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别说你懂孩子的心
18517800000014

第14章 家有超级“小霸王”——给不讲理的孩子把把脉(3)

事实上,这种阶段性“顶牛”主要是心理发展的反映,因为6岁孩子的独立能力大大增强,独立意识也在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明确意识到“我”的存在,也意识到“我”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的,“我”是和他人不同的。随着孩子的自主愿望趋于强烈,他们开始希望家长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也希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和赞赏。与此同时,他们也会通过行动体验自己的独立,证明自己的独立。

然而,在家长眼里,孩子始终是长不大的,他们往往是用习惯性的方式对待孩子,即便孩子反感了也没有察觉,只是在彼此碰撞起来时,家长才会由迷惑转为惊讶,“孩子变了呀。”

由此看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反抗完全是其成长的表现,属于一种正常的行为,并不是孩子不讲理,也不是教子方式有问题。

换种方式爱孩子

虽说6岁反抗期是正常的,但是家长如何对待却不可轻忽。如果家长应对得当,孩子会逐渐成长为一个既自主又懂规则的人;如果引导不好,则可能变得娇纵任性,或是过分顺从、退缩,没有主见。那么,家长又该如何教养孩子,帮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反抗期”呢?

1.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长要学会把握孩子的心理变化,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摸透孩子在什么情况下爱顶牛,从而适应孩子的变化,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心里有数了,才会有化解的良策。比如说,家长应该和孩子平等地协商,尊重孩子的自主,采用孩子能接纳的方式进行引导,尽量少干涉孩子,也不勉强孩子,更不招惹孩子顶牛,必要时不妨适当“退让”。当然,这里的“退让”不是迁就和不管,只是要避免顶牛,避免针锋相对。

2.面对生来就是犟脾气、爱顶牛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到,他们身上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自我意识强、自主性强、有个性,如果家长引导得当,完全能塑造出良好的个性品质。不过,对待犟孩子也要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不能以压制犟,也不能强磨棱角,这样只会造成倔犟的升级。当然,家长也不能无原则地息事宁人,一味地退让、顺应。

3.家长不要把事情闹到顶牛的地步,矛盾激化对双方都不好,而是应该和风细雨地化解矛盾。比如说,估计孩子可能反抗时,要先和孩子沟通一下、协商一下,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双方的距离拉近了,自然就会和风细雨。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真诚地与孩子沟通,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

行为25:“这不是我的错”——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

这一天,5岁的菡辉玩溜溜球的时候,不小心撞翻了妈妈的化妆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只听“铛啷”一声,梳妆台上的瓶瓶罐罐就掉到了地上,有几个还摔碎了。

正在厨房忙着煮饭的妈妈听到声音后,赶忙跑了过来,一看菡辉好端端的没有什么事,就问他是不是摔坏东西了。菡辉支支吾吾地说没有。

可是,等妈妈忙完厨房里的事,再次来到卧室里就看见了地上摔坏的化妆瓶。

这时,菡辉依旧像个没事儿人一样在玩着他的溜溜球,妈妈猜想一定又是菡辉干的“好事”。

于是妈妈就问菡辉:“是不是你打碎的?”

菡辉摇了摇头说:“不是。”

妈妈又连着问了好几遍,菡辉依然不肯承认。

看着眼前这个“不可理喻”的孩子,妈妈只好说:“妈妈不打你,你说是不是你打碎的?”菡辉还是不承认。

这时妈妈显然生气了,她一把抓起菡辉的手,说:“今天你不说清楚,就别玩了。”菡辉一脸委屈的模样。

就这样,母子俩僵持了好一阵子,但是菡辉依旧是不说话,妈妈也没有办法了,最后只好说:“以后再打碎东西,就不让你玩了!知道了吗?”在妈妈的命令下,菡辉点了点头,才说了句“知道了”。

读懂孩子的行为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也会时不时地发生在你的身边?你的孩子是不是也会像菡辉那样不肯认错?无论你如何气急败坏,孩子还是不肯吱一个声?也许,你会说孩子做错事了,为什么不肯认错?错!千万不要以为不肯认错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其实,孩子不认错是有原因的,而这其中也不乏大人自己的过错。那么,为何孩子不肯认错呢?

1.孩子并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孩子天生都好动,喜欢探索身边的各种事物,而家中的各种东西更是他们眼里的玩具。如果这些东西恰恰是大人的钱包或是其他重要物件,那么惹大人生气就在所难免了。然而,当大人发现是孩子把东西弄坏了或是藏起来了,害得自己着急万分时,就会逼迫孩子认错。可是,孩子并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这是因为家中的各种物件在孩子眼里本来就都是玩具,更何况,大人平时也没有和孩子说清楚,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或是大人压根就没有把那些孩子不该玩的东西放在他们看不见或是碰不到的地方,而这一切却在无形中造成了孩子“犯错”的因素。这样的话,无辜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而大人还要他承认自己错了,孩子又如何能做得到呢?

2.孩子“听不懂”大人所说的话

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当大人因为孩子做的“好事”变得生气不已而要求孩子认错时,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其实并没有听懂大人所说的话,也不知道大人生气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当然也就不会认错了。比如说,当孩子把爸爸的设计图纸当作自己的图画纸,而画得一团糟时,爸爸往往只会告诉孩子不能在设计图纸上画画。可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并不理解设计图纸和图画纸的差别,自然也就不会明白在设计图纸上画画是不对的了。

3.大人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由于大人并没有看见孩子的行为过程,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犯错的原因并不像大人想象的那样。比如说,两个孩子打起来了,大人看见的话会立刻制止。可能父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道歉。可是,也许先动手打人的恰好是对方那个孩子。那么,此时要孩子先认错,他就会很不服气,坚决不肯认错,即便孩子知道打架是不对的,也会坚持己见地认为先动手的人先道歉才对。因此,有时孩子犯了错,成人先要试图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在你了解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后,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时,再让他承认错误也不迟。

4.孩子因害怕而不愿认错

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非常严厉地责问他,并让孩子承认自己错了时,在这样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害怕大人,而且还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试想,当孩子觉得“爸妈好凶,好吓人”的时候,还要他承认自己错了,是不是有些勉为其难呢?

5.父母没有起到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通过模仿身边亲密而且重要的人来学会一些行为,而父母的榜样作用不仅表现在好的行为上,也表现在不好的行为上。但是,很多父母却认为在孩子面前自己是权威,于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往往不会向孩子认错,尤其是在自己犯错的时候,比如弄坏了孩子喜欢的玩具等,他们很可能会进行弥补,但是却不肯主动认错,这样就会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即便做错了事也可以不认错。

此外,有些家长虽然口口声声答应不会惩罚孩子,但是当孩子承认错误以后,他们却始终觉得孩子的行为很不好,还是忍不住对其批评指责,甚至还会打孩子。其实,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觉得爸爸妈妈说得到做不到。如果孩子已经上过一次当,以后再要他认错,就会变得难上加难了。

换种方式爱孩子

面对孩子做错事而不愿承认错误的行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教育,下面几点策略就值得参考。

1.让孩子学会认错

孩子之所以没有学会认错,可能是因为不懂是非概念,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也可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改正错误。因此,家长应该先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做哪些事是对的,做哪些事是错的,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而不是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另外,认错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孩子之所以不敢认错,可能是因为他们害怕承担后果,这种时候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改了就是好孩子,避免产生畏惧感。

2.孩子犯错要及时纠正

孩子做了错事,家长应及时给予教育并纠正,让孩子知道错误不是不可拯救的,只要改好了,就可以得到原谅。与此同时,家长也不要在孩子做错事后,一味地批评、指责,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后犯错时就会总想找借口推托。

3.家长也要学会向孩子认错

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家长向孩子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家长为了维护作为大人的面子,即使做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其实,家长向孩子认错不仅能够融洽家庭关系,而且还能用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且家长向孩子认错不仅不会因为认错而丢掉尊严,反而更能得到孩子的尊敬。

总之,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因为年龄小,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上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而这种时候,最需要大人的帮助和引导,只要孩子认识到错误,改了就好。

行为26:不做“应声虫”——让孩子秀出个性

潘潘和婷婷是一对堂姐妹,潘潘5岁,婷婷3岁。一个周末,姐妹俩在奶奶家玩耍,姑姑梦梵也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