刻。

其实,无所谓当上什么御医,只要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诊病的水平就可以了。

御医,并不是目标,心中真正的目标,是那诊病的至高境界。

月亮已经高高地升起了,薛立斋在皓白明亮的月光下,静静地站立了很久。

考试开始了,医生们个个如临大敌。

薛立斋似乎已经忘记了一切,只是想把自己所知道的写出来而已。

考试,已经成为检验他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在奋笔疾书中,他感受到了一种痛快淋漓。

这次大考,薛立斋再考上等,被提升为御医。

当时,北京太医院里的御医只有十几人,薛立斋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此时,他仅仅28岁。

那天晚上,薛立斋在父亲的牌位之前,点上了一炷香,他在心中默默地告诉父亲:“父亲,我做到了。”

网友互动

一叶秋问:

看到罗老师文中介绍薛立斋时提到用童便治疗撞伤,想请教您一下,现在遇到撞伤是否还能用童便?

罗大伦答:

童便是一味良药,有凉血散瘀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受伤后有阳证的时候用,比如局部有红、痛、肿的情况等。对于正气非常虚弱的人不合适(所谓的阴证,即正气不支、身体发凉、局部无红肿热痛等症状),现在在我国农村还广泛应用这味药。

莲娃娃:

我外婆也曾经说过,她生产时大出血,当时去医院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从村里到县里的医院得走一天的山路。后来邻居找了一个小孩解了童子尿,用童子尿炖鸡蛋,外婆吃后下午就好了,有些偏方还真不是瞎编的。

Country roads:

说到童便,我也来说件事。我哥哥10岁的时候从山上摔下来,我爷爷是中医(自学成才那种),在他给我哥哥开的方子里就有童便。当时我看到了觉得挺恶心的。不过我哥哥吃了我爷爷开的药,躺了一个月就好了,活蹦乱跳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了。我就觉得中医挺神奇的,连小孩子的尿都能成良药啊。

菀桐问:

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中医说小孩子是纯阳之体,那么是说的小男孩还是小女孩呢?如果是小男孩,那么小女孩是什么,纯阴之体?可是只看到说少女是纯阴之体,这个怎么理解呢?

罗大伦答:

男孩女孩都一样,主要的原因是小孩子生长太快,像春天的竹笋一样,因为阳气主生发,所以这么说,也有说是少阳之体的。

笑什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