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032

第32章 春游峄山 秋察漷水(1)

【第七章】春游峄山 秋察漷水

“人之德、慧、术、智者,恒存乎(chèn)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尽心上》

却说孟轲将自己的人才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方针、招生原则和方法公诸于世之后,天下青年纷纷慕名而来,先后于子思书院就读者达数百人之多,其中造诣很深,当时名扬天下,后世被封谥、祀于孟庙者十八人,他们是:

1.乐正克,复姓乐正,名克,鲁人,曾为鲁臣,学古之道好善,优于天下,封利国侯。

2.万章,齐人,博学好问,封博兴伯。

3.公孙丑,齐人,勇武好学,直爽磊落,封寿光伯。

4.陈臻,齐人,性格内向,颇有心计,封蓬莱伯。

5.公都子,能言善辩,长于哲学,封平阴伯。

6.陈代,温文尔雅,长于伦理之学,封沂水伯

7.屋庐子,曾著书言老子之法,封奉符伯。

8.高子,一称高齐,曾向孟轲学诗,受道未明而去,学于他术,封泗水伯。

9.孟仲子,孟轲从弟,一说其子。亦游学于鲁,后又学于孟轲,为人豪爽耿直,封新泰伯。

10.充虞,出自周官克人之后,以官命氏,封昌乐伯。

11.徐辟,为徐偃王之后,以助人为乐,封仙源伯。

12.彭更,敏而好学,好标新立异,常失之偏颇,封雷泽伯。

13.咸丘蒙,出自鲁大夫食邑咸丘,为齐之隐士,封须城伯。

14.桃应,常深思而远虑,富有钻研精神,封胶水伯。

15.季孙子,鲁季孙氏之后,倔而拗,封丰阳伯。

16.子叔疑,为鲁叔孙氏之后,桀骜不驯,封承阳伯。

17.浩生不害,齐人,兼治儒墨之道,执弟子问而不能纯彻性命之理,封东阳伯。

18.盆成括,复姓盆成,名括,曾学于孟子,闻道未达而去,封莱阳伯。

除此以外,还有陈良,滕更等一大批人,均系孟门弟子中之佼佼者,像那陈良,生于楚,北游中国,虽无封谥,然有豪杰过人之才,同学中未有能出其右者。

路总是坎坷泥泞,山总是崎岖峻险,江河总是波浪翻滚,天空总是风雨雷霆,人生和社会,总是充满着苦辣酸咸,孟轲的子思书院,虽说英才云集,令有识之士垂涎,然而,这里绝非是一匹平滑的锦缎,美丽而闪光;绝非是一泓清池,波澜不惊;绝非是秀丽的园林,花香鸟语,而是一条东去的长河,有激流,有漩涡,有险滩,有污泥和浊水。这里的成员来自天南地北,四面八方,虽说他们都是为谋求学习而来,但不是提炼的纯净的元素,而是埋于地下的矿藏,无不混有杂质,很少有四年前孟轲游学于鲁那样的单纯与专一。特别是那些出身于豪门贵族的纨绔子弟,俱都染有不良习气,且自命不凡,自负自傲,目中无人,每每骄奢淫逸,放荡无度。子思书院诞生不到半年,迟到旷课者有之,游山玩水者有之,不辞而别者有之,横行不法者有之,打架斗殴者有之,偷鸡摸狗者有之,聚徒赌博者有之,嫖妓宿娼者有之,总之,社会上所有的一切,这里几乎是应有尽有了,就差尚无杀人放火者。面对这芜杂的现实,怎么办呢?言传身带,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贤古圣的金玉之言,英雄豪杰的光辉榜样,等等,凡能用的办法,孟轲都用过了,样样有效,但效果却并不显著,不持久,不巩固。对此,孟轲并不灰心丧气,他经常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慈母三迁其居,断机喻学,妙趣横生的四基山狩猎,等等,一个人欲望发生质的转变,外界环境、客观条件,固然十分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身认识的根本转变,犹如一辆指南车,它之所以会永指南方,是因为它的腹部装有不同于一般车辆的机关。为了改变弟子们的心灵,孟轲经过一番煞费苦心的思索之后,决定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带学生游峄山,让雄奇的大自然陶冶弟子们的情操,扩大学生们的视野,开阔大家的心胸,以便能够主动地自强、自律、自立。二是组织学生们进行社会考察,使他们了解社会的每一个侧面,激起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从而以天下为己任,勇敢地承担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

孟轲做事,素来是说干就干,雷厉风行,在经过充分的动员、酝酿和必要的准备之后,仲春一日,师生一行数十人便像踏青的熏风似的吹向了峄山。

峄山,孟轲并不陌生,他曾先后来游过多次,但今日登山跟以往不同。欲以这峄山为课堂,用山上的奇石、岩洞、佳景作教具进行教学活动,出发之前,就已经向弟子们讲述了关于峄山来历的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但却没有人类。女娲感到世间荒凉寂寞,她自己也生活得十分孤独,于是不畏艰辛和劳苦地抟黄土而造人。女娲创造了人类,又替他们建立了婚姻制度之后,许多年来,天下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不料有一年,半边天空坍塌下来,天上露出了许多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在这场大变动中,山林燃烧起了熊熊烈火洪水喷涌,波澜滔天,大地变成了海洋,人或为鱼鳖,幸存者则往往为鸷禽猛兽所食。女娲目睹人类遭此惨烈的灭顶之灾,心痛得肝肠寸断,便又辛辛苦苦地来修补残破的天地。这是件十分艰巨的工作,可是慈爱的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人类的幸福,一点也不怕艰难和辛劳,勇敢地独自挑起了这副重担。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拣选了许多五彩石,架起火来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用它来把苍天上一个个丑陋的窟窿填补好。她怕补好的苍天再坍塌,便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了四只脚,用来代替天柱,竖立于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像帐篷似的支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空再也没有坍塌的危险了。可是,女娲拣的石头太多,留下乱右滚滚,危及人间。玉皇大帝闻讯后,派了六位神仙,将这些多余的石头移置一处,堆积成一座山这便是峄山。

醉翁之意不在酒,孟轲讲完了故事之后,让弟子们思考回答一个问题:女娲造人补天这两件事,说明什么问题?问题很简单,老师的话音刚落,弟子们便脱口而出道;“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以天下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