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四国演义
183100000072

第72章 巨型机器(16)

(本页插图文字说明:原书155页

50岁中期时约翰?D.洛克菲勒的坐画像。此时他正处于权力的顶峰,不久之后他就从公司退休了。这张画像捕捉到了他绝对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让他统治了不易驾驭的全球性的石油业;而且,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他甚至都不用高声说话。)

洛克菲勒在私下里忍不住对斯科特的嘲笑:那位伟大的人物是怎样闯进标准石油管理层的一间办公室来表示投降的;那样子就好像是洛克菲勒赢得了桂冠一样。但是,洛克菲勒还是向斯科特显示了他的大度。他们很快就达成了一个使帝国运输公司跨台的交易;由于宾夕法尼亚铁路控制着波茨的公司,所以他在事件中根本没有话语权。用卡萨特的话来说,“我们认定这是一个错误。” 宾夕法尼亚铁路拿走了波茨的全部车辆,而标准石油获得了输油管道、所有的石油以及港口设施。像往常一样,洛克菲勒对于对方的报价——340万美元——并没有讨价还价。他甚至还允许斯科特提出要求,即其中的250万美元要在24小时内以现金支付——这需要他和威廉飞回到他们在纽约和克里夫兰的银行去筹集资金。当其他的合伙人拒绝把大湖中的一队旧驳船也计算在内时,洛克菲勒自己出钱把这些船买下了。波茨也并没有感受到什么敌意,他最终成为标准石油下属一个管道子公司里一名活跃的董事。又进行了几次较小的收购之后,所有收集原油的管道都在标准石油的控制之下了。

还有一场态度鲜明的战斗需要去赢得,事情的起因是洛克菲勒错过了一项新技术——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在拜伦?本森的带领下,一群来自产油区的企业家开始建造一条沿海输油管道:“潮水”管道。这是一群有经验的人,他们初出茅庐时就要修造一条收集原油的管道用来包围帝国运输公司,后来他们的计划被斯科特粉碎了。这种沿海输油管道是一个新的挑战,经过复杂山区地形的线路更长,使用的管道也更大,管道承受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即使使用厚管壁的管道,当压力和温度变化引起管道跳动时也会使管道发生扭曲。1877年,本森和他的同事们与一条独立的铁路——费城暨里丁铁路——达成了一项协议;里丁铁路的总裁富兰克林?高文拿出了他们所需的资金的一半;他们还从纽约的投资人那里筹集到了其余的资金,这些投资人中包括实力强大的第一国家银行总裁乔治?F.贝克。项目的第一阶段是把石油用管道运输到里丁铁路的终点:位于宾夕法尼亚东部的威廉姆斯堡;第二阶段由铁路负责,把管道延伸到位于海边的炼油厂。本森和他的伙伴们还开始在费城附近建造他们自己的炼油厂,以防被标准石油挤出去。

铁路将会遭受最大的损失,所以他们不愿意不战而降。标准石油的筹码并不是很清楚,但明显地在经过了一些内部辩论之后,他们选择与铁路肩并肩站在一起。在随后进行的战斗中,只有“潮水”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标准石油和铁路以降低运费、在“潮水”的线路上购买土地的优先权、为储油和采购油罐车设置障碍、大笔的政治贿赂等手段来进行反击。但是,“潮水”克服了所有这些障碍。有一次,施工遇到了5英尺深的积雪。工人们硬是拖着管道在积雪中行进了40英里。1879年春末,成功的时刻到来了。人们聚集等候在威廉姆斯堡,在石油流过来之前,人们听到了空的输油管道中被石油推挤出来的空气的怒号声。

很明显,“潮水”获得了胜利。洛克菲勒一直都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承认石油运输的未来在于长途的管道运输,并且开始了一个庞大的管道修建计划,而这个计划很快就让“潮水”成为了一个“侏儒”。另一方面,本森和他的股东几乎从一开始就表示,他们将很高兴被收购。有趣的是,标准石油并没有收购“潮水”,而是与它达成了一个有关市场份额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潮水”将保留它当时在长途管道运输中占有的11.5%的份额,并且还暗中保护了他们建在海边的炼油厂。像以往一样,洛克菲勒对此并没有怀恨在心,并且对本森充满了敬意。从那时起,“潮水”石油就像是一个受到宠爱的独立派一样,在标准石油的保护伞之下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成功和繁荣。洛克菲勒认为,自己占有90%的市场份额已经足够了。

标准石油决定修建长距离的输油管道的开始,就是铁路在石油运输中占据的统治地位的结束。洛克菲勒开始研究有效的反折扣措施,同时保证铁路能够得到用以维持他们的运油设施的最低回报——无论他是否使用他们。在获取行业的全部统治权的战略中,洛克菲勒的最后一步是回头整合原油生产——这一步将在19世纪80年代里逐步展开。